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涛声依旧潮音寺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20日
来源:不详   作者:马宇彤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涛声依旧潮音寺

  相传远古时代,大沽、北塘、芦台一带还是一片汪洋。据记载,芦台称“海口镇”,泥沽称“泥沽海口”。至宋庆历八年(1048年),黄河第二次改道,由山东入海。海河入海口和渤海湾的海岸线,从泥沽迁到大沽口,到元代大沽形成陆地。西大沽最早的居民住在潮音寺、面北大岗,这是西大沽最早退海留下的土坨地带。

  西大沽成陆地后,陆续有移民定居于此。此处不远有座古刹,尚无定名,后被称做潮音寺,它与天津老城同岁,已是600岁高龄。潮音寺坐西朝东,面向大沽海口。旧时船民入河出海必到潮音寺进香拜佛,以求神灵保佑。

  明嘉靖年间,大沽一带屡遭外族侵扰。大沽口是京畿要塞,为安定民心,嘉靖皇帝拨银重修“南海大寺”,改土木结构为砖瓦结构,并赐名“潮音寺”。

  之后,历代对地处京畿要塞的大沽地区,均驻重兵保卫,从明末到清初,南粮北运和北盐南调均经此地,漕运繁盛。1695年,康熙帝亲临大沽口,命在此建海神庙。1767年,乾隆帝亲临洛神庙,诗兴勃发,题联书匾。海神庙就建在大沽船坞内,留下了康乾二帝的足迹,也算值得一看的古迹。

  明、清时代,军队都曾驻扎过大沽炮台,连年过节士兵便到东沽戏楼“赶大营”(赶集),到西沽潮音寺进香拜佛,祈求国泰民安。曾任北洋政府总统的曹锟,就出生在潮音寺西南的十六间房。20世纪初军阀混战,曹锟攻打岳州后“荣归”乡里,为庆祝胜利和得子双喜临门,曹锟拨款重修潮音寺,并在正殿增塑五狮捧月图,山门屋脊上还塑“平安”二字。(马宇彤)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