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舌尖上的禅(马明博)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06日
来源:   作者:马明博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舌尖上的禅(马明博)

   舌尖上的禅

  马明博

  吃饭与禅,在我看来,是沾不上边的两件事,怎么现在变成了一回事?净慧老和尚说,能否从吃饭体验到禅,关键在于我们的心是否能够觉照自己当下的一举一动。如果去掉吃饭时的“百种须索”,不去分别取舍,那么吃饭不但是滋养色身,也是用心修行之处。

  学习吃饭,就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体验禅。

  第一次走进柏林禅寺的斋堂用餐,我的心里充满了敬畏。

  斋堂里,一排排枣红色的条桌上,摆着一对对镶了两道蓝边的大白瓷碗,一只盛满了白白的米饭,另一个盛了一些菜。筷子枕在一张餐巾纸上,横放在靠条凳这一侧,筷子尾在右手边。桌凳很普通,但平整、干净。

  斋堂,又称“香积楼”,在柏林禅寺客堂所在的会贤楼后面,是寺内僧众用餐之地。

  香积一词,出自《维摩经》中的“香积佛品”,本是众香世界的佛名。《维摩经?香积佛品》中介绍,“众香世界里有一尊佛,名叫香积佛。那个佛国,楼阁建筑、土地、花园等,都散发着香气。饭食时,香积佛用香钵盛满香饭,供养大众。”

  香积楼,是柏林禅寺的斋堂、厨房所在地。大概取意这里如同香积世界,为大众提供香饭之意。

  柏林禅寺的斋堂,能容纳近千人一同进餐。

  斋堂有三个门,中间是僧人们排队进出的门,两侧分别是男众、女众进出的门。早课结束之后,云板响起,我跟随上早课的僧侣们,来斋堂过堂(吃饭)。进得门来,鱼贯而行,依序走到座位前,向上问讯后,入座。起得早,此时有些饿了。在条凳上坐稳之后,以为可以吃饭了。刚要伸手拿筷子,一看左右,人们都安安静静地坐着,又把手缩了回来。

  此时,有僧人击打法器,领众诵经。

  所有进餐的人都合掌胸前。身边的人会念,正跟着念;我不会念,跟着大家一起合起掌来,静静地听。隐约听出,僧人们念诵的是“供养诸佛和诸尊菩萨”。面对充饥养身的食物时,僧人再度提醒自己,不忘上求佛道、下化众生。

  后来,大家齐诵一声“阿弥陀佛”后,开始进餐。此时,要先将菜碗移近自己,拿起筷子,再端起粥碗。进餐时,要挺直腰板,不能趴在餐桌上。

  进餐期间,端着菜盆、饭盆,或提着粥桶的僧人沿着桌子间的夹道巡视着。这些在他人进餐期间服务的人,禅门称为“行堂”。如果你想加菜,不用说话,也无须举手,只要把菜碗推到桌边,行堂的僧人看到后,就走过来,给你盛菜。如果欲添粥,可将粥碗推至桌边。

  在寺院里吃饭,不能剩。添饭添菜时,如果吃不了一整碗,要根据自己的需求,用筷子在碗中比划一下自己要多少,这样便于行堂的人按你的需要来盛。

  在社会上,坐在饭桌前时,我们已经习惯了推杯换盏,吆三喝四,言谈嬉笑。在寺院里,进餐时,要学会保持安静,静默地进食。

  饭毕,看左右的人将两个碗摞好,推至桌边,筷子顺在碗的右边。也学着做。

  以为吃饱了可以走了,再看左右,人们都坐着不动,我也静静地坐着。

  此时,我得以观察整个斋堂。斋堂像个大教室,中间高的那一块,像个讲坛。寺里的方丈明海法师巍然端坐,两侧的僧人和在家信众都面向中间对坐。

  明海法师在不急不缓、行云流水般吃饭、吃菜、喝汤。后来,他环顾左右,可能是看到大家几乎都吃完了,他才放下手里的碗筷。

  领诵经文的法师,看到明海法师进餐毕,又开始领众诵经。

  饭后诵经时,那些没有吃完的人,也停下了碗筷,和大众一起合掌诵经。

  诵经结束后,众人起立,双手合掌,依僧人先、在家信众后的次序离开斋堂。

  寺院里的饭,吃得意趣盎然。翻阅佛经,才发现,吃饭这件事,例来是佛教的修行用功处。

  《华严经?净行品》说:“若饭食时,当愿众生,禅悦为食,法喜充满。”

  《维摩经?方便品》说:“虽复饮食,而以禅悦为味。”

  《法华经?五百弟子受记品》说,学法与修禅,都是人的精神食粮,能资益人身。佛教徒的食物有两种,一种是法喜食,一种是禅悦食。法喜食,指人闻法欢喜,增长善根,资益慧命,如世间之食,能养诸根,支持其命。禅悦食,指人修习禅定,得寂静之乐,心身怡悦,安乐自在。

  禅无处不在。一颗觉照的心,能够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与禅相契合。以禅悦为食,生活会因为禅而充满欢喜。

  这份禅悦,就在我们的舌尖上。

返回目录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