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学佛当生正信力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23日
来源:   作者:证严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学佛当生正信力

 

  信力有大小深浅,

  随喜结缘心不定,

  信根力增精进力,

  念力定力慧根力。

  [信力有大小深浅,随喜结缘心不定,信根力增精进力,念力定力慧根力。]这也是要很用心。

  我们说过[当生大信力]。信力有大、有小,也有深、有浅。什么叫做浅信?什么是深信呢?我们若是随喜结缘,这种的心是不定的信。人家若说:[你多结缘。][好啦,结缘一下,结缘有福报。]所以他就这样结缘。他不知道什么叫做结缘?为什么要做结缘的事情?都不知道。若像这种的都是叫做[随喜结缘],这种是心不坚定,不是为了追求佛法的信心,只是为了要求福、求功德。所以这样的人,差不多是发心容易,却是恒心难。

  如何才是真正的信心?真正是在佛法中用功的信呢?[三十七助道品]里,[五根、五力],要有五根、五力,这样我们才能够信很坚定。

  [五根、五力],第一就是[信力],也是[信根]。信力,就是信根增长,自然破诸邪信。

  ⊙五力之一:信力,信根增长,破诸邪信者。

  我们要信,不是如刚才说的随喜有功德。功德是[内自修,外礼让],要做到内心很坚定,外面身体力行,这样才是叫做功德。所以,我们信,信根增长,在佛法中不断精进。

  我们要求知、求见,求佛知、佛见。佛陀的智慧,他的心境对着宇宙之间,以及天地人间,种种的看法,我们就是要能够与佛一样,看得开,能够通彻道理。

  心要看开,还要通彻宇宙万物真理,这就是需要靠[信],相信佛所说法。佛陀的教法,所指引我们的方向,向前走,这样就对了。所以,信力能够增长我们的信根,因为它有力,力就是精进,它有力,所以能够增长我们的信根,自然破诸邪信。

  最担心的就是有邪信,别人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做,没有去分是或非。是非分不清,那就是容易会邪信。

  第二就是[精进力]。除了信以外,我们还要很精进。不只是说:[有,我有信佛。]信佛,你有正确的信吗?有正知、正见吗?我们若有正知、正见,我们必定要再精进。光是原地踏步,站在这里说:[我信。]你不向前走,不去追求佛陀的真理与佛陀智慧,不向前前进,这也是无力。所以我们必定要精进。

  有时候都说起步很困难。对啊,就是起步困难,只要你真正脚步跨出去,[福慧]是两足尊。就如一个人两只脚,我们人无论要走多远的路,你总是脚的第一步要跨出去;跨出了第一步,无论你是从人间的善法起步,或者是从佛的教法起步,佛的教法起步是智慧,从人间的善门起步就是造福,我们要福慧两具。

  虽然在求佛法,我们也不放弃人间,造福人群的福。所以说,福与慧是要平行。所以我们要精进,精进的根若增长,就能破身之懈怠。我们若精进,自然我们就没有懈怠。

  ⊙五力之二:精进力,精进根增长,能破身之懈怠者。

  有精进的人不怕辛苦,若是懈怠的人就很怕辛苦,怕冷、怕热、怕体力负重、怕负责任辛苦,像这种,那就是懈怠堕落,不精进。那么,我们要精进,就是要拨开这些障碍,我们才能够精进。精进就是要身、心,身体力行,身体与我们的内心真正要有追求佛法,采取行动,这样才叫做[精进]。

  第三是[念力]。念就是心念,我们心的念力。念根若是增长,就能破除邪念。

  ⊙五力之三:念力,念根增长,能破诸邪念者。

  邪思、邪念是我们精进最障碍的,所以我们必定要用心念去破除邪思、邪念,我们要将心顾好。

  第四就是[定力]。定力,定根精进,能破诸乱想。

  ⊙五力之四:定力,定根增长,能破诸乱想者。

  我们杂念、妄念,一直想过去的事情,恋恋不舍于过去的人生,或者是记恨、埋怨过去,或者是要追求未来我想的目标、我要的等等,求于未来。所以说,心停滞于过去,这都叫做杂念;而心追求于未来,想入非非,这叫做妄想。

  我们应该好好顾好这念心,念兹在兹。我们的身在此处,我们的念力就要在此处,把握此时,用在现在周围的环境里,人、事、物,我们如何相对,心不要杂乱。这也是要靠定力,要定在佛陀所教法。

  因为佛的教法是世、出世间法。你就是面对着世间人事物,在做事情,事要能圆,做人要能圆。要如何事能圆满呢?对人要如何能够圆满呢?那就是一个道理。明理的人,做事、做人就能很圆满。

