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益西彭措堪布:佛说无量寿经讲记(六十四)

       

发布时间:2014年11月13日
来源:   作者:益西彭措堪布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益西彭措堪布:佛说无量寿经讲记(六十四)

 

  有人问:以上说到净土法门,是不可思议佛智慧法门,那么它究竟达到了哪种不可思议的程度呢?以下佛就用一个极大量的比喻,来让我们明白佛智慧的深度和广度。

  假使一切人,具足皆得道,

  净慧知本空,亿劫思佛智,

  穷力极讲说,尽寿犹不知,

  佛慧无边际,如是致清净。

  这两颂是这样假设一种情况,来说明佛智慧的量:假使一切人都证了菩提,用他们的清净智慧,共同在亿万劫中思维阿弥陀佛的智慧法门,并且穷尽智慧力极度地讲说,一直到涅槃为止,都还不知道佛智慧的量度,因为佛的智慧没有边际,如是离尽了客尘障碍,到达了最极清净的地位。

  这是通过五种相来表达佛智法门不可思议:一、“假使一切人”,指人数极多;二、“具足皆得道”,指证德极殊胜;三、“净慧知本空”,指认识极深;四、“亿劫思佛智”,指思维的时劫极长远;五、“穷力极讲说”,指极度地宣讲。虽然这样,穷尽寿量,也仍然不了知佛智的少分。最后两句是总结赞叹佛智慧如海。“海”,表无边际。佛智慧横遍十方,所以是“无边”;竖穷三际,因此说“无际”。佛智慧无边际,因此大悲无边际,遍入众生心,无不救度。“如是致清净”,是赞叹已经证到了离垢妙极法身,穷彻了法性的底源,因此一切人都难以测知,所以说“唯佛与佛乃能究竟了知”。

  下面我们再仔细地讲解经文:

  这里的“一切人”,是指法界一切众生。这要想到法界中有多少世界,世界里有多少众生,小小地球上就有几十亿人,加起来无量无边。“具足皆得道”,就是他们全部都证了菩提。(常常说的“悟道”“得道”“成道”,这些“道”字都不是指能够得果的因地的修行,而是指万法的本体或本源。所谓悟了“道”,就是指见了本性,见了万法的本源。我们现在说的“宇宙”,“宇”指空间,“宙”指时间,其实就是指时空所摄的有为法的现象。而问到这些现象从何而来,就是在探究万法的本源。发心要证到这个本源,叫“求道”。比如参禅参究“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父母已生后表示有为法,是本体随缘变出来的现相,而参到未生前的本来面目,就是指见了万法的本性或本源,这叫悟了道。就像佛在腊八的清晨见明星而彻悟,就是证得了本体,叫做“得道”。)

  像这样,这一切得道的圣者,以无漏的清净智慧,亲证了万法本空或本无自性,这叫“净慧知本空”。(就是说,一切法不是在本性外别有它的自体存在。我们凡夫都处在愚蒙当中,万法显现了,就认为在显现的那里有它的自体存在,这样就认为在自己心外有各种各样内外法的实体可得,这样的心都是虚妄的分别,不是无漏的清净慧。得道的圣人见了本性,就晓得一切都是它,并不是在这个本性外有这个法那个法的自体,这样就知道凡是分别心所知所见的一切法,都没有自性或自体存在,这就叫“净慧知本空”。)

  “亿劫思佛智”,就是这些“净慧知本空”的圣者们,不是看虚妄的假相,而是能了知甚深的真如,但是他们经过了亿万劫思维佛的智慧,也测不到少分。就是在无数劫里(汉译),穷尽自己的辩才,滔滔不绝地演说这个佛智不思议法门,比如佛的大威德力、西方净土的十玄境界、法门的奇特因果等等,即使这无数圣者穷尽了他们的寿量,还是不知道佛智慧的量。

