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益西彭措堪布:佛说无量寿经讲记(六十七)

       

发布时间:2014年11月13日
来源:   作者:益西彭措堪布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益西彭措堪布:佛说无量寿经讲记(六十七)

 

  以下按《净影疏》,对这一颂再作讲解。

  “闻不忘者,弥陀佛所闻法不忘。言见敬者,见弥陀佛心生重敬。得大庆者,明前闻法见佛恭敬。”

  “闻法能不忘”,简略一点说,这里的法就是“阿弥陀佛”四个字,这四个字里含摄了无量深广的内涵。也就是说,你闻法后要能够不忘阿弥陀佛,这是关键。就像《势至圆通章》所说:“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我们就像孩子,阿弥陀佛如同母亲,闻到这部法,就是知道了母亲的事情,知道我要投入母亲的怀抱,之后弥陀会养育出我这个佛来。所以,整部《无量寿经》说来说去,就统归在“阿弥陀佛”四个字上。而“见敬得大庆”,就统归在“南无”两个字上。这样你就得到法的纲要了,一切就是从这个根本里出来的。

  换句话说,整部《无量寿经》都是讲阿弥陀佛,不是讲别人,阿弥陀佛就是大根大本,是我们解脱成佛,以及出生无量功德利益的根源,是众生得加被摄受的根源。所以,闻法后要能够不忘阿弥陀佛,并且心里生起“南无”两个字的内涵,也就是生起无比欢喜、恭敬、殷重、恳切的心,发自内心地皈依阿弥陀佛。就像孩子归投母亲,江河归向大海一样,我们就要至诚地皈投弥陀慈母。这就是念念不忘阿弥陀佛的内涵。

  所以,真正有信心、有皈依心的人,时时不忘阿弥陀佛。每次吃饭时都作意供养阿弥陀佛,穿鲜净衣服前先供养阿弥陀佛,得到好的瓜果、饮食、鲜花,包括这个世界上的一切好东西都供养阿弥陀佛,这些都是发自真诚心的供养。以这样的心,不断地顶礼、称名、忆念,就成为你日常修法的内涵了。也因此,把一切修法都摄归在一个弥陀大法中。

  不仅如此,《往生论》所说的五念门的修行,也是全部归在一个阿弥陀佛上。所以,这本身就是自他二利满足法门。

  以上讲的是生了信心和智慧的相。相反,如果没有信慧,那只是简单结个缘,不会契入到净土修法的核心中,也不可能全副身心都投入到净土法门里,这就表明你还在边缘上,或者只是门外汉。

  根本原因是,你还没从心底发出对阿弥陀佛甚深的信仰。有些人宿世种了深厚的善根,有大的栽培,就只欠今生这一生,所以今生一遇到净土法,不必很多啰嗦,马上就能信入。但就一般情况来说,如果根机不到,宿世的栽培不够,这一世善根就比较薄,那就必须靠今生的努力,不断地在这上面下功夫,去积累、开发,主动创造因缘才行。但在我看来,很多人这方面的量还不够,如果这上面需要一百分功夫,那很多人只有百分之十。因为量不到,就像水加热时不能沸腾那样,他只有边边上的一点,还没从内心深处生出根来,所以潜力不强,后劲不大,也因此一直没办法开出繁花硕果。所以,对大多数人来说,现在急需在根本上培植,否则量不够的话,就不会把它作为一个重点。

  如果没有对阿弥陀佛生起全分的信心,没出现胜解信,那就没有一个净土行者的气象,或者说没有斩钉截铁,一往直前的相,不是拼尽生命也要求得大义的相,只是悠悠晃晃,有一句没一句的,没有恳切的相。因为没有信心,所以到了中途就要出问题,或者东摇西摆,没办法在一切境缘中贯彻到底,也不可能颠沛于斯,流离于斯,生于斯,死于斯,这样就不行。而那些真正能往生的人,确实看到自己这一生没别的去路,一心求往生,他有信心、志愿,而且有一往直前的气概,能倾尽全部的智勇去完成它,这就决定能成就。古德也说:“学道须是铁汉”,要有这种坚定的意志、力量才能成功。如果只是研究研究,天天口头谈论,做表面文章,这些都不管用,因果律是不听你这一套的。关键就看你有没有真心。世界上的一切事都要有真心才能成办,没有真心就只是虚情假意,自己骗自己而已。

