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10年:忍辱大菩提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17日
来源:   作者:海涛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10年:忍辱大菩提

   忍辱大菩提—一海涛辑

  1.菩萨修戒不与声闻、辟支佛共。以不共故,名善持戒。善持戒故,则能利益一切众生。

  一、持慈心戒,救护众生,令安乐故;

  二、持悲心戒,忍受诸苦,拔厄难故;

  三、持喜心戒,劝乐修善,不懈怠故;

  四、持舍心戒,怨亲平等,离爱恚故;

  五、持惠施戒,教化调伏诸众生故;

  六、持忍辱戒,心常柔软,无恚痴故;

  七、持精进戒,善业日增,不退还故;

  八、持禅定戒,离欲不善,长禅支故;

  九、持智慧戒,多闻善根无厌足故;

  十、持亲近善知识戒,助成菩提无上道故;

  十一、持远离恶知识戒,舍离三恶、八难处故。

  2.云何名菩萨清净戒?

  一、菩萨之人持净戒者,不依欲界、不近色界、不住无色界是清净戒。

  二、舍离欲尘、除瞋恚痴、灭无明障是清净戒;

  三、离断常二边、不逆因缘是清净戒;

  四、不着色、受、想、行、识假名之相是清净戒;

  五、不系于因、不起诸见、不住疑悔是清净戒;

  六、不住贪、瞋、痴三不善根是清净戒;

  七、不住我慢、憍慢、增上慢、慢慢、大慢,柔和善顺,是清净戒;

  八、利、衰、毁、誉、称、讥、苦、乐不以倾动,是清净戒;

  九、不染世谛、虚妄假名,顺于真谛,是清净戒;

  十、不恼不热寂灭,离相是清净戒。

  十一、乃至不惜身命、观无常想、生于厌离、勤行善根、勇猛精进是清净戒。

  ◎菩萨摩诃萨修行持戒不见净心,以离想故,是则具足尸罗波罗蜜。《发菩提心经论》

  忍辱大菩提—二海涛辑

  1.忍辱四相者,谓:

  一、诸菩萨修行忍辱能断不忍,忍所对治。

  二、即此忍辱能作自己菩提资粮,亦即能作同事摄事,成熟有情。

  三、由此忍辱济拔自他大怖畏事饶益自他。

  四、由是因缘能令菩萨于当来世,无多怨敌,无多离隔,无多忧苦,于现法中临命终时心无忧悔,身坏已后生于善趣天世界中,是名第四。是名忍辱威力四相。《瑜伽师地论》

  2.云何曰:能灭除瞋恚及忿恨心,故名「羼」。

  释曰:因时由观五义故,灭除瞋恚及瞋恚所生忿恨心。五义者:

  一、观一切众生无始以来于我有恩;

  二、观一切众生恒念念灭,何人能损,何人被损;

  三、观唯法无众生,有何能损及所损;

  四、观一切众生皆自受苦,云何复欲加之以苦;

  五、观一切众生皆是我子,云何于中欲生损害。

  由此五观故,能灭瞋恚。瞋恚既灭故,能除忿恨。

  3.云何曰:复能生自他平和事,故称「提」。

  一、此事通达因果。此忍能令自身不为瞋恚过失所染,即是于自平和既不忿恨,不生他苦,即是于他平和。

  二、如经言:「若行忍者,则有五德:一、无恨;二、无诃;三、众人所爱;四、有好名闻;五、生善道。」即此五德名平和事。由具此义故,称羼提。《摄大乘论释》

  ◎《优婆塞戒经.羼提波罗蜜品》

  4.善男子!若欲修忍,是人应当先破憍慢、瞋心、痴心,不观我及我所相、种性常相。若人能作如是等观,当知是人能修忍辱。如是修已,心得欢喜。

  5.善男子!生忍因缘有五事:一者、恶来不报;二者、观无常想;三者、修于慈悲;四者、心不放逸;五者、断除瞋恚。善男子!若人能成如是五事,当知是人能修忍辱。

  忍辱大菩提—三海涛辑

  1.若人软言,净身、口业,和颜悦色,先意问讯,能观一切苦乐因缘,当知是人能修忍辱。若能修空三昧,观诸众生悉是无常、受苦等想。彼骂辱时,能观骂者如狂如痴、稚小无智,当知是人能修忍辱。