  这就看出,这个佛智慧不可思议法门远远超出了这无数圣者了知的量。这才知道净土法门有无比深广的境界,它的后台就是阿弥陀佛最不可思议的智慧。只要你知道这个事实真相,就会对这个法门产生极大的信心,会对往生西方亲近阿弥陀佛,生起真正的欲求。而且知道了这个背景,就会用最大的诚心来和阿弥陀佛的智慧相应,会彻底地一心归命阿弥陀佛的智慧,这就到了归依的根本点上。这是因为自己深知没有比佛的智慧更深广、微妙的了,自己已经胜解了佛的智慧证到了极处,是无等无伦最上胜智,从这里会发生坚定的信念。

  只要自己一心跟阿弥陀佛的智慧相合,佛一定做最恰当、最直接的加持。然后自己完全能定下心来,没有任何怀疑、顾虑,会全心全意地走这条依靠佛智慧加被的极为奇特不可思议的妙道。(这里的“妙”就是到了法门极妙的地方,就是指一心和佛的智慧相应。一旦领到了佛恩,就迅速成证,没有更直接、简要的了。所以《大集经》说:“若人但念阿弥陀,是名无上深妙禅。”)有了这样的对佛智慧的信心和恭敬,就会开始全心地交付,就是时时会发自内心极恳切地念阿弥陀佛。这样就有至心信乐的内涵,然后信愿行就顺理成章地生起,就是会主动至心信乐地念佛,来和佛智慧相合,会一心想求得佛智慧的摄受。

  而且想到这每一念阿弥陀佛,都是和最不可思议的佛智慧在接触、在联合,这有多么殊胜!想到这每念一声佛都不可思议,就会有极其踊跃、欢喜的心。这就是由高度的胜解发起了猛利的欲乐,然后就会至诚地念佛,所以信愿行就是在这个根本上发起来的。

  这个法门的根源一旦打开,这样的话,像《西方发愿文》里的那些发愿就自然会在你心里出现。比如一心恳切地求阿弥陀佛摄受,求阿弥陀佛证知我、哀愍我、加被我,求禅观之中、梦寐之际得见阿弥陀佛,能到阿弥陀佛的宝严国土,能得到阿弥陀佛的灌顶,得到佛光明的照触,佛来摸顶,让自己顿时就空掉烦恼、破掉无明、开悟本性。然后又是祈愿临终的时候怎么得佛放光接引,怎么生到佛国,花一开就见佛闻法,证到无生法忍等等,一切都归到跟阿弥陀佛智慧的相应上。

  这样就算你心里在真正地祈愿,而不再是有口无心。这以后你的心就完全转掉了,再也不像以前的心态,叫你来修,还有很多的不甘心,总觉得这是很低、很浅的法,“我怎么甘心就学这个?我有能力的话,一定要搞个好一点的!”总之就是不肯修,心里怕吃亏。但真的起了信心,那就成了完全相反的心态,就怕自己错过了这次机会,所以会不断地在佛前祈求摄受,生怕做不到阿弥陀佛的弟子,生不到佛国净土,这样才真正有了祈祷的内涵。这都来源于你对这个佛智慧不思议法门有了真实的了解,之后就认识了它的殊胜,也就非常肯修这个法,念念都非常想得到这不可思议的利益,这样一切心态都会转变。

  这也不怪大家。很多人以前对于弥陀法门极其深广的背景,基本上没有什么认识,只是一种很肤浅的认识,是自己想出来的一套看法,这种看法跟真实的情况相差十万八千里。甚至因为自身的业障,会出现很多排斥、藐视、疏远等的奇怪心理。总的就是心里有无知、邪解、疑惑三个大障碍,就把你的心给封闭住了,怎么也生不起信心,怎么也起不来猛利的欲乐,一点积极性也没有,根本不往这上靠,就像野兽面前放青草那样,瞧都不瞧,非得要别人强迫,才勉强念一点。在很多人心里,这是百分之百的副课,他想:“我不是来听这个的,你要讲嘛我就忍一下。”或者“你上面讲什么跟我无关”,他自己埋头看别的书。或者想:“那是给其他老太太讲的,这是有必要、有密意的,不是跟我讲的。”像这样,你再怎么推,他都稳如泰山、纹丝不动,真是很有“定解”啊!凡是了义的,全当成不了义。净土上说什么,他都认为是在说不了义的。这就是一种曲解,可以看出他没有真实的信愿,这种状况完全是无知,还自以为得意。