  “见敬”是说,从此以后,一想到阿弥陀佛,就由衷地生起尊重、恭敬,有非常深的敬重之心。

  其实,真正的尊重、恭敬,在于你真正了解到佛的功德、恩德。应当知道,阿弥陀佛是无比深重的境,他的法界身遍一切处,他有无上的智悲力功德,他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他以最彻底的智慧,最伟大的悲愿,建立了十方世界最殊胜、微妙的国土,所以,理应对阿弥陀佛有无比的信心、恭敬心、尊重心。一提起的时候,就要想到阿弥陀佛是法界身,有遍法界眼,他就住在我的心中,所以我一定要“念念珍重不空过”。有这种心的话,你念的每一句佛,就是真正从心底深处念出来的,每礼一拜也都是全身心地作礼。这时候,你心里面念念都在受持阿弥陀佛,你会觉得,我念这句名号的时候,阿弥陀佛就住在我心中,弥陀愿海没有不实现的事。也因此,心心念念仰赖阿弥陀佛,生怕自己有懈怠、高慢、不恭敬而违背佛的心,而造下罪业。这样的话,你就是真正有信心、有智慧、有恭敬、有欢喜、有皈依。修净土法看重的就是这些内涵。

  有了这些的话,每每想到佛是那么慈悲,我们都会很感伤,或者痛哭流涕,就像长年漂泊在外的游子,竟然不知道回归母亲的怀抱一样,佛念念都在护念我,佛光一直都在照着我,而我却丝毫不知。一想到轮回的漂泊,就十分地感伤,一想到净土的家园,就万分地向往,此生命终没有别的希愿,心中最重的就是阿弥陀佛,最想去的就是极乐世界,这是自己生命中最大的目标,一个最值得勇往直前,精进到底的目标。

  这样就知道,他为什么那么恭敬阿弥陀佛,一提到阿弥陀佛、净土法门,自然有那种信心的表现,就是因为他真的有非常深重的心。相反,如果只是轻飘飘,不痛不痒的,尽做表面上的事,心里什么内涵也没有,那就跟影子一样。而且,心里没有的话也装不出来,就不可能去感染别人,不可能有那些表现,你是做不出来的,是不是?即使能一回做假,你能天天做假吗?不可能。人都是用心来做事的,没这个心他是做不成的。

  “得大庆”是说,现在已经闻到这个法,知道无上的皈依境——阿弥陀佛,体会到法的甚深独妙,知道了佛是最殊胜微妙的如意宝王,从此缘着阿弥陀佛来修,必定能实现一切世间出世间的利益,这时就感到得了大的庆幸。就像一个人找到一份最好的工作,或者入到宝山得到最大的宝藏后,觉得一切都有了希望,有了依靠,什么都能实现,他会感到好庆幸,竟然得到了这么好的工作,碰到了这么好的事。你也要有这种心,这才觉得,我遇到的阿弥陀佛是最大的宝藏,是一切利乐的来源,今天有幸成为一名净业行者,这真是世上最好的工作,不像世间的事业,“世事到头终有尽,浮华过眼总非真”,这才是真正的前程似锦,一片辉煌。

