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菲律宾佛教简介

       

发布时间:2009年12月14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菲律宾佛教简介

  前言

  菲律宾华文《商报》,于千禧之年,为庆祝创刊八十二周年,特发起编辑以菲律宾华裔、华人为主题的纪念专刊。

  佛教在华人社会普遍流行,尽管高层次的修持实践者及精微哲理的认识者为数不多,但在民间习俗的形式信仰,在华人的日常生活中确随处可见。提及华人社会的生活方式及宗教信仰,更不能不谈及佛教。

  由于手头资料不多,本文只作粗略的概述,内容难免有失误不足之处。也正因为过去不重视史料的保存,致使许多珍贵的史实没有记载下来,被无情的岁月洪流所淹没。这对海外华人、华裔的发展历程,确是非常遗憾。《商报》纪念特刊的编辑,想必是基于海外华人、华裔的历史责任感。为响应《商报》重视保存海外华人史料的倡举,本人虽所知有限,勉强执笔,希望能起抛砖引玉之效。

  佛教的源流

  以“缘起正法”为中心理论,而主张:思想要自觉反省,行为要因果自负,生命应同情互爱。社会应平衡互惠的佛教,是公元前六世纪出生于古印度王族的释迦牟尼所开创。古印度的佛教经典有巴利文系(南传)与梵文系(北传)两大派。就教义的传承及区域的分布,可分三大派系:

  (一)南传小乘:盛行于锡兰、泰国、缅甸、高棉、寮国等地。

  (二)北传大乘显教: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在传至高丽、日本、越南、东南亚各地。

  (三)北传大乘密教:盛行于西藏、尼泊尔、不丹、新疆,甚至延伸到俄境的贝尔加河及蒙古、满洲等地区。

  近代,随着交通发达,移民流行,佛教已随各种不同的管道传入欧、美、澳、非等各地区。今日菲律宾的佛教是传自中国,属于显教大乘。近年虽常有喇叭来菲弘法,并有密乘道场的成立,但并不普遍。

  佛教的传入

  古代佛教:远在公元八至十三世纪,建都在印尼苏门答腊的室利伐逝王朝,是一个崇信佛教的大帝国。佛教曾跟随其帝国的政治势力,伸展到过菲律宾南端的苏禄及棉兰佬群岛,不过,流行时间短促,佛教未及生根成长,回教势力东来,继而西班牙殖民主义入侵,在教育、宗教方面,菲人几乎全盘接纳了西班牙的教化,由印尼传入,流行不久脆弱的古代佛教即在菲完全消失,为人所遗忘。

  近代佛教:近代的菲律宾佛教,是从中国传来。完全是另起炉灶,与上述古代佛教毫无关系。中菲两国在地里上相隔一衣带水,其文化(特别是农业与商贸)关系源远流长。早在周、秦朝代。中菲两民族已有交往。至明、清时期,商贸更为繁密。福建沿海一带居民,大量南渡,在菲定居,佛教亦跟随这些移民而传来菲律宾。

  华侨移居海外,便把家乡的佛像一起带来侨居地供奉,早晚上香祷祝,祈求平安。早期的佛教,只局限于家中自行膜拜,可称为民间家庭式的信奉活动。

  后来,在华人聚居的地区,渐有供奉佛菩萨圣像的香火庙出现,因没有僧人住持,没有佛教的经典、行仪及教义宣扬,仅属民间习俗聚会式的信仰活动。早期(约二十世纪初)在马尼拉市怡干洛街的观音堂、路夏义街的南海佛祖圆通寺、三宝颜市的福泉寺等,皆是当时华人聚集膜拜的地方。

  一九三一年,侨界信佛有识之士组织成立旅菲中华佛教会,时常聚会研习佛理,并发起筹建佛寺。一九三六年,于那拉街购地,兴建信愿寺。一九三七年,中华佛学会礼请闽南大德性愿法师来菲住持信愿寺,塑佛讲经,宣扬佛理,领众熏修,寺院规模初步具备。从此,佛像、经典、僧人三宝具足,正统佛教之传入菲律宾应是始于此时。距今二〇〇一年,已有六十四年的历史。