  2.善男子!若有智人乐修忍辱,是人常得颜色和悦,好乐喜戏,人见欢喜,覩之无厌,于受化者心不贪着。智人见怨,以恶来加,当发善愿:「愿彼怨者未来之世为我父母、兄弟、亲戚,莫于我所生憎怨想!」

  3.复当观察:「若人形残,颜色丑恶,诸根不具,乏于财物,当知皆从瞋因缘得。我今云何不修忍辱?」以是因缘,智者应当深修忍德。

  4.菩萨修忍辱之相:

  一、菩萨摩诃萨修忍辱时,常乐观察生死罪过;

  二、乐修法行,勤于精进;三、读诵、书写如来正典;

  四、供养师长、有德之人;

  五、能瞻病苦,修于慈悲,怜愍一切;

  六、见苦恼者能令远离;七、常乐出家,乃至尽寿;

  八、持戒精进,摄持六根;

  九、不令得起烦恼因缘,宁舍身命终不毁戒;

  十、若他有事,乐为营理;十一、常有惭愧,乐赞忍德;

  十二、为调众生,堪忍众苦;

  十三、于怨尚能忍于恶事,况复亲所;

  十四、能忍二瞋:一、众生瞋,二、非众生瞋;

  十五、舍己乐具,令众得乐;十六、不念多恶,不忘少善;

  十七、远离两舌,前后默然;

  十八、不说彼短,说烦恼过,令众得离;

  十九、他所不喜,不为说之;二十、净身、口、意,了诸罪业。若客烦恼因缘作罪,作已惭愧,心生悔恨。

  5.善男子!菩萨二种: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萨修净忍辱是不为难,在家修忍是乃为难。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恶因缘所缠繞故。《优婆塞戒经.羼提波罗蜜品》

  忍辱大菩提—四海涛辑

  1.佛言:「世间一类男子、女人,常起忿恨、瞋恚之心,生诸过失。由此因缘,身坏命终堕在恶趣,受地狱苦。地狱报尽,纵得为人,在在所生相貌丑陋。净意!当知:由忿恚因,感丑陋果。…世间一类男子、女人不起忿恨、瞋恚之心,不生过失。由此因缘,身坏命终得生善趣,受天、人身。天中报尽,来生人间,在在所生相貌端正。净意!当知:由不忿恚因,感端正果。」《净意优婆塞所问经》

  2.世尊告诸大众:「善男子!菩萨如是修行诸法已,复有十三种观修行羼提波罗蜜得大利益,菩萨应行忍波罗蜜。何等十三?

  一者,忍行堪忍诸恼能证一切诸法空故,菩萨应行忍波罗蜜;

  二者,忍行不见有我为他害故,菩萨应行忍波罗蜜;

  三者,忍行不见众生有怨亲故,菩萨应行忍波罗蜜;

  四者,忍行不见自、他身可捐故,菩萨应行忍波罗蜜;

  五者,忍行闻毁赞叹心常不动故,菩萨应行忍波罗蜜;

  六者,忍行能断烦恼诸结使故,菩萨应行忍波罗蜜;

  七者,忍行能断瞋恨诸结使故,菩萨应行忍波罗蜜;

  八者,忍行能成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故,菩萨应行忍波罗蜜;

  九者,忍行能离恶道生梵天故,菩萨应行忍波罗蜜;

  十者,忍行能过一切损害境界故,菩萨应行忍波罗蜜;

  十一者,忍行能得尽智无生智故,菩萨应行忍波罗蜜;

  十二者,忍行能降一切恶魔诸境界故,菩萨应行忍波罗蜜;

  十三者,忍行能见如来无量功德庄严身故,菩萨应行忍波罗蜜。善男子!是名菩萨十三种观修羼提波罗蜜得大利益,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3.忍辱偈

  若欲为众生,作诸归依处;令生无畏心,忍辱最第一。

  能行忍辱者,见者皆欢喜;怨家舍毒心,皆生亲友想。

  一切诸如来,成就平等心;众生所归依,皆由行忍故。

  是故诸佛子,欲求无上道;为物作依止,当坚固忍辱。

  《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

返回目录

------------------------------------------------------------------------------------------------------------

更多海涛法师佛学内容

-------------------------------------------------------------------------------------------------------------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