  一定要认识到,在这一条路上走下去是何等的幸运。可以先反过来看世间,有些人从事世间的某种事业,就觉得很幸运;有些人认为能进入一个大企业,成为一名白领,感到很自豪;有人喜欢搞科学,认为自己一生能沉浸在物理领域非常荣幸;有人认为能在艺术领域中发展很幸福;还有些人认为,我们修仙道,将来做神仙很好。其实这些都没什么,再好也远远比不上念佛求生西方好。在世间得再多的功名富贵,或者能够神通变化,哪怕得了小乘阿罗汉果,也都不算稀奇,真正能走上念佛成佛的路,完全跟弥陀愿海相应,这才是最稀有的事。你要真实地感觉到,这是千千万万道路里的一条最殊胜的道,现在既然被我踏上了,我怎么捡了这么大的便宜?怎么这么幸运?这是在做梦吗?竟然出现这样的奇遇!要这样倍感庆幸。我们听到净土法门后应当欢喜地笑上几天,因为这回是真正能够出去了,我们遇到这个大法,要有这样的心。

  然后觉得,现在的人身真是好有意义,原本整个生死都是漫长悲惨的苦剧,而我一旦对阿弥陀佛生了信心,遇到这么殊胜的法缘,遇到弥陀愿海,就等于从现在开始,往后决定是一条光明大道,从乐入乐,从明入明,真是幸运!我们就要这样随喜自己。越是随喜,就越能滋润你的善根、信心,使得它不断地强化。这样强化到猛利、恒常的地步时,就没办法再改转了,也就不会被任何违品所夺。

  之后,你就可以顺利达到忆佛念佛,念念不忘的地步。这时候你念念都跟阿弥陀佛相应,这多好,缘其他九法界的念头再好,也没有缘佛好。这样你才知道,原来它是这么一个殊胜的大道,竟然能使我的心念念跟阿弥陀佛相应。往后,我再不用跟世间的贪嗔痴,或者五欲六尘相应,也不去跟世间其他染法,像是娱乐、体育、歌曲、文化等相应,我是念念安住在阿弥陀佛上,已经投入到弥陀母亲的怀抱里得到滋养,这就是跟法界相应,是一切随念之王。

  同时,我也感恩释迦本师,世尊以极大的方便善巧,把这无比殊胜的妙法,或者更直接地说,把这如意珠王般的佛号,安置在我的心上,念念转我的心,最后就把生死的凡情全部消尽,完全显发自性的功德。

  这就看到,原来这是一条无比殊胜的路,看起来非常简单,其实里面是真正的深妙无比。古德说,净土法门是“潜通佛智,暗合道妙”,就是这么殊胜。所以你不要以为念这六个字很简单,老太太都会念,然后就轻视。要知道,这可是弥陀世尊往昔经过五个大劫结成的大愿,而且是无量劫来的愿行熏修加被的结果,怎么能把它视为一种普通的东西呢?它是无上的如意珠王,是阿伽陀药,万病总持,它代表了佛的无量功德。

  如果你能理解名号就是无量光、清净光、安稳光、解脱光,是无量妙法的总集,你就知道念佛是心心不离佛,念念唤醒自性。也因此,这就成了一个大安乐法门、大安心法门,让我们在生死苦海里真正得了安稳。释迦佛也说,你能有这般的心,恰恰就符合我的心意了。因为我见到也无非如此,我是真正现量见到,天下一切人民,包括蜎飞蠕动在内,当来都因这个法门而得利益,就是因为这个法一染识田永为道种。

  如果有这种信心和智慧,来纳受、受持它,那释迦佛就会倍感欣慰。因为这样一个佛王、如意宝珠,已经入到他的心上了,那他决定会净除一切生死的苦患。众生本具的如来藏性一旦纳入了弥陀悲愿的名号中,就决定走不脱,决定不会空过,以这种奇妙的因缘,他必定能够迅速开发。所以,我们引导别人生起信愿念佛求生净土,就是在度他成佛,这话没什么不敢说的。它超过了世间一切有漏人天善法的利益,也超过了一切修小乘道的利益。

