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综合研究>>正文内容

马可滢:管中窥豹话佛像收藏

       

发布时间:2010年09月30日
来源:不详   作者:马可滢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佛像

  在《西游记》中观世音菩萨去找唐僧西天取经时说:“你刚才念的只是小乘教法,而不是大乘教法。”大乘、小乘,乃是一种比喻,大乘喻能渡无量众生,小乘喻渡少数众生,大乘与小乘的某种区别就在于觉悟境界的高低。

  我们暂且不论佛学,就这佛教中的佛像也是个个鲜活,独具个性。有的慈眉善目、安详端庄,有的怒目而视、愤怒威严;有的慈悲、和善之资,有的三面六臂、手持各种兵器。佛教造像按其在佛国的视觉形象,不论汉传佛像还是藏传佛像,大致可分为如来相、菩萨相、天部诸神、愤怒神像等。由于形相皆以释尊为主体,所以佛像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理想特征,再配以站、坐、卧等姿势,个个是栩栩如生。制作佛像的材料更是无所不用其极,金、银、铜、铁、石、木、玉陶、瓷、泥等多种质地,尤其是金铜佛像(金铜佛,通俗一点讲就是表面鎏金的铜佛像)制作精美,配以玛瑙、松石等宝石的镶嵌更是点睛之笔。绚丽的纹饰、优美的造型、慈祥的面容,在给人们艺术享受的同时,还能起到抚慰人心灵的作用。

  前面提到中国古代佛教及其造像分为“汉传”和“藏传”两大类。汉传佛教大约从公元1世纪后半叶传入中国。传说汉明帝梦见金佛遣使求取经像,但是按当时印度本土尚无佛像制作,可能是后人杜撰所致,但毕竟说明佛像是从印度传来,无可厚非。随着佛经佛法的普及与流行,佛像才慢慢在百姓心间变得清晰。自此拉开了汉传佛像的传承。可确认的已发生明确改变的佛像始于北魏时期,而发展到唐代可以说是佛教造像的黄金时期,此时期已经魏晋时期的消化吸收,外来的造像模式与中国传统雕塑相结合,创造出极为成熟典雅的佛像样式,如唐武则天时期开凿的洛阳龙门石窟奉先寺卢舍那大佛雕像即为这一时期佛教造像的典型,面容丰肥,慈眉善目。而到两宋时期,佛教也更加贴近了庶民的生活,佛像的宗教气息已经渐弱,呈现出高度写实风格,富有人间情趣。再到元、明、清三代,此时藏传佛教开始在内地传播,尤其是对北方地区产生了很大影响。明、清两代的宫廷造像更是直接以西藏造像为范本,风格独特,传承脉络清晰,同时又融入汉地审美观念和传统表现手法,更加注重细节的表现手法,浮雕珠宝密实镶边,使原本西藏佛像所特别强调的凶忿形象在内地逐渐淡化了。而同时期藏地的藏传佛像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也是风格各异、种类繁多。

  藏传佛教将造像艺术列为佛教“五大明”之一的“工巧明”,颁布有《造像度量经》为代表的“三经一疏”作为造像实践的法定依据,对造像仪轨的要求空前严格。藏传佛教中尊神众多,可分为佛、本尊、菩萨、佛母、护法等,何种佛,何种神,其面貌、姿势、装饰、所持器杖都有一定的要求,必须严格符合密宗教义。持物是指佛像手上所持的物品。所持物品不同,代表的意思也不同。如药师佛手托药钵,表示此佛以药物济世,拯救众生病痛之苦的本愿。阿弥陀佛手中拿的是一个莲台,象征着能接引众生往生西方净土,由莲花生之意。而各种菩萨、罗汉、护法诸天等,肩负着弘扬、护持佛法的重任,手中所持器物更是繁多。具体归结为动植物类、法器类、庄严器具类、兵器类、乐器类及藏秘特别的持物如天杖、手鼓、普巴杵等。而安放佛像的台座又是多种多样,有佛台、莲花座、生灵座、鸟兽座等。佛陀的台座又以金刚座、莲花座和须弥座最常见。依附于佛像背面所发出的光环、光焰成为光背。光背又有头光、神光之别。只有如来部诸神才能同时具有头光和神光,罗汉和菩萨只有头光,少数情况下菩萨也可能出现身光的情况。

