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文库>> 藏传佛教>> 大师传记>>正文内容

宗喀巴大师应化因缘集㈡ 〔校对版〕

       

发布时间:2019年04月27日
来源:本站校对   作者:修慧法师编述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二、观世因缘 降生边地


  (一)雪山边地降生

  西藏,这块神秘宁静的土地,耸立在喜马拉雅山之旁。它是地球心脏的自然堡垒,更是人间的净土,佛国天堂。

  整个西藏,可说是由几座世界最大的山脉连结起来的。境内层峦耸峙,在雪线以上的高峰,有数百座之多,山上积雪终年不化,一眼望去,整片雪白,因此有“雪国”、“雪山”之称。佛经上所说的“雪山边地”,指的就是这里。

  距今六百多年前,西藏的大依怙主宗喀巴大师,就是降生在这块人口稀少的土地上。地点是青海省西宁附近的宗喀。西宁一带,藏族自唐代即称之为宗喀(tsong-kha),义为宗水(今之湟水)岸边。那一带更大的地方,藏人称为宗喀钦布(Tsong-Kha chen-po)。西藏人为了尊崇大师,不敢直呼他的名字,一般称他为“宗喀巴”(义为宗喀人)。

  (二)种性圆满

  大师的家族种性非常圆满,自大师降诞以来,上至父族,乃至母族,好几代行止都无弊端。

  父亲名叫鲁布木格(klu-'bun-dge),是一位心性仁慈,智慧超群,深心敬仰佛法僧的三宝弟子。由于他深明因果的道理,具足勇健的毅力,所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成就了七种功德财。(七功德财:㈠信财、㈡戒财、㈢舍财、㈣闻财、㈤有愧财、㈥知惭财、㈦慧财。)他每天持诵文殊真实名经,从无间断,对于文殊菩萨的种种殊胜功德,也有无比的信敬与欢喜心。

  母亲名叫阿却(a-ckos),是一位声誉圆满,懿德昭着的佛门弟子。她心地善良,和蔼贤淑,没有嫉妒悭吝的心,也没有女人一切的过失。对于无依无靠的人,自然会生出无量的悲愍心,每次总是尽其最大的力量去安慰他们,救助他们。她每天不断的礼佛,持诵观音菩萨的六字大明咒,积极摄集身、口、意三种清净善业。

  大师有六个兄弟,他排行第四。亲戚乡里的人口相当旺盛,大约有一千多人。族人全部信仰佛法,就是发心出家的人,也屡见不鲜。

  (三)父亲的梦兆

  在我国元顺帝至正十六年(岁次丙申,一三五六)年底的一个夜晚,大师的父亲跟往常一样,诵完了文殊真实名经,很安乐的躺在床上。不久,他在梦中,很清楚的见到一位出家人,慢慢的走向家中来。这位出家人,法相非常庄严,法衣上围着一串很漂亮的花环,裙子很特别,是用叨利形树叶编成的,看起来有点像黄绢。后面背着一堆沉甸甸的佛经,说是来自中国山西五台山,想在这里借住一晚。说完,径自转身上楼,走进佛堂。

  次日醒来之后,他自忖道:

  “五台山是文殊师利菩萨的根本道场,而梦中这位出家人正来自五台山。莫非这是菩萨授记,告诉我将生下一个具足殊胜智慧的儿子?”

  虽然这个梦很奇特,但是大师的父亲并没有把它放在心上,也没有把这个梦兆告诉别人。他仍然跟过去一样,每天很虔诚的诵经,很精进的积集各种资粮。这样过了没多久,大师的父亲又做了一个梦。

  睡梦中,他忽然看到一支非常明亮的金刚杵,从空中缓缓而降,最后投入夫人的腹中。这支金刚杵,说是金刚手菩萨,从绿叶国土中抛掷出来的。

  梦醒之后,大师的父亲感到又惊又喜,心想:

 “金刚手菩萨具足大势力,能降伏各种邪魔。他是三世诸佛力量的具体表现。莫非这又是菩萨授记,说我将生下一个具足大势力的儿子?”