  大家应该看到,这是教内真传的净土大法,也是世尊非常系念、重视的法门。这是释迦佛一代时教的法蕴中极其关键的问题,未来世无量佛法次第隐没,世尊特别慈悲哀愍,加持《无量寿经》最后住世百年,因为在最后的一百年里,还有很多的众生要依靠《无量寿经》得到度脱,或者说就要依靠弥陀愿海来得到度脱,它方便、简易至极,只要有真正的信愿,人人可修,人人能成。

  也因此,世尊说如果谁能这样“闻法不忘”,“见敬得大庆”,那他的行为就顺了我的心,就是我的善友。佛已经说到这个份上了,我们听到后当然应当发心,响应佛的号召,随从佛的教导,这才叫做佛的法子。不然,只是外表上随从,心里违背,那就离佛千里了。

  得信心的相

  总的来说,“闻法不忘”,就是你闻了弥陀名号后,念兹在兹而不忘记,这也就是得到信心的意思,得了信心必然会走上这条路。“不忘”是说,我们在心的深处把佛视为最尊重。世间有很多种不忘,比如男女情深的时候念念不忘,因为他们彼此真心相爱,所以是心心念念不忘。还有母亲不忘孩子,也是念念不忘的。像这样,我们修净土法门要求的就是念念不忘阿弥陀佛。也就是贯彻在你的日常生活中,从早到晚念念不忘佛,就是得了信心了。

  可以看到,真正对阿弥陀佛有信心的人,确实从早到晚都是缘着阿弥陀佛。或者念佛的名号,或者阅读净土经典,或者拜佛,忆念佛的功德、恩德,这些行为都是自然从信心中发起来的。我原来讲过冯氏夫人的故事,她是真正生了信心,所以一心一意以西方净土为念,行也不忘西方,坐也不忘西方,卧也不忘西方,饮水献花,诵经供养等都是西方,做丝毫的善法都全部回向往生西方。她已经生了真实的信心,所以一心放在阿弥陀佛上。

  “见敬得大庆”,也可以解释为见到阿弥陀佛的形相,恭敬尊重,或者见闻了弥陀名号,对于这个法的功德得到了解,这些都是见敬的意思。“得大庆”是说,此后会生起大庆幸的心。想到竟然得了这么殊胜的妙法,真是无比庆幸,想到极乐世界是那么殊胜,那是无比的向往。这不是把破铜烂铁硬吹为是黄金,而是货真价实的黄金,没有一点夸张。但如果你觉得它很小,看不起眼,那就生不起大庆幸的心,装也装不出来。

  所以,一定要知道法的甚深微妙,知道它的不可思议,就像《往生论》里,把整个国土庄严全部用“不可思议”来说,你必须有这种认识,有这样的法眼,才能识得它的价值,才会由衷地感到庆幸。有鉴赏眼光的人才知道什么是珍宝,没有鉴赏眼光的人看如意宝也觉得像瓦砾。如果你视为瓦砾,那就不会有珍重、爱惜的心。如果你见到它是无价之宝,那马上会起一个珍惜、执持、爱护、重视的心,你会把它放在一个最安全、最妥当、最干净、最高的地方。人的心理就是如此。所以,大家目前必须在这上面加强认识。

  所得到的法,归纳起来就是名体不二的佛功德,是佛无上果觉的大悲愿海。你想想,这个法是不是极其殊胜呢?在一切有情当中,有比佛更高,比佛有更大的智慧、慈悲、能力的吗?有这么奇特的方便,这样不可思议的威神力吗?我们常说,净土法门“以果地觉,为因地心”,以及“因该果海,果彻因源”,就是以果地阿弥陀佛的觉海作为我因地的心,这也诠释在一句名号里,所以叫做“名体不二”。这样知道后,念念执持佛的名号,那么念佛时即见佛时,念佛时即遇光时,念佛时即是得愿海摄受、加被时。

