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阿松·桑昂丹增仁波切: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讲记 前行讲记 第十一讲 前行备忘录-不善发心-善愿

       

发布时间:2014年02月28日
来源:   作者:阿松·桑昂丹增仁波切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阿松·桑昂丹增仁波切: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讲记 前行讲记 第十一讲 前行备忘录-不善发心-善愿

 

  ——《普贤上师言教》与《前行备忘录》合讲

  蒋阳龙朵加参尊者       传授

  阿松.桑昂丹增仁波切   传讲

  第十一讲 2012年11月10日

  【原文】

  善愿的发心:一开始就打算贩卖正法,于是思忖:如果我求一点法,得一点灌顶传承,闭关做一点依修,势必能得到一点利养、赢得赞誉、获得名气、依靠赞誉名气在今生当中得到丰衣足食等安乐,这四种加上相反的四种不愿意之事,就是世间八法。依靠正法谋求今生利益,如果成功,那么所买到的也只是牛马,下至羊毛牛毛,用弥足珍贵的正法换来世间的衣食等普普通通的财物,以贵换贱。

  事实上,以正法来谋取世间利益和一个俗人拿着一支又细又长的火箭来求取财物这两者比较起来,以正法谋求世间利益更为下劣。诚如无等塔波仁波切所说:“若不如法而行法,正法反成恶趣因。”

  如果自身没有能力消化信财,必将感受燃烧法衣、燃烧钵盂、燃烧铁球、燃烧铁液等等苦果,因此我们一定要断除这种发心。萨迦派的《离四贪》中说:“若贪今生非行者。”

  ——《前行备忘录》

  【正文讲解】

  顶礼大恩根本上师!

  祈祷大恩根本上师赐予意心相融之加持!

  愿尽虚空之际有情父母,即生证得四身五智之金刚持果位。为此结合《大圆满龙钦心滴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和《前行备忘录》而宣讲。此前行分三:首义、论义和结义。首义已宣完,今天所宣的是论义。论义为大圆满龙钦心滴之前行,殊胜上师无谬之口传所做之记录。论义分为三:共同外前行、不共内前行和正行之支分捷径往生法,今天所宣的是第一:共同外前行。

  共同外前行分为暇满难得、寿命无常、业之因果、轮回过患、解脱利益和依止上师六个科判。今天所宣的是暇满难得之引导。此又分为闻法的方式和所宣之法,今天首先所宣的是第一——闻法的方式。闻法的方式又分为动机和行为,今天所宣的是动机。

  在《普贤上师言教》当中,动机分为两种:广大意乐菩提心之动机和广大方便秘密真言之动机,除此之外,根本没有分不善的动机、无记的动机和善的动机,或者小士道之动机、中士道之动机和大士道之动机,也没有详细讲解。

  此等法义在《前行备忘录》当中,由堪布昂琼如是详细做了讲解之故,在《前行备忘录》中如是做宣讲。

  之前所宣的前行也分为两种:共同前行和不共前行。在实修前行之时,成熟引导和信解引导也分为阶段性引导和次第性窍诀引导。此处以次第性窍诀引导替代成熟引导,之前已宣讲完毕。

  之前所宣的次第性窍诀引导替代成熟的窍诀引导,此分为共同和不共。什么称之为共同?什么称之为不共同?之前已做了宣讲。

  共同分为闻法的方式和所宣之共同引导。引导者在引导之时,如何实修的方式方法,首先宣讲如何闻法的方式。

  之前也宣讲了动机和行为。动机讲的是心的意乐,对自己意乐做取舍;行为是身语之取舍。

  动机取决于取舍或改变,改变自己的心或意乐。此动机分为三种:不善的动机、善的动机和无记的动机,在所起的分别念当中如是而区别。

  不善的动机又分为两种:救畏之动机和善愿之动机。昨天所宣的是救畏之动机,今天接着所宣的是善愿之动机。

  善愿的发心:一开始就打算贩卖正法,于是思忖:如果我求一点法,得一点灌顶传承,闭关做一点依修,势必能得到一点利养、赢得赞誉、获得名气、依靠赞誉名气在今生当中得到丰衣足食等安乐,这四种加上相反的四种不愿意之事,就是世间八法。依靠正法谋求今生利益,如果成功,那么所买到的也只是牛马,下至羊毛牛毛,用弥足珍贵的正法换来世间的衣食等普普通通的财物,以贵换贱。

  事实上,以正法来谋取世间利益和一个俗人拿着一支又细又长的火箭来求取财物这两者比较起来,以正法谋求世间利益更为下劣。

  什么叫善愿之动机?

