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为佛教图书馆缔造无限发展的空间:香光尼众佛学院图书馆

       

发布时间:2010年07月02日
来源:佛教图书馆馆讯   作者:林美祯 采访整理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教图书馆馆讯 第八期 85年 12月


为佛教图书馆缔造无限发展的空间:
香光尼众佛学院图书馆
林美祯 采访整理

前言

  第一次收到“佛教图书馆馆讯”杂志时,除了讶异,还耐不住内心的好奇,想知道这样一份有关佛教图书馆的专门刊物,由那个单位编辑发行的。自从得知是由“香光尼众佛学院图书馆”编辑时,便兴起一份探索的心情,想了解究竟是怎样的一所图书馆,有这么大的愿力,成就这份专门图书馆性质的刊物。由于仅凭刊物中的只字片语,无法确实地勾勒出这图书馆的轮廓,于是趁著假期,笔者特别南下寻访香光尼众佛学院图书馆,一睹面貌。

  笔者走访香光尼众佛学院图书馆时,该馆已于今年八月由原有四十多坪的空间,迁移到近三百坪空间的新馆。由执事法师引领笔者,沿著旧建筑的台阶拾级而上,参访这曾经陪伴他们走过十多年历史的“藏经楼”。

  伫立在大殿楼层上的藏经楼,坐拥群山,俯仰白云,远眺层层叠峦秀丽的山色,恰如古时建筑在古殿上的一座城门,还不时传来虫鸣鸟叫声,仿佛是人间佳境。法师以平淡柔和的语调,娓娓叙述这座藏经楼的历史,就像是聆听一个古老动人的故事。

历史的足迹

  民国六十九年悟因法师创设香光尼众佛学院,担任院长至今。图书馆于民国七十一年二月设立,迄今已逾十四年了,其设立目的是配合佛学院教学研究,仅提供全院师生使用,未对外开放。甫成立时,馆藏无一定的方向,主要图书资料来源,大多是法师们将出家前在学的参考用书,捐赠给图书馆,如有关法律、植物、经济、历史、国文等科系的书籍,佛学资料亦是有人捐赠则典藏,直到民国八十一年才拟订馆藏图书以佛学为主,非佛学为辅,后者又以文史哲为主。

  笔者好奇的问起,为何要从原来这环境幽雅的藏经楼迁出时,执事法师幽默地说:“再不搬家,图书馆就快要变成‘动物园’了。”这是因为藏经楼是一座古老的建筑物,常有许多燕子、麻雀在梁柱间筑巢,黄昏日落时,燕子及麻雀会定时归巢,日出时准时飞出藏经楼,就如报时钟一般准确。屋檐上的燕窝,是他们的家,摆书架时,还要闪过这些位置,并且可在书桌、地面等地方随时收到从空而降的“意外礼物”,以为馈赠。

  冬冷夏热是藏经楼的特色,四周镂空的窗户易积灰尘,且临山湿气较重,摆置于架上的书,才不过一晚的光景,书皮挡不住湿气的侵蚀,角落已微微卷了起来;除了湿气外,白天阳光透过门窗直射书橱中的图书,好像是要将前一晚的水气全蒸发掉。这种暴寒暴热对于图书的寿命,也是一大挑战。

  天灾如地震、下雨、打雷,可说是藏经楼习有之事,也最难防患了。地震是家常便饭,每月总要来个一、两次,梁柱上雕塑精美的图案及屋檐上的琉璃,纷纷为地震所震落。由于地处山区,夏天午后的雷阵雨真可谓是威力十足,常常在听到雷声时,第一个反应便是将电脑关机,拔掉所有藏经楼内的插头,否则在阵阵响彻天际的雷声之后,许多设备便“应声”故障了。雨水随著风吹入馆内,使人来不及防备,只能在下雨时紧闭门窗,将风雨暂时挡在门外了。

  另外,空间不足更是促成迁馆的原因。不到五十坪的空间要放置七十余座的大型书橱,容纳近二万余册的图书及其他设备,所剩余的空间仅容许一人通行。近年来图书的采购量快速激增, 原有的典藏空间已呈饱合,使得馆藏图书不得不暂时分散存放在各教室的橱柜中,甚至有些低使用率的资料,也不得不暂时装箱,另辟一处贮存。为方便读者检索阅读,在入门处勉强规划出二张细长方桌组合成的阅览区,约可提供六个阅览席位。这些阅览座位除了在开馆时提供读者使用外,在闭馆后便成为执事法师及假日时志工们的工作桌。由于空间狭小,只能充分善加利用,使最小的空间发挥最大的功效;但每一处空间几乎都具多种功能,是座位也是走道、是阅览桌也是工作桌等,实在没有任何弹性空间,可以让正在成长中的图书馆发展了。