  又可以说,闻法忆念不忘是意业,见佛恭敬是身业,得大庆幸后,口称所闻的名号是口业,三业相续就是得信心的相。

  信心有很大的力量,它是源动力,你得了信心,或者信心非常深的时候,在三门上马上就表现出来了。比如,当你真正见到这极大的利益时,必定是赴汤蹈火在所不惜。那种信心就好像贪欲者要寻求他的情人那样,无论有多艰难他都一定要去。又像贪财的人发现金山的时候,不顾任何困难都必须去掘金,就要有这样的相。其实,无论做任何事,都要有这种心才会发生行动,之后决定是万牛莫挽,根本无法阻挡。也就是说,成办一切事的关键就在于心,心要有一种信的力量,或者胜解的力量。

  有了信心,就决定有身口意三门的相发出来。不说其他的,比如一个世间喜欢科学的人,他从小到老,一直到死之间,都会日夜不停地在这上面勤奋努力,让他放下也不肯。有个现代的物理学家,都八十多岁了,一直在学术上钻研,即使是生病,病好了之后,又开始投入研究工作。他身上随时带着演算本,一到那个时候就要开始工作。这是对于世间科学有真实意乐,真心愿意献身的表现。或者真正热爱绘画的人,天天都不离画笔,天天都在勤修苦练。世间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是如此。

  真正对净土法有了信仰的人,绝对是把净业视为第一工作、第一法行,超过了农民种田,工人做工,画家绘画,学者研究等等,这才说明你有真正的净土信仰、净土情操。不出现这个相就不算数,只算是旁听生、擦边球。因为你只想在旁边光顾一下,不愿意置身于这个行列,就说明还有所保留;不想把自己全部的生命奉献进去,就证明信心还不足够。

  其实,你心里认为这个法还不怎么样,但这完全只是自己的一种想法,只是一般人体察不到,发现不了。你心想,这事听听就行了,我怎么能这么简单就决定求生净土?内在还不敢放、不敢交,就表示你的信心还不到量。因为交不出去,心里还不肯,还不愿意,还发不出,所以没办法全部投入。说白了就是怕吃亏,怕这样投资利润不大,无非是这样,人的心态都差不多,搞世间法是这一套,搞佛法还是那个心。可能每个人还在心里衡量、盘算、计较,看这个合算吗?会不会吃亏?真的有利益吗?是这样的。

  发净土大菩提心

  世尊说,你真能有信慧,那就是我的具德相、具善根的亲友。然后接着说“是故当发意”,意思就是,佛说,我已经说完了,我的真实心意是什么你也听懂了,所以你们应当发心,不要再犹豫、等待、盘算了。只要你相信我说的话,相信我的智慧所见,相信我的悲心,是真正在为你们谋求真实利益,那你就应当发心了,不要再退缩、徘徊,再徘徊下去也没办法,到来世还是一样,所以现在你们就要决定了。

  “发意”,就是发净土大菩提心。其实,真实的信心就是大菩提心。为什么呢?大菩提心就是愿作佛的心,愿度众生的心。怎么成佛度众生呢?就是愿往生的心。怎么愿往生呢?就是大庆喜的心。这些只是从各分的角度上立的不同名字,实际这种心一出来,不会孤分的,它是一种圆具各种德相的心。也因此,我们不要把它脱离开来看待,应当圆融起来。也就是说,对于弥陀愿海生了真实信心,就是对于佛的无上果觉威力发起了信心、觉悟。

  大菩提心的意思是,我已经知道这样能开发成佛,所以一心对这个法深信寻求,寻求的其实就是成佛。“净土法门”这四个字,无非是成佛的一个特别方便,不是别的。当你对净土法门生了信心,就会决定,我成就无上菩提的道路就是这条,我就要以这条路来完成大菩提果,以这条路来完成普贤行愿,普度无量无边的众生。这不就是大菩提心吗?从这里也能看出净土法的殊胜功德,极其方便、直捷,即生可办。也因此,上求下化的内涵,全部可以摄在对净土法的信心里,因为这一切全都是通过往生的捷径来实现的。有了这样的心,你就有净土发心的内涵了。像这样,结合在净土法上讲发心,我们就感到很亲切了,也能跟法门的宗旨吻合,它会更加增上你的愿力。

