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综合研究>>正文内容

宗教信仰——东蒙无处不建庙 祭天祭火祭敖包(2)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19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宗教信仰——东蒙无处不建庙 祭天祭火祭敖包(2)

  宗  教

  萨满教 在古代,蒙古族与其他北方民族一样信奉萨满教。

  在原始崇拜中,人与“神”之间,人与“鬼”之间,要有个中介,要有个代言入,这就是萨满(源于通古斯语,汉译“狂舞”之意)。在成吉思汗时代,把萨满教主称“帖卜·腾椿里”(即“知天意,懂天语”的人),也通称通天巫。

  萨满教作为一种原始宗教,早在远古就在蒙古族中盛行了。

  萨满教最早产生于母系社会。布里亚特传说,最初有只大鹰,它受善神的派遣,来到人间与布里亚特女子婚配,生一孩子为最初的萨满。母系社会的萨满皆为女萨满,蒙古族供祭的古老的九个兄弟神中有一个“依达嗄·腾格里”即是:女萨满。据伍韧所著《萨满教中的萨满》考证;蒙古族称女萨满为“奥德根”(也记作“渥都干”),而和蒙古族同一语族的达斡尔族,把男女萨满统称为“雅德根”。“雅德根”与“奥德根”系同语译音(或同一词根)。从这里可以推断,蒙古族最初的萨满,女性称为吁奥德根”。后来到父系社会出观了男萨浦,称为“孛额”或“博”,和女萨满相区别,而达斡尔仍沿用原来的“雅德根”来统称男女萨满。由此可见,女萨满出现在男萨满之前。此点,产生于古代的萨满之《降神歌》也可以为证。歌云:

  天昏室暗月不明,

  女博击鼓伴歌声。

  高梁铁橙空中挂,

  塞向瑾户迹不通。

  酒肉滂沱静几席,

  筝琶朋捕烩膻腥。

  暗中鉴然那敢触,

  呼天叫地唤神风。

  随着社会进展,人的分工细密了。根据人的需要,神的“分工”也细密了。蒙古族供奉的神也越来越多。有创造宇宙的神“布尔罕”,地的女神“于都斤”,火的女神“斡惕斤”,善神“捷格里”,牧神“宝木勒”、“吉雅其”;还有主管人间祸福的神“纳赤该”、命运之神“阿哈图里”……等等。但另一现象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萨满教的发展,“天”这个主宰之神的属性和职能也变化了,它超越了一切神。于是萨满教由多神教向一神教发展。萨满成了天神的代言人,有了更高的权力。萨满既可宣布“天命铁木真当得国”,并赐他“成吉思”的汗名,萨满也可以神的名义置一皇族于死地。如1231年太宗窝阔台(成吉思汗三子)患病,治疗,杀牲献祭都不见效时,萨满占卜说,这是金国山川之神因山川破碎,百姓受掳而作祟,要窝阔台亲族用生命代赎。结果窝阔台的胞弟拖雷竟愿为代身。这既看出了萨满的权力,也看出了这种原始宗教的野蛮性和残酷性。

  喇嘛与萨满的斗争 恩格斯说;“随着每一次社会制度的巨大历史变革,人们的观点和观念也会发生变革,这就是说,人们的宗教观念也要发生变革。”十二世纪以来,蒙古社会已由奴隶社会转为封建社会,它不能不影响着宗教。

  崛起于漠北的蒙古汗国在向中原和西方进军中,接触了其它民族先进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当然也包括了宗教方面。在这方面相比之下,充分暴露了萨满教的原始性和落后性。这就使得成吉思汗和他的继承者,不得不在保存萨满教的同时,对各种宗教采取兼容并蓄的政策。1240年窝阔台三子阔端在进军藏地时引入喇嘛教,1260年忽必烈即位时封红教上层喇嘛八思巴为国师。喇嘛教开始在蒙古传播。不过,这时喇嘛寺院多建于大都(今北京)、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应昌(元设路,治应昌。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达里诺尔西岸)等地。而且喇嘛教多为上层统治者信奉。漠南、漠北广大蒙古族平民仍信奉萨满教。

  元朝灭亡后,蒙古地区分裂为许多封建割据的领地,开始了长期的战乱,造成经济枯竭,人口大量减少,人民朝不保夕,动荡不安。此时萨满教又得以重新恢复发展起来。

  十六世纪末阿拉坦汗占据青海,引入黄教(喇嘛教另一派别),迎来了宗喀巴的大弟子第三世达赖锁南嘉措来蒙古传法。喇嘛教宣传戒杀行善,因果报应,这对于蒙古汗及其部落首领很有利,于是极力推行喇嘛教,用它来教化部众。十六世纪中叶,以俺答汗为首的蒙古汗宣布喇嘛教为“国教”;1640年颁布的《卫拉特法典》(即《察津·必扯克》)中明文规定,萨满教的“博”为非法,予以杀戮清除。规定蒙古人一律放弃萨满教,毁掉各种“翁衰”的偶像。不服从的要抄没帐幕和牲畜。《蒙古源流》卷六载:达赖三世“将蒙古地方之龙、鬼、魅魑、马、牛、羊、猫、鹛,狼各项妖魔,尽行拘收镇服焉”,并且有的地方连同萨满一起烧毁。

