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普巴扎西仁波切教言·金刚心语:善巧圆满

       

发布时间:2014年02月24日
来源:   作者:普巴扎西仁波切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普巴扎西仁波切教言·金刚心语:善巧圆满

 

  ❈ 古往今来,作为一个真正信仰佛教的弟子,无论是从事多么大的事业,或是细微处的一个礼节,他都会做得非常非常圆满。因为他的智慧乃至所有一切都已经超越凡夫,所以他能做到善巧圆满。

  ❈ 我们讲法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我们平常在行持一切善法的过程当中,时时能调伏自己的内心,并让我们的身口意三门变得越来越正常。如果三门越来越不正常,那这不是正法的功德,而是非法得到的结果。

  ❈ 我等现前所依止乃至修学的法乃一切乘法之顶点、诸法之精华无上窍诀大圆满。从法的角度而言,法是非常高的。但是站在我等根机之上,不得不依靠次第的方式来成办无上窍诀大圆满之见解。这时候在调顺烦恼之上更加要善巧一些。

  ❈ 我们在修学佛法的过程当中常常会有错觉:一种善法从文字角度而言感觉能很容易地做到,但是实际行持之上却很难。这是因为文字只是一种概念性的阐述,但是要纳入心相续当中,他就是一种境界。将文字转化成境界,需要我们长时间地去修学。

  ❈ 我们现前对人身难得和寿命无常已经有所了解,但有时候由于业力习气沉重的缘故,仍旧觉得这些好像是很遥远的事情般,与自己并没有丝毫关系。这些都充分地说明了,我们对人身难得和寿命无常的理解还完全停顿于文字般若之上,并未完全将其纳入心相续之中去体会。

  ❈ 当今我们在行持出世间快乐与幸福的过程当中,历代传承祖师为后一代弟子所传讲的一切教言都是不可缺少的,时时都要纳入心相续之中。

  ❈ 当我们修学上师瑜伽导修乃至成熟口诀法之时,在调顺烦恼之上要善巧灵活一些。如果仅仅依靠一种方法去调顺烦恼,认为“行也得行,不行也得行”,那么有时候可能很适应,但有时候就会很不适应。

  ❈ 当我们初次开始进入佛门而作修行之时,我们绝不能随着自己的习气而飘动。此时对我们而言,修行是一门苦行。虽然如此,但是由于我们时时都在调伏着自己的内心,因此,产生一切痛苦之根源——业及烦恼终将连根断绝,最终我们得到的就是快乐。所以修行人虽然以痛苦开始,但将以快乐结束。

  ❈ 无论世间人还是出世间人,寻求快乐都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出世间人认识到不快乐的最大障碍来源于自己的内心,享受快乐的根本也在于自己的内心,外在显现仅仅是快乐之缘而非根本,因此,出世间人将调伏自己的内心作为快乐之本。

  ❈ 想知道当前我们所行持的一切善法是否已经达到见量,完全可以以梦境作为依据来衡量。当你进入梦境之时,若还是被梦牵着走的话,那就说明,在中阴界当中能获得自在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相反,若要是在梦境中能达到自在的话,那么你在中阴界当中已经自在了。

  ❈ 作为在家居士,当我们面对生活乃至从事一切善业之时,如果具备佛法之见解,这一切都是可靠的;若要是没有佛法之见解,那你的生活和事业决定是一场赌博。

  ❈ 若要对轮回生起真实的厌离心,平时多阅读一些《普贤上师言教》、《菩提道次第广论》等前行方面的一些书籍并做细致思维,是必不可少的。

  ❈ 很多人认为一边跟随导师一边观察导师可能需要一段时间。但是即便这样的观察需要一段时间,也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这关系到我们生生世世的幸福。

  ❈ 修行方便多是显密差异之一。密宗作为大乘教法,他的基础也是菩提心,因此应在具有菩提心的前提之下去行持密宗的一切殊胜方便。若连基础的菩提心都不具足,光知道后面的一些等持也是远远不够的。