  基于这种认识,后面佛进一步劝进我们,要精进、勇猛地寻求净土大法。

  求法心的譬喻

  “设满世界火”等一句,是世尊劝进我们求净土法的心意,这是极力的劝导,不然佛不会这么说。

  可以这样想,遍满三千大千世界的火海,那是十亿个世界的火海,实在太大了,的确是一片汪洋火海。我们即使走过一个地球的火海要多少天?要烧毁多少个身体?何况是三千大千世界的火海!想一想将会遇到的艰难,或者会丧失多少个生命,才知道,原来净土大法的利益超过了无数个肉身的意义。

  想一想,我们过去世曾无数次获得这样的肉身,但都没得到究竟的利益,如今能闻到净土大法,哪怕是一个片段,几句话,你心里一旦对它生起信心,就能依靠这个因缘让你超出无量劫的生死,这不就是超过了无数个肉身的价值吗?毕竟身体有生有死,也不能给我带来真实的利益,而净土法门,这种弥陀愿海的大雷音,一旦传入我的心中,确实能震醒我长劫的迷梦,粉碎心中的各种烦恼种子。

  有人说,这会不会太夸张?其实一点不夸张,你想,多少人只是听过几句话,之后真实信受,一生奉行,最后就成功往生了。像过去那些没文化的人,看不懂经书,别人给他讲的几句净土法,其实就是《无量寿经》里的话。所以要知道,一切净土法的根源就是《无量寿经》。往后菩萨造论,善知识写书、开示等等,都是从这个源流上来的,只不过多做一些开显、强调。

  还要认识到,自己作为一个长劫在轮回中漂流,单凭自力很难超出的凡夫,唯有仰赖弥陀愿船才能即生渡出苦海。你要想,如果没闻到这个法,那还要继续流转,往后是见不到边际的轮回,在那里要丧身失命多少次,要受多少的地狱、饿鬼、旁生等的大苦,是不是远远超过烈火焚身的苦?如果堕到八热地狱里去,那要烧多少次?这么一看就发现,确实,如果我没闻到这个法,那将来我的命运就会那样。所以,这一次再怎么辛苦我都必须忍下来,哪怕被烧死千万次,也一定要去求得净土大法。只要能听到它的一段经文,哪怕只言片语,那里就已经告诉你,给你指出一条成佛的捷径,只要通过信愿念佛,即生就能解脱,这样你就已经有救了。

  净土法的大利

  净土大法就是起死回生的灵丹,它的效用极其不可思议。像前面说的,从古至今有多少普通人,他们遇到一个偶然的因缘,忽然之间闻到这个法,并且生了信心,在这以后,他不过是通过这一生的几十年,少的就是三年,一年,甚至几个月,之后就真正从长劫不断的轮回里超出去了。所以,这就是真正的福音。

  大家一定要重视《无量寿经》的学习,其实很多人就是因为自身的业障,心里就不纳受、不感动,这样的话只是当面错过。如果你没出现殷重心,没有这种舍身求法的心,那么法送到你面前,也跟把青草放在野兽的嘴边一样,这样就不可能得到真实的利益。要知道,这件事是别人没办法代替的,你必须自己有真诚的求法心,才能得到法的利益,否则就会失之交臂。这就好像已经把最好的如意宝放在你面前,但你看也不看,瞄也不瞄,没把它当回事,这就没办法了。

  现在的情况是,很多人听过了,也看过了,但他不是真正的闻信,所以经过多少世也没往生净土,就是因为他没有真正求净土法的心。尤其要注意的是,这个“求”,不是说我的眼睛看了,耳朵听了就完了,而是你真心想要求得这个利益,要成就这个法门,要这样发大心、勇猛心。世尊劝我们发心求得净土法,也是这个意思。