  以世间八法的动机所做的一切,此就称之为善愿之动机。

  堪布昂琼在《前行备忘录》中如是宣说善愿之动机:“一开始就打算贩卖正法,于是思忖:如果我求一点法,得一点灌顶传承,闭关做一点依修,势必能得到一点利养……”以如是的动机所摄,为今生的利益所做一切善法,就称之为善愿的动机。

  现在就要反观自心有没有这样的动机?

  比如在藏地,普通人无缘无故无法得到世间男女的供养,无法得到很多财物,因此去学念诵(尤其是出家僧众),如是得到一些供养。但是此时供养也并非很多,此后他会怎么样?他会求得一些灌顶、行持一些闭关,在一年、两年、三年时间闭关的话,人们就会赞叹他:“哦,他闭过关、会念诵,应该是很殊胜的上师。”如是就能得到很多供养。如果没有这样,他就无法得到很多供养。以如是的动机所摄,不管所修之法是下至声闻、上至光明大圆满法,此动机就属于善愿之动机。

  赢得赞誉、获得名气、依靠赞誉名气在今生当中得到丰衣足食等安乐

  比如为了得到一点利养、或一些赞誉而求一点法、或得到一点灌顶、依止上师或闭关而依修等等行为。比如为了得到别人这样的赞叹:“他得到了很多灌顶!他有很多传承!他的上师很殊胜!他是某某上师的弟子!他闭关很多年了!……”而求法、得到很多灌顶、传承,或者闭关一两年甚至七八年,最后只能得到一种赞誉而已。以这样的动机所摄,不论是闻思修还是讲法,最后只能得到赞誉而已,无法得到遍知和解脱之果实。

  以这样的动机所摄,去得到灌顶、依止上师和闭关,当听到别人评价说:“你很殊胜!你很有名气!”心里就很悦意;如果别人说自己没有名气,就不悦意。不管做任何灌顶、传承闭关等等,如是不去做,就无法得到名气。因此为了得到名气而去做,这也是属于世间八风的一种,如是的动机属于是善愿的动机。

  依靠赞誉名气在今生当中得到丰衣足食等安乐,以此动机去行持善法,也称之为善愿之动机。

  这四种加上相反的四种不愿意之事,就是世间八法。

  前述谋求世间的“利、誉、称、乐”之安乐和逃避“衰、毁、讥、苦”之痛苦,合称为世间八法。以世间八法为目的,皆称为善愿之动机。后四种为与前四种相反的不愿意之事,若以改变痛苦或逃避痛苦为动机而行持任何善业,已成世间八法。

  以世间八法的动机,依靠正法谋求今生利益,如果成功,那么所买到的也只是牛马,下至羊毛牛毛,用弥足珍贵的正法换来世间的衣食等普普通通的财物,以贵换贱。

  事实上,以正法来谋取世间利益和一个俗人拿着一支又细又长的火箭来求取财物这两者比较起来,以正法谋求世间利益更为下劣。

  以珍贵的正法来换取世间普普通通的财物,以正法谋求世间的利益跟世间人以狩猎谋取财物两者相似,而以正法谋取世间财物更为下劣。

  此等法义是对谁所宣讲的呢?是对自己所宣讲。在自己相续有没有此等动机?要反观自己的相续。

  堪布昂琼在《前行备忘录》对此等法义做了记录。宣讲是给谁宣讲?并非对其他人,此处对吾等所宣讲。比如我坐在法座上,讲法的动机如果为了欲求名气,即使坐在法座之上,跟世间以长枪、火枪去谋取财物是相似的、没有任何区别。而以正法谋求世间利益更为下劣。

  此等动机有没有呢?宣讲者——宣法的我,宣讲法时,有没有这样的动机呢?有的话要转变,如是做宣讲。

  在座的弟子在听闻法之时,也有如是动机的话,以正法去谋取利益与世间人拿着枪去谋取财物一样,而以正法去谋取利益更下劣之故。因此要反观自续,有没有这样的动机?如果有的话,要及时断除。

  有没有这样的动机?在闻法和修法时有没有这样的动机?就要反观自己的相续、观察自己的相续。

  在大众当中,有没有这样动机的修行者呢?有些居士供养你,对你说:“你到亚青去,你去依止喇嘛仁波切。去的话,我来负担你每年吃的、用的、买房子的钱等开支。你就去吧!”

