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历史的载体与见证——鄂东古塔巡礼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01日
来源:不详   作者:史智鹏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历史的载体与见证——鄂东古塔巡礼

  史智鹏

  祖国大地上矗立着各具特色的古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这些古塔主流可分为两大系统,一是佛塔,即由佛教各宗派而产生的塔,是我国古塔发展的主要方向,其数量占全国古塔的80%,一是风水塔,也就是文峰塔。这两大系统的古塔在鄂东都有存在。

  佛塔,有佛图、浮屠等音译名称。原是安置、供奉佛陀舍利的专门建筑物,后来则泛指佛弟子为了表达对佛陀永恒的崇仰与思慕而建造的作为礼拜供养的建筑物。佛塔外表造型和结构形式繁复多样。就塔的教义而言有三种:舍利塔、法身塔、祖师塔。就塔的材料而言,一般有木塔、石塔、砖塔、石砖塔、琉璃塔、陶塔、铁塔。就塔的形状而言,一般有方塔、圆塔、六角形塔、八角形塔、十二角塔。就 塔的样式而言,一般有覆钵式、楼阁式、密檐式、金刚宝座式、亭阁式。就塔的层级而言,一般为单数,如三、五、七、九、十一、十三层……,所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七级浮屠”指的就是七层塔。

  鄂东之地,是佛教禅宗三祖、四祖、五祖的卓锡地,更是四祖、五祖弘忍的出生地,佛寺众多,佛法梵音,广济众生,自古有“蕲黄禅宗甲天下”的盛誉。作为佛禅昌盛的象征,蕲黄地域各种外表造型和结构形式的佛塔俱全,它们鬼斧神工,各具特色,声名远播,承载着鄂东千百年的历史,表达着鄂东佛弟子的虔诚,见证着鄂东民众的勤劳和智慧。

  风水塔是十四世纪始,在佛塔建筑的基础上,以风水学说影响为主,渗入道教堪舆和厌胜巫术观念、儒家功利名誉思想等理念,在文化功能和建筑形式等方面不断演化而发展起来的塔,与佛塔相比较,它有着鲜明的民族特点。如黄州的青云塔,就是祈祷科举得胜的建筑物,东坡赤壁内的红石塔,则是镇煞的吉祥物。

  这里以我的所见所闻,所知所识,介绍鄂东各地的古塔,难免错讹和遗漏,欢迎纠错,欢迎添加。

  毗 卢 塔

  毗卢塔位于黄梅县大河镇四祖寺西侧,建造于唐永徽二年(651年),是佛教禅宗四祖道信禅师墓塔。道信禅师于初唐武德七年(624年)始建双峰寺,即今四祖寺,作为卓锡传法道场,唐永徽二年,四祖道信圆寂于毗卢塔内,故又名慈云塔、真身塔。

  毗卢塔由砖石砌成,仿木结构,亭阁式,单层塔,高11.34米。塔基平面四方形,每边长10米,进深9.5米,顶作四注式覆莲塔刹,四角攒尖顶,塔基上有高2.5米的双层须弥座,雕刻线条流畅的莲瓣忍冬花纹饰和卷草花纹砖。塔正身高4米,每面宽8米,塔身东、南、西三面各辟高大敝口的莲弧门,高3.15米,宽1.61米,均可人塔室,室内呈八边形,直径6米。转角处设半圆倚柱,柱间设佛龛,龛高1.39米,宽0.68米。檐下用饰有莲瓣和卷草纹的砖砌成额坊。斗拱、檐、椽亦系砖制,四面墙头砌有雕字砖,铭记诸佛法号。顶作四注式,中覆铁镬。塔顶为小青砖叠涩收分的穹隆顶。整座塔体态稳重,气势轩昂。

  2001年,毗卢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众 生 塔

  位于黄梅县大河镇四祖寺西北的破额山腰。传为古代建筑师鲁班所修,故又名鲁班塔、鲁班亭。建于北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年)。

  该塔为麻石仿木结构的亭式塔,塔基平面为正六边形,六角单檐攒尖顶,边长3米,高6.7米,塔身转角柱为六棱形,南面设正门,其余五面隔有石墙壁,柱间设球文格眼窗,枋上置粗壮豪放斗拱出檐,瓦面用圜和石板迭铺,中置宝盖、莲钵和宝珠塔顶刹。整个塔的形式,朴实厚重,用材丰硕浑厚,轮廓圜和优美。