  十八世纪末,东蒙有相当一部分地区由游牧转为定居,经营农业或半牧半农,萨满教的大量杀牲、血祭,直接影响着台吉贵族的利益,萨满教所带有的奴隶制的残忍性,野蛮性,与当时所需要的封建秩序也不够协调。直到清末,在科尔沁还出现多次烧“博”的事件。1904年,科尔沁左翼中旗集中了全旗的萨满“博”,在场子里架起大火,宣布:谁跪倒发誓一辈子不当“博”的就退出。不发誓求饶的,自认为有道行的就进入火场行“博”。不进去就派人赶进火场。结果有很多人被烧伤、砍伤。这种镇压遭到各地萨满的反抗。蒙古族东部区流传着许多萨满和喇嘛斗争的传说。

  其中一个说;当佛爷还没来到凡间以前,浩布格泰就是神通广大的“博”了。传说他是科尔沁、郭尔罗斯、杜尔伯特、扎赉特等地“博”的祖先,是成吉思汗时代萨满教主豁儿赤后代的徒弟。

  浩布格泰有三件法宝;一件是两面蒙皮的红鼓,这是他的坐骑,骑上红鼓,他想到哪儿转眼就到哪儿。第二件是六十四条飘带缀成的“好日麦博其”(法裙),这是他的翅膀,穿上它就能飞。第三件是十八面铜镜,这是他的护身法器。他胆子大极了,什么都不怕。佛爷不让了,亲自带七个徒弟来收拾他。

  恰巧,这时浩布格泰的母亲宾图·阿白病了。自己刀削不了自己把,浩布格泰虽然行“博”,却怎么也治不好自己母亲的病。佛爷喇嘛来时,浩布格泰不在家,便用宝剑把老太太劈成两半。半身贴在东墙上,半身贴在西墙上。等把血控净后,一施法术身体又接在一起,病就好了。老太太留佛爷喇嘛吃饭。喇嘛说:“不了,你儿子回来,告诉他是我治好的。”

  老太太说:

  “我儿子最恨喇嘛,我怎么能告诉他呢?”

  喇嘛说:

  “你照实说。我住在钢杜钦山上。

  浩布格泰回家听说了,就去找佛爷喇嘛。他们斗起法来。浩布格泰用九九八十一个雷击佛爷喇嘛,没赢了,又用.三座山压佛爷,还没赢了,浩布格泰就飞上天去,结果被佛爷喇嘛抛出去的“敖其尔”(法器)打了下来。浩布格泰的双面鼓被“敖其尔”打破一面,六十四根飘带只剩了二十四条,十八面铜镜只剩了九面。经书《呼和索得日》也被佛爷喇嘛收去了。从此,“博”的鼓成了单面鼓,而且没有经书了。浩布格泰只好归顺了佛爷。

  喇嘛教在东部区的发展 喇嘛教在蒙古草原占据了统治地位以后,为了减少推行喇嘛教的阻力,喇嘛把萨满教中可接受的,加以改造,接受过来,如取消祭敖包的杀牲后,加入竖经幡,喇嘛念经等,把祭敖包接受过来。

  从此,喇嘛教开始传到蒙古东部区民间。萨满教在蒙古族地区不仅失去了支配权,而且处在消亡中。不过在科尔沁、郭尔罗斯等地,萨满经过各种斗争,仍然把萨满教保存下来,还可以看到零星的萨满巫师。

  清代,清统治者在征服蒙古之后,深知惟借宗教才可使蒙古人化强悍为驯顺,所以于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各朝都特别提倡喇嘛教。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康熙亲临东北加强东北边境,对兴建喇嘛寺很为关注。至今还言许多关于这方面的民间传说。据调查,东蒙有些王旗的喇嘛庙都是在这之后陆续兴建的。阜新大喇嘛洞庙(即普安寺)建于1683年。郭尔罗斯黑帝庙(德寿寺)建于1685年,广庆寺建于1686年,杜尔伯特大庙(富裕正洁寺)也是在康熙年间奉敕兴建。据统计,到清末,内蒙古的喇嘛教寺约有一千所之多。而东蒙的卓索图盟土默特左旗(今阜新),到解放前喇嘛寺庙竟达370余座,寺庙喇嘛盛时达五万余。

  清政府对于喇嘛教设定种种奖励办法和完善的制度,并给了很大权力。规定:喇嘛不受扎萨克(旗长)王公等管辖,分别由各地活佛管理,统辖于呼图克图(活佛)。凡当了喇嘛的,除豁免其一切赋役外,并享有种朴特权。他们不服兵役,不纳赋税,他们除施主布施外,寺庙也有土地,牛羊,足够喇嘛一生衣食。在这种奖励政策和精神麻醉下,每户都育一至二人当喇嘛。

