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10年:正念的力量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17日
来源:   作者:海涛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10年:正念的力量

   正念的力量—一海涛辑

  ◎寂天菩萨说正念的力量——摘录自《大乘集菩萨学论》

  1.远离虚无果利者,说何所成就耶?此常成就正念,则得远离虚无果利。所谓:

  一、不违如来教敕,守护果报,尊重正念。

  二、于一切身不动自性,安住正念。

  三、利益众生,随应所行坚固正念。

  四、见诸智者乐他所作,不动正念。

  五、不怖时分,亲属礼制于身解脱正念。

  六、于四威仪道分检察正念。

  七、于威仪道,安庠平正,守护不乱,具力正念。

  八、发语笑时慎护高举,手足容貌其量端雅,敦肃正念。

  九、若应闻说者乃至知彼声品,无高无下,一语正念。

  十、学者共行,勿于余处令他惊怖而生过失,自心悚敬,令他净信,守护正念。

  十一、心如醉象,以奢摩他常縻制之,是为正念。

  十二、住于观察当照其心,是为正念。

  十三、于众富饶舍离余事,如所说念一心守护,是为正念。

  ◎成就如是念者,说为远离虚无果利。

  2.《无尽意经》说:「奢摩他者,云何奢摩他无尽?若心不乱,谓寂近寂。密护诸根,性不高举;不动不摇,深善谨密;无生无作,唯一境性;独处闲静,舍离愦闹;身远乐事,心无动乱;意乐空寂,亦无恶求,乃至护威仪道,知时知量及知止足,易养易满等。」

  3.此奢摩他于自、他尊贵平等,超越无量罪苦,得彼世、出世间无量富乐,我当趣求发勤修习。诣火宅中,希求清冷之水,得极尊重。诸学弟子,当住如是正念行相!

  4.近正念者,则得远离无果利事。若远离无果利者,则彼难不生。是故欲护身者,当推求念本常近正念故。

  正念的力量—二海涛辑

  1.《华严经》云:「谓于自心建立一切菩萨行故,自心建立度脱一切众生故。乃至,善男子!我于自心当如是住,应知自心具足一切善根故;应于自心净治法云地故;应于自心坚固无障碍法故。

  2.又如善财(童子)勤修精进,欲见摩耶夫人,覩主城神,名曰宝眼,饶益教诫,作如是言:『善男子!

  一、应守护心城,谓乐排遣一切生死轮回境界。

  二、应庄严心城,谓专趣求如来十力。

  三、应净治心城,谓毕竟断除悭嫉谄诳。

  四、应增长心城,谓增长大精进行求一切智。

  五、应防护心城,谓摧碎魔轮,御捍一切烦恼魔众及恶知识。

  六、应广大心城,谓以大慈普及一切世间。

  七、应覆荫心城,谓以广大法盖对治诸不善法。

  八、应密护心城,谓遮诸世间内外所有,无令侵入。

  九、应严肃心城,谓欲排遣诸不善法。

  ◎乃至,善男子!以菩萨得如是净修心城,则能积集一切善根。所以者何?由菩萨净修心城故,则无诸障碍,谓现前不住,或见佛缘、听法缘等。』」

  3.《最上授所问经》说:「在家菩萨云彼于米、果、甘蔗等,酒及放逸处,不乐著者,则无惛醉,亦无沉湎,不嚣不动,亦无忘失、狂乱、高举及恶骂等,由近住正念正知故。」

  4.彼经复说:「出家菩萨正念正知而不散乱。」

  5.又《宝髻经》云:「若正念者,一切烦恼而不发生。若正念者,一切魔事皆不得便。若正念者,邪道、恶道皆不能堕。若正念者,如守御关钥,一切不善心、心所法悉不能入。此说是为正念正知者。」

  6.论曰:戒、定(相辅)相成。如《月灯三昧经云》:「谓此戒功能清净无垢,速得等持。由定趣入,则相应戒亦复趣入。是故由戒、正念正知,得三摩地。由三摩地一心故,得净尸罗。」

  正念的力量—三海涛辑

  1.《般若波罗蜜多经》说:「行则知行,住则知住,座则知座,卧则知卧,如其身处,是名正知。乃至得不违越彼正知行,谓可观、不可观,着衣、持钵,若饮、若食、若眠、若觉,及与懈倦、取舍屈伸、去来坐立,或语默等,各居所安,修正知行。」

  2.彼经说言:「禅定功能中得住无行,亦非无行;行相应故,远离境界;无境界故,不起染习。如是成办密护根门。」

  3.论曰:此由心所成办修习,戒、定二种绮互增长,此说菩萨学者利诸众生,谓心成办而为根本。

  4.故《宝云经》说:「知一切法皆依于心;心为先导故遍缘诸法。又世间诸决定心,以心所缘而不见彼,则使业清净。若清净已,则心无流转。心无流转,即心如烧焰,或如湍流,如是心相遍能观察,得住正念。心不遍缘,则心得自在。心自在故,于一切法而得自在。」

  5.若得正念正知则外境不转,彼自在故,无一攀缘,乃至求彼安住如先所说,功用广大,令利益解脱众生故,得修如是净信。

  6.云何得一切处?希望润泽,不遽不缓,教斯福行,不舍众生。所谓不舍众生者,是菩萨修作。

  7.如《法集经》云:「喜见菩萨白佛言:『世尊!菩萨以如是行,众生见者俱生喜乐。何以故?世尊!菩萨余无所作,唯一化度众生。世尊!是名菩萨法集。』」

  8.《法集经》云:「善男子!菩萨应当尊重实谛。何以故?善男子!以集实谛名为法集。善男子!云何名实谛?若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乃至弃舍身命不舍是心。不舍诸众生故,是名菩萨实谛。若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已,复于后时弃舍是心,及舍诸众生者,是菩萨为大妄语,实可呵厌!」

  9.《宝光明陀罗尼经》云:「佛言:佛子!此初发心菩萨先于一切众生发十种心。何等为十?所谓利益心、安乐心、怜愍心、润泽心、爱乐心、摄取心、守护心、平等心、教授心、称赞心,是十种发心为若此入解信力。」

返回目录

-------------------------------------------------------------------------------------------------------------

更多海涛法师佛学内容

-------------------------------------------------------------------------------------------------------------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