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地区佛教>> 日本佛教>>正文内容

中国佛教与日本佛教——木村宣彰

       

发布时间:2010年07月10日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1)缘起-佛教是什么?

中国佛教是日本佛教的母体。日本佛教与中国佛教在信仰这个点上是一样的,而在实际存在方式上却表现出种种不同。日本佛教从中国佛教中吸取了许多影响,日本佛教的母体是中国佛教。在思考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来了解“佛教是什么”。

我们日常学习的佛教,究竟是什么?

关于佛教,可以从其结构的成立、内容、目的三点来进行考察。

所谓佛教,首先从其成立上看,是历史上的佛陀释迦牟尼讲述的教诲。因此可以说,佛教是“佛陀所说之教”。第二,从佛陀教诲的内容看,佛教是佛法。在日本古代,佛法这个词用得更经常些。佛教向人们讲述,“佛陀是谁”,“佛陀的本质是什么”。佛陀是体悟了法(dharma)而成佛的。佛陀根据他悟道的内容-法,而展开说教。因此又可以说,佛教是佛法。

第三,要进一步思考,佛陀释迦牟尼何故要宣扬佛教?佛教的目的是什么?

这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我们必须思考佛陀讲述佛教的目的。为了全人类,以至所有的有情众生,都在真理中觉醒而成为觉悟者(佛陀),而成佛,这样的教诲,乃是佛教。也就是说,佛教是为了成佛的教诲。因此佛教是佛道。

(2)佛教的构成要素-归依三宝

总结而言,所谓佛教,因是佛陀所说之教而称为佛教,因讲说佛的本质-法而称为佛法,又因讲说成佛之道而称为佛道。

佛教是佛法,是佛道。三者合一,是为佛教。在这中间,全部有情众生都能成佛(觉醒之人,觉悟者)的教诲,是最重要的。

做为构成佛教的要素,佛法僧三者缺一不可。如果没有佛陀,佛教不存在。如果佛陀没有对他人宣说他所悟的法,佛教不存在。佛教是佛法,是佛道。做为佛法,如果没有听闻者,就不成立;做为佛道,如果没有实践者,也不成立。

在佛教中,佛法僧三宝是必要的。三宝是佛教徒的基本信仰对象。归依三宝,在世界的佛教徒中,是共通的。

(3)中国佛教的特色-教相判释

关于佛教的理解是多样的,而佛教的流传展开也是异彩纷呈。

在印度,佛教展开为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大乘佛教。首先,佛陀在世时的原始佛教,是以释尊为中心的佛教。其次,佛陀灭度之后的部派佛教,虽然被称作小乘佛教,而这个时代的佛教也是“释迦一佛”,也就是说,不承认释迦佛以外的佛陀的存在。第三,过此以后的大乘佛教,认可在全部人类中的佛性。做为结果,从释迦一佛的佛教,发展为全部人类都可成为佛陀的“成佛”佛教。这是主张在十方世界中,有无量诸佛存在的佛教。

大乘佛教在原则上承认万人成佛。中国佛教与日本佛教是大乘佛教。虽然曾经存在过一些部派(小乘)佛教,但是大乘佛教得到压倒性的信仰。

日本佛教的母体是中国佛教,日本佛教从中国佛教中接受了重大影响。在这里,我们应该先明确了解中国佛教的特色。不了解中国佛教的特色,也就无从了解日本佛教的特色。

做为中国佛教的特色,可以列举以下四点:其一,保有膨大的汉文圣典;其二,历史悠久;其三,佛教思想规模宏大;其四,成为日本佛教的母体。

特别要注意的是,在关于“佛教思想规模宏大”这一中国佛教的特色上,必须思考教相判释这一问题。在印度佛教中,象中国佛教那样的教相判释不存在。佛教传来中国是在纪元前后。从印度传入的佛教,业已经过了佛陀灭度之后的四、五百年时间。因此,佛像已经存在,小乘佛教与大乘佛教同时传来。而在大乘经典中,更含有种种内容。为此,大乘与小乘的不同在哪里,种种大乘经典的优劣又在哪里,通过思考这些类似的问题,产生了分类整理佛陀教诲的必要性,也形成了许多学说。