  一九四八年,瑞今法师应性愿法师之聘,由闽来菲,并被公推为信愿寺第二任住持。当时协助寺务者有如满(后来创建普陀寺),善契(后来创建宿务佛光寺),觉定(协建连华寺)诸法师,皆是菲律宾佛教第一代的垦荒者。稍后,继有来自大陆的妙钦(曾任能仁中学校长)、传贯(应聘住持福泉寺)、广范(创建纳卯龙华寺)、广纯(创建普济禅寺)、妙抉(扩建华藏寺),及来自台湾的自立(曾任教马尼拉普贤中学及住持隐秀寺),唯慈(曾任教宿务普贤中学及创建普贤寺)诸法师,对菲律宾佛教的拓展,均作出一定的贡献。

  佛教的概况

  菲律宾受西班牙三百多年的殖民统治,民众多信奉天主教。但其政制理念则承袭美国民主精神,宗教信仰极为自由,而且菲人秉性乐观、随和,所以数百年来中菲人民和睦相处,通婚繁衍,华人,华裔人口渐多,居所亦由首都马尼拉渐伸展到各地市镇。佛教亦随着华人的扩展而分布到菲岛各地。

  佛寺的分布:首都马尼拉有:信愿寺、华藏寺、普陀寺、隐秀寺、普济禅寺、崇福寺、宿燕寺、观音寺、宝藏寺、圆通寺、莲华寺、灵鹫寺、海印寺、佛光山、天莲寺、文殊寺、天竺庵、罗汉寺、金沙寺、清香寺、正法明佛堂等。(藏传的密宗道场,因资料不详,暂未列入)分布于菲岛各地的佛寺有:碧瑶市:普陀寺。宿务市:佛光寺、普贤寺、慈恩寺。纳卯市:龙华寺。三宝颜市:福泉寺、三宝寺。描戈律市:法藏寺、圆通寺。独鲁万市:南华寺。怡郎市:佛光缘。甲曼那端市:灵峰精舍。丹辘市:普济寺。

  佛教的传承者:菲律宾佛寺的住持及传布者有传统的比丘,即男众法师,有比丘尼,即女众法师。有具闽南特色的梵行优婆姨,俗称斋姑、清姑或菜姑。早期到菲开垦佛教的多是来自闽南的法师与斋姑,后来有来自台湾的法师(比丘尼居多)。近年,中国大陆政策开放,佛教迅速复兴,海峡两岸与东南亚诸国的佛教交流活动,渐趋频密,这对菲律宾佛教的推广与发展,应有正面的禆助。

  传统宗教活动:传统中国风俗,民众有每逢农历初一、十五日到寺庙膜拜祈福的习惯。因受本地天主教逢星期天到教堂弥撒的影响,菲律宾佛教徒已习惯在初一、十五、星期日,前往寺庙上香祷祝。尤其在农历新年及观音诞辰等日子,更是人潮蜂拥。

  每间寺院每月都有定期法会,领导信徒诵经、念佛、拜忏。间中也常开示佛理或通俗演讲。有些佛寺每年均定期地举办佛七、斋戒、禅修等比较深入的宗教修持。

  应信众的要求,佛寺中也常举行祝寿、祈福、消灾、斋天、超荐等宗教仪式。

  弘法团体:为适应不同兴趣、不同程度、不同年龄信众的根机,并配合当今社会潮流的发展,以不同方式的布教团体相继出现。计有:佛教居士林、信愿静修班、佛教活动中心、信愿合唱团、青年佛学社等,六十年代的佛教精进音乐团,曾作环岛表演,轰动侨社。成立于一九九五年的国际佛光会菲律宾协会,发展迅速,在全菲各省市设有多处分会,时常举办崭新的宏法文教活动。近年有热心居士发起的妙法基金会,注重向菲人介绍佛理,另有阿弥陀教育基金会则提倡健康素食的推广。

  传媒布教:传统的报刊、杂志、电台、电视及先进的电脑上网,都是极具效率的传播方式。限于人力、物力资源,惜未充分利用。

  一九八二年,成立“佛陀法音”节目,在首都地区以电台广播方式宣讲佛法。一九八三年增设三宝颜市分播站,一九八四年设宿务分播站。(现已停播)

