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麦积山访东方蒙娜丽莎

       

发布时间:2009年11月16日
来源:不详   作者:马婧婧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麦积山访东方蒙娜丽莎

  马婧婧 文/图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到了丝绸之路上的甘肃天水,惊喜地发现这是个青山掩映中的小城。得名于“天河注水”传说的天水,是个历史文化名城,人文始祖伏羲氏即诞生于此。新石器时代的大地湾氏族在此创造了中国最古老的新陶文明,秦朝的先祖非子在此为周孝王牧马有功,被赐姓为“嬴”,封地为秦,天水成了秦国的开业基地,后遂有“秦州”之称。汉武帝时建置天水郡,至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

  沿着天水城区向东南行进大约35公里,便到麦积山风景区入口了。一拔地而起的形如麦垛的孤峰在苍松翠柏、野花茂草中鹤立鸡群。麦积山,因其形状像堆积起来的麦垛而得名。著名的五代诗人王仁裕在其所著《玉堂闲话·麦积山》中说:“麦积山者,北跨清渭,南渐两当,五百里冈峦,麦积处其半。崛起一石块,高百万寻。望之团团,如农家积麦之壮,故有此名。”

  在山脚下,抬头就可以看见分外惹眼的东崖三大摩崖佛像,他们静立东崖1000多年,笑点迷津,俯视万善,如同整个麦积山的守护神。东崖三佛是麦积山的标志,中间为佛,高16米,两边各有一尊菩萨像,略小于大佛。

  随着丝绸之路的畅通,麦积山石窟从十六国后秦(公元384年至417年)时期开始营造。谚云:“砍尽南山柴,堆起麦积崖。”可见建造时工程的浩大与艰辛。据梁《高僧传》载,南朝宋年间,高僧昙弘禅居麦积山,不久名僧玄高继至,二人共住寺院,常有学徒三百余人,可知当时佛事之盛。西魏刚刚立帝时,在这里“再修崖阁,重兴寺宇”。北周保定、天和年间,秦州大都督李允信为其亡父造七佛阁,大诗人庾信为此写了一篇《秦州天水郡麦积崖佛龛铭》。隋文帝仁寿二年,杨坚在全国敕葬“神尼舍利”时,秦州使将舍利葬在麦积山顶上,现在山顶还有高9.4米的隋代舍利塔巍然屹立。此后,唐、五代、宋、元、明、清各朝都不断进行开凿或重修。虽然历史上遭受多次地震、火灾的破坏,麦积山现仍保存窟龛194个,泥塑、石刻造像7800多尊,壁画千余平方米,北朝崖阁8座。

  除了东崖三大摩崖佛像,七佛阁、千佛廊、踏牛天王、43号窟、127号窟、133号窟、135号窟等也是麦积山石窟中很有观赏价值的。麦积山石窟最出名是第44窟。这是北魏时期的造像,因为造像的微笑安详又神秘,被称为东方的蒙娜丽莎。而133号窟9号龛内一小沙弥塑像,是北魏时期最具特色的代表作品之一。一个十三四岁、满脸稚气的小沙弥,正在听佛师绘声绘色地讲经。他俯首侧耳,双眼微眯,嘴角挂着微微的笑意,似乎不是在听深奥的佛经,而是想起了自己少年得意的心事,留下了这永恒的微笑。正是“一看心清净,莲花处处开,一花一净土,一土一如来!”麦积山石窟,是佛从遥远的西域走向中原,而留在西北的一个巨大脚印。

  麦积山精美的雕塑独树一帜,以其石窟多、塑像完美、延续时代长久被称为“东方雕塑馆”,并同敦煌莫高窟、河南龙门石窟、山西云冈石窟一起,并称中国的四大石窟。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