做为代表性的学说,天台智顗的五时八教,华严法藏的五教十宗,都是教相判释。在这两种以外,还有种种的教相判释,从大量的大乘经典中选出被看作是最好的一种,探究其中心思想-宗。根据依靠教判而阐明的“宗”,形成了宗派。

象这样的佛教思想规模的宏大,在世界佛教史中,中国佛教是最有特色,最值得自豪的。

(4)重视慧学的佛教-天台与华严

在思想规模宏大的整体中国佛教中,天台宗与华严宗等宗派应运而生。在印度佛教中,本没有这样的宗派。教相判释与宗派成立是中国佛教的特色。

中国佛教因为非常重视教相判释,做为结果,流行对经典论书的注释研究,终于创作了膨大的著述典籍。例如,对于法华经、涅槃经等主要大乘经典的注释,各个宗派从不同的立场,做出了种种解释。

在印度传来的传统佛教中,修行佛道必须按照戒学?定学?慧学的三学次第来进行。最初,依据戒学来修正自己的言语动作趋于正道;其次,依据定学来统一散乱之心,以使得思惟专注;最后,依据慧学而使得智慧发挥。

在中国佛教中,重视慧学的天台宗与华严宗,成立了伟大的教学。世界上的佛教徒,在印度?中国?日本等,不问国度,不问宗派,戒定慧三学是必修的。但是,中国佛教特别重视以经论研究为中心的慧学。南北朝时代各种各样的学派非常发达,到了隋唐,代表中国佛教的天台宗与华严宗终于成立了。这两个宗派的成立,无疑是中国佛教慧学重视的结果。

在慧学重视的反面,似乎意味着对戒学与定学的轻视。做为反弹与弥补,在唐代成立了重视戒律的律宗,与重视禅定的禅宗。

(5)禅宗、律宗与净土宗的成立

在中国佛教中,南山道宣成立的律宗,是从戒定慧三学中偏离定慧二学,特别侧重戒学,发达而成的。与此同时,从戒定慧三学中偏离戒慧二学,特别侧重定学,发达而成的是禅宗。与之类似,净土宗的念佛,也可以说是从戒定慧三学中偏离戒慧二学,特别强化定学而来的。

象这样,中国佛教大幅度远离了,依据戒学?定学?慧学的次第顺序而修行的印度佛教的通例。这样的律宗、禅宗与净土宗的成立,当然也给日本佛教以巨大影响。在三学之中特别强化戒学定学,而促成的宗派成立,从一个侧面看可以说是实际化、单纯化。更进一步推进这种实际化、单纯化倾向的,是日本佛教。

(6)大乘菩萨戒的问题

在中国佛教中,大乘佛教以压倒性的优势流行,然而在出家比丘比丘尼应该遵守的戒律中,比如在四分律、五分律中,没有大乘与小乘的区别。大乘也好,小乘也好,只有受持了具足戒,才能获得出家者的资格。

在另一方面,出现了别样的戒律思想。这就是菩萨戒的思想。大乘佛教的菩萨,不局限于自利,要依据自利、利他圆满的精神,上求菩提、下化众生的精神来修行。讲述做为大乘菩萨的心理构造的菩萨戒律的经典,应运而生了。这就是给与后世佛教以强大影响力的梵网经。梵网经又称作菩萨戒经,天台智顗与华严法藏等,都加以研究并留下注释。

梵网经所说的菩萨戒,称为十重四十八戒(重戒十条,轻戒四十八条,合计五十八戒)。‘梵网经’的菩萨戒,与具足戒那样的,发誓遵守以取得出家比丘资格的戒律思想是不一同的。在中国佛教中,梵网经的菩萨戒得到大力研究,然而依据这样的大乘菩萨戒的出家者,并不存在过。