  (四)母亲的梦兆

  同样在丙申年的年底,大师的母亲也做了一个梦。

  睡梦中,她和成千上万的女孩,围坐在一片布满各色妙花的草原上。突然间,东方出现一位白色童子(观音菩萨的化身),手里提着净瓶。西方出现一位红色童女(度母的化身),右手拿着孔雀翎,左手拿着一面大明镜。

  童子指着其中一位女孩,问童女说:
  “这一个可以吗?”

  童女摇着头,指出一种过失回答他。童子又另外指一位女孩,问道:
  “那么,这一个可以吗?”

  童女还是摇着头,也指出一种过失回答他。这样童子一个又一个的指着女孩问,童女每次都摇着头,,并各指出一种过失回答他。最后童子指着大师的母亲,问道:
  “这一个可以吗?”

  “这一个可以!”童女面露喜色,很高兴的回答。

  “那你快去沐浴!”

  童子一边告诉大师的母亲,一边倒出净瓶里的水,洒在她的头上。同时口中不断的诵着赞佛谒。

  翌日,大师的母亲醒来之后,身心感到无比的轻安,有一股说不上来的喜悦,不断的从心中流出。

  (五)邻人的梦兆

  这一段日子,村里的人,大约都做过像这样类似的梦:梦中,看到许多相貌非凡的出家人,从拉萨迎回释迦牟尼佛的佛像(传闻就是文成公主请回西藏的那尊佛像),安置在大师父亲家中的佛堂。

  此后,在佛堂的四周,常常出现不平凡的异兆。比如在佛堂的上空,有时显现出美丽的彩虹;有时天空中,飘落着各种颜色的妙花;有时散发出奇异的妙香;有时天乐、天鼓齐鸣;有时大地震动,东涌西没,南涌北没,四周涌中间没等,并发出无量吼声。

  (六)托胎奇瑞

  丁酉年(一三五七)正月初十的晚上,大师的母亲又做了一个非常吉祥的梦。

  梦中,她看到无量不可思义的僧俗男女,有的手中拿着幢幡,有的演奏着伎乐,有的端着殊妙的供品,集聚在一个广场上,很虔诚的说:
  “恭迎观世音菩萨”

  她很好奇的看了一下四周,并没有发现到什么,心中感到很诧异。随后抬头仰视天空,望见云中有高大如山的金色佛身,光明如日,遍照一切大地。口中还宣说种种的法音。佛身四面围绕着许许多多的天子和天女,有如众星拱月,显得非常庄严圆满。

  不久,金色的佛身慢慢缩小,最后降入到她的身中。天子天女,以及迎接的人,也化为一道光芒随着进入。这时,各种梵呗诵赞声,仍不绝于耳。

  大师的母亲醒来,把梦相一五一十的告诉大师的父亲。大师的父亲说:

  “这是一个吉祥的梦兆,表示你将生下一个具足无量悲心的孩子。他将住持如来正法,摧坏邪魔幢,饶益无边的众生。”

  大师的母亲自从做了这个梦以后,就和一般女人不一样。她每天过着清净梵行的生活,没有烦恼,没有贪欲,更没有嫉妒和悭吝的心生起来。她不喜欢喧闹的地方,每天只喜欢在幽静的佛堂礼佛,诵持六字大明咒。

  (七)降诞纪异

  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大师的母亲十月怀胎渐渐满足。在元顺帝至正十七年(岁次丁酉,一三五七),十月二十五日那天晚上,四周万籁俱寂,大师的母亲舒适平和的躺在床上。她在朦胧的睡梦中,忽然见到许许多多的出家人,手里拿着各种不同的法器和供品,慢慢的走进家中来。问道:

  “请问,佛堂在那里呀?”

  先前见过的白色童子,手中拎着一把水晶钥匙,在旁边回答说:

  “佛堂在这里!”