  上述种种现象明显反应出藏经楼实不适设立图书馆,对读者、馆藏及馆员三者无法提供充分的空间及设备,也无法完全发挥图书馆的功能。为便利管理及提供更好的读者服务,迁馆或开辟更大的空间供图书馆使用,是迫切需要的。于寺中扩建计划中,便预定一处做为图书馆的新家,让图书馆有足够现在及未来发展的空间。

  参观完古式建筑的藏经楼后,顺著阶梯而下,经过大殿前的石子广场,凉风迎面吹来,扬起广场上的尘沙,回头观望这座矗立于群山围绕中的建筑物,对于法师们在空间拥挤的小楼阁里,既要经营佛教图书馆又要创办刊物、出版图书,令人忍不住要赞叹一番。

  在往新图书馆途中,法师们又继续谈起以前在藏经楼处理执事的种种情况,不知不觉中,新馆已在眼前了。这是一栋完全不同于藏经楼古式风味的新式建筑,藏经楼的大木门在新馆已被钢制防火安全门及铝门所替代,是完全现代化的设备。进入图书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公布栏以及阅报区,这里便是图书馆的新址。

  新馆空间是旧馆的十倍以上,因此进入图书馆后,即可从内部环境的摆设上,看出是经过一番规划设计的。图书馆共分为技术服务、读者服务、行政区三个空间,读者服务空间,主要包含有参考书区、剪辑小册区、现期期刊区、书库区、过期期刊区等,四周靠窗光源充足处设置阅览席位,让读者能更舒适的使用图书馆。在馆中采用空调、除湿系统,调节室内的温湿度,保护图书资料。在书架上看到有传统与图书馆自动化后电脑编目的二种图书标签,不禁好奇的想知道过去和现在图书分编的进行概况。首先来到采编室,了解该馆的技术服务作业。

馆务概况

一、技术服务

  香光尼众佛学院是一所僧伽教育机构,以培养宗教师为目的,包括领执事(即一般所言的工作)也是以培育僧众对寺务运作的学习为主,所以执事采每年轮调一次。

  因此,早期图书馆几乎每年由不同的法师来领执,没有固定的人选为图书馆发展做规划。在每年新旧交替之时,图书馆必须面临一段“动荡期”,尤其不懂图书馆管理的人,仅能请教有经验的人,或透过不断的自习、自我摸索来充实图书馆的知识。如此持续几年后,最常碰到的问题是“后人不懂前人为何如此分类,一切又重新再来”,光是馆藏的图书书标,至少也全面性更换过三次了。面对不断的变动、耗时费力,又缺乏专业知识的情况下,于民国七十五年开始,法师陆续参加寺庙图书馆管理人员讲习会,然而所学有限。院长为解决此一问题,从民国七十九年至八十二年间几乎年年送人去培训,参加中国图书馆学会举办的暑期基础知能研习班,期盼藉培训,培养知能,让图书馆的人事能渐趋稳定。正因为以僧伽教育为主,对经营提供僧人教育资源的图书馆,也就格外的费心!

(一)分类编目

  早期,由于很多执事法师都是透过自我摸索学习分类编目,为了让后人有所依循,不会重蹈覆辙,于民国七十七年编辑一本“香光尼众佛学院图书馆作业手册”,以为该馆作业的依据,让图书馆作业更上轨道。

  面对其他图书馆询问有关佛书编目问题时,执事法师们因有过相似的经验感同身受。因此,民国八十一年佛教图书馆提出重新编订佛教图书分类法时,法师们便义不容辞的大力推动,并与其他佛教图书馆单位共同研讨编订类表的类目。如今这类表已于八十五年十月顺利完成编订发行,希望可以提供教界图书馆一个可依循的分类法,进而资源分享。

(二)图书馆自动化

  该馆以自动化管理图书馆的历史相当早,于民国七十九年时,就已开始使用编目自动化系统作业了,当时采用“清江国小”的系统,主要将馆藏资料全部建档;直到民国八十一年正式开始启用“三边图书馆自动化系统”,运用编目、期刊、流通、检索系统,管理图书馆的图书、期刊等资料。由于自动化的启用,使得该馆的读者可以在院内各网路工作站,检索馆藏的图书资料及查阅个人借阅情形。