(7)在日本佛教中大乘戒坛的成立

然而,在日本佛教中,曾经留学中国的伝教大师最澄(767-822),主张依据大乘戒而受持戒律。最澄认为,在佛教的教诲中,有着大乘与小乘的区别,因此在出家者中,大乘出家与小乘出家的区别也是必要的。这样思考的最澄,主张大乘佛教出家者不是依据二百五十戒的具足戒,而是依据梵网经大乘菩萨戒而出家。因此,在受戒作法上,必须建立大乘戒坛。小乘受戒必须需要三师七证的十人,而大乘菩萨戒的受戒,依据一位伝戒师与释迦佛、文殊、弥勒等诸佛菩萨,是可能的。在大乘菩萨戒中,如果连一位伝戒师都得不到,在佛像前自誓受戒是可以承认的。最澄的主张,在佛教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8)三学超越与信的重视

最澄之后,在比睿山修学的日本佛教各宗派的祖师们,都以大乘戒为依据。比如,净土宗法然(1133-1212)在维持圆顿戒伝统的同时,提倡念佛往生净土。在法然的场合,守戒与修禅对于净土往生而言都不是必要的,只有念佛才最重要。

日本佛教继承了大乘圆顿戒的传统。中国佛教从三学中特别强化戒学与定学而成立了律宗和禅宗,而在日本佛教中,比起戒?定?慧三学,更重视信、信心,因此产生了重视信、信心的佛教。

日本佛教之所以从表面上看好像是无戒律的,是因为戒定慧三学集约在信心、信上面了。确实,做为佛教徒,如果没有信,没有信仰,那么戒定慧三学也就没有意义。这是日本佛教的根本立场。

象这样日本佛教以中国佛教为模范,而逐渐生发出与中国佛教不同的特色。佛教徒极其重视信仰心,贯彻于日常生活,以实践佛教,这成为日本佛教的基本方向。

(9)在家佛教

更进一步,日本佛教把佛教解放给了普通民众,而不再是寺院或者出家僧侣的专有事物。

在印度佛教或者中国佛教中,出家与在家有着严格区别。而在日本佛教中,出家与在家(居士)的区别并不严密。那是因为,出家也好,在家也好,信心、信成为他们的共通的同样重要的东西。在信之中,出家在家并无区别。从这里出发,日本佛教演变而成为在家佛教。佛教的本尊佛像,不仅在寺院,在一般家庭中也设立佛坛,加以安置。这是日本独特的东西。在一般家庭中,安置佛坛的房间,叫做佛间。依据家中佛坛,佛教徒能够时时日日确认检讨自己的信与信心。这个是日本佛教的显著特色。

日本佛教如果失去了信与信心,也就失去了佛教的生命。

日本佛教强调三学超越的信。戒定慧三学,在信的一点上单纯化、纯粹化,这是日本佛教。可以说,日本佛教把三学集约在了,特别强化在了信、信心上,在信中包含三学。但是,这也是极其危险的。如果失去了信、信心,就堕落为无戒律的佛教了。

(10)结语―日本佛教的思想背景

与中国佛教相比较,日本佛教在所有的面都表现出单纯化。正如戒定慧三学集约在信这一点上。

在日本佛教中,念佛占据着重大位置。念佛在佛教中本是共通的,古来为人们所实践。而日本佛教的念佛,从观念到称念,更从称念到信念,而逐步展开。

曾经象中国的庐山慧远所修的那样,静静瞑想,观想佛陀,这是观念的念佛。到了唐代,依据善导,转向了口称的念佛。更进一步单纯化、纯粹化,在日本佛教中变成了信心的念佛。象这样,日本佛教在所有的面,单纯化不断迈进。而在这里,必须提及它的思想背景。

做为佛教的根本教理,华严经的三界唯心,三界一心,法华经的诸法实相,治生产业、皆是实相,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涅槃经的悉有佛性,法身常住,这些大乘佛教的主要思想,都成为日本佛教的背景。

日本佛教,比起学问研究,更着重于实际的日常把握,佛教的单纯化、在家化不断进步,把佛教融入到了日常生活之中。

今后,希望中日的佛教,能够紧密提携,加强联系。依据这样的交流,都不忽视佛教的根本思想,从而促进佛教能够更进一步的发展。这是我的愿望。

作者:木村宣彰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