  《海国伽音》及《甘露》双周刊是菲律宾早期的佛教专刊。有阵容而具水准的首推连续发行九年(一九六三至一九七二年)的《慈航》杂志,作者阵容鼎盛,都是当时台湾宝岛与菲华的俊秀,在东南亚各地侨社备受好评。于佛诞节日,亦曾间歇性地在报刊上出版特刊专辑。一九八八年,商报特辟《觉园》专刊,每周一次,以浅易方式通俗文字介绍佛教。后来继有联合日报刊行的《慈济世界》双周刊与《佛光缘》周刊。世界日报的《慧灯》月刊(现已停办)及《普贤》双周刊。菲华时报的《普济》周刊(已停办)。上述各报均是华人社会知名的喉舌,宣传效益颇佳。

  一九九〇年至九一年间,隐秀寺曾出版“法轮”双月刊。一九九六至九七年间,信愿寺佛学社有“法门”月刊的发行,现已停刊。二〇〇〇年,宿务普贤寺刊印“普贤”双月刊,附插图及中英对照,颇适学生阅读。

  教育与慈善:初期的佛教,多着重在置地基建,塑造圣像,添置经典,完备各种基本设施。活动方面仅偏重于习俗的信仰及传统的宗教仪式。在佛寺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佛教的活动应不止于宗教仪式的举行,不止于品德、身心的修养,不止于哲理、学术、思想的启导,进而应以更具体的方式,更实际的行动参与社会上的文化、教育、慈善等工作,藉各种管道、各种活动发挥自觉他的精神以各种具体行动实践利人济世的宗旨。

  教育方面:马尼拉有:能仁中学,普贤中学,乘愿纪念学院,普济学院,慈莲幼乐园。宿务市有普贤中学。三宝颜市有观音学校。纳卯市有龙华学校。

  慈善方面:早期有“岁暮慈赠会”、“菩提福利会”,定期前往安老院、孤儿院、精神疗养院、儿童感化所、贫民窟等地方进行慰问,赠送物品或分发善款。

  较具规模并有组织的有:文莲施诊所,慈航施诊中心,慈济功德会菲律宾分会,尤其是慈济功德会,吸取台湾救灾扶贫的经验模式,组织好、效率高。其菲律宾分会的成立,对这多天然灾害、尚在发展中的岛国,极能发挥民间团体协助政府解救灾难的力量。

  其它尚有乐施会、莲花义诊中心、普贤基金会等,及由各佛教团体和信徒临时组成的义工团队,对突发的灾难进行赈济工作。

  结语

  回顾过去:六十多年来,佛教在菲律宾的发展,从量的方面看:由小庙二、三间发展到三十多座,行化区域由首都分播到各省市。全凭诸先辈披荆斩棘,辛勤耕耘,及侨社民间热心信众自发地护持。在完全没有政治背景、机构支援之下苦心坚毅经营,个中历程实在波折重重。从质的方面看:由流俗、迷惘的形式信仰,逐渐进步提升到有理解,有行持,有助身心修养正确的宗教生活。除了宗教徒自修行持及教义宣扬之外,并参与社会文化、教育、慈善各项事业,发挥更大济世利民的力量。

  展望未来:宗教、文化事业的发展,必跟随国家经济实力、政治环境的演变而作出调整。综观近年菲国的政治、经济形势,我们似乎要着重下列三方面的工作:(一)教徒修养的提升:提高信众对教义的认识,由形式信仰提升到实质的身心净化。(二)本土的推动:信众由纯华人,推广到华裔,乃至菲人社会。(三)文化的交流与文明的融洽:社会的动乱与世界的战争,或起于边疆土地的侵占、或起于资源经济的掠夺、或起于民族文化与宗教信仰的冲突、或起于政治权利门争。如今,信息发达,交通便利,商贸、文化交流频繁,思想开放,制度修明,不同民族的文化,不同宗教的思想,不同政治的意识正在作空前的互相冲击交流,互补融会,消除彼此之间的偏见、误解,加快世界一体化的进展,为人类永久和平作出贡献。

  菲律宾由三大群岛组合而成,传统主流多信奉天主教,仅南部部份地区信奉回教,与主流的天主教时有磨擦。佛教的流行只局限于华人社会,对菲国的主流文化毫无影响。佛教若能重视本土的推动,使佛教逐渐融入菲人社会,这不但将会丰富菲律宾的文化内容,对其历来时有发生的宗教冲突,相信亦会起一定的缓和作用。

  载《商报创刊八十二周年暨复刊十五周年特刊》

  及二00一年十二月廿五日、

  二00二年正月廿五日《世界日报》“普贤”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福清古塔探访
下一篇:菲岛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