  童子一边说,一边用钥匙在大师母亲的胸口上,打开一片小小的黄色门,请出以前放进去的金色佛像。

  佛像有点灰尘,先前见过的童女,马上倒出瓶水,用孔雀翎很小心的擦拭。擦干净以后,以清净悦耳的声音,作种种的赞叹。前来供养的出家人,有的在旁边殷重至诚的祈祷,有的在佛像的前面顶礼,有的持诵佛号不停的绕佛。

  大师的母亲醒来不久,就安然诞生了大师,刚降诞的大师,显得非常安详。这时,东方已现鱼肚白,金星正高挂在天空,闪闪晃耀。这好比蕴涵着,将来大师扫除众生的无明,就像太阳光芒划破沉寂的黑夜一样。

  (八)古本栴檀

  大师出生后,大师的母亲将胎衣埋在土里。埋胎衣的地方,后来长出一棵白色的栴檀树(见封面图),枝叶繁茂,共有十万片之多。这棵树的叶子非常特别,每片叶子的脉网自然形成狮子吼佛的圣像,或文殊五字明的字样。众人见胎衣生出新树,已是惊奇万分,后来见此树的叶子,现出圣像和陀罗尼,更是感到不可思议,遂称此树为“古本kumbum栴檀”(古本的意思,即十万尊佛像)。

  后人为了追念大师的功德,和想植善根种最佳福田,于是在树旁建塔造寺,并以“古本”为寺名。这座寺,就是如今黄教六大丛林之一,名震海内外的塔尔寺。

  (九)圆满相好

  村里的人听说大师诞生了,都发出惊喜心,争先恐后的聚集在大师出生的房间。这时,每个人都目不转睛的端详着相好圆满的大师。

  大师的面容非常尊严,周身充满光耀,犹如琉璃一般。他那付明净广长的眼睛,洁白细滑的肌肤,修直高挺的鼻梁,红润丰盈的嘴唇,长垂相好的耳珠,开广平整的前额,圆如宝盖的头顶,以及浑圆不见筋骨的四肢,整个相貌看起来,就像秋空圆满的月亮,池中清净的莲花。

  在场的人越看越喜欢,就是烦躁不安的人,一时也生起安稳寂静的心来。

  (十)顿珠仁钦仁波切特来庆贺

  顿珠仁钦(Don-grud rin-chen,1309-?,义译为义成宝)仁波切,是修“大威德”获得成就的大师。他曾经两次进藏,从大喇嘛布顿仁钦珠(Bu-ston rin-chen grub,1290-1364)等善知识修学佛法,不论是显教或是密法,都学到最究竟位。回来后,在当地创建甲琼(bga-khyung dgon-pa1349年建)和霞章(sha-sbrang)两座寺,亲自教导后学。在世时,他时常显现神通,对有缘的众生作记莂。其目的在引导众生入佛知见,或更进一步的令他们得到解脱。

  丙申年(一三五六)年底的一个夜晚,本尊大威德金刚(文殊菩萨化身)突然在梦中示现。顿珠仁钦仁波切很欢喜,立即至诚的祈祷本尊,请求常来指导。本尊随即转身面向宗喀,说:

  “明年此时,我要到这个地方来,于此中间,你可以安乐而住。”

  本尊说完就不见了。顿珠仁钦仁波切不明白这个梦兆的真实意义,于是入三摩地,以神通力亲察未来的种种因缘,才了知梦兆的一切。

  于是在宗喀巴大师诞生后的第二天,顿珠仁钦仁波切派遣一位守戒非常清净的在家弟子,携带以甘露丸和面粉做成的食物,以及一尊加持过的大威德金刚佛像,前去庆贺。

  诗曰:

  “悲智摧魔三本尊,化身宗喀众依门;
   义成梦感文殊记,神力观知湟水村。

三、国师授记 第二尊佛

  (一)噶玛巴的授记

  光阴似箭,转眼间,大师已长得是一个聪明伶俐、活泼可爱的幼童了。

  大师三岁那年,噶玛巴饶必多杰(Kar-ma-pa rol-pa'l-rdo-rje1340-1383,噶玛巴第四世,生于元顺帝至元六年,十九岁晋京,明太祖洪武十六年圆寂,世寿四十四岁)国师因为元顺帝的迎请,从西藏动身前往中国。途经西宁时,大师的父亲带他往谒。噶玛巴国师看到大师器宇非凡,特别为他传授在家五戒,并赐给他法号名叫贡噶宁布(gun-dga' snying-po,庆喜藏)。监走时授记说:

  “此乃圣童,以后将到藏中住持如来正法,饶益无边众生。他是第二尊佛。”