(三)图书馆馆藏

  图书馆典藏的资料类型有佛学类及非佛学类的图书、录音影带、期刊、光碟片、幻灯片、小册子等近三万多册。笔者见到该馆馆藏最特别的是,法师们精心制作的佛教专题剪辑资料册,将馆藏复本期刊挑选读者常用的主题剪辑,汇辑编目约有五十多册。最具特色是该馆所搜集的期刊,共有二百多种,现刊一百多种,其中最珍贵的是中文佛教期刊,溯及民国三十年代出版的“南瀛佛教”,民国四十年代出版的“人生”杂志,“福报”报纸更是每期都典藏装订。从这些期刊的搜集整理,让人感受到该馆执事法师在馆藏资料的搜集整理方面,费不少心思。

(四)采访作业与馆藏政策

  该馆对图书资料的采访作业,主要配合馆藏政策进行,以僧人的修学方向为参考重点。最近该馆更将馆藏收藏重点做一明确匡定,希望能以佛教社会学、戒律、佛教史的图书,建立馆藏特色。因此,明年度的采访方向,以此为目标。问及该馆采购图书资料的方式,大部分还是以阅读书讯,向国内出版社订购为多。不过负责采购者平均每个月到市区的书店一次,亲自挑选适宜的图书,成为馆藏。大陆及外文出版品则是向代理商购买。该馆除了购买图书馆藏书外,也提供为佛学院的学僧代购参考用书的服务,便利读者。

二、读者服务

  在闲谈中,发现该馆对于读者服务,也曾推行过不少活动,例如:利用午斋时间,举办“书香时间”推动介绍好书;推行“图书期刊认养”专案,每份期刊邀约法师认养,于期刊到馆时,先送认养人阅读一至二天,勾选佳文影印张贴公告。由于是专门图书馆,有特定的服务对象,又是以支援教学研究为目的,因此有关读者服务的项目显得相当精细。目前服务的读者约百余人,此人数仅含馆内读者,不包括透过分类编目、馆讯等教界与馆际往来的广大读者群。早期,每期期刊的目次都影印搜集成册,供读者检索;也曾经推动过SDI专题选粹服务,但后来因碍于人力不足而停止。

  聆听法师叙述,不难发现他们戮力以赴地经营,对于每件事都必须做到巨细靡遗,尽量求完善。法师说这是做三宝事,也是开启众生智慧的工作,凡是有益于读者的,都会尽量去做,不会因为遭遇困难而退缩。

  在参访过程中,深感为香光尼众佛学院图书馆所服务的读者庆幸。执事人多方搜集资料不遗余力,并且进行建立佛教文献资料库、参考咨询系统、专题剪辑卡等,不仅提供馆内资料库查询,最近更研拟如何开放让读者也能上网路,查看网路上的佛学资料。

  另外,佛学院也结合图书馆为一年级新生开设一门“图书馆与资讯运用”的课程,让佛学院的学生学习如何检索、使用馆藏资料。听到这里,不禁羡慕在此的学生们有如此大的福报,可以更接近图书馆,更了解如何实际运用图书馆。

三、行政管理

  目前图书馆主要由三个人负责,二位是执事法师,一位是图书馆专业馆员。三者分工负责图书馆业务,一位主要负责馆际服务与馆讯编辑;一位负责佛学院的业务部分;一位主要负责分类编目工作。在行政方面可分下列几项叙述:(一)重视检核、规划:每月底,必须依执事日志进行月检讨,依原订执事目标,检核本月是否完成工作,并记录当月大事记。每年年终,除了对该年加以检讨、记录外,还进行下一年度目标计划的拟订,及为未来五年发展勾勒远景。(二)人才培育与人力运用:对于非专业者从事图书馆的工作,能由经验中自我学习成长,找到最利图书馆发展的方法,法师说这是由于院长重视人才培育的成果。举凡各种相关会议或研习活动,只要时间、经费许可,皆一律选派适当人员参加,并索取订阅图书馆学的专门期刊,供馆员参考阅览,以充实馆员的知能,帮助图书馆发展。

  另外,该馆也培育很多志工,协助图书馆作业。由于图书馆位于乡间,距市区较远,往返约需一小时的车程,且交通不便,除了每天六、七班的公车可以直达外,其余则须转车或借用其他交通工具。因此,志工们通常利用假日来图书馆,主要负责图书编目、图书维护、环境维护等工作。依志工来图书馆的时间,分为随喜志工、临时志工、固定志工三种。前二者属不定期的,没有固定时间来图书馆,也没有一定的工作范围;临时志工,主要是有特别约定才来,如馆讯发行、打字等。另外固定志工,顾名思义,即有固定时间来图书馆帮忙,如每天、每星期、每月的某一段时间到图书馆,专门负责一项目工作,如期刊管理、图书编目加工等较为长期性的工作。

