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地区佛教>> 西藏佛教>>正文内容

阿底峡的佛学思想及其对西藏佛教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0年02月24日
来源:佛教导航   作者:佚名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阿底峡尊者一○三七年受藏王益西沃(智慧光)、绛曲沃(菩提光)迎请入藏,一○四○年离印,一○四二年到藏。当时西藏处在朗达玛灭法之后一百四十年的空白期,佛教情况,极为混乱。在家出家都不重视修行次第。有的只修密乘而轻视显教;有的只重戒律而毁訾密法。显密二派形同水火。尊者由后藏至唐薄伽、桑耶、聂塘、拉萨、耶巴、盆宇等处,对没有佛化的地方广事弘宣,对有佛化的地方则多加整理;对一些邪说旁论,疑惑诸垢,都以正理喜涤令净;尤其对当时邪行密法轻毁因果之流,特别宣说业果,令舍邪说,皈依三宝,入于正道。当时人们称尊者为‘业果喇嘛’或‘皈依喇嘛’。中国西藏后弘期佛教得以正确地发展,尊者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阿底峡尊者

阿底峡尊者

阿底峡尊者的佛学思想可分三个方面:

一、中观正见。尊者是宗于中观系统月称一派的见解的。印度佛护、清辨、月称、静命等诸大论师都是继承龙树、提婆的中观学说,但关于名言中许不许有自性或有外境,观点不同,因而产生不同派别。清辨论师破唯识论,于名言中建立许有外境之宗,此派名‘经部行中观师’。静命论师于名言中说无外境,此派名‘瑜伽行中观师’。月称论师则认为中观论诸解释中,唯佛护论师解释圣父子(龙树、提婆)意趣最为殊胜,所以月称宗佛护论师的中观见。以后中观师多随顺佛护、月称之说,后来西藏佛教的萨嘉派、迦举派、格鲁派也都宗月称论师的中观见,同时安立了中观应成派和自续派的名称。月称论师的中观见为应成派。此派随其所应,破论敌所许,而自己不另外立宗,唯在破他中显自正理,成立自宗。如破‘自性实有’并安立生死涅盘。这就是所谓的‘性空缘起’。尊者所著入二谛论、中观教授论等均阐述此说。

二、修菩萨行。大乘修行首重菩提心,尊者特依金洲大师所传菩提心二种修法,即修七种因果和寂天论师著述中所说‘自他相换’修菩提心教授,由愿菩提心引导行心,受学菩萨广大妙行,随学菩萨所有学处。这些教授具见尊者所著摄行论、道炬论、发菩提心论等论。

三、见行并重。阿底峡尊者认为三藏、四部都可以组织成为一补特伽罗修行成佛的次第。佛所说法,重在修行。尊者将佛法总摄为三士道,即下士、中士、上士。下士道又名共下士道,即不贪著现世安乐,念死无常,畏恶趣苦,行十善业,皈依三宝,希求后世生于善趣,属于人天乘。中士道又名共中士道,即厌患三有,发出离心,观四谛十二因缘,流转诸苦,还灭为乐,希求自利,得寂灭乐,这属于声闻乘。上士道,即发菩提心,为利有情愿成佛,学习六度四摄诸菩萨行,希求佛果。大乘菩萨虽然不希求人天福报、二乘圣果。但从修行的次第来说,也应当在修习下、中士道的基础上发菩提愿心,引发行心,行六度四摄,循序渐进,然后由显入密,直至成佛。这就是在一补特伽罗身中修习成佛之次第。尊者在所著菩提道炬论中阐发此义。此论是阿底峡思想的精华,总摄显密教义,备具深广两派师资教授,以调心为主,达到成就佛果的圆满次第,对西藏后弘期佛教影响甚巨。

标签:观点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