  该塔之奇,在于塔室中有椭圆形球状小石塔,高2.25米。下设六面体须弥座,束腰部各面刻有动物图案,造型生动。北面外壁下部的陡石板上刻有塔志。

  1981年,众生塔被湖北省政府公布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衣 钵 塔

  位于黄梅县大河镇四祖寺,东南距四祖寺500米。建于宋代。

  衣钵塔为单层石塔,塔高3.17米,系麻石仿木结构,塔基平面呈四边形,塔基边长2.32米,高出地面0.44米,基座上置高0.8米的六边须弥座,束腰处每面分别雕刻象、狮、葵花等图案。门高0.5米,宽0.33米。门为版门式,门板上还饰乳钉纹二排,每排3 ~ 4米,门心配有石锁。塔身上端用整块麻石凿成翘角飞檐,瓦面雕刻精细逼真,顶冠置莲瓣,摩氏宝珠塔刹。

  衣钵塔造型别致,轮角圜和优美,雕刻艺术有宋代的建筑风格。

  1981年,衣钵塔被湖北省政府公布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郑 公 塔

  又名椿山塔,位于武穴市郑公塔镇东太白湖滨,清壬申《广济县志》载“因郑公者不知其名,宦居兹地土,舍地建塔,名椿山塔,俗呼郑公塔,不忘所自也。”相传为当地一郑姓人氏所建,故名郑公塔。始建于五代后晋天福年间(936~941年),明成化三年(1467年)10月重修。

  郑公塔由石基、砖身、铜顶三部分组成,平面呈现八边形,石基砖身,青灰色,高19.74米。七层八角,层层设檐,间置门窗,底层周长18.5米,墙厚1.05米,高3米,对角内空3.8米,成锥体形。内有三层木楼至顶,二至七层间,每层每面均有一佛龛,威武凝重,古朴大方。外墙正壁嵌有古朴花纹图案,各层由不同式样的琉璃青瓦铺盖,顶部为葫芦形三级铜铸塔顶,并由八条铜链系至八角,每角有吊铃。

  郑公塔之最令人称奇处,是塔身与地面有约20度的倾斜。因此有鄂东“比萨斜塔”之称。

  郑公塔之所在,山峦拥后,湖水绕前,风景优美。清人兰士绻有诗云:

  一塔犹今古, 孤危耐雨风;

  湖山环锁外, 烟月影笼中;

  渔唱闻归艇,闲行数落鸿。

  何年藏舍利,长此梵王宫。

  二梅绕胜迹,塔影晃虚空。

  阅历经唐晋, 周围半桧松。

  晓钟飞宿羽,清磬破愁容。

  野老浑忘事,犹然识郑公。

  1992年,郑公塔被湖北省政府公布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释迦多宝如来石塔

  释迦多宝如来石塔座落在黄梅县五祖寺东山南麓一天门北侧小山坡上。据塔身铭记为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建,故此塔又名宣和塔。

  释迦多宝如来石塔系素面灰色砂粒岩石砌成,共五层八方,高5.1米,底层高0.8米,围粗3米,系麻石仿木结构,楼阁式塔,塔基为正方形,边长1.9米,塔基为莲瓣束腰须弥座,束腰处饰壶门,转面设挺拔劲健的托塔力士一尊,庄严肃穆,栩栩如生。座上置塔身,形如立鼓,其南面凿佛龛,内供佛像端坐,龛右镌刻“释迦多宝如来石塔”8字,左刻募化建塔人姓名及“宣和三年辛丑岁二月十六日”。其上为山花蕉叶式出檐,每层形制结构基本相同。最上层设莲瓣宝盖,盖上有覆钵和宝珠顶刹。塔体端庄稳重,雕刻秀雅玲珑。

  黄梅五祖禅寺建于唐永徽五年(654年),是中国禅宗第五代祖师弘忍的道场,也是六祖慧能得法受衣钵之圣地,被御赐为“天下祖庭”。

  1956年,释迦多宝如来石塔被湖北省政府公布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三千佛塔

  三千佛塔位于黄梅五祖禅寺二天门上面石路东边。建于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

  三千佛塔用灰白色砂岩石单件垒砌,八角5级,高6米。下设莲瓣束腰须弥座,束腰八角,有四座上置塔身。其上第一层塔身正南面设一佛龛,龛顶上镌刻“十方”二字,龛底下镌刻着一个大佛字,其他7面镌刻七如来的名字,即“南无多宝如来”、“宝圣如来”、“妙声色如来”、“广博声如来”、“离怖畏如来”、“甘露玉如来”、“阿弥陀如来”等。二、三、四层的正面刻有佛龛,中置佛像,形制俊俏,结构谨严。

  十方佛塔

  十方佛塔又名诸佛塔、七佛塔,位于黄梅五祖禅寺飞虹桥下西塔林附近石路东边。建于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