馆际服务

  在民国八十一年以前,所有的馆务工作都以提供院内的读者服务为主。直到民国八十二年,该馆主要负责佛教图书分类法事宜后,图书馆才正式踏出馆际服务的第一步。之后该馆执事人自衍法师受聘为中国图书馆学会专门图书馆委员,促使该馆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其他图书馆,了解各图书馆的运作情况。也开始将服务的读者扩大到整个教界,民国八十三年,与中国图书馆学会专门图书馆委员会联合主办“台湾地区宗教图书馆管理实务座谈会”。民国八十四年,紧接著举办“新订佛教图书分类法推广说明会”,由于分类法的推动及法师领执经验丰富,于会后经常接到各图书馆以电话或信函咨询分类法的相关问题。

  目前正进行出版一系列佛教图书馆学丛书,便于各佛教图书馆作业上的参考。民国八十五年四月间,在紫竹林精舍举办“八十五年度佛教图书馆基础知能研习营”,建立教界人士图书馆学概念,以助于佛教图书馆运作。香光尼众佛学院图书馆确实带动佛教图书馆共同成就了很多事,如今年出版的“台湾地区佛教图书馆期刊联合目录”一书,由十家佛教图书馆提供各馆馆藏期刊目录编辑而成,是第一本有关于佛教期刊联合目录的工具书,让需要参考佛学期刊资料的读者,知道哪个图书馆有搜集所需要的期刊及期数;还有正在编辑中的分类法使用手册,是作为辅助分类的工具。

服务理念

  对于一个图书馆,除了发展图书馆业务外,还编辑刊物、出版图书,是一件难得的事,尤其对于佛教图书馆而言,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因为一般佛教图书馆受限于人事的变动,使得图书馆业务在发展上很难如此迅速顺利,而该馆能在服务现有读者外,又拓展图书馆多元的发展,由馆内走向馆际服务,促使佛教资源充分利用,法师们的悲愿是最佳的佐证。笔者不禁好奇的请问在该馆服务有十年之久的自衍法师,是什么愿力使得法师能在佛教图书馆继续长久的服务下去?法师认为自己今日可以听闻佛法是过去有人守护这些资料,让我们能吸取佛陀的智慧,使佛法可以继续传播下去;因此今日在佛教图书馆服务,不仅是法宝的守护者,更重要的是在开启众生智慧服务的工作,所以秉持护持法宝回馈的心,是服务读者的最大动力。

  要为众人服务必须有服务的坛城。法师认为佛教图书馆要能办得起来,和决策者或单位负责人的支持有很大的关系。法师一直很感恩师长及香光尼僧团全体法师的护持与支持,让他有自由发挥的一片空间,在其他人忙于寺务运作时,让他能安心的做图书馆工作。因此,法师常抱持一种回馈的心,服务僧团的僧众们,因为没有大家的支持,图书馆无法继续发展,没有读者使用的图书馆,是不需要存在的。图书馆是永续经营的机构,其主要经济来源,仰赖母体机构支持,所有的服务是为读者发展的。因此,最好的服务是适时为适当的读者提供适合的服务,以最少的经费提供最完善的图书馆功能,扩展图书馆服务的领域。

未来展望

  由于馆舍空间加大,足以让各项读者服务顺利发展,该馆将于民国八十六年起对外开放服务,让有心学佛者得使用本馆,由图书馆得到更多佛教资讯,充实本身的佛学常识,培养更多的佛教人才。目前由于佛教图书分类法已正式出版,有许多佛教图书馆开始采用新分类法进行图书的分类编目,期盼未来能为佛教图书馆提供更多经营管理的资讯,并预计明年度提供佛教书目资料电子档予各单位参考,希望能节省各馆编目时间、人力,进而达到资源共享的目标。

结语

  结束香光尼众佛学院图书馆的参访后,才发觉天空已披上金黄色的外衣了,晚霞从图书馆的窗户悄悄爬入,使图书馆浸润在一片光晕中,柔和原本严肃的气氛。该馆从过去有限的空间,到如今宽广的空间,是执事人日以继夜、聚沙成塔的用心耐心经营的成果。法师们认为图书馆要循序渐进,层层经营,非一步登天,并且要针对不同读者的特性提供最适当的服务,开发潜在的读者使用图书馆。

  香光尼众佛学院图书馆以一步一脚印、默默耕耘的精神,踏实的写下这段图书馆历史,是一个从传统蜕变成现代化的佛教图书馆,揉和传统与现代的作法、设备,将佛教图书馆资讯化,提升佛教图书馆的地位,并以继续弘扬佛法为其最终目的。今日又以推动佛教图书馆的馆际服务为目标,帮助佛教图书馆的成长,为佛教图书馆创造了一个无限发展的空间。

标签:佛教图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