  讲到这里,我想起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里说到的六种信心——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所以信心的内涵非常深。具足了六信,那就是完全的信心,这就是成就净土的大根本。这个信心一起来,净土的门就直接打开了,跟佛智慧直接相应的妙道就进入了。又想到蕅益大师在《要解》里判定信愿是慧行,持名是行行,前者像眼睛,后者像脚,说到慧行是前导,行行是正修,就像目足并运。这个判定是很殊胜,直接命中靶心,就是要由拣择的智慧来开发信愿。虽然要完全具足六信,会有一定难度,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但是这并非不可能,可以十分肯定地说,这些信心都完全能够开出来,只要在净土经教上长期努力,就一定会充分地打开。而且可以十分断定地说,只要有一定的慧根,然后一字一句按规矩学好《无量寿经》,这就是引生净土信愿最直接、最有力的途径。真正学得相应,就会在信愿上得到很大长进。这也是我们凡夫一生修学当中极重要的一个进步,对于成就自己往生,可以说做了最直接的帮助。《无量寿经》号称净土第一经,有佛语圣言量的直接加持,你会从这里得到真实的信心。凡是从头到尾认真学下来的人,一定会在信愿上得到非常大的开发,上等的会极大地打开净土的大门,由此就变得非常有希望了,感觉离净土非常近了,马上就要去佛国了。真正信愿起来了,你会感觉这件事已经非常近了,好像比去哪里都近。但是信愿没起来的话,那就感觉是太遥远的事,跟我有什么关系?所以远和近都在于自己的心。就是感觉自己的心已经跟佛很亲了,已经有了很深的信心,佛在心里的位置很重,那就非常近了。只要一举念就可以到净土,净土就在眼前,连一步距离也没有。

  下面再深入解释最后两句:

  “佛慧无边际”,好比我们坐船到了太平洋的中央,往四周看,那是烟波浩渺,一眼望不到边际,再往下看,大海非常幽深,看不到底在哪里,这比喻阿弥陀佛的智慧没有边际。这个智慧是指法界心,绝待离相,遍一切处。彻证时,没有什么时空的割裂,十方三世都在法界心当中,圆融无二。阿弥陀佛的智慧横遍了十方一切处,这叫做“无边”;竖穷了三世一切时,这称为“无际”。所以说:“光则横遍十方,寿则竖穷三际。横竖交彻,即法界体。”

  这样以佛智慧无障碍遍照十方三世的缘故,佛的大悲心就没有边际;以佛的智慧和大悲没有边际的缘故,就又遍入在一切至心念佛者的心里,以不可思议的威神力量摄持和转化他的心。因此就有从阿弥陀佛的智慧法身显现色身,色身又恒时放无量光明,普照到无数世界,无所障碍。这一切光明都在摄持念佛众生,直接把他们从生死中拔济出来。这是来自佛力的救度,怎么能看成跟通途法门一样呢?众生只要至诚地念佛,就已经被佛力摄持,念到这一生结束,就被直接摄持到净土。所以是即生就解脱的,根本不是什么别时意趣,不要搞错了!像这样遍入无量时空,自在的极广大的事业海,整个就是佛的智慧在起用,一切都是从弥陀法身智慧的本体,以大愿力顺应着无量众生的善缘,极其任运自在地作佛的事业。这是妙到了极点,不必要动一个念头,就做到了普度无量众生。这个佛智慧的本体是最深、最不可测了,力用是最广大、最灵妙了。“海”,只是用我们这个世界能看到的最广阔的水域,来作一个相似的比方,其实哪里能比到佛智慧的境界。海只是有限的几万里,而佛的智慧周遍十方三世,无论用什么心识、神通、高功能仪器都丝毫测不到它,这根本不是心识的行境。海只是有限的几千米深,佛智慧的起用完全超出了心识的行境,是一种最不可思议的、没有任何边际可得的第一义谛妙境界相,下至一个音声、一个毛孔都完全超出了分限的量,无论多少菩萨合在一起,都丝毫测不到它的边,就像善财童子经过普贤菩萨的一个毛孔那样。而且大海只起到一些有限的养育水族、负载航行等的作用,弥陀智慧海起到的是给法界无量众生作现前、究竟的真实利益,是给予无量无边的开发智慧、得到相好、得到三昧、发起神通、成就普贤愿海等的真实利益。所以只是权且用“海”作个比方,因为佛智慧的本体和力用超出了边际,哪里有对等的事呢?所以这是无等无伦最上胜智。

