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文库>> 佛教相关>> 防病治病>>正文内容

从风咳谈起(1)

       

从风咳谈起--中医学渐次通(1)

发布时间:2007年02月06日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乐勤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为什么中医要在咳嗽之前加一个“风”字呢?是不是由于风伤肺脏致咳,所以称为“风咳”。显然,不会那么简单!

  咳嗽一症出现时,人们多会认为这是肺脏出了毛病。如果到医院,一定是血常规、听诊器、X线一系列相关检查。但中医认为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素问·咳论篇》),“风、寒、暑、湿、燥、火皆令人咳”(《儒门事亲》),故探求咳嗽的病因病机,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中医肺脏在五行中属金,金性在气机(气的活动)上表现为收敛,在形态上表现为津液。咳嗽一症出现时,首先可以候出此为肺脏气机收敛不足之象。但如何能辨出此症的病源呢?也许,你此时会有疑问,肺脏气机收敛不足就是咳嗽的病源吗?不是的,应该说咳嗽是肺脏气机收敛不足之象。这就好比说雨雪仍云变之象一样,但雨雪的形成却是水循环的结果。

名词释意:

水循环指的是地球表面的水蒸发到大气层中,然后再返回地面。来自太阳的热量使水变成蒸汽,蒸发到空中。水蒸气在上升的过程中逐渐冷却,并且凝结在由地面升起的微小固体颗粒上。所谓云就是由上百亿颗液态和固态的水珠组成的水珠群。在云中,水珠逐渐聚合变大,最终在重力的作用下降落到地面形成雨,如果空气温度低到一定程度,那么降落到地面的就是雪。

  肺脏气机收敛不足之源也要在一个整体系统之中来寻求。中医的整体系统有两个,一个是藏象学说,一个是经络学说。虽说只有两个,却是需穷尽一生来学习的。

  在藏象学说中,从五行而言,肺与肝之间是金克木的关系。什么是金克木?为了便于记忆,上课时老师让我们联想一下斧头是用来伐木的。但肺不是用金做成的,肝亦不是用木做成,金克木代表着什么呢?原来,肝的木性在气机上表现为上升,需肺气的收敛之性来克制,以防止肝气过升,化风生变。

  肺脏直通天气。在偶感外邪的情况下,外邪多半会首先犯肺,郁闭肺气,使其敛降功能不足。肝气多会乘此之机,化风上冲,使肺气不降反升,出现咳嗽之象。简单而言,风咳就是外邪打破了肺与肝之间气机升降平衡的结果。之所以要在咳嗽之前加一个“风”字,是说明有一种咳嗽的病源在于肝气化风上冲。

  显然,风咳是不能通过治肺来止咳的。而要或是祛邪,恢复肺气敛降之性;或是平肝,将肝风镇住。如果是风寒外邪,束表闭肺,无汗发热,喘而偶咳,那么首选麻黄,配苦杏仁(此药的功用是通大肠),祛风寒降肺气。如果时咳,夜卧尤甚,就需平肝止咳,首选黛蛤散(青黛,蛤粉,两药配伍比例为1:10;这里的蛤粉一定要用火炒通红,以减免整个散剂的寒性)。

  那么,如何从象上辨出风咳之证呢?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言:“风咳,欲语因咳,言不得竟是也”。

友情链接:

清代福州西门外某老妇患病,请医辨治,为伤寒太阳证,处方麻黄汤,用麻黄三钱(约10g)。某药店恰巧麻黄售罄,老板为顾全招牌,不敢说缺药,而把岩草(俗称席草,与麻黄形似)冒充麻黄。服药后无汗。次日又请原医看,症状如故,认为病重药轻,仍用原方,加重麻黄为四钱,仍无汗出。第2天再加重麻黄至五钱,此时真货已到,照方配给,服后大汗不止,虚脱死亡。家属告入知县王绍兰处,罪及医生。医生辩解说,太阳表实证用麻黄汤无误,初用麻黄三钱、四钱,不得汗出,医疗过程并无重大变化,才逐渐增至五钱,何以突然致死?必事出有因。幸亏王绍兰尚能明察,检视3次药渣,发现药店2次以假药蒙人,于是水落石出。(俞宜年)

友情链接:

绥带李防御,京师人,初为入内医官。直嫔御阁妃苦咳嗽,终夕不寐,面浮如盘,时方有甚宠。徽宗幸其阁,见之以为虑,弛遣呼李,李先数用药,诏令往内东门供状,若三日不效当诛。

李忧挠技穷,与妻对泣,忽闻外间叫去:“咳嗽药一文一贴,吃了今夜得睡。”李使人市药十贴,其色浅碧,使淡齑水滴麻油数点调服。李疑草药性犷或使脏腑滑泄,并三为一自试之,既而无他。于是取三贴合为一,携入禁庭受妃,请分两服以饵。是夕嗽止,比晓,面肿亦消。

李虽幸其安,而念必宣索方书,何辞以对?殆亦死尔。命仆俟前卖药人过,邀入坐,饮以巨钟,语之曰:“我见邻里服汝药多效。意欲得方,倘以传我,此诸物为银百两,皆以相赠不吝。”曰:“一文药安得其值如此?防御要得方,便当奉告,只蚌粉一物,新瓦炒令通红,拌青黛少许尔。”扣其所从来,曰:“壮而从军,老而停汰,顷见主帅有此,故剽得之。以其易办,姑借以度余生,无他长也。”(宋·张杲《医说》)

  妃面浮如盘,是气逆之象,亦是肺通调水道之职不利之象,这方面的内容会在后面介绍。

标签:中医|风咳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