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9年:如何面对临终那一刻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15日
来源:   作者:海涛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9年:如何面对临终那一刻

   如何面对临终那一刻—一 海涛 辑

  1.通常痛苦可以成为我们一个伟大的老师,它有很多有助益的特质。例如,当你在极端痛苦时,心便会被降服,骄慢也不会那么明显了。

  2.再者,藉由你自己的痛苦,你了解到别的众生正在遭受什么,你的慈悲也会因此而升起。你了解到:对!这就是别人正在遭受的,这是学习感同身受的开始。

  3.你开始理解到轮回是什么,这是痛苦第二个正的面。然后,假如你认真地去观察痛苦,便会了解痛苦的起因是来自自己本身的不善与恶行。

  4.事实上,病痛可以教导我们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藉由病痛来警惕无常,无常观可以转化我们贪欲、执着的心。

  5.藉由病苦的警示,你会了悟到:不是别人,而是我自己的行为把我带进了这样的困境,我现在要做的就是换另一种方式,全心去行善。

  6.痛苦的特质说明了它对佛法修行的益处,快乐就无法这样影响我们。通常当一个人走运时就会更骄傲:我真是特别,福气这么大!得意洋洋不会带领你去同情别人,因为你只会沉浸在你自己的喜乐中。

  7.另外,快乐无法让你了解恶行是一切问题的根源,因此要避免;你也无法藉由快乐而了解修行善业的必要性。因此,痛苦对修行而言相当有助益。

  8.如果我们真正明了业与轮回,不管遭受什么痛苦和困难,都不会把它当成挫折、灾祸或惩罚;也不会责备自己或自怨自艾。

  9.西藏人说痛苦是「一支扫除恶业的扫帚」,我们甚至要感谢业报就要结束。

  10.智慧与慈悲来自接触真实的苦痛。生命也许充满痛苦、悲伤和艰难,但这也是帮助我们面对死亡的大好时机。我们要学习如何处理自己的痛苦,才不会让心念在临命中时四处乱窜。

  如何面对临终那一刻—二 海涛 辑

  1.在活着的时候,就要开始学习如何面临死亡!当我临命终的最后剎那,我要如何修习「自他交换」?方法就是:观想呼气时,把自己所有的一切善业功德都带给了众生;吸气时,则观想将每一位众生的痛苦承担了过来。

  2.当我们接近死亡时,修这个法门会减少自己的「我执」。在咽下最后一口气时,能平稳安详地住在空性中。这一切,尤其是利他的祈愿和禅修,应在死亡到来前就要修习,这样在最后一刻才能对你有大助益。

  3.切记!死亡的最后时刻,一定要把觉知定在身体的上半部,或者由鼻孔,或者由头顶出去,这点很重要。头顶的这个部位有很多种名称。例如,菩提心(觉醒心)脉等等。

  4.那里有一条脉直通身体中央,尽头止于头顶部位。人们修习破瓦法或迁识法,好让死亡时神识能由头顶出去。事实上在优秀的修行人头上,中脉的顶端形成了一个小洞,甚至可以插进一根草。这是给这些需要参考点的人一个可视的肉体征兆。

  5.人临终时,心识会变得很敏感,任何触摸到的地方,觉知便会导至该处,因为依佛教的教法,心识与各种的感觉能力有关。死亡时,它开始消失、溶入,以至最终留下的是一个纯净的心,这就是为什么要把心识引导到身体的较高位置的原因。

  6.它就像一间房子,你可以爬楼梯上屋顶,或下楼梯到地下室。你要把神识带离身体的下半部,导引它往高处去。

  7.此乃根据唯识宗「顶圣眼升天,人心饿鬼腹,傍生膝盖离,地狱脚板出。」即在往生八小时,头顶犹热则往生西方,眼睛热则升天,心热生人,腹热饿鬼道,膝盖最慢冷畜牲道,脚底是地狱。经上所说的:「顶圣眼升天,人心饿鬼腹,傍生膝盖离,地狱脚板出。」

  8.一个人是否能完全自痛苦中解脱,圆满地开展心智,便完全视他是否精进修持而定了。

返回目录

-------------------------------------------------------------------------------------------------------------

更多海涛法师佛学内容

-------------------------------------------------------------------------------------------------------------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