  如果仅仅是为了得到吃穿住这样一种利养到亚青,此就称之为世间八法的动机。相信在座大众当中,有些人有可能是以这样的动机来到亚青,有这样的情况,我是知道的。

  如果你没有收过信众一分钱的供养,就说明你是真实的发心来到亚青。如是信众供养,是为了你们到这里来修法、修法后再做供养;如果你们没有修法,自然居士们不会再做供养。

  如果你们以前在单位、在家乡,跟凡夫相似的时候,有人会供养你吗?不会供养你。

  你们现今光着头、穿着僧衣到这里修法以后,这些信众才会供养你。

  如果以这样获取供养的动机来修法的话,是以珍贵的法来换取世间普普通通的财物,跟这个比喻相似。比如以前获得最大供养是牛马,下至羊毛和牛毛,而现今就不一样了,所获得的上至万元、甚至十万元钱,下至哪怕冬天的袜子也会得到。

  现今此处大众都要闭关。因闭关当中天气寒冷,秋巴让卓堪布筹了钱买了柴火。虽然此次闭关没得到很多供养,但是柴火钱都得到了。

  如果你们没有闭关,这些是得不到的。你们闭关以后得到了,其他人无法得到。光明大圆满法、十七续的精要,你们已经换取一堆柴火了。

  在座的大众有没有如是的动机呢?是有的。包括我,坐在法座上的上师也有这样的动机,何况你们,自然也有。如果说根本没有这样的动机的修行者,如同昼天星星般很难遇到。

  如果有这样的动机,在宣讲之时,应尽力去对治。如果说没有这样的动机,恐怕很难做到。

  对治不善之动机非常关要。比如一座当中、每天当中、闻法当中、修法当中,有这样不善之动机的话,要时时对治、及时断除非常关要。

  因此希望大众去对治不善之动机。大众不懂之处,我在此处宣讲;详细宣讲以后,希望大众铭记于心;铭记于心以后,应该如是奉行。堪布昂琼也在此处做了记录,我也如是详细地宣讲,如是宣讲之后应该相信,相信以后,如是而去奉行。

  因为信心是开启一切之门。如果没有信心如同一个经堂没有开门,你无法进入经堂。因此应该相信、敬信,相信以后应该如是奉行。

  很多人说:“上师你说的是真实的,我们相信。”如果你们相信,就应该实修。但是很多人没有依教奉行去做实修。如果没做实修、没有依教奉行,自然你没有相信上师言教,如果不相信的话,在此处宣讲很多,意义也不是很大。所以应该相信上师言教,并应如是依教奉行。

  此处宣讲动机和行为之时,应该如是奉行。如果视所宣之法为轻易、简便的话,汝等当知轻视前行会有怎样的过患,这在此前已经宣讲。如果是一个真正的修行者,今天所宣之法如同肉上之火灸般、与他会很相应。如果发心不真实、而且没有实修的弟子,好像今天又在说你们的过患。

  “肉上之火灸” 是藏地的一句谚语。“肉上之火灸”的含义为:比如说得病到医生那里治疗时,医生会在此病的根本之上点燃火灸,令此病无法再生起,“肉上之火灸”如是而称呼。

  有些不懂的医生到处燃,没有在疾病的关要上或根本上点燃火灸,没有病的地方也会引起病。

  比如说在汉地,用中药灸或用银针扎在在病的穴位上,能从根本铲除病患。“肉上之火灸”与此相似。

  比如说你现在修行就要修心,修要从根本——心去修。只修身语,心会越来越脏。

  跟这个道理一样,修行要从根本——心上去修。如果是一个希求修正法者,因为我在根本上宣讲如何去修法、修心,所以与他的根本上能相应。如果不是这样的修行者,仅仅口中宣说、形象去修法,自然所宣之法与他不会相应。因为所宣之法直指他的身语意上的过失,自然与他无法相应。

