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昌义法师:精进念佛七开示 三七第三天(2008年)

       

发布时间:2015年09月20日
来源:   作者:昌义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昌义法师:精进念佛七开示 三七第三天

 

  诸位发心的菩萨:

  要知入道要门,以发心为先。修行急务,以立愿居首。愿立众生可度,心发佛道堪成。修行人不发广大心,立坚固愿,就是经尘劫,依然是轮回。即使有一点修行也是徒劳辛苦。故《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忘失就是这样,不发更是了不得,所以欲成无上菩提,必须先发无上菩提愿。修行,了生脱死,必须要发心、要发愿。如何发这个心、立这个愿?我们念佛的人首先要明了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还要知道娑婆世界是苦不堪言。这两个世界相比较,娑婆的一切污秽从哪里来?西方极乐世界的快乐、清净是怎么出现?要认识到这一点是我们净土行人最为关键的。不然我们认为在这个地方还算可以,为什么要去那个地方呢?所以要明白。

  娑婆是梵语,译成汉语就是堪忍,就是说这样一个苦、烦恼、不清净的世界我们居然也能忍受。由于我们的心不清净,才显现出这个世界的肮脏、痛苦。《阿弥陀经》上用“五浊恶世”来形容娑婆世界。五浊恶世是极不清净,极为痛苦。我们知道了这个世界极痛苦,不清净,要怎么办?我们就要生一种厌离心,厌离即是舍。

  我们经常念《阿弥陀经》,在《阿弥陀经》上说出了西方极乐世界如何清净、庄严、自在、快乐。我们知道这种快乐是从哪里来的呢?是我们的清净心所显现。知道是我们清净心中所显现的,就是一切清净智慧海中所显的功德,我们就要欣求,一心向往极乐世界。欣就是取,就是一个好东西,我们心生欢喜了我们就要取。

  一个厌一个欣。厌即是舍,舍到无所舍,这就叫舍之究竟。我们往往听一些修行人说要放下,怎么样放下呢?放之究竟方算是放下,就是舍之究竟。什么叫究竟呢?丝毫不留,一点痕迹不留,这就叫舍之究竟。在这上边要下功夫,要做文章,要舍就要舍之究竟。舍什么呢?舍我们现前的一切假相,然后再舍我们一切的习气、嗜好,要把这些舍下去。舍之不究竟,那么你就不能谈取。因为一个是清净庄严,一个是苦不堪言,这两边是对立的,舍这一边,要取另一边。要痛痛快快地舍,我们才能谈到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修行人要放下我们的一切习气。

  我讲一个真实的事情给大家听。在我刚出家的那个时候,师父经常给我讲这一段笑话。我师父有一个舅舅,以前当居士,他这个舅舅后来出家,在南京栖霞寺伺候我的师公,这位老师父确实很有道心。他在年轻作居士时,看人家受戒,他也受戒。受完戒,遇到三五天有点事情他就守不住。他守不住干什么呢?抽烟、喝酒、吃肉。为什么守不住呢?因为来客人、来朋友,他就陪人家吃,吃完就在菩萨前说对不起对不起,我下次再补。对于这件事情,师父后来经常拿他开玩笑,问舅舅这一阶段又补没补,经常拿他开玩笑。后来这位老居士也出家了,修行道心还是不错,在我们慈云寺往生的。这就说习气要除掉。

  功德不是说你今天做了,明天可以不做。今天犯了明天可以补。因为今天是今天,今天不能拿到明天去说。所以一个人的时间,一个人的生命都是没办法补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补,时光没有办法补,过去了就是过去了,失掉了就是失掉了。我们修行,这个功德你没有做,就是没有做,下次做那是下次的。你这一次做了,下一次又做了,这不多了一次吗?所以不是补与不补的问题。往往我们有些修行人也是这样,总好犯毛病,说下次注意。不可能有下次,这一次造了罪,这就要定案。你犯了法,法院去抓你,你还能说我下次注意吗?那不行,不能下次注意。修行要长期注意,长期发心,发的是长远心、坚固心。什么叫坚固呢?丝毫不能破、不能动摇就叫坚固。我们要发这种心,要发这种坚固的道心。不能说遇到一定的缘分,我们自己原谅自己,这一次犯,下次不犯,这就不行。舍毛病要舍之究竟,就是要把所有的毛病统统地放下来,这才叫舍之究竟。把我们的习气,凡是障道法(就是障碍我们修行的这种法),要痛痛快快地舍下去,这就叫快刀斩乱麻。我们的一切毛病、习气就等于是一堆乱麻。这一堆乱麻怎么办呢?一点点去理吧?理不清楚,也不可能清楚。所以要痛快,以快刀来斩乱麻,这样才能使我们的道心坚固起来,我们的习气毛病才能除掉。所以修行,要长时间提醒自己,要坚固自己。

  西方极乐世界的清净是快乐得不可思议,所以发愿要去。怎么样去呢?我们从开始就要培养这种道念,培养这种心。每一天想到要厌离娑婆,厌离这种生活、厌离这种环境。每一天要想到极乐世界的清净、庄严、快乐。每天两边作比较。要发这种上上的愿,决定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往往有一些修行的人,修行确实是不错,每一天也想到要去西方极乐世界,愿意求佛接引。一旦佛来接引时,他这个思想就会动摇。怎么动摇呢?他还是没有清楚。这么一走,这不真的死了吗?他会有这种念头。所以这个往生与死是相反的,你必须要懂得。