  “如是致清净”,这是指阿弥陀佛证到了最清净的离垢涅槃。“致”是到达的意思,指彻证了无上果位。“清净”可以就离垢和自性两分来解释,离垢指最细的所知障都消尽了,就好像没有一点云翳的晴空,云消尽了,青天彻露了,这就证了离垢妙极法身,也就是到了自性清净的本地。

  这样就要晓得,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事业相就是从这毫无障碍的妙到极点的法身智慧所流出。这是一个全体,就像狮子搏虎是用全力,搏兔也是用全力,作为起用方的阿弥陀佛,彻底圆满地起用的时候,法界是怎样的体性,就是以那个体性起用的。体和用是一如,一一都是最灵、最妙,极其不可思议,都来自无上果地的力用,都应当至心地顶礼、赞叹,就像赞叹十二光佛那样。

  再扩展到一切相用,就能完全确定,净土法门的神妙全体是本师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神力所致。由于这是离垢最极清净,离绝了一切戏论妄动,所以神妙到了极点,没有比这更灵、更妙、更自在、更奏效的力用了。就是说,以这个离垢妙极法身,就出现利他的方便力到了最不可思议的境地,它的神妙成了完全不可测度。

  所以在讲到五种不可思议时,以佛力最不可思议。而且这个力量没有任何障碍:没有无明,就没有任何错过;不是别别他体,就没有任何间隔。所以没有比这更可信赖的事了,也没有比这更大的救度力量。从这个离垢清净的佛智慧上,就能彻底地信入这个奇特法的各种功效。

  在这样总的明白了“清净”的涵义后,再展开来体会:极乐世界器、情两种清净所摄的无量无边清净相,都是由阿弥陀佛的离垢妙极法身所流现。以这个道理,就可以一以贯之地把一切西方净土的清净功德都安立为如意宝性,因为这一切相用的本体是弥陀离垢极清净的妙极法身的缘故。它的力用没有任何障蔽,所以能普应每一个众生的心,而现出相应的所知量,就是能顺着无量众生的意愿,最自在地赐予所欲。所以,这是名副其实的无上的如意宝性。

  这里有广、略两种说法,其实略就是广,广就是略。略是统一起来说,就只是一个佛智慧,没有两个东西,这就是从差别中悟到无差别。广就是分开来说,就是指这唯一的佛智慧应着无量众生的善缘,任运地显现无量的幻变、无数的清净庄严。因此,《弥陀经》说:“都是阿弥陀佛神力变化所作。”因为这是从离垢佛心起用的缘故,任何一个都是如意宝性,以随缘变化的缘故,具有无边的差别庄严,这就是从无差别中解得了差别义。

  再圆融起来,要会入“广略不二”,看出这里是“一即无量,无量即一,差别中有平等,平等中有差别”,或者“全体起用,全用显体,全理成事,全事显理”,一切都本来不二。因此说:“一色一香,无非中道。寿量光明,皆是法身。”每一个庄严都是以佛智慧为体,从离垢清净的法身流出,所以都是如意宝性。林、鸟、池水、莲花、宝树、光明、甘露、音乐等,每一个都在作佛的事业,都能一时随无量众生的心来赐给他所欲,所以每一个都是如意宝性,原因就是“如是致于最极清净”的缘故,所以没有丝毫妄动,也就能在同体当中任运地随感随应,这是到了利他最究竟的境地。