  庙内扎萨克喇嘛和旗扎萨克(旗长)一样,也有领地和庙奴。寺庙也有一套组织系统。

  庙内主要的宗教活动是经会。一年中举行的主要经会有“麦德尔”经会(农历正月初四至初九,六月初七至十五);“玛尼”经会(四月二十三至二十六,七月二十六至八月初一),“呼日乌苏”经会(五月吉日),“伊日乃”经会(六月十五至八月初四);“当石得”经会(八月十四至十六);新年经会(腊月二十六至三十)。

  这些经会中,“麦德尔”经会规模最大。经会前段为诵经,后段要举行盛大的喇嘛“禅木”活动。“禅木”(也有的记译为查码)是藏语,汉语译为“跳鬼”,目的在攘除不祥,祈望平安。它由一些喇嘛扮演鬼神。有的头戴假面具,扮演阎王、滑稽神、“好和麦”(白骨髅鬼)、鹿神、狮神、豹神、凤凰神等。有的不戴面具,扮演菩萨,喀喇沁汗(多子女神)等。身着奇异服装,手拿各种法器跳捉妖驱鬼的舞蹈。许多牧民,扶老携幼,坐着勒勒车,从遥远的地方赶来,倾已所有,“布施”供品,求佛保佑。

  喇嘛教的传入,当然在客观上给蒙古族人民开拓了新的知识领域(如天文、历史、医学、艺术等),促进了蒙古文学发展,但清政府大力在蒙古地区发展喇嘛教(几乎每户都有一人以上当喇嘛),它造成了蒙古族人口减少,经济衰退,消磨了蒙古人民勇敢强悍,富于进取的民族精神,给蒙古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清末,随着国际资本主义势力的侵入,天主教也传入了东蒙地区,1865年烈河、赤峰建立了两个教区,1883年进一步扩大宗教势力影响,把热河统划为“东蒙古教区”,不过它在蒙古人民中未产生更大的影响。

  萨满教的幸存 萨满教与喇嘛教斗争失败后,在东部区并没有消失。原因之一是由于蒙古族固有的深厚信仰,二是因为改变为以治病为主的行“博”内容,便于藏于底层;三是萨满教改变了斗争策略。

  在东部区蒙古族民间“萨满”之宅鲜为人知。人们通常都把“萨满”称为“博”。在东部区,人们有了久医不愈的病,有的灾祸,或为祈求太平,都要举行一次太平祭祀(祭吉雅其、宝木勒、朱勒加什),都要请“博”来行术。

  “博”的分类,据郭尔罗斯七十五岁(1987年)的王·呼和少布说,主要分四种,一是“博”,其中又有白“博”和黑“博”之分。白“博”是投降了喇嘛的“博”,黑“博”是与喇嘛斗到底的“博”。二是“莱青”,它行巫时要身着盔甲(将军服)。三是奥德根(即女“博”)。四是额乐(跳安代的“博”,男女都有)。另据哲里木盟库伦旗八十三岁的老幻顿诺来说,幻顿也是“博”的——种。幻顿是世袭的,只有幻顿才能主持祭天,祭雷、祭吉雅其和重大祭祀活动。从这里看幻顿似是一个专门从事祭祀活动的萨满巫神。

  这些分类,是一般通行分类。由于历史的发展,由于宗教内部相互影响,相互借鉴,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如,菜青的盔甲服,据群众和菜青自身说,它是萨满的正统服装,然而莱青崇拜的是“达木丁·却吉”佛,行巫时念喇嘛经,降神的舞姿,主要是双手模仿鹿神风格的“鹿式指”(即中指、无名指弯曲与拇指相扣,表示鹿面、嘴和眼;食指、小指伸直,表示鹿角),又近似喇嘛教的“查玛舞”,它是当时喇嘛教传入东部区后的产物。而白博和黑博,虽有投降派与斗争派之说,群众也说请神时白博面向西或西南,是白方向,黑博面向东北,是黑方向,但现在却很少见到黑博,在科尔沁、郭尔罗斯见到的都是白博。

  处于消亡中的“博”,纯宗教活动已经很少,所进行的多是以巫的面目出现的祭祀、占卜、治病活动。

  蒙古族东部区近代行“博”治病一般都在晚间进行。行“博”时,“博”穿着法衣手持神鼓进入场子。神坛上有“博”信奉的神像,明烛,香炉里烧着把儿香。神坛的右侧悬挂着“博”的“翁裒”圣物,它们多为木制或毡制、布制偶像。还吊着牛、羊膀胱和晒干的牛、羊肋骨。“博”由厨房进入屋内,开始请神。神附体占卜治病,最后送神。东蒙,特别是科尔沁地区的行“博”跳神,一般都要进行三至五天,或更长时间。

  解放后,随着人们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越来人们越不信奉行博活动,它和其他民族的行巫活动一样正在被历史所淘汰。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