  十方佛塔用青灰色砂岩石单件垒砌,八角7级,高6.36米。下设莲瓣束腰须弥座,座上置塔身。其上第一层塔身正南面设一佛龛,龛顶上镌刻“十方”二字,龛底下镌刻着一个大佛字,其他7面镌刻七如来的名字,即“南无多宝如来”、“宝圣如来”、“妙声色如来”、“广博声如来”、“离怖畏如来”、“甘露玉如来”、“阿弥陀如来”等。二、三、四层的正面刻有佛龛,中置佛像,形制俊俏,结构谨严。

  五祖大满宝塔

  位于黄梅五祖禅寺讲经台下侧,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建。

  塔为喇嘛塔式,用青石垒砌,下建有四方形须弥座,东西2.33米,南北2.26米,高1.46米。塔身置座基之上,为圆柱形3级,高2.76米,型如大葫芦,第一层为一块圆石,第二层为两块厚圆石垒砌,其上正南面刻有神龛,龛顶镌刻“五祖”二字,龛洞左刻“大满”二字,左刻“宝塔”二字。第三层有一长方形圆石。最上为宝珠顶刹。苍苔遍布,形制古朴,是五祖寺名胜之一。

  此塔建造之由,是民国二十六年(1927年),北伐军占领黄梅,随即在全县开展“打菩萨”运动,四月,五祖寺惨遭劫难,保存千余年的镇寺之宝——五祖弘忍真身被毁。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五祖寺僧将五祖弘忍遗骨埋葬此地,为纪念弘忍大师,特修此塔,召示后徒礼奉。

  高塔寺塔

  位于黄梅县城。俗称乱石塔,又名百尺塔。北宋天禧四年(1020年),唐守中兄弟建于高塔寺内,故名。

  该塔为八角形,共十三层,多层密檐式,仿木结构,用青灰砖筑砌而成,高33.24米,底层南面设一圆拱石门,原有铁铸四大部洲菩萨一尊,有甬道可入塔室,塔室为长方形,面积约十平方米,二层以上逐层递收,故为实心,不能攀登。最上层为叠涩圆锥顶式。各层设有佛龛、直棂、格眼窗,出檐及墙体均呈拱形,整个塔身挺秀圜和。

  该塔之建筑结构颇具匠心,全塔不用其他材料,全部用砖石叠砌而成(所以又称乱石塔),历经近千年依然基本完好。但鉴于该塔年代太久,五层以上檐角有所风化,为保护古迹,1986~1987年国家文物局文保所对该塔进行修葺。在维修过程中发现其塔的内外结构及出土的佛教文物是宋代塔类中的独创,为研究南方地区古代建筑史和佛教文物提供了可靠的实物依据。重修后的高塔寺塔远观如龙泉宝剑,近看似三春笋笔,巍峨挺拔,造型更加精美。

  1956年,高塔寺塔被湖北省政府公布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舍利宝塔

  位于浠水县北大灵山麓斗方山东侧。北宋元丰七年(1084年)建。

  舍利宝塔高4.86米,砂岩石所砌,基部系两块三角石拼合,形如仰斗立鼓。五层六角,从第一层起,层层出檐,状若山花蕉叶。二层以上,均加垫石,亦经细凿精制,所有出檐的深浅,垫石的厚薄,皆随塔逐层内收和递减。五层之上又有圆盘式的相轮三层,再上即为顶刹。第一层是塔身,北面剜有小龛,两侧各雕一尊武士神像,二层塔身北面上刻“舍利宝塔”四字,东面石刻有塔记,其文曰:“团陂市朱天觉舍钱造,刘良献勾当,元丰壬戌三月十二癸已题”,虽历近千年,字迹清晰。

  舍利宝塔设计巧妙,结构谨严,通体精致玲珑,柔和秀丽。在峰峦迭翠的大灵山和碧波涟漪的白莲河水库映衬下,更显得姿态诱人。被载入《中国宝塔名胜大辞典》。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柏 子 塔

  位于麻城市闫家河镇柏子塔村九龙山。唐德宗四年(783年),虚应禅师主持修建此塔。

  柏子塔为仿木结构,重檐楼阁式砖塔,原塔高九丈九尺,共九层,顶覆铁镬有柏树盘生其中。现存七层半,高28.5米,平面是正六边形,每边长5米,基台石质,塔身由外壁、回廊、塔心三部份构成,自下而上逐渐缩小,顶覆铁镬。除第一层利用岩石面南凿一券顶门外,其它相间门窗皆属假设,其左右上角各置一小龛,中供佛龛,布局疏朗而巧妙,内有螺旋踏道,可登顶远眺。

  柏子塔之地,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吴楚柏举之战古战场,鲁定公四年(公元前506年),吴将孙武、伍子胥率吴军伐楚,会战于此,大败楚军,乘胜攻陷楚都城郢。另外,明代著名思想家李贽讲学、著述的龙潭寺、钓鱼台遗址,亦在附近。

