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两河争淮见证人——朦胧宝塔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21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两河争淮见证人--朦胧宝塔

  朦胧塔,位于建湖宝塔镇射阳河与西塘河汇合处,塔身残存三级,高16.7米,上端建葫芦塔刹,呈八角形楼阁式,古朴雅致。塔内有藏舍利的石函。为江苏省孤本三层古塔。此塔虽不雄伟壮观,却是盐阜平原上现存的两座古塔之一。

  朦胧塔建在朦胧院内。朦胧院创建于唐初。据传,唐王李世民率师东征,夜巡民营,信马闯进敌阵,被敌方主帅友现,李世民急催战马,落荒而走,不慎马陷淤泥河中,只得弃马逃命。危急之时,见有一口枯井,便跳入井中藏身。这时,只见两只蜘蛛迅速结网,将井口封住。追兵追到井边,不见人影,又见井口上结着一张完整的蜘蛛网,料定井里无人,便策马回营去了。李世民后来做了皇帝,为感激蜘蛛结网救命之恩,即派尉迟恭在这口枯井处建了一座佛寺蒙龙院。院内建一塔,称蒙龙塔。皇帝为龙,蜘蛛网蒙住皇帝,故名"蒙龙",后"蒙龙"被误写为"朦胧"。现在塔的东北方还有一条洗泥河,据传说就是唐太宗当年马陷淤泥河,脱险后洗马的地方。

  朦胧塔原为五级,后被龙卷风刮倒两级,因又名断塔。后来在塔底下发现一座地宫,平面呈八角形,每边长55厘米,深17.4厘米,宫中有一石函,内贮一只银棺,银棺上镌有"元丰八年"字样。棺内有高僧舍利子数粒,《太平通宝》铜钱多枚。故有朦胧塔始建于北宋,复修于明代一说。

  朦胧塔塔名有很多。清初高僧原志和尚在朦胧院出家,先后被泰州、扬州、杭州等地寺院聘任住持,他所到之处,佛法大兴,名震朝野。康熙三十六年(公元 1697年),被皇帝赐谥为净慧禅师,命朦胧院为净慧寺。当时里下河地区为两河淤积之地,号称"海国",水患不断。人们幻想"神塔"镇海(水)除灾,民间又称朦胧塔为镇海塔。

  对镇海塔的名由,民间还有这样一个传说:两河争淮时期,清廷对治理淮、黄水患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主张修筑高堤,将运河水直接排泄入海。另一种意见主张引用旧河道,疏浚开拓,引淮入海。后一种意见为工部右侍郎孙在丰所提,因经济实惠,劳民较少,百姓拥护。名剧《桃花扇》作者孔尚任赞同这一主张。可惜的是,清康熙27年 (公元1688年),疏浚工程即将竣工,这一主张没有被采用。民间老百姓为纪念孔尚任,故叫朦胧塔为镇海塔。有诗为证:海湖来去问舟师,烟冷行厨过午时。书字殷生能感慨,扣门陶令拙言辞。繁文厌考桑经注,故道难寻禹纪碑。谁献舆图出秘阁,庙谟亲授使臣知。 此《朦胧淤口有感》为孔尚任所填。

  抗日战争时期,净慧寺被毁,断塔也惨遭日军炮火袭击,塔身伤痕累累,1998年,建湖县人民政府集资30万元,重加修茸,使这座苍老的古塔焕发青春,成为盐阜平原上可供游人观光的一个景点。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