  后来西藏、蒙古等地的人民,均尊崇宗喀巴大师为“第二能仁”,正符合噶玛巴国师的授记。

  (二)礼拜上师

  宗喀巴大师三岁那年,大师的父亲恭请顿珠仁钦仁波切驾临家中接受供养。不料,仁波切却带来大批财物,送给大师的父亲,并请求将大师送给他。大师的父亲知道顿珠仁钦仁波切是大成就者,必能对儿子有所饶益,因此很高兴的答应了。

  自此以后,一直到十六岁的这几年间,宗喀巴大师完全依止顿珠仁钦仁波切,学习显密教法。

  大师赋性天聪,超群拔众,对于一切没经过传授的经典,只要稍微的思索一下,就可读诵如流,没有任何滞碍。顿珠仁钦仁波切眼见如此,更加高兴,为了使他智慧早日开发,特别传授文殊五字明,和妙音天女给他修习。

  顿珠仁钦仁波切深知大师将来必定得成菩提,当转无上大法轮,是佛教中的大法王,是一切众生的大依怙主,所以就像培植药王树一样,一心一意的教导大师。只要是对大师有帮助的,不论是显是密,全部毫不吝惜的倾囊教授。因此大师在入藏时,闻、思、修三慧资粮,已相当广备,奠定了广事修学成功的基础。

  后来大师每想起顿珠仁钦仁波切所赐给的恩德时,往往泪流满面的说:
  “顿珠仁钦金刚上师的恩德最为深广,就是父母之慈爱,也只不过如此!”

  (三)出离的誓愿

  童年的大师,有如一朵世间希有的乌巴拉花。正当许许多多的同伴,兴高采列地逐戏于各种游乐之时,大师的心,却超乎异常的宁静,这些嬉戏游乐,始终吸引不了他。秉性高超、态度庄严的大师,似乎寄托在另外一个更高的境界。平日他缄默寡言,静坐终日,但一说起话来,滔滔不绝,充满着无边的智慧。

  大师的悲心,有如一口源源不绝的泉水,从心中流出,毫不做作,从无间断。每遇到或听到别人有苦难的时候,他的心就像被利刃所伤一样,感到无限的悲痛。如果是他能力所及的,一定毫不考虑的尽力去帮助;如果超乎他能力范围的,也都能至诚发愿,尽力回向给他们。

  大师恭敬三宝,可说是出自天性,跟幼儿哺乳一样,不必经由别人的指导,自然就懂。

  大师在幼年的时候,就对喧哗的俗务感到无比的厌恶。认为居家,有如陷身在牢狱、火坑、蛇穴一样,永远没有片刻的安宁。三界中所有的东西,都是无常、苦、空,没有坚固不坏的,就像闪电一样,刚刚才出现,随着又不见了。他面对这种虚幻无常的世间,强烈的出离心不禁油然而生。

  他又觉得世间是个痛苦无止尽的地方。众生因为被五欲的假象所朦蔽,愈想追求五欲的快乐,就愈堕入痛苦的深渊中。探求其原因,贪爱实是罪恶的本源。如果想遣除痛苦,就必须断除贪爱。为了断除贪爱,则应舍弃暂时的恩爱而出家。十方三世诸佛也都因出家而证得无上菩提。

  于是大师一再向父母乞求出家,但都因年纪太小,未能如愿。

  (四)修持密法的功德

  大师在七岁以前,顿珠仁钦仁波切已经为他传授大威德金刚、胜安乐轮、欢喜金刚、金刚手等多种灌顶。并赐给他密号,名叫不空金刚(藏语为顿悦多杰don-yod rdo-rje)。

  灌顶后,大师就能如理遵守密乘的一切戒律。尤其守护三昧耶戒,就像在保护这对眼珠一样,丝毫不敢触犯。在很短的时间内,已能把胜乐轮金刚、喜金刚、大威德金刚等秘密仪轨牢记在心,每天修持好几次,从无间断过。其他本尊法,也同时进行念诵次第,没有荒废。

  这时,大师的年纪虽然还很小,但他能够如理思惟,发大菩提心;修持的时候,又能全神贯注,一心不乱,坚信本尊的力量,恳切的祈祷本尊。所以修习文殊心咒(五字明)没多久,他所住房间的石板上,有很多地方浮现五字明的字迹,了了分明,宛如手写一般。

  大师满七岁那年,二臂金刚萨埵就常常在梦中示现。更不可思议的是,三百多年前西藏的大依怙——阿底峡尊者,也一再的现身指导。(后来大师到藏中求学时,特地拜谒尊者像,发现和梦中所见的一模一样。)或许这就是日后大师发扬尊者教法的前兆吧!

