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持念佛号的寓意(和锦棠)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11日
来源:   作者:和锦棠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持念佛号的寓意(和锦棠)

   持念佛号的寓意

  和锦棠

  大概每个人都可以作这样的回忆:儿时在外面玩耍,或者是正在盲目的乱跑,感到疲倦时;或者是受到野孩子欺侮,而欲求救援时;或者是同小伙伴玩得兴高采烈、欲罢不能时;突然传来父母的呼唤声:“孩子,回家来吧!”你准会痛快地回应:“哎,听见了!爸爸——”这一声问应,正是领解净土法门,持念“南无阿弥陀佛”的深重大意。

  为了向新莲友说明这个道理,我常后发式地问他们:“谁教你念佛?”“佛教您去往生,还是您求佛要往生?”……这是净土经典说得明明白白的事,可惜被很多人忽视了。

  试想,当初若没有阿弥陀佛第十七愿与第十八愿成就,若没有释迦牟尼佛来到我们这个世界上说法,我们能知道念佛吗?明明是阿弥陀佛有愿在先,怎么不是求我们去往生!这句佛果名号分明是对我等十方众生的呼唤,已经呼唤十劫了。他老人家明确地在第十八愿中教减我们:“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这是教我们答应,怎样答应呢?释尊曾在《观无量寿经》中两番教诫我们:“合掌叉手称南无阿弥陀佛”、“如是至心……称南无阿弥陀佛。”父唤在先,子应在后。一唤一应,岂有不往生的道理?

  阿弥陀佛自然知道我们这些业障丛生的愚昧众生,凭自力是回不了家的,所以在他的第十九愿中,又打了一道亲自接引我们回家的保票。至于我们有空闲便念佛,张口便念佛,就是在听到了佛的呼唤后,信愿恳切地声声回应。也正如贪玩的孩子,一时离不开小朋友的羁绊(念佛人寿命未终),但又怕父母惦念和焦急,所以答应一声又一声。这既是对父母呼唤的回应,也是对自己的提醒。这正是称念六字洪名的全部意义,至于更探层的道理,就不是我们可理解和认识的了。

  不要废掉“南无”二字,释尊教我们念的是六字洪名;善导、印光等历代祖师大德也都教我们念六字,不宜念四字。因为“南无”二字中,至少含有恭敬、顶礼、皈依、投靠等深层大意。六宇全念,正体现了我们对佛呼唤的回应。若只念四字,便失去了这层意思。众生与佛失去了感情上的联系,感应也便有限了。所以,印光大师一再教诫我们:“—分恭敬,一分感应;十分恭敬、十分感应。” 总之,我们念佛是听到了阿弥陀佛呼唤后的回应。这在《无量寿经》中说得最明白不过了:“至心信乐……乃至十念”;“信心欢喜,乃至一念”、“欢喜踊跃,乃至一念”;“信乐受持”。

  阿弥陀佛是“先中极尊”、“佛中之王”,释尊在《观无量寿经》中是这样告诉我们的。因此,我们也沾了佛的大光。释尊说:“若念佛者,当知此人,则是人中芬陀利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其胜友,当坐道场,生诸佛家。”也还如印光大师所说的:“能于此法深生信愿,虽是具缚凡夫,其种性已超二乘之上。比如太子坠地,贵压群臣,虽才德未立,而杖三力故,感如此报。修净土人,亦复如是。”

  这正是阿弥陀佛以他不可思议的功德、光明摄受着我们、照耀着我们,才使得我们平时念佛不受魔难,临终往生魔不能阻。也如同你在外被野孩子欺侮时,如果听到你父母的呼唤,以及你的回应,他们会乖乖遁去的道理是一样的。假如没有父母的呼唤,你在被欺侮时喊爹叫妈,那效果肯定就不一样了。 南无阿弥陀佛!

  摘自《法喜》2007年第3期

返回目录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