  在南京以前就有这么一位师父,修行确实是很好的。事情的发生也没有几年,这一段是我师公跟我讲过的。这位师父修行确实不错,五十来岁。在文化大革命可能快要来临的时候,有一天阿弥陀佛告诉他,哪一天哪一天,你就要跟我去西方极乐世界了,非常清晰地告诉他。这个师父后来却琢磨,我这会儿走太可惜了,才五十来岁,最起码还能活二十年吧。他总是认为,这就死了太可惜,所以去向不明。后来就不行了,一念之差就不行了。生与死、好与坏,就是这一念,他就走不了了。走不了,结果就遭了劫难。文化大革命时江苏一带的出家人受罪是相当厉害的,结果这位师父可能被折磨成神经有毛病了。这样下去就太危险了,危险之极,下面再想修,自己就做不了主了。这就说明什么呢?他有这么二分的道心,是阿弥陀佛怜悯他,知道下面要有劫难,更痛苦的东西要来临,所以告诉他,接引他。因为念头不定,方向不准确,才出现这一种惨象。

  所以我们修行,像这些事情,这就是一种什么呢?明显地告诉我们,要把这个方向、这个理弄明白。不要认为我一往生,这就死了。我们现在虽然说是生,这叫什么生呢?生与死没有什么差别。死是做鬼,鬼也是一道,人也是一道。我们往生是成圣,与鬼、人是丝毫不能去比。现在是做人,死了是做鬼,往生是做圣。为什么说死是做鬼呢?因为这是受业力的牵引,做鬼他是糊涂,随着业力去受报。心邪的人做一种邪神邪鬼,再去害人,这是什么呢?随着因缘再堕落。心善的人随着业力牵引再去转人。多做一些善呢,他就随着业力,上品善生到天上去。一旦做鬼就是太糊涂了,所以这就叫死。做鬼的死法是非常非常地痛苦。为什么我们往生的瑞相中,最后身上所有部位都冷了,只有头顶是热的?他是从脚心开始凉,慢慢慢慢往上凉。为什么呢?他是往上走,到最后头顶是热的,他是从头顶出去,这就叫往生。要是去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生道,头顶先凉,慢慢慢慢就往下去,因为三恶道下面的众生,有一些好朋好友在拽他,往下拽。我们往上走是有诸上善人,一切圣众在接引,接引我们往上走。上走是清醒的,非常清醒,就是一口气断与不断的时候也是非常清醒。因为多少年来,往生的真实典故也太多,我们见到的也太多,所以是非常清醒。经典上面讲得很清楚,往生就是这种瑞相。心不颠倒,意念是非常清净,他是无有痛苦,自在走。到时候这个房子不想住了,门一开他就出去了,把这个房子丢下来了,等于是人走了,就是这样。

  所以,是往生还是去死,这对于是我们是最关键的。有的人修行一辈子,最后糊里糊涂地走了,就是说真正的道念还是不清楚,没有发菩提愿。愿不发,不发广大心,即使有修行也是徒劳辛苦,就是这个道理。你别认为我念了一辈子佛。你念佛是干什么呢?光知道念佛,你不知道念佛的去向。有的人说念佛就图个好死,啥叫好死?他就不说念佛我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理是非常重要,理明白了,我们的前途是光明的,去向是非常清楚,所以必须要明理,明理了才是自在。

  过去有个怀玉禅师,一辈子专念阿弥陀佛,勇猛精进。有一天佛菩萨满虚空中 ,还有一些莲花,伴着梵呗,梵呗音乐非常动听。有一位菩萨拿一个银台,从窗户来到他的屋里。怀玉禅师一看拿了银台就说:“菩萨,我这一辈子勇猛精进,我只求金台,最上品,银台我不坐。”你看人家这个愿非常清楚。结果这位菩萨就消失了,就是回去了。人家不坐,就是说你开个小三轮车来接我,不开高级轿车就不行,就这个道理,结果就回去了。从此以后这位师父勇猛精进,更加精进,倍加精进。又过三七日二十一天,一切诸佛菩萨,比以前更是庄严,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真的手捧金台来接引他,结果顺利地就跟着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这不是编故事,好像提提大家的精神,不是这个意思。这个公案出自《净土圣贤录》,这本书里都是我们净土宗行人一代一代记载下来的往生实证。佛门里边这些往生实证是实实在在的,丝毫不能说去编去造。

  我们佛门讲的是实在,所以大家发心要明明白白地发心,要发上品心。无论如何我们这一生要发愿往生西方,要往最上品去发心。像怀玉禅师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人家嫌这个莲花不行,要一个高质量的莲花,我们就要发这种心才行。不要悠悠散散,认为我这马马虎虎,有一个小莲花就行了,你这种心就不行。所以要发上品心,要精进去念。好了,念佛吧!

返回目录

-------------------------------------------------------

更多昌义法师佛学内容

-------------------------------------------------------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