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11年:佛陀的遗教《大般涅槃经》节录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17日
来源:   作者:海涛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11年:佛陀的遗教《大般涅槃经》节录

   佛陀的遗教《大般涅槃经》节录—一海涛辑

  1.一切诸法,皆悉无常;恩爱合会,无不别离。

  2.身命危脆,犹如惊电;汝等不应生于放逸。

  3.我昔为汝所说诸法,常思惟之,诵习勿废,

  净修梵行,护持禁戒,福利世间,诸天人民。

  4.汝等从今至尽形寿,精勤持戒,如人护眼;

  意念端直,勿生谄嫉,此便即是,常得见我。

  5.虽复佩璎珞,香华自严饰,屎尿及唾洟,不净藏其内;

  众生保惜之,迷惑不觉悟,犹如灰覆火,愚人蹈其上,

  智者当远离,勿生染着心。

  6.持戒之人,天龙鬼神,所共恭敬,美声流布,闻彻世间;

  处大众中,威德明盛,诸善鬼神,常随守护;

  临命终时,正念分明,死即生于清净之处。

  7.戒定慧解脱,我若不久闻,不能疾得证,无上正真道。

  汝等宜精进,修习此四法,能断生死苦,天人上福田。

  8.在家之人有四种法,宜应修习:

  一者、恭敬父母,尽心孝养。二者、恒以善法,训导妻子。

  三者、愍念僮仆,知其有无。四者、近善知识,远离恶人。

  汝等若恒行此四法,

  现世为人之所爱敬,将来所生,常在善处。

  9.不负债及悭,斯名为下乐;有财行布施,此名为中乐;

  身口意业净,智慧乐多闻,此则为上乐,慧者之所行。

  汝等从今日,乃至尽形寿,长幼互相教,行此中上法。

  10.一切众川流,皆悉归大海,若饭佛及僧,福归己亦然。

  11.若有施主,施于病人及看病者,斯则名为满足大施。—为施袈裟者说

  12.布施者获福,慈心者无怨,为善者消恶,离欲者无恼;

  若行如此行,不久般涅槃。—为「淳陀」说法

  佛陀的遗教《大般涅槃经》节录—二海涛辑

  13.欲供养我报于恩者,不必以此香花伎乐。

  净持禁戒,读诵经典,思惟诸法深妙之义,斯则名为供养我也。

  14.于我灭后,能故发心,往我四处,所获功德不可称计,

  所生之处,常在人天受乐果报,无有穷尽。

  15.但自思惟,于我灭后,护持正法,以昔所闻,乐为人说。

  16.如来告阿难言:「汝勿见我入般涅槃,便谓正法于此永绝,

  何以故?我昔为诸比丘制戒波罗提木叉,及余所说种种妙法,

  此即便是汝等大师,如我在世,无有异也。」

  17.尔时世尊告离车言:「汝等当知,有七种法,日就增进,

  而不减损;

  一者、欢悦和同,无相违逆。二者、共相晓悟,讲论善业。

  三者、护持禁戒,及持礼仪。四者、恭敬父母,及余尊长。

  五者、亲戚和睦,各相承顺。六者、国内支提,修理供养。

  七者、奉持佛法,亲敬比丘及比丘尼,爱护优婆塞及优婆夷。

  如是七法,若受行者,令人威德日就增进,国土炽盛,

  人民丰乐。汝等从今至尽形寿,当奉持之,无得懈怠。

  18.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从今亦当修习七法之行;

  一者、欢悦和谐,犹如水乳。二者、常共集会,讲论经法。

  三者、护持禁戒,不生犯想。四者、恭敬于师,及以上座。

  五者、料理爱敬阿兰若比丘。

  六者、劝化檀越,修营三宝所止住处。

  七者、勤加精进,守护佛法。

  汝等当知,若有比丘,行此七法,功德智慧,日就增进。

  19.复次比丘更有七法,汝等当行:

  一者、于佛法僧,生坚固信。二者、有惭。三者、有愧。

  四者、心常乐于多闻。五者、心不轻躁。六者、乐闻经义。七者、乐修智慧。

  汝等若能修此七法,功德智慧,日就增长。

返回目录

-------------------------------------------------------------------------------------------------------------

更多海涛法师佛学内容

-------------------------------------------------------------------------------------------------------------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