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闽南佛法学院·学僧园地:宽厚待人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20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闽南佛法学院·学僧园地:宽厚待人

   宽厚待人

  续朗

  如何待人!这是一门最高的学问,有的人尽其一生都没有学好待人之道。

  为什么呢?主要的是因为人有多种,人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要求,所以做人做事很难尽如人意,做人难就难在不能让人人都满意。

  待人虽有种种不同的方便,但是待人以宽,则是一条不变的定律。待人能够谦虚、尊重,固然重要;但是宽厚、宽容,更得人缘。有些人待人刻薄,待人严峻,如此想要获得人缘,获得别人的认同,实在难啊!

  人与人交往,不要去看别人待我们如何?而要看我们如何待人。因为,待人以宽,才肯对人信任,对人体贴,对人谅解,对人包容;也才能看出我们待人的道德,待人的智慧,待人的用心,待人的艺术。

  什么叫待人以宽?什么教待人以严?举例如下说明:甲走在路上,有人指着他的脚说:你怎么把我的鞋穿在你的脚上,请把它还给我。甲否认,二人争执,大吵不休。乙走在路上,遇到有人指着他的脚说:你怎么可以穿我的鞋子,请你还给我。乙一听,便将鞋子脱下来给他,此人后来找到自己的鞋子,知道错了,便将鞋子还给了乙,乙非常不以为然的说,既然给了你,我就不要了。丙走在路上,有人指着他说:你穿错了我的鞋子。丙微笑的将鞋子脱下来给他。此人后来找到了自己的鞋子,便将错认的鞋还给丙,丙还是满脸微笑的把鞋收回来。

  以甲乙丙三人的处事态度,就可以看出所谓待人以宽,待人以严的不同的艺术。

  宽和待人,自己也会心平气和,轻松愉快,例如春秋时代鲍叔牙之对管仲。

  反之,一个人如果常常为了一点小事就耿耿于怀,甚至严厉地指责别人的不是,如此不但让人望而生畏,不敢亲近,自己也会因为不得人缘而愁闷苦恼,真是伤人又伤己。

  有个故事说:儿子在家乡因为建房子,为了一道墙和邻居争地,于是写信给在朝做官的父亲,希望父亲出面帮忙讨回公道。父亲接信后,以诗作函回答:万里投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所以,宽厚待人,不但是人际相处之道,也是自我做人的根本。

返回目录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