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发菩提心 提起正念(慧律)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11日
来源:   作者:慧律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发菩提心 提起正念(慧律)

   发菩提心 提起正念

  慧律

  弘法者或修学佛道的人,或偏重于事相上,视“诸行无常”的修行,或偏重于理体上,“不生不灭之真如性”的发挥。此二者皆难臻圆满之境。我们讲:“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就是增增减减。那么,哪里是不生不灭?如何进入涅鬃?佛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在这有为的世间法里,生灭的因果相里,如何契入不生不灭的本体?彼既非物质构成,亦不是具体的东西,既处处是,又处处不是。小乘阿舍偏重“无常”及“三法印”的发挥,然而,在生灭的造作世间,造作因果下的生灭,怎能契入不生不灭的本体?

  修行只有八个宇——发菩提心,提起正念。提起什么正念——现照的正念,譬如:观无常、观不净观、修四念处、四谛、十二因缘,这些都是生灭的造作法。什么是不生不灭的涅檗自性呢?如果不悟的话,就好比盲人摸象,讲的头头是道,其实是各执一端,未尽全貌。由于未能体悟本体界的毕竟空性,以及方便即究竟,究竟即方便的不二法门,遂将佛法打成两段,变成强烈的二元对立论,并非进入绝对的真空状态,是以所到之处都是障碍。并非别人障碍我们,而是自己障碍自己,这是因为侧重于发挥“诸行无常,是生灭法”,我们会难以体悟何谓“不生不灭”。

  小乘之无常现、不净现,乃至四念处,其修持目的,在对生灭的事物要能离欲(离开欲望的束缚)。所以说:“皈依法,离欲尊。”法的现前,用意在令我们离开种种欲望的束缚。但问题在于.最后的“涅鬃寂静”。如何在无常的生灭中找到不生不灭的清净涅檗自性呢?

  大乘偏重真如或如来藏心的发挥。大乘的初判佛教,像《华严经》讲真如、大乘的后期佛教讲如来藏,皆偏重于理体上的发挥,否定了生灭的因果法。那么,该如何去诠释因果的连锁性呢?所以,着重于无常的发挥不够圆满,着重于不生不灭的发挥也不够圆满。重于理体上的发挥,否定了因果;重于事相的表达,又不易悟入本体。

  一个弘法者倘欲不坏因果而又能悟入不生不灭的真如本体,则势必要能体会附表上所框起来的几个宇——“缘起无自性,一切法无我”方为佛法之正知见、中庸之道、名副其实的正法。在事相上来说:生灭,缘起无自性;就作用上来说:也是缘起无自性;从本体界的角度而言:一切法无我。所以,只有“缘起无自性,一切法无我。”才能贯通所有的禅、净、律、密、大、小二乘的总思想,才能抓住佛法的重心,才可以理事圆融,体相用具足。

  摘自《慧律法师文集》

返回目录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