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佛教与人生>>正文内容

【感悟人生系列开示之三】佛教是一种系统完整的生命教育(二)

       

发布时间:2010年09月05日
来源:不详   作者:学诚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一个人过得快乐不快乐,

  都是来自于人的心,

  所以,我们学佛法,

  就是要从自己的内心去下手、去用功、去着力。

  大家都知道我们佛教对苦的分类,有苦苦、坏苦、行苦。那么苦苦很好理解,我们能够感受到是苦,比如刚才谈到的死亡的痛苦。发生火灾、发生地震、发生车祸,发生疾病等等,都是非常的痛苦。坏苦呢,我们人会衰老,年轻的时候逐步逐步衰老、在变化。我们一件很好的衣服,忽然间破了一个洞。我们有很多的财物,忽然间被人家抢走了、偷走了等等,坏苦。坏苦和苦苦,世间上面的人,大家都是能够认识得到、感受得到的,有体会,共世间的。还有一个苦,叫做行苦。行苦呢,不太好理解,也不太好感受。所谓行苦,就是“无常故苦”。世间上面的一切人、事、物,所有一切的一切都是无常的,因为从无常的这个定义来讲,它是痛苦的。因为无常,所以它潜伏着不确定性、潜伏着危机、潜伏着恐怖、潜伏着没有答案。这本身就是对我们来说,最大的一个痛苦。那我们对自己来讲,我们有一个很好的心态,但是很快就会变化,烦恼、贪嗔痴出来了,不能让它持续;我们读了很多的书,但是呢,记不住;我们做过很多的事情,好的事情不容易记得住,坏的事情一直抹、抹不掉。我们对外在也是一样,外在种种的因素、环境,不知不觉对我们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一出家门,会遇到什么人,遇到什么事,自己也说不清楚,自己也难以预料,更不可能去左右和掌握。气候也是一样的,我们干旱的时候,要雨水的时候它偏偏没有雨水,发水灾的时候它偏偏还是在下雨,等等。那么这些都是行苦,都是无常。这个无常是人世间的规律,是人世间的本质,所有的有情跟无情都逃脱不掉,那么我们如何来认识、体会和把握无常的规律?它虽然是无常,但是也是有规律的。外从山河大地宇宙,内从我们的生命、我们的身心、我们的心念,都是无常的。所以学佛法,就是要在无常方面去下手,去着力。常常听到念死无常,那么死是无常一个最重要的特征,死的境界也是最强烈的,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标志。我们要解决死亡的问题,要解决无常故苦,这样子一个规律,要超越这个规律,就需要学佛法。

  死亡的本身并不是很可怕,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任何人逃脱不掉,死亡这样一个结果。害怕的是什么呢?害怕的是死亡以后会怎么样?死亡以后会还存在不存在?假如死亡以后会存在,那么它是怎么存在的?假如死亡以后会存在,那么它会不会更好?还是更差?那么更多的人关心的是死亡以后的境界,是对死亡以后的关注、担心和害怕,而不是死亡的那样子的一瞬间。那我们学佛法就是要了解,今生今世所作所为,跟死亡以后有什么关联?假如死亡以后会存在,那么它是怎么存在的?假如死亡以后会存在,那么它会不会更好?还是更差?那么更多的人,关心的是死亡以后的境界,是对死亡以后的关注。担心和害怕,而不是死亡那样子的一瞬间,那我们学佛法就是要了解,今生今世所作所为,跟死亡以后有什么联系,跟后世有什么关系?那么这些点很重要,非常重要。比如一个小孩生病的时候,作为父母的就非常非常地担心,那么他担心,包括很多方面,担心他的病不会好、担心他的病会越来越严重、担心自己的小孩在受苦、担心自己的小孩会害怕、担心出院以后日子不好过,身体会差等等。所以这个担心是代表一切的,同时这个担心用另外一个角度来讲,也是关心,就是对自己的儿子的关心,儿女的关心。对自己来讲就是担心;那么对对方来讲就是关心。那么,而实际上,担心也好,关心也好,仅仅表示人的一种心情、一种内心的状态。那我们要让对方身体好起来,那我们需要找医生,看病吃药,注意饮食、卫生、健康等等。那么这从身体方面,应该这样子来对待;那我们从心灵方面,从内心方面,也应该要有一个积极、健康、稳定的、良好的心态。内心的疾病要比身体上面的毛病,更不容易认识清楚,更不容易治疗。但是呢,更多的人,他仅仅只会关心人身体的健康,而忽略了心灵的健康。只是关心,我们人生活什么样子,过得好一点,幸福一点,而忽略了心灵上面的快乐和幸福。而实际上,一个人过得快乐不快乐,它都是来自于人的心,心里的一种感受,内心的一种感觉。他内心感受快乐,就是快乐;内心感受痛苦,遇到再好的境界,也会感受到痛苦。所以,我们学佛法,就是要在自己的内心方面去下手,内心方面去用功、去着力。世间上面的知识越来越丰富,学科也越来越多,大家对知识的拥有量比过去来讲,不知增长多少倍。但是呢,不等于说,现代的人就会越来越有智慧。所以一个有文化知识的人,它不等于说他智慧就很高。那么智慧跟文化、跟知识,它的概念就是不一样的。学佛法呢,就是要能拥有这样子一个智慧――如何来面对自己的内心,能够认识内心的问题,能够解决内心的问题。这些问题,也不仅仅说,我保持一个好的心态就可以。这些内心的问题,它跟自己的前生后世是联系在一起来考虑的,它更关心的是自己以及众生更长远的未来、更广阔的时空。现在的科学都比较发达,很多过去理解不了的,现在慢慢慢慢能够理解。过去未知的领域,现在逐步逐步也打开。那么我们生跟死的问题,也可以说死跟生的问题。

  我们从生到死,然后从死再到生,那么生跟死,本来就是同一个时间。也就是说我们从出生的开始就逐步逐步,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走向死亡。我们死亡的时候,同时就在另一个状态当中去出现、去产生。那么现代的量子学,那么有一个发明,叫做基本粒子。这个基本粒子呢,它的特点就是即生即灭,即灭即生。所以可以用即生即灭的道理,来解释佛教的死生一体,死生一如,不生不死,生命无限这样一个命题。在同一个时间,生跟灭是同一个时间,灭跟生也是同一个时间,生跟死是同一个时间,后辈子的生就是这辈子的死。所以我们人,死亡,仅仅表示说,我们这一生七十年、八十年、生命的结束。我们的后世就意味着,另外一个自己生命的开始。那么对个体来讲,对自己来讲它是一直延续下去的,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这样延续下去的。那么这个问题,对我们学佛法的人来讲,需要很好地去思考、很好地去思维它的意义。这样,才不会我们的所作所为局限于、拘泥于眼前的生活、眼前的一些小小的利益,不能着眼于长远的利益,不能跟自己的无限生命联系在一起。那么佛法告诉我们,一切痛苦的根源都是来源于烦恼,造种种的业,所以感到痛苦。烦恼的出现就表明我们智慧缺乏,没有智慧的力量,所以会推动自己的身语意,去造作种种的恶业。学佛法就是要来破除无明,要解脱烦恼,这样子才不会去造业。(待续)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