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普巴扎西仁波切教言·金刚心语:究竟的皈依法

       

发布时间:2014年02月24日
来源:   作者:普巴扎西仁波切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普巴扎西仁波切教言·金刚心语:究竟的皈依法

 

  ❈ 超越行道的缘起历程、一切胜妙教法在自相续中如实生起时,名为究竟的皈依法。

  ❈ 我们的布施不是高高在上的恩赐,我们舍弃的不是一点点的钱财,而是对物欲、对自己、乃至对轮回的贪执。所以乞丐是我们修行的对境当心怀感恩。

  ❈ 看看你的内心,信心、出离心和慈悲心是不是不断增长,就这样来印证自己的见解吧。

  ❈ 慈悲心是最好的护身符

  ❈ 善法的大小不仅仅在于表面形象之上,而在于发心之中,若具备广大之发心,即便一件小小的善事,也变成无量之功德。

  ❈ 大家都很合和清净和睦相处,这样很好,要一直这样下去!

  ❈ 你所从事的一切善法有没有功德,能否依此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用问谁的。看看自己贪嗔痴烦恼有没有减少,信心、慈悲心功德有没有增上。

  ❈ 你所从事的一切善法有没有功德,能否依此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用问谁的。看看自己贪嗔痴烦恼有没有减少,性格有没有改善,比如一位真正信仰佛教的人在面对自己的亲人、道友,都是非常和睦、和谐的,因为他决定不会因为自己小小的事令自他烦恼。

  ❈ 诚如我等传承祖师堪布昂琼于自传中曰:“世间俗人皆以快乐开幕,以痛苦告终。唯修行人以痛苦开始,以快乐谢幕。”

  ❈ 佛法与生活原本一如,以佛法的智慧观待他人,则一团和气;面对逆境,则无有恐怖;面对未来,则充满自信。如是面对生活,自心不为其束缚,此乃佛教最高之境界。因此,趣入佛门是令自他今生、临终、未来生活更加幸福、和乐、健康的无上法宝。

  ❈ 佛法并非高高在上之宗教,也非为寺庙庄严的建筑、兴盛的香火及华丽的袈裟等等形象;修行者也并非不苟言笑、与世隔绝、不通达人情世故的怪人;修行的过程虽然亦有苦行,然真正的挑战在于战胜自心的烦恼。

  ❈ 以不共同见解而论,圆满证悟者由于已超越时空及思维造作之一切戏论,故恒时无勤任运显现广大利生事业。

  ❈ 许多人在怜悯面临杀身之祸或者食不果腹之众生而随自力放生、布施等时,怀有“我在利他”之心态。然细致观待,吾虽以微力施予救护,但吾等能生起慈悲心等善法而趋向解脱道,皆为如是所施之众生所赐,故彼等应为吾等感恩之对境。若趣入佛门者具备如是见解,便能以更加广大平等之慈悲心利益众生。

  ❈ 调心乃实践菩提心之根本,行者勿舍本逐末向外探求。

  ❈ 菩提心乃趣入佛门之根本,其要义为调伏内心。若未调伏贪嗔痴烦恼,即使行持善法,亦无法利他,甚至连自利亦不可得;而一旦降伏烦恼,虽未刻意利他,然因调心之故,身不造恶业,且常助人为乐;语无恶口,且语出和雅妙音;意无恶念,常怀善愿悲心,且具出世间智慧。如是自然逢缘善对,欲不利人亦不可得。

  ❈ 作为佛弟子,吾等当生起“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之悲心弘愿,以天下众生之安乐为己任,难行能行,难忍能忍,依三宝之大悲甘露,将众生置于暂时乃至究竟的安乐之地。

  ❈ 以共同见解而言,遍虚空际一切有情无一未曾做过我等父母,并且无不与现世父母一样,于我等具生养之大恩。然因无明遮障而造无边罪业,至今尚流转于轮回深渊,无依无怙,遍历种种难忍之痛苦。“众生欲除苦,反行痛苦因,愚人虽求乐,毁乐如灭仇。”对于此等可怜之父母众生,我们何忍袖手旁观?