  对于净土法门,我们一定要看到它后续的利益。也就是说,它是一条利益的长河,展开来有广阔无限的利益。你能看到这一点,就会明白,哪怕死一万次能求得它都值得。因为从这之后,你已经被弥陀愿海所摄受,已经走上了忆佛念佛的路了,最后决定跟佛处处相应。从往生后的方面看,你已经入了不退转。然后在弥陀愿海直接的摄化下,不断地开发、增进,往后不断地出现尽未来际无量无边的利益,决定成就无上佛果,而且广济生死流。

  你一想到,我依靠这个法门,最后能够真正度尽尽虚空际的无量众生,真正圆成普贤菩萨的广大行愿,那是真正实现了生命的大义,所以,我现在一定要求得这个法。我要真是一个有善根、有志气的人,怎么能置无上大法于不顾呢?怎么能只认眼前的蝇头小利呢?如果你有无比宽广的眼光,能够深明大义,就知道这是自己解脱成佛的所依之处,是完成自他二利的所依之处,它是一种极其殊胜奇异不可思议的助缘力量,所以绝对不让自己放过这个机会。也因此,一到那个时候,他就不顾一切地要求得这个法,没求到就失去了永世得大利益的机会,失去了完成自他二利圆满佛道的机会。他完全看到这是一切利乐的根本,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

  就像在世间法上,比如从乡村来的学生,他觉得现在已经读到高中了,那我一定要把握这个机会考上大学,不然我这一辈子就完了,没办法大展鸿图,他会一心抓住这个机会。但这只是世间法,过眼云烟,蝇头小利,不足为道。你要看到,净土法门赐予的利益无限深远,这实在是不可思议的事,你要认识到它是真正的大事因缘,无数倍地超过世间的一切。有了这种认识,你就能不怕牺牲,不畏万难,会有珍惜心、上进求取心。

  释迦佛因地时,为求得一四句偈也甘愿舍身,就是因为知道法的利益。现在我们要求的是净土的妙法,是阿弥陀佛智慧慈悲的结晶,是无量劫来大愿大行的结果,连十方诸佛,登地菩萨,西天东土历代的祖师们,也是一致地恭敬赞叹。岂能以我们邪见的眼光,去否定弥陀愿海的境界?那真是太可怜、太可笑的事了。

  所以,世尊教导我们,一定要在这上面有坚固不退的志愿,精进求得弥陀愿王的大法,也就是要去闻到弥陀本愿和名号。

  求得此法能满足二利

  《赞阿弥陀佛偈》说:“设满大千世界火,亦应直过闻佛名,闻阿弥陀不复退,是故至心稽首礼。” 昙鸾大师这样讲,即使充满三千大千世界的火海,我也应直接穿过去听闻阿弥陀佛名号,因为一旦闻到了弥陀名号,从此就不复退转,已经登上了不退转地,被弥陀愿海的大威神力所摄受,此后再不会退入轮回,退入二乘,以及退入到妄想的境界里了。你考虑到这一点后,就一心仰赖弥陀,心心念念执持不忘,以这个缘故,至心稽首礼拜阿弥陀佛。

  《往生礼赞》也说:“设满大千火,直过闻佛名,闻名欢喜赞,皆当得生彼。”善导大师说,即使充满了三千大千世界的火海,也应该直接越过去听闻佛的名号,闻到佛的名号后欢喜赞叹的人,都能生到佛的国土。

  这就知道,跟弥陀愿海相应、融合的因素,在于至诚心、欢喜心、敬仰心,而不是世智辩聪、能说会道等等。就像印光大师所说,有一分恭敬,则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则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所以,就要靠至诚心、恭敬心来得到佛力的加被。人一旦有了至诚心,就表示他的心已经愿意接受了,没有别的妄想杂念,那时心是开放的。如果你还有犹豫、邪见,不能打开心来放下自己,还有所保留,那是你自己把心给障住了,这样就接通不了。