  这里也只是权且拿世间的如意宝表示一下,其实不是有物质形体的如意宝,也不是只赐给衣服、饮食等的生活用品,也不是只能暂时赐给一点现世利益,对于心上和来世的利益就无能为力了。世间的如意宝只是一种宝物,它不是周遍一切时处、具有无量恒沙功德的法界体,相差得太远了,所以完全是两回事。阿弥陀佛的智慧如意宝,那才是无上的不可思议的如意宝,无论有多少人往生,无论是多少种品类的人,都能全数应着他们的心,赐给他们真实利益。无论是对色、声、香、味、触、法等的哪一点,见、闻、接触、缘念到了,都能毫无空过地赐予利益。无论以什么善缘来感,都决定有如量地回应。这唯一是“如是致清净”的缘故,如来藏性彻底显发的缘故,因此就能起这样如意满足的妙用。这是当之无愧的“无等无伦最上胜智”。

  从弥陀智慧流出的净土二十九种庄严都是清净的。所以《往生论》中说到,一切国土庄严的总相就是“清净”这两个字,后来把二十九种庄严全部摄在一法句当中。就是指一切庄严海摄入了一个“法”字,一切一切都是妙法。又说:“一法句者,谓清净句。”这指出“法”的内涵唯一是“清净”。继续说:“清净句者,谓真实智慧无为法身。”就是说“清净”的内涵如何呢?就是指一切相和用的本体是离垢的真实智慧无为法身,因此从中流出的一切相用,无不清净,无不是妙法,无不圆明具德,因此说净土法海以离垢清净的佛智慧为体。这是第一义谛妙境界相,所以其中的任何一法无量无数万万千千倍超过了三界的圆满。

  要这样辨明、确认娑婆和净土的染净差别:娑婆生死界只是无明惑业力变出的苦性、染污的法,就像厕所里的粪全体是臭秽那样,没有针尖许的乐可得,所以要彻底地厌离;极乐清净界唯一是佛智慧大愿力变出的乐性、清净的法,这是大乐如意宝洲,没有针尖许的生死苦恼,所以一心地希求向往。这样对比认识,就会产生欣厌,就开始有净土愿的内涵。

  我们检讨自己,过去发不起欣求往生的心,就是因为对于弥陀愿海奇特大事因缘,对于佛智慧不可思议的力量,对于往生西方不可思议的利益,很多都是心里一片空白,处在非常无知的状态,还浑然不觉。眼光是那么狭隘、片面,甚至在心里把这样的奇特大法贬得连世间法还不如。被这样不正的心态障住了,哪里有至心渴仰的心?根本比不上希求看一场电影的心,更没有世间求名、求利的心那样强,这都是无知造成的。不破除这个障碍,就走不上净土的大道。相反,认识上一起来,信愿就自然会生起。就是要真正地认定净土法的体性和作用。一旦知道它的后台是无上的佛智慧,信愿就会迅速提升。

  比如,一个商人知道某项投资能够获得一万倍效益,而且非常容易完成,他绝对选定这项投资。同样,你知道修弥陀法门有这么殊胜的功德,是这样方便简易,就会一心希求,不会用世间的蝇头小利来换这个成佛大义。我们讲过昙鸾大师的传记,他在听到菩提流支开示西方无量寿法门后,就敏锐地感觉到这跟道家长生术有天壤之别,就像一块瓦砾跟稀世珍宝相比一样。他非常果决,马上就放弃了道家修法,一心修阿弥陀佛法门,结果即生就获得了大成就。

  所以,关键要有识别真假和优劣的眼光。能对弥陀的智慧和大愿产生信心,就算信到了最深、最妙、最具实义的地方。这种信心一旦起来了,就会不惜一切代价来求这个无上的大义,这里会出现非常强大的信念的力量。这个识得大义的心已经被启发出来了,不可能停在那里无动于衷,而是会像佛的教导那样,即使要穿过充满三千大千世界的大火海,即使身体要被烧毁亿万次,也一定要去听闻阿弥陀佛的法门(就是指这部《无量寿经》)。这样子就是真正求净土法的心出来了。