  自己相续是否具足这样的动机和行为?有没有这样的动机和行为?时时都要观察自己。

  诚如无等塔波仁波切所说:“若不如法而行法,正法反成恶趣因。”

  如果自身没有能力消化信财,必将感受燃烧法衣、燃烧钵盂、燃烧铁球、燃烧铁液等等苦果,因此我们一定要断除这种发心。

  法未如法修行,正法反而成堕恶趣之因。

  以珍贵的法换取世间普普通通的财物,如是而享用信财,来世必定将堕地狱,感受燃烧法衣、燃烧钵盂、燃烧铁球和燃烧铁汁等等苦果,都会承受这些业报。

  此处法义是何意呢?

  比如在亚青的信财是亡者回向的信财、活人的信财和亡者求救的信财,总之并非是自己的财物,而是他人所供养,此就称之为信财。

  若无法消化此信财,来世必然遭受法衣会燃烧、钵盂会燃烧的果报。

  如何有能力享用此信财呢?必须具足菩提心、并要回向发愿;这样做的话,有能力享用信财,也可以享用信财。如果没有菩提心,也没有做回向发愿,则无法消受此信财。

  此为何意呢?比如说很多亡者求救回向的钱,或是生者的信财求救回向的钱,都交给了“善缘法物管理中心” 的管家。在座的大部分人都在领取信财的钱,你们有没有去参加念诵呢?你们有没有参加每月二十四的超度呢?超度的时候,有没有具足菩提心?有没有做回向发愿呢?

  如果没有的话,最后遭受的是什么?比如你所吃、所食用的米饭会变成来世燃烧的铁球而遭受如是的痛苦;你所饮用的茶,来世变成铁汁;你手中的碗来世变成燃烧的钵盂,决定会遭受痛苦……因为你此生造作遭受痛苦之因,所以来世会变成这样。

  喇嘛仁波切大恩者的传记中,宣讲亡者的转生相之时做了详细宣讲。比如说之前喇嘛仁波切大恩者的传记中如是宣讲这样一则公案:有一位名气很大的上师,他圆寂以后,他所在的那个地方的信众要求认定此上师的转世活佛。当时祈请喇嘛仁波切认定,喇嘛仁波切说:“这个活佛没有转世,而在地狱当中受着痛苦。”

  为何这位上师会遭受着痛苦呢?

  这位上师在世间之时,以珍贵的法去换取普普通通的财物,接受信者的财物并没有回向发愿之故,现在地狱当中遭受痛苦。他在地狱中变成一只青蛙,他的信众男女成为青蛙身上的虫子,而且信众太多之故,布满着青蛙、吞噬着青蛙,这只青蛙张着嘴、遭受着痛苦。此公案在喇嘛仁波切传记中详细做了记载。

  为什么这样呢?因为这位上师没有能力而享用信财之故,自然会遭受如是之痛苦。

  此处宣讲之时,不要认为这是讲解新龙的一位上师,而并非是宣讲我。同样在座的大众所享用的是信财和亡财,除了信财和亡财之外,你们还有什么钱吗?

  如果说你之前做生意,现在仍用你自己做生意挣的钱,则没有任何过失;或者说你之前在单位打工中挣的钱,自然也是你自己的钱,也没有任何过失。

  但是现在你还有这种钱吗?是不会有的。

  现在你所享用的是信财、亡财、别人所供养的财物。如果享用此等财物,没有做回向发愿,自然你也会遭受如是之痛苦。因此回向发愿非常关要,也一定要做回向发愿。

  回向发愿的话,你以后也不需要承受如是的异熟果报。而且不仅仅这样,对信者、亡者也会有利。

  萨迦派的《离四贪》中说:“若贪今生非行者。”

  如果贪著今生而去修行,此并非是修行者,在萨迦派的《离四贪》当中也如是做了宣讲。

  今天的法就讲到此。

  回     向

  【备注】

  此为弟子根据大恩上师讲法记录略作整理,更详细的内容请参考闻法录音。因时间仓促,恐有错谬。故于大恩上师及道友面前忏悔!

  愿大恩上师*轮常转!信众法喜充满!早证菩提!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