  (五)童年出家受戒

  由于大师具有甚深的智慧,以致厌离恩爱束缚之心,越来越强烈。同时为了能真实利益众生,令佛法永住世间,于是他不断的向上师、本尊、三宝祈求,希望出家因缘能早日成熟。

  癸卯年(一三六三,大师七岁),大师出家的愿望终于达成了。在一个吉祥的日子里,举行了庄严肃穆的剃度仪式。

  大师依止对教理和证悟都有特殊成就的顿珠仁钦仁波切为亲教授,显密教法都非常善巧的圆努香曲(义译为童子菩提)为阿阇黎,正受出家沙弥十戒。法号叫“贤慧名称吉祥”(藏语为罗桑札巴贝blo-bzang grags-pa dpal)。

  大师受沙弥戒以后,不论是性戒或是遮戒,都能小心防护,受持不犯。一切作为,时时刻刻都能远离生死恩爱,成为一个真正清净梵行的出家人。

  (六)决心广事修学

  如果说,世界上有闻一知百的人,那么这个人一定非大师莫属了。大师依止顿珠仁钦仁波切,十多年来,广事多闻,每一部论都学得非常善巧。但智慧广大如海的大师,不因此而感到满足。有一天,他这样想:

  “世尊所教导我们的,不外两件事。一种是读诵闻思,另一种是修定断惑。这两种,以闻思为首要。

  “然而闻思一定要亲近善知识。唯有在善知识妥善的指导下,才能没有错误的了解三藏中一切经论。如果遇到意义不明确的地方,必须以诸大论师的正理辨别真假,而决定正确的见解。也就是说,学习一切经论绝对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错误。等到完全了解世尊一代教法之后,再依照它一定的次序,精进修学。

  “如果不这样,而只依自己不正确的见解,随便歪曲佛经上的意义;或只依佛经上的某一段,乃至某一句话,自以为是的盲修瞎炼。像这样的修学,怎么会有成就呢?好比一位对路途不熟的瞎子,想到高山峻岭的地方,谁都难保他不会有失落悬崖的危险。

  “所以说,修学佛法的人,必须在显密教理完全通达之后,才能修习一切禅定。也只有这样,才能顺利通过自由解脱的大道。

  “如果我想继续广事修学的话,那么卫藏胜地应该是最理想的地方。因为卫藏四周有高大的雪山环绕,气候较为调和,四季温差不太大,所以是求学的最佳环境。此外,更为重要的是,卫藏乃是佛法最早开发的地方,当初有众多大菩萨在这里建立正法,后代大善知识又接着不断的弘扬,以致到现在,仍然有许多对教理和证悟都极为善巧的人。这些有利的客观条件,足以影响一个人的成就。所以我应该离开家乡,前往卫藏学习更多的经论。

  “从宗喀到卫藏,路途相当遥远,途中又要经过重重阻隔的高山峻岭,以及无数个封闭的洼地,跋涉非常辛苦。然而,这跟常啼菩萨(萨陀波伦)为了求法,而历尽艰辛比起来,也就不算什么了。

  “常啼菩萨,他为了寻求真正的法,餐风饮露,夜宿荒山野外,饱尝了旅途的困顿和痛苦。有时候,他必须忍受异国之人的嘲笑、辱骂,或诋毁;有时候,甚至须卖身为奴以图生活。他又曾为了记载上师宝贵的教诲,在缺乏笔墨的困境之下,以刀刺伤自己的手臂,以滴滴鲜血写下了上师的教示。人人都知道,把心挖出来是只有死的,但是他为了求法,仍旧毅然的把心挖出来。由于他这样一心精进的求法,突破很多横逆阻碍,终于得到最高贵、最殊胜的成就。

  “常啼菩萨是我最好的榜样,为了求得一切正确的教授,我要学习他勇猛精进的精神。那怕是满地荆棘,刺得我全身是血,乃至骨枯血干,我不达此愿,誓不停止。”

  大师想到这里,心中顿时生起金刚似的无比道心,决定前往卫藏参学。

  (七)临别教授

  大师把前往藏地修学佛法的愿望,详详细细的禀告顿珠仁钦仁波切。仁波切具足神通,知道大师入藏的因缘已经成熟,心中很高兴,所以频频鼓励大师。

  壬子年(一三七二,大师十六岁),大师如同鹅王游泳莲池一样,满怀无限的喜悦,动身前往卫地。

  出发前,顿珠仁钦仁波切问他说:

  “贤慧!我现在想传你一种法,你需要什么呢?”