  这种非常深的认识一旦开出,成佛之路就十分简要地变成了一心和佛智慧相应。为了对佛生信心和恭敬心,就把听闻《无量寿经》看成是生命中极其重大的事。因为自己已经选定了一心和弥陀相应来成佛的道路,而和佛的相应程度就在自己的信心和恭敬,《无量寿经》又是能最直接、有效地开启对阿弥陀佛的信敬心的大法,所以就成了关键中的关键。听闻这个法超过了无数个肉身的意义。由这条途径,对于弥陀本师生起的每一念信心、恭敬和连带而起的皈依、欢喜、希求等,都有非常深遂的意义。一旦听闻信受了这部经,终究会在菩提道上得到不退。法的缘起非常特别,这里面的字字句句一入到心里,就特别能加持自己的心,特别能引动内在的信愿、欢喜心等。

  如果听到《无量寿经》,对这样不可思议的大事因缘,心里竟然无动于衷,那是很不合理的。应当感到无比地庆幸,这是无量劫来难以遇到的机缘,这么不可思议的法门终于遇到了。无量劫当中解决不了的生死问题,现在凭着一生努力就能解决。因此就放弃光凭自力来解决的道,而选择一心跟佛力配合,来即生跳出生死。

  这个方向真的定下来了,就会安下来,一心一意地跟阿弥陀佛相应。这就是善导大师说的“深心”,指的是对佛很深的信心发出来了。这个信心是净土道的根源。从这里会发出源源不断的动力,会出现恒时不断的欢喜信乐,每天都会像吃蜜糖一样投入到弥陀法门中。在这里面无论做什么,都有真正的欲乐,都是最喜欢做的。这样的话,就真的成了人中最幸福的人,会一天比一天欢喜,会越来越充满希望,自己也知道快了,越来越靠近生净土了,很快就要离苦得乐了。这样一直沉浸在欢喜中,到了临终预知时至,成了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一刹那间就脱谢了长劫以来极为沉重的五蕴担子,从此就永远安乐了,这是这么殊胜的事!

  我们要像这样来启发内在真实的信愿,这是最重要的。这个信愿的力量一起来,自然会把握住你的心,念念不断地往这条往生大道上前进。这样有了内在最强大的动力,那无论修什么净土法业,都会自然主动地趣入,这个净土的大道会由此充分地展开,就是因为内在的主动力已经开出来了。怎么生起这个主动力?一个根本的因就是对不可思议的佛智慧生了信心。信心一旦开出来了,就势不可挡,一定会涌出源源不断的力量。这也就是“但得本,不愁末”,“本”就是信心,“末”就是一切法行功德,得了根本,净业的法行就会源源不断地出现。所以能不能得根本是最关键了,这又要源于听闻《无量寿经》。

  总之,净土法海的本体就是没有任何垢染、系缚的佛智慧,一切净土庄严都是真实智慧无为法身,都归入“清净”两个字当中。清净就是因为流现一切事相的理体——阿弥陀佛的智慧已经完全离垢、力用妙到极点的缘故。

  像这样深入认识了弥陀法门是极为奇特、圆满、广大、甚深的法门之后,佛在下文就因势利导,劝导我们发起勇猛寻求这个大法的心,因为从这里就能快速实现解脱和成佛,得到生命历程中最大的利益,是比其他任何事都重大无数倍的事,因此为求到这个法,即使牺牲无数生命也值得。我们要听从佛的教导,不惜一切来寻求弥陀大法,尽自己一切的心来学好《无量寿经》。

  思考题:

  1、“假使一切人,具足皆得道,净慧知本空,亿劫思佛智,穷力极讲说,尽寿犹不知,佛慧无边际,如是致清净。”

  (1)解释“道”、“佛智”、“致”、“清净”。

  (2)此颂要说明什么问题?是以什么方式在说?这样说有何必要?

  (3)学习本颂对于生起、增上信愿行有什么帮助?为什么?

  (4)解释“佛慧无边际,如是致清净”。

  (5)如何体会“清净”的内涵?怎样从这里对阿弥陀佛和净土法门生起信心?

返回目录

-----------------------------------------------------------------------------------------------------------------

更多益西彭措堪布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