  如果你内在已经出现了闻名、信受、欢喜、赞叹,就必定往生到佛的国土,这就表示已经有往生的因缘了,当下西方就有你的一朵莲花,没这个内涵就不会有莲花。这事全在你的信心,有信心就开莲花,没信心也开不了莲花,这都是法界的缘起,不会有错。不可能一个没信心的人还能往生,那里也不是飞毛腿能跑到的,也不是航天飞机能飞到的,而一旦有了信心,缘起马上就通了。

  又像本经下文所说,世尊说,弥勒,假使有大火充满三千大千世界,你也应当穿过火海闻此经法,听闻之后欢喜信乐,受持读诵,如说修行。为什么呢?因为有很多菩萨想闻这部经也没机会。如果有众生闻到这部经,那他在无上道上终究不会退转。所以应该对净土经法专心受持读诵。这也是闻名不退的利益。世尊教导我们,闻了这部经之后,就要欢喜信乐,之后发起实际的修行,不是说说就算数的,必须要发自于行动,所以要对于净土经法受持读诵,并且如说修行,这样决定会实现大义。为什么要这样实际去做呢?就是因为这是个极难得的机会,一旦遇上之后,就真正能得到圆满的利益。而且,你不要认为听这部法很容易,很多菩萨想闻这部经也没机会,因缘没到那个点上,就不可能凭空出现。那么真正有缘闻信了这部经的人,就会在无上菩提道上终不退转。也就是闻了这部经,生了信心之后,就已经被弥陀愿海摄受了。

  佛的力量周遍法界,这上面没有一个空过,谁有信心,当下佛力就在上面起作用。所以不要认为说,我没见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跟我无关。你不要把佛当成一个人,好像跟你离了十万八千里。佛是遍一切处的,就遍在你心中,他时时刻刻都在加被你,你有信心的话,马上就能被摄化,但你一直视而不见,还认为佛怎么没救度我,他发的是虚愿吧?其实根本不是这样。

  那么,为什么世尊来劝导我们精进求这部法呢?因为这是一个二利满足法的缘故。也就是这一个法能圆满地成就一切自利、他利,所以叫做一即一切,叫做总持法门。以这个缘故,佛就告诉你,无论如何你都要去闻受这部经法,它会给你最彻底、最圆满的利益,能让你最快速地实现自他二利。所以,你必须去闻这部法,绝不能无动于衷,没任何主动。

  偈颂的“会当成佛道”是自利满足;“广济生死流”是利他究竟。意思就是,对于此法,哪怕有一念的信心,从中必定能得大利益,以此就能顿超生死流,决定成就佛道。所以,我们对于这么不可思议的法,一定要主动地用自己的心跟弥陀愿海相接,一定要自己去相应,这个接收是别人没办法代替的,所以有智慧的人就主动地去接通,这样他决定成佛。那么往生后,如同经上所说,无量的功德庄严都会在自身上实现,绝无空过,绝无虚谈。

  他利方面,到了西方成就之后,就开始以自己的本愿力,分身尘刹,在无边的世界里救度众生。就像本经最前面缘起分里说的,那么多圣众都是行持普贤大士之德,他们以无边的权实二德去广度一切众生,也能看出,整部经文就是在显示净土法门利他究竟的成就。

  总之,一切都导归于极乐净土,就能达到止于至善的境地,真正实现生命的圆满,这是我们一生之中极为重大的因缘,也是佛劝赞的本意,使得众生都得二利满足。

  思考题:

  1、怎样才能真正对阿弥陀佛生起敬重之心?

  2、怎样才能念念不忘阿弥陀佛?做不到此点的原因是什么?

  3、“净土大菩提心”的内涵是什么?怎样能发起此心?

  4、为了闻到净土法,是否值得丧失无数次的生命?为什么?

  5、求净土法指什么?如何生起真正求法的心?

  6、求得此法有什么利益?

返回目录

-----------------------------------------------------------------------------------------------------------------

更多益西彭措堪布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