  ❈ 和睦相处是三乘佛法的精华,也是世间做人不可或缺的准则,修行人应铭记心中并在行为中如实造行。当你能如历代传承祖师所言般与周围人和睦相处时,你就是善知识,你就在以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度化着他人。

  ❈ 作为修学大圆满无上窍诀法的弟子,不论独居或从众,必须严守戒律、清净誓言,此乃解脱之命根。否则徒有修法之表象,难趣解脱之胜道,甚至可能堕入金刚地狱。

  ❈ 有相定趋向无相定的主要方便道就是自 然。当把心所缘在一个境之上能做到越来越自然,见解就会趋向于无相定状态之中。所以“自然”是禅定增上最好的方便道。

  ❈ 平常不管你修什么法,想要知道见解和功德有没有增上,就看自己性格有没有改变,烦恼有没有减少,出离心、信心和菩提心有没有增上?当一切修法与出离心、菩提心和信心分割的时候,即便当时状态有多么好,都与解脱无关。

  ❈ 有些弟子们说,平常在打坐的时候感觉 身体非常轻松,好像不存在;或者即便感觉有身体,也犹如在天空中漂泊一般。这种轻安的感觉是身体达到不紧不松状态而得到的一种境界,并不能说明你有了很高的见地。

  ❈ 修行者当安定身心,不急不躁,经年累月脚踏实地依教实修,此乃解脱之根本。切忌眼高手低,浅尝辄止,刚修行一年半载,觉得自己好像还没有什么道验,甚至以神通作为见解增上的标准。如是日久必退失修法之念,复于懈怠中虚度光阴,此乃未解行道历程之谬。

  ❈ 身远离愦闹,心远离妄念。从大乘角度而言,要远离的是自私自利的心态。作为修学等持的弟子,初次修学时需要细致观待自己的意乐。若要是仅仅站在自私自利的立场之上,那没有丝毫之利益,即便能独自获得寂灭之乐也不能成办究竟解脱。

  ❈ 华智仁波切曰:“语言随顺于亲友,自心相应于佛法。”节日期间亲朋相聚,我们的言谈举止应符合礼仪、令人欢喜,但内心应时时提起正念,不随顺妄念漂泊、散乱、放逸。这才是一个真正的修行者。

  ❈ 当我们把祝福通过各种方式送给身边乃至远方的亲朋好友之时,不要忘记反观一下我们的发心。若能以出离心、菩提心摄持,这份祝福的意义就更广大了。

  ❈ 除夕是家人团聚、共享天伦的传统节日。在这浓浓的亲情中,让我们一起发愿,愿天下所有有情父母永具安乐及安乐因,当证一切种智大觉果位!

  ❈ 对初次开始修学禅定的弟子来说,有相定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若前面没有很好的有相定之基础,即便行持后面的禅定也只是走个过程而已,见解绝不会增长到很高的地步之中。

  ❈ 当我们在行持一切善法乃至禅定当中,护持正念是非常重要的。若要是所修学的一切法不树立在正念之上,心将非常容易散乱。

  ❈ 当今我们在不冷不饿的时候应该多修一些法,不要想着趁年轻的时候多从事一些世间事业,等老了以后再修法。你有把握能活到老吗?所以现在正是不早不晚的时候,要多修一些法。

  ❈ 作为一个修学佛法、追求即生解脱的弟子,一天起码要抽出两三个小时的时间修学,即便遇到天大的事情都必须这样做。

  ❈ 诚如华智仁波切于《屠夫真言》中曰:“心善身语善,心恶身语恶,心乃诸法源,调心佛善说。”真正的善发自于内心。而品行贤善不仅意味着世间贤善之品格如孝顺父母、内心调柔、与人和睦,更意味着希求解脱、精进修持正法的意乐。

  ❈ 在你自己不想打坐的时候,你可以一个人到外面去玩耍,但绝不要跑到精进修行禅定的弟子面前去找他陪你闲聊。这样一点都没有意义,反而造了很大很大的罪过。

返回目录

-----------------------------------------------------------------------------------------------------------------

更多普巴扎西活佛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