  ❈ 如禅宗六祖惠能大师曰:“但无不善,西方去此不遥;若怀不善之心,念佛往生难到。”(意为一心向善者,西方极乐世界即在眼前;一心向恶者,西方极乐世界远在天边。)故我等应精进调心,进而生生世世获得西方极乐世界之大自在境界。

  ❈ 诸多信众皆将极乐世界理解为死后往生的一个实有地点,并以此作为修学佛法之目的。此言虽不谬,然未免与了义理趣相去甚远。须知,极乐世界总分为显现极乐世界、功德极乐世界和自性极乐世界。当内心清净证得自性极乐世界时,显现极乐世界和功德极乐世界自然呈现。此即信心和慈悲心的意义。

  ❈ 趣入佛门者虽置身于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然因善调自心之故,了知一切恩怨得失、生灭起伏皆虚幻无实,故不为烦恼所缚,进而实证心之本体,不仅梦中自主,未来亦能依靠修证之力呈现永恒安乐之境。

  ❈ 是永离苦难获得恒久幸福?还是重享人天安乐?甚至不幸堕入恶趣感受无量痛苦?一切取决于我们今生所造之业,以及修行佛法所得之功德。

  ❈ 几乎每人都有过噩梦的经历,如是可怖的梦境皆来源于往昔之习气,漫长的来生旅途与梦境极为相似。现世中凡夫执著如幻外境,随得失起落而乍喜又忧,来世更如飘落之羽毛无法自主,唯随业风流转,生生世世辗转漂泊于轮回,感受无量诸苦。

  ❈ 我家乡有位名为阿克旺堆的僧人,某日嘱咐家人送两袋糌粑至自己闭关茅棚,并嘱一个月后再来探望。一个月后,家人来到茅棚,发现尊者以七支坐法趣入涅槃。根据尊者标注的日历推算,当天距尊者圆寂正好七天。如是依靠精进修持正法而获临终自在者屡见不鲜,故依此足迹亦能令我等临终自在,生死无惧。

  ❈ 我家乡有位僧人在山中修行,家人发现他的鞋底破了一个洞,意欲为其补缀,然其执意不肯。一日,家人告知他另一位年长僧人圆寂了,他叹口气说:“我原来准备三天后‘走’,故未让你等补鞋。若我与他相继离世,势必令乡人过度悲痛,我权且再住世三年吧。”三年后,老人安然圆寂,临终示现殊胜的成就征象。

  ❈ 无上佛陀洞彻生命真谛,诸多高僧大德亦圆满实证此义,我等趣入佛门者依前辈之足迹,势必自在面对临终,超越轮回羁绊。

  ❈ 纵观世间,凡夫未解生命实相,将有限的生命投入无限的名利追逐之中,即使功成名就,圆满财富、事业、家庭等诸多快乐,仍难逃时光之轮,明眸皓齿转眼即成皓首苍颜,面对无常逼迫,顿时内心茫然,一生辛劳,究竟为何?眼看脆弱生命如风中之烛,凭何抵挡业风之迅猛?

  ❈ 世上没有无根之草,吾等现今每一分心念、每一个行持,聚合起来都是导向未来之风向标。故今生拥有珍宝人身,乃无量劫行持善法所获果报,若未善加利用,甚至恣行恶业,则临终必将堕入恶道,感受无量诸苦,遑论自在?

  ❈ 富贵事小,生死事大。若欲成为生命之主宰,坦然面对临终,首当了知生命和轮回真相。提到轮回,有人无知地将轮回当作浪漫的事,想当然地相信自己来生还会做人,甚至延续今生爱恨情仇的故事。不妨想想:那些流浪猫狗是哪里来的?如果知道自己亲点宰杀的活鱼就是自己往昔的母亲,还会津津乐道鱼片的美味吗?

  ❈ 有些人认为:“我这一生与人为善,肯定有‘好报’。”然细致观待,世间凡夫所行善法可曾如圣者般,丝毫未杂染自利之心?若希求未来福报布施乞丐零钱或为了事业顺利而行善,如是有漏善法虽有善果,然能否因此成为临终自在之因亦未可知。因此,如是自欺欺人之逃避心态如鸵鸟埋头入沙以避命难,无有实义!

  ❈ 也许很多人觉得人人都会面临死亡,想那么多干嘛?然而不妨试想:人们耗尽毕生心血苦心经营美满的家庭,谋求名望及房、车等一切财产,并且意愿永远掌控在自己手中。但当撒手人寰之际,不得不痛苦而无奈地放弃如是挚爱亲朋、名利珍宝,孤独地飘向莫测的未来,如是令人心碎的残酷现实有几人能坦然面对?

返回目录

-----------------------------------------------------------------------------------------------------------------

更多普巴扎西活佛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