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佛教与人生>>正文内容

【感悟人生系列开示之三】佛教是一种系统完整的生命教育(三)

       

发布时间:2010年09月05日
来源:不详   作者:学诚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我们学佛法,

  不仅仅要解决眼前的、今生今世的问题,

  也不仅仅要解决自己一个人的问题。

  我们是要解决来生、更长远的问题,

  以及许许多多、甚至所有众生的痛苦。

  烦恼跟智慧是相对的,烦恼它肯定做错事、做坏事,造恶业;智慧就不会做错事、不会做坏事,它造的是善业,是清净的业。那么反过来说,我们的智慧增长一分,烦恼就减轻一分,智慧分分在增长,烦恼就一分一分在减弱。那么善跟恶,烦恼跟智慧,它常常是自己给自己作对,自己给自己交战。善良不仅仅是丑恶的反面,善的前提,善良的前提,佛法的前提,就意味着、决定着恶的停止,也就是说,你学了佛法,内心里面也有了佛法,就不能去造恶,不能去造恶业。如果说,我们一边在念经、在念佛,在打坐,同时呢一边又去造恶业,一边又去做很多的坏事,就说明我们对佛法的观念了解不清楚,还是糊里糊涂。所以,我们先要止恶,然后才能行善。止恶跟行善是一体的。那么很多情况下,一边做好事一边也做坏事,那么这个就是对业果了解不清楚、不能通达的表现,他不知道说什么原因、什么行为会导致什么结果,更不知道说这个结果有多重大、结果有多可怕。那么我们学佛法,就是要帮助我们来建立,我们的所作所为,我们的行为能够给自己和大家带来快乐的结果、带来好的结果,这个就是业果的原理、缘起的原理。只有去学习,如果不去学习的话,我们不可能有那种力量、有那种方法、有那种解决的答案。那我们怎么学呢?就跟三宝学、跟善知识学。经典里面告诉我们,“视师如佛”。就犹如看到我们出家的法师,看到能够给我们讲佛法的人,都当成佛一样,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佛告诉我们的是佛法,善知识告诉我们的也是佛法,所以是一样的。那我们对众生呢?怎么说呢?叫做如母有情,佛经里面讲,“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看世间上面所有的众生都是自己的父母,看自己的老师犹如佛。这样子的一个人,他的思想的品质、他的道德的品质、思想的境界是非常高尚的,他能够把所有的人都当成自己的父母,把所有的老师都当成佛菩萨。那么这样子的话,他肯定一方面的会听话,会照着去做,照着善知识告诉我们的佛法去实践。对众生来讲,因为都是我们的父母,他肯定会真心实意、不计代价、不计报酬,从内心发出来去利益。用佛法另外的一个名词来讲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

  那么我们为什么难以做到呢?我们对经典,对为我们讲佛法的法师不能生起恭敬心,不能生起虔诚的心,甚至不能相信,其原因就是我们内心里面有无明烦恼。我们对跟我们相处的人:朋友、父母、兄弟姐妹、同事,彼此不能互相包容、不能坦诚相待,不能以礼相待,不能和睦相处。那么其原因,也是我们内在有问题,内在有问题、内在有烦恼、有无明、有所知障、知见有问题,总是害怕、担心我们自己不好的行为会被人家知道,会被人家批评,我们总是担心害怕,自己眼前的利益会受损、会失去等等。也就是说,会在这样子一些鸡毛蒜皮、非常枝末的环节上用心,而不能从更大的利益、更长远的利益上面去考虑。佛法就是要帮助我们,厘清这样一些思路:怎么样子的心态,它就会有怎么样的行为,怎么样的行为,它就会有怎么样子的结果。帮助我们厘清,帮助我们建立这样一些观念,这样的一些理念。那么这些观念、理念的培养非一朝一夕之功能够做到,它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一生一世,甚至多生多世的用功,才有办法去突破的。我们要对治一个小小的毛病,都是非常不容易的。比如说我们一个人被蚊子咬,那么蚊子咬我们一下,它本身也不是很痛的,它可能会吸走我们一点点的血,实际上也吃不了多少。但是我们对蚊子咬的那种恐惧、害怕会更厉害。它咬我们的时候,我们的心还一直在疼,还一直在害怕。那么那种的害怕、恐怖、疼痛比被蚊子咬本身的疼痛,要多多少倍。那种的坏处,对自己心灵留下来的痕迹和创伤,会更加严重。那而实际上你已经被它咬了,你怕不怕已经都被咬了,已经是没有办法,是不是?只好在没有被咬的时候,我们就做好准备,我们就不会被咬。你真正被它咬的时候,你就不用害怕,那也没什么可怕的,咬一下也不会有什么大的问题。诸如此类,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常常会发生,常常会有。总是非常害怕、非常恐惧,别人对我们的伤害,而实际上是大大不必的。更关键的,我们应该要本着一个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这样子我们内心才会有力量嘛。我们内心有这种力量来面对、来抗拒外在种种对我们的冲击,对我们的影响。反过来讲,我们应该要有更强的,佛法的力量去化解、去解决,外在一些不好的力量对我们的影响。外在一些不好的力量那无非都是贪嗔痴,无非都是恶的业力。我们内在佛法的力量比较强,善的力量比较强,自然而然我们就能够抵御了。我们如果抵御不了,受到影响,就说明我们内在佛法的力量是很弱的。所以我们不能以一个结果来判断,我们应该从他的行为来判断、我们应该从他行为的起因来判断。那这是很重要的。

