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界定法师:漫说《长阿含》(卷五)~B 四无量心与典尊的出家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09日
来源:   作者:界定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界定法师:漫说《长阿含》(卷五)~B 四无量心与典尊的出家

 

  (二)四无量心与典尊的出家

  “四无量”是个佛教术语,即四无量心,是指四种清净无为、广大利他的行为或心境。哪四种呢?就是指慈、悲、喜、舍四种心,或入慈、悲、喜、舍四种禅观。慈,即友爱之心;悲,即同情他人的受苦;喜,即喜悦他人享有幸福;舍,即舍弃一切冤亲差别相而平等相亲。修行四无量心有什么好处呢?据经典上记载,若能修行,则能令众生获福无量,得生于大梵天。

  那么,大梵天是什么天?我们通过天文望远镜,能看得着吗?若想通过目前的科学设备,想看见大梵天,可能有些困难。据经中记载,这个大梵天很是遥远,它在哪儿呢?据说是在色界初禅的第三天。佛教里有二十八天的说法。佛教把我们众生所居住的世界共分为三个层次,共分为欲界、色界和无色界三种。所谓欲界,简单地说,就是充满各种欲望的世界,比如说像我们所居住的,就是欲界,此外还有佛教界主张的地狱、恶鬼、阿修罗等恶道众生,都处于这个层面里。因为欲望的驱使,各种众生既会造种种恶,也会造些许善,总之是恶多善少,因此佛教提倡止恶行善,从而离苦得乐。而所谓“色界”,就是远离欲界淫、食二欲而仍具有清净色质等有情所居的世界。此界在欲界之上,基本上没有欲望的存在,也没有男女的差别,其众生皆由化生(变化而生),一切均殊妙精好。而无色界则纯属一种精神世界,它由受、想、行、识四心组成而无物质有情所住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没有物质存在,据称只有心识住于深妙的禅定。这个世界讲起来有点玄乎,但是佛教主张它们是确定存在的。

  其中欲界有六天,色界有十八天,无色界有四天,加起来共二十八天。其中欲界六天是指: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色界十八天是指: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无云天、福生天、广果天、无想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无色界的四天是指: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我想这三界二十八天的划分标准,主要不是以物质形态,而是以精神状态而划分。到底有没有这些天,作为凡夫的我们,谁也说不清楚,但我们还是相信它们的存在,或者是作为物质状态存在,或者以精神状态而存在。

  通过上面的简单罗列,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个大梵天所处的位置,也就是色界的第三天。这个大梵天到底是啥模样?经中没有详细表述,我想肯定是极其快乐的一个世界吧。

  这位大典尊为什么忽然想到了大梵天了呢?原来那些国王、居士以及梵志,都以为他是位精神境界十分了得的人物,他们都深信不疑,既然我们的大典尊如此才德出众,肯定要思想修为上有一番了不得的地方,他肯定经常和大梵天见面,并且在一起聊天、喝早茶那是家常便饭。可是事实上呢?他从来就没见过什么梵天,甚至连梵天长什么样,说话什么口气都一概不知,其他的诸如聊天喝早茶的就更别提啦!看来我们这位焰鬘大人很有自知之明,比起我们的南郭先生来不知要高明多少倍。南郭先生最后混不下去了,只得溜走;但我们的焰鬘大人不用这样,他很好学,开始学习了,按照他的话说,叫“不可餐默,虚受此称”。

  那么怎么做才能见到梵天,并且与梵天一起吹牛喝午茶呢?就是修习四无量心。于是焰鬘就分别对七位国王说,我要于今年的夏季,找一个僻静的无人打搅的地方,好好地修行四无量心。这四个月之中,国家大事反正是不能指望我了,你们还是亲自操持吧。

  这位焰鬘大人在城东的地方造了一处很安静的房子,就专心致志地在里面修行起来。按照现在的说法,就叫短期闭关。所谓闭关,就是把自己关在一个别人看不见的房子里,衣食住行都在里面,或者念经念佛,或者参禅打坐,或者做些别的,比如阅读藏经,抄写经文,等等。闭关的目的,就是想集中精力,对自己的过去作一下反思和总结,对今后的修行生活作个规划,总的目标就是把自己的思想境界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

  转眼间四个月过去了,这位焰鬘大人要出关了。在这四个月中,不要说梵王出现了,就是连梵王的影子,他都没见着。他想想不对头啊,老人们都这么说啊,怎么轮到我就见不着梵天了呢?他很纳闷。待到一个月圆星稀的夜晚,他步出静室,在室外,他寻了一个平坦的地方坐下,然后静静地思考着这个困扰他很久的问题。

  据说此时梵天现相了,但他像孙悟空那样,有种种变化。此时他变化成一个童子,头上扎着五个小辫子,在典尊的头顶上方的半空中坐立着。而且,在大梵天出现之时,还伴随着耀眼的光芒。在这个地方我们需要留心一下,为什么梵天出现了会伴随着异光的出现?而天主教中所称的天主,每次现身的时候,也会有耀眼的光芒出现,这难道是一种巧合?关于这个问题,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对比讨论一番,也是件趣味事。

  其实连世间普通之辈都会想到,深更半夜时,忽然空中冒出异光,而且还有悬浮于空中的童子,这不是神灵又是什么呢?对于聪明过人、能力超强的焰鬘大人来说,此乃小菜一碟,自然是不在话下——他已经知晓坐在他面前的该是哪路神仙了。于是他就与梵天作了一番对话。那么,他们所谈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这位梵天就问焰鬘大人:你在这个地方闭了四个月的关,意欲何为啊?焰鬘大人就问:到底在修什么法,才能到达梵天呢?

  这位梵天童子道出了生到梵天的四条途径:第一,要舍人我想,就是要断除我执;第二,要修慈悲之心;第三,要除欲,就是要弃除我们的贪欲;第四,要做到“无臭秽”。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无臭秽”呢?就是要弃除欺妄、嫉妒、骄慢、增上慢(未得言得,未证言证)、瞋恚、愚痴等等,这样才能做到“无臭秽”。把这四条都做到了,那么死后升到梵天,应该没有任何问题。

  大典尊听后觉得很有道理。但他转念又想:在尘世里,总有数不清的事务缠身,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用来思维和修行,我还是出家修行好了。于是他排除种种阻挠,终于如愿成为一名比丘。结果他这一出家,引起了连锁反应,这七位国王、七大居士、七百梵志以及他的四十位夫人,都跟随他一起出家。不仅如此,佛经中还记述说另外还有八万四千人同时出家,跟从大典尊后面学习道法。当然,这如此庞大的人数同时出家,可能也有铺陈的成份,我们可以将之视为佛陀说法时的譬喻方便。倘若较真,那么便会出现诸多问题,比如这八万多人衣食住行都很难得到周全的解决,云云。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