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福建佛学院·学僧园地:放下(果幻)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19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福建佛学院·学僧园地:放下(果幻)

   开学了,节奏突然变快,人就跟着紧张起来。一切都是新的:环境、人、制度……

  手机上交、电脑上交、DVD机、台灯上交、手电筒也上交。为和合共住,断除外缘,专心闻思。一些电子产品禁用,可以理解,但为什么台灯不让用呢?

  原本想:所在寮房光线不好,即使房间开灯,下铺床上看书仍然很暗,把台灯放在角落静静照亮一隅,捧书闻思,法喜弥漫,避免自已无谓的闲言,收摄狂心的散乱,利用假日自由支配的时间,多好啊!为什么要禁制这方有益的光明呢?

  同寮说:怕晚上熄灯以后,有人还要开台灯用功,影响别人睡觉。

  哦,这样啊。(可是自已没想熄灯以后用它呀。)

  那手电筒呢?为什么不可以用?原是为起夜不必开灯,为大家着想的。

  同寮说:怕有人熄灯后打手电筒看书加班加点,第二天课堂上睡觉。

  哦,这样啊。(可是自已没想这样用啊。)

  其实,自己早将应该上交的都交上去了。类似的问答为何还会出现呢?

  分析自己,一是较真的习气,总想把什么都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二是心底里的辩白来自“老生常谈”的那两个字:我执。

  直截了当接受和服从就好,哪来这么多的“为什么”?“我”总是很狡猾,它总是相信自己,认为自己所想、所说、所做都是对的,它不愿意受管制,它相信自己不会影响别人,相信自己有控制能力,它给自己找种种理由和借口,只为随顺自己的妄心、妄情……

  而我们的修行,不正应该从观察这个“我”,调伏这个“我”,放下这个“我”开始吗?

  集体生活中的每个个体,有着不同的习气,不同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若想和谐有序,几乎每个人都需要改变和调整,放下自我的想法,纳入整体的轨道。这样,一切的规章制度都成为修行的助缘,而不是绑缚的绳索。更何况,学院制定这些规章,本意是为了保护我们远离杂染,互相利益的。学院法师们的苦心护持、慈悲引导,令我们生起感恩之心,不必等到多年以后再来理解,此刻的遵从便是最好的感谢。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只不过是习惯了向外寻求,习惯于任性,习惯于随顺生死之流。修行就是逆流而上,降伏烦恼。大德开示:治乱曰修,不停曰行,不停地治理心上的生死惑乱便是修行。

  烦恼初生之时便加以对治,不要等到它生长得十分茂盛了才来对阵,那样很容易失败。我们的开学就从服从规章开始,从调伏自心烦恼开始,从放下自我开始。

  多年前的一次聚会,有人问一位师父:您出家这么长时间了,有什么收获?

  这位师父很干脆地回答:没有收获!

  在问者惊讶的目光中他继续说:出家人,不看收获了多少,而是看放下了多少……

  “为学曰增,为道曰损。”增减之间,修行正在其中。

  已经放下了优越的物质生活、不错的社会地位、深厚的亲情友情,甚至步入缁门后清爽怡人的环境、悠游清闲的日子也放下了,来到这里读书,到底为了什么?也许,这才是我应该常问自己的一个问题。

  “真为生死发出离心。”

  尽管时间紧张、节奏快、要求严格,然而内心的平静和安详应散发出来。一个以修道为业的出家人当心在道上。

  认真,但不当真。放下执着,就不苦了。因为纵使如何执着,又能执得住什么呢?

  《佛说四十二章经》中说:“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我既都无,其如幻耳。”

  法尔如是。

  放下吧,放下一切应放下的,连放下也放下。

返回目录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