  平时就要不断法入心,洗涤我们的污垢,贪、瞋、痴、慢、疑这些污垢在我们的内心,平时就要用功,洗涤我们过去种种心不正的邪思、邪作、邪业、邪命,过去所有的错误,我们要彻底忏悔。我们若有定力,我们才能知道我们的错误;我们若有定力,我们才能知道我们要如何改过。所以,定力是非常的重要。

  第五就是[慧力]。慧力、慧根增长,能破三界诸惑。

  ⊙五力之五:慧力、慧根增长,能破三界诸惑者。

  我们要有智慧。光是常识、聪明,没有用。我们的智慧根若增长起来,我们才能破除三界种种的惑。[惑]就是无明。

  在佛典中有一段故事,有一位,一直很想要求福,他一直感觉财产还不够,所以他一直想如何能让财神都在我这里,我所要做的事情都能够成功,所做的事都是赚钱。有人就这样告诉他:[你若是一直想要财产更多再更多,唯有你要求。你若是很虔诚去求,天下的财力都会集中在你这里。][有这样的事情啊!你赶紧告诉我,求什么能够让我增福?]

  有人就这样告诉他:[这容易!只要你用心,用最好的柴、最上等的供祭品,赶紧拜,拜火,将这上等的柴用火烧,柴愈好,火愈焰,用此供品。每天晚上,你要赶紧就一直拜,拜火神,火神祂会庇佑你,将天下的钱财如热火一般滚滚而来。]

  [这样喔!]所以他开始都去买最好的柴,平时买不到,从山上砍下来,三年的时间他不断烧柴,不知道被他砍了多少出林,最高级的木料都被他砍了。就是这样,三年的时间不断在那里拜火,求,用了很多钱。但是,对他的生意,所做的没有起色;不但没有起色,还往下一直消退。

  就有人再告诉他:[这样若无效,你要用心虔诚礼拜日月,让这财日夜滚滚来。]听到,有道理,赶紧拜。准备很丰盛的祭品,所有的生灵就是这样在杀,杀生来拜日、拜月。他用这么丰盛,这么多祭品,一直求、一直拜,经过了三年,生意愈来是愈败掉。

  他所花费的钱实在有够多,他的邪思、邪见,一直要求福,一直到堕落于贫穷的境界中。此时,他的身体由于日夜一直拜、一直拜,也已经拖垮下来。该怎么办?没有钱,身体又不好,该怎么办?此时自己内心想到,人人都说佛是已经觉悟之人,所以他就去听佛说法。

  他听了佛陀所说的法,条条的道理,他都感觉:这怎么过去都不曾听过?过去我怎么都不知道?一直在那里沉思。佛陀见到这位,就叫他:[这位信者,你到底有什么样的心事?]抬头见到佛陀,柔软的声音,庄严的形态,他就大声哭,说出他过去心所想要求的福,他希望能够把他的贸易生意做得更大、更大,天下的财、名、利益都求得,所以他用这么多的心力,花这么多的钱,但是就是一败涂地。

  佛陀就说:[虽然你过去用心一直虔诚求福。你要知道,你已经造了多少业了,你知道吗?你所用的祭品,已经杀害生灵、破坏大地,虽然你的祭品囤积如山,却是你造业深如大海。]这个人听到,[对啊!我过去怎么这么无知?我到底杀了多少生灵,我破坏了多大的大地啊!]自己反省,求佛开示。

  佛就说:[你现在开始要记着,孝顺父母,要好好发心做善,同时将你的内心贪、瞋、痴、慢、怀疑的心,都要将它去除,重新再来。你要精进,你要相信正见、正法。]这个人听到,感觉过去真的都错了,所以听完后,心开意解,心病完全去除,再振作起来,好好老实做生意,要孝顺父母,对家庭、对社会人群要付出,开始正信佛法,所以他重新东山再起。

  各位,这段故事是在佛世时代,古时代的人心同样也有贪念。实在是,人生庸庸碌碌到底为什么?所以,我们学佛总是要有正信,要有大信力,这是[当生大信力]。因为佛现在将要说的法是甚深微妙法,所以[正直舍方便],现在就是要说一乘实法,所以我们必定要生大信力。

  所以各位,五根、五力对我们是精进的方向。求法若失去了信心,那就是无法可求。所以,一念偏差,可能一辈子的错误,生生世世入迷途。若是一念正信的力量,把握起来,要好好发大心,立大信愿行,如此[把握当下,恒持剎那],永远世、出世法能够了解。所以人人时时要多用心。

返回目录

-----------------------------------------------------------------------------------------------------------------

更多证严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