  比如说,现在我们常常听到恐怖主义,而实际上你去找,你找不到,你说恐怖主义在哪里?那恐怖主义它也是一个概念。那恐怖分子他是有形有相的,他专门去做那些伤天害理、做那些危害人类,带来极大痛苦的一些事情。那而实际上,它发生的时候我们也是很难以预测的。现在世界上很多地方、很多国家都有发生恐怖的事件。但是呢,有许许多多,更大量的人,绝大部分的人,他并不见得会遇到这些,恐怖分子对我们的一种行动。虽然没有遇到,但是很多人还是很害怕,尤其出国的时候非常的害怕。那我们如果学佛法的时候,就很容易从业果的一个角度来认识恐怖活动,来认识恐怖行为,来认识恐怖主义。那么因为这些恐怖行为和活动,这些恐怖组织它从小就给他灌输一些邪恶的观念:说这些人怎么坏怎么坏,给他灌输一些反面的内容,也就是,进行一些恶的教育,不是善的教育。这样子的话,他自然而然去搞爆炸,去杀人,他就不会害怕。那么也就是我们人的内心里面种下了那些不好的因,恶因。那我说这个话的意思在哪里呢?就是说,我们内心里面通过学佛法以后,能够有这种能力来面对世间上面所发生的,种种的事情,甚至种种的苦难;我们一个方面有这种力量去面对;同时呢,我们也有这种力量去帮助解决,世间上面种种的苦难,那这是非常重要的。那我们要帮助解决,是从原因开始、从教育开始、从生命的教育、从心灵的教育、从佛法系统的教育开始。从人的认识,从人的价值观方面开始,去改变,去建立。比如一个国家来讲,所有的人民就是国家的主体,那么政府呢,是替人民来主导这个国家的。那我们一个人来讲,这个心就是主导,就是主体。我们要靠这个心来主导我们的身体,要靠我们的心,来主导我们的行为,如果我们的心,不能主导我们的行为,或者说我们整个的身心,不能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就说明我们的内心有问题。所以我们来到庙里边,在这样一个清净的环境、安静的环境、宁静的环境,能够更加清晰来认识自己的心,了解自己的心究竟是一个什么状态?了解我们的心究竟需要的是什么?不要的是什么?那么不要的就是烦恼,需要的就是佛法。

  我们人的身体,仅仅是我们的外表,内心才是非常重要的。那我们不能从外表上面来看他的价值,从外表上面有时候是看不清楚的,我们更重要的是要从他的内涵,从他的肌体。比如说一个人,长得非常庄严,但是如果你有癌症,那么也就非常的危险了。那么如果一个人他长得相貌不是很好看,但是身体非常健康。那这两种我们需要的是哪一种呢?肯定需要的是身体的健康,身心的健康。那我们身心都很健康,我们需要的是佛法,佛法能够让我们的内心更加健康、更加清净。在世俗上面生活,我们常常会听到一个名词说“欲望”,甚至呢,“人的欲望很大”。那么欲望它是永远不能满足的。而如何来对待我们自己内心的贪欲?那么佛法它有办法,佛法它有要求,佛法它能够告诉我们如何来面对。那么最主要的,我们不能去追逐欲望,为什么呢?因为你欲望永远不能满足,也就是永远得不到。得到的话,它还会有更大的欲望;得到的话,它还会失去。我们应该追求的是快乐,所以我们应该要追求快乐,而不能去追逐欲望。欲望并不能带来和引发快乐。反过来说,如果个人的一时的欲望得到满足,但是呢,会给自己更长远的未来,会给更多的人,带来痛苦和不幸。那如果我们是在追求自己的生命的快乐的起点上下手,就不会有这样子的后果和过患。所以佛法是一个引导我们究竟离苦得乐的系统、完整的生命教育。大家来到寺庙一天,听一次佛法,接受一次教育,我相信都是会有收获的。以此祝福大家!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