  大师回答说:“我希望仁波切,传授给我一种对修心最有帮助的教法。”

  顿珠仁钦仁波切随即入三摩地,以神通力详加观察。然后以偈体文,一句一句的开示。大意是告诉他:开始时应该怎样去遍学一切法门,广求闻思;然后应该怎样去依闻思而修学;再次应该怎样去修法义;最后应该怎样去成熟有情、住持正法等。大师将这些偈颂全部背熟,并且一一的记载下来。

  仁波切所开示修学的程序是这样的:首先学习弥勒菩萨造的五部论(㈠现观庄严论,㈡大乘庄严经论,㈢辩中边论,㈣辨法法性论,㈤宝性论),其次学习法称论师造的七部因明(㈠释量论,㈡定量论,㈢正理滴论,㈣因滴论,㈤观相属论,㈥成他相续论,㈦诤正理论。释量论,目前已由“佛教出版社”排印流通,是法称论师的第一部中文版因明大著,非常珍贵),然后再学习破除断常边执的中观论,最后才学习其他一切显密教法。

  顿珠仁钦仁波切望着大师,很慈悲的教导说:

  “由于众生的业力,和本身罪障的关系,修学者在从事自他二利的事业上,多少会有一些障碍。为了要破除魔障而顺利得到成就,必须修学本尊法。

  “如果想要破除内外魔障,应当修持金刚手;要想增长广大的智慧,应当修持文殊五字明;要想成就顺缘,应当修持财宝天王;要想增益福寿,应当修持无量寿如来;要想消除人非人之扰乱,以及求赐一切成就,应当修持嘛哈嘎拉。

  “这些都是我的本尊,现在全部传授给你,你一定要如法修持,千万不可间断啊!”

  (八)成就教主的瑞兆

  顿珠仁钦仁波切为了替大师送行,特别陈设一座庄严的坛城,并供上许多殊妙的供品。

  供养时,仁波切入胜三摩地,至心垦祷一切护法圣众加持,并祈愿大师得到一切成就。祈祷完毕,以青稞供养坛城。刹那间,所有的青稞变成像珍宝一样,大放光明。

  仁波切看了,很高兴的说:

  “这乃是贤慧,成就佛教第二能仁(教主)之瑞兆也。”

  (九)不回乡里的徵兆

  临别之前,大师向顿珠仁钦仁波切礼辞。

  这时,师徒一个以恩深,一个以义重,二人相互依依不舍,不胜惜别之情。但大师这次到卫藏,意义非常重大,关系着整个佛教的盛衰,无量众生的利益。因此不敢强留,唯有至诚发愿,希望将来能够在净土中相见而已。

  大师由于思念上师平日教诲的深恩,热泪不禁夺眶而出,心中觉得无限的怅惘。仁波切为他摩顶加持,并一再安慰他。最后双双含着热泪,互道珍重后,才缓缓的离开。

  大师一面走,一面诵文殊真实名经,海潮般离别之情,才慢慢平静下来。但每当回头一望时,虽然已看不清上师的住处,心中却又涌起万般的悲痛,忍不住几乎想跑回去。于是加紧诵持真实名经,努力镇抑住这股汹涌澎湃的悲哀。

  然而很不可思议的是,大师只要诵到“不还之中复不还”这句经文时,心中自然而然又生起坚定不移的信念,不由自主地跨出笃定的脚步,勇敢向前迈进。或许这种预兆,早已显示出大师将断除恩爱,不再回乡里了吧!

  诗曰:

  “神童佛子世希珍,噶玛叹称二圣人;
   七岁出家通六慧,年轻入藏遍修臻。”



标签:宗喀巴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