  目前备受佛像收藏爱好者关注的佛像多为金铜佛像,尤其是明清两代的金铜藏传佛像的艺术及收藏价值最为被收藏与投资者们青睐,其中又分宫廷造像与西藏本土造像之别。而以明代永乐和宣德年间钦定的官式造像“永宣佛像”的艺术与经济价值为最高。鉴别永宣佛像首先从时期特点来看。永乐时期的佛像,分为前期和后期。永乐前期,佛像整体造型、装饰风范基本成熟,最具特色的是莲花座上的莲花瓣,其形制细长饱满,劲健有力,可以作为此时期造像鉴定的重要依据。永乐后期,是明朝宫廷造像的定型时期,造像的体态趋于平稳。最为明显的也是莲花瓣,其形制比永乐前期略为宽肥,而且在莲瓣头部出现了卷草纹。这一时期是明朝宫廷造像的兴盛时期,现在遗留下来的宫廷造像大多是这种类型。其次从制作工艺特点来鉴别。一般都采用黄铜铸造。永宣造像上一般都刻纪年名款“大明永乐年施”或“大明宣德年施”。造像的署款都是从左至右的顺读形式,而不是当时汉地传统的自右至左的倒书格式。造像高度大约多为20厘米左右,比较大型的造像虽然有,但数量极少。

  除上述“永宣佛像”鉴别外,在判定藏传金铜佛像的收藏价值高低时在总体上可遵循如下原则:首先“愤怒相”高于同类型的“寂静相”;其次“菩萨装”的佛像价格一般高于同类佛装的藏传佛像;再次宫廷造像高过民间收藏佛像价值。

  藏品的经济价值离不开市场,近两年投资收藏市场形成了汉传和藏传佛像不同的热点和投资倾向。其中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国内藏传佛像特别是明清时期宫廷佛教造像拍卖成绩最为耀眼,而海外市场则是高古汉传佛像如北齐、北魏、隋、唐时期的佛像雕塑占据主导地位。相对来讲藏传佛像的拍品更多,前面也提到中国佛像制作自元代开始主流风格由汉式转为藏式,汉地制作的藏式佛像的数量占到佛像总量的80% 到90%,而且目前留存下来的佛像又比较成系列,特别是其中明清时期的宫廷造像,代表了藏传佛教造像成熟的艺术特点,工艺和材质都更为讲究,也更有观赏性,所以在国内市场上成为佛像交易的主要内容。但是近些年佛像市场的热捧,使得藏传佛像,特别是明清宫廷佛像的上升空间有限。比如英国知名收藏家speelman家族藏品专场的佛像,件件都是天价成交。这个天价已成为一个纪录,一时间很难再被打破。海外的藏家开始回归艺术和历史价值,追逐那些年代老一些的,有代表意义的佛像艺术品。总而言之,中外拍卖市场环境不同,中西方收藏家的审美品味也各有侧重,中外佛像拍卖市场也就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虽然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内地的佛像市场总体较前几年相对低迷,坚持推出佛像专场拍卖的拍卖公司也屈指可数。但我们也看到,2009年在成交价排名前十位的佛像雕塑中,有六件是在北京成交的。从市场状况来看,内地的巨大市场促进了海外佛像的回流,拍品超过一半都来自海外,中国已经显现出取代欧美成为佛教艺术品市场交易中心的趋势。

  而今年的春拍,虽然书画再次成为中国艺术拍卖市场交易的重中之重,但佛像类也表现积极。瀚海金铜佛像两个专场总成交9200万元,其中“十九世纪尼泊尔摩耶夫人造像”以1120万成交。香港佳士得春拍,“明宣德御制鎏金铜无量寿佛坐像”以7010万港元成交。

  从深层次去看,内地佛像市场依然是受海外市场所左右的,这个信息是值得朋友们家关注的。大家还应从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去出发,不应该过多的考虑它的经济价值,以一种成熟的心态去面对佛像收藏。在着眼于传统精品佛像的基础上可部分关注不同产地、不同年代、不同材质的佛像收藏。随着佛像本身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不断被人们认识,未来还会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