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普寿寺僧众园地·修学体会:打开心灵的窗户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18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普寿寺僧众园地·修学体会:打开心灵的窗户

   总觉得,佛经中本自具有优美的语言文字和宇宙的真理,后人再加赘述,似乎没有必要。尤其如《华严经》,微妙的文字语句,层层叠叠,令人目不暇接,心路穷绝,难尽其妙。又如《楞严经》,文学造诣之高深,说理论述之透彻,更非后人凡心所能测。因此,抱着这种思想观点,加上 个人心智愚钝,所以始终懒得动笔。久而久之,文思迟钝而又麻木。

  然而,在学习经律的过程中,偶尔也法喜充满,思潮如涌。出于对佛菩萨和善知识的感恩之心,也愿意记下期间的心得点滴,以为供养。

  上华严课,使我积极于开拓思维的领域,打开心灵的窗户;听戒律课,则使我心静如水。师父法语涓涓,流入我如涌的心海,狂心止息,安住当下。始知古德的话真实不虚:“因戒生定,以定得慧。”《华严经》讲圆融,同时也讲行布。如果说学习《华严经》心有所得的话,那么,这实在离不开戒律的熏修,乃至善知识的一番苦心设计安排。

  《华严经》为我们展开了无限的思维空间。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于一毫端转大*轮”。于一微尘见三千大千世界。人人都是真如性海中的一滴水;一滴水即具足真如之性。然而众生往往心外求法,别觅佛性,舍近求远,狂心不息。如果我们能把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个众生,即使是天上的飞鸟、地下的爬虫,都当作佛看待,而不远求于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东方琉璃世界的药师如来,乃至把一切无情物,蓝天白云,山峦树木,一花一草,都看成是如来的真如法身,那么我们就会活得很快乐、很法喜。西方极乐世界即在当下的一念,阿弥陀佛就是你自己,乃至身边的每一个人。

  所以,我们不必心外求法,终不可得。师父也说:“本来就在大海之中,自己不知,却反求觅于大海。”梦老和尚讲经时也反复开示:“人人都是毗卢遮那。”可惜我们不“会意”。

  而且,我们往往执着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佛陀,而对周围的每一个人、每一个生命却视若无睹,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损失”。如果能够一念回光返照,也许我们就会猛然发现:原来佛陀离我们并不遥远,佛陀就在我们的心中、我们的身边。有了这种认识,我们才会善护身心,善待每一个生命。

  话说回来,道理虽然如此,但遇境时每每提不起如理的观照。理还是理,事还是事。于自己的身心起不到真实的受用。

  所以,在此祈求佛菩萨和善知识的慈悲加被,以及同学善友的提携帮助,努力去习气、除毛病、不懈怠、不放逸,直至究竟觉悟。

返回目录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