  柏子塔之奇处,在于古时有柏树,生在塔顶,每年立秋午时,塔四周无影,故称“柏子秋阴”。

  清代麻城文人郭兆春有诗云:

  孤塔势峻曾, 丹霄插几层。

  虬枝蟠老柏, 鹤梦落清藤。

  秋至日无影, 石尖云起棱。

  斜阳一寻眺, 何处问高僧。

  2006年,柏子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圣寺塔

  又名双城塔。位于红安县七里坪镇柳林河村,倒水支流柳林河右岸的岗地上。据《黄安县志》载:元末红巾军天完政权太师邹普胜等曾驻此,塔亦为此时所建,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重修。

  双城塔为砖砌,仿木结构,东西向,平面六角十三级,高40米,由下而上逐层递减,各层斗拱、檐角、勾栏、门窗、神龛均以特制砖件拼装,榫卯相扣,严密合缝,各层均安天花藻井,饰莲瓣、双线、牡丹等花纹,精巧玲珑,布局有致,内设阶梯,盘旋至顶,可远眺四周。

  大圣寺塔通体比例均衡,收分圆和,形态健美,气势凝重,具有宋代建筑风格。

  1981年,湖北省政府公布大圣寺塔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桃 花 塔

  位于红安县桃花乡烟墩寨山上,故名。建于宋代。

  桃花塔高16.8米,棱锥形,六角重檐,共七层。由下而上,一二层为条石砌成,其余各层为砖砌。从第二层起,各层每边均置有一雕刻着花纹的方形汉白玉。塔身外檐有斗拱,塔顶有一茶树,叶茂色翠,别有情趣。

  青 云 塔

  位于黄州城南,毗邻安国寺,该塔始建于1574年(明朝万历二年),整体皆以长方形青灰色石料砌筑而成,七层八面,层层出檐,高12丈8尺(约40.3米)。青云塔在性质上属风水塔系统中的文峰塔,是我国早期风水塔的代表作之一,有三大独有特征。一是塔呈八方形,按风水学说,以八卦之乾、兑、坤、离、巽、震、艮、坎为方位命名,共有塔门56个,其中实门16个,虚门40个,是标准的风水塔。二是建造该塔的目的很明确,是为了增长黄州的文气,企盼黄州文风蔚起,文星起踵,所以该塔第一层的正门楣上嵌有“全楚文峰”石匾,巽门石壁上刻有“青云直上”四字,第五层的门楣上有“笔补造化”石匾”,的确,自从该塔建成后,自明清至今数百年间,楚地文风东渐,鄂东人文鼎沸,科举繁盛,文化发达,势压江淮,岂非青云塔造化之功。三是该塔有一奇树,在塔顶青石板间生长着一株主干胸径超过50厘米、树高约2米,树龄过百年的朴树,虬枝苍干,枝繁叶茂,大旱不枯,实为塔中一绝。

  青云塔现在虽兀立闹市之中,但与安国寺相互映衬,却也是闹中显静,是一清幽雅致之所在。登塔远眺,黄州景色,长江风光,西山气象尽收眼底。

  1992年12月青云塔被湖北省政府公布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圯毁古塔选录

  老塔唐梅 罗田县城东南2.5公里有老塔山,又称塔山,海拔400米。明嘉靖《罗田县志》称:“以岭上有唐塔得名”,据考,塔建于唐贞观年间,毁于元末,毁灭原因,据民国罗田方志学家王葆心考证:“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徐寿辉起兵天堂,秋八月出兵县城,兵罹中,最古之塔山唐寺,亦归一炬。”唐塔虽毁,但“老塔唐梅”在明清时一直是罗田最负盛名的八景之一。

  五云层塔 红安县城东南10公里,有五云山,高峰插天,众山如伏,峰顶有塔,称县学宫文峰塔,七级,踞山巅,极雄伟壮观,五云层塔是黄安八景之一。塔前有庙及天窝书院。明代著名思想家李贽曾应黄安籍名士高宦耿定向、耿定理之邀,侨寓天窝书院,潜心著述《焚书》、《藏书《续藏书》等中国思想史上的煌煌巨著。塔毁于清代。

  两河口塔 又名“水口塔”,位于英山县城西一公里许。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英山知县李文泉督建。其塔七层,高六丈余,砖石结构,矗立河干,如中流砥柱。清人蒋槐斗在《登两河口塔》中赞叹道:

  云梯直上接晴空,呼吸真堪帝座通。

  咫尺尽收山远近,回环恰对郭西东。

  半天高耸形成雁,二水交流气若虹。

  几度登临为搔首。好将风云问苍穹。

  1969年,两河口塔毁于文化大革命的狂热之中。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