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地区佛教>> 西藏佛教>>正文内容

乾隆皇帝与六世班禅

       

发布时间:2009年06月07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乾隆皇帝与六世班禅

  清朝的鼎盛时期。曾历经忧患的西藏高原,在清政府平息了策旺阿喇布坦的叛乱后,又对西藏地方实行了废除藏王,设噶厦,规定四个噶伦的职权等政治改革,相应地限制了一些大农奴主的势力,使得班禅、达赖执掌了实权。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保持了和平安定的局面,清政府与西藏的关系也不断密切。

  当乾隆三十九年(1774 年),英国殖民主义者以狡诈的手段进入日喀则,要求和西藏订立商约时,六世班禅站在维护民族统一的立场上,态度鲜明地表示:“西藏是属中国大皇帝管辖,须(听)命中国皇上”,以未经清朝皇帝批准而予以拒绝。可是,英国殖民主义者野心不死,多次派侵略分子进藏采取阴谋手段,制造班禅和达赖之间的矛盾,离间西藏地方和清中央政府的关系,以达到侵略分裂西藏的目的。西藏政教首领认识到要抵抗侵略就要紧紧依靠清中央政府。因此,六世班禅在得到乾隆举行七旬庆典的消息后,通过章嘉国师,主动要求入觐朝贺.

  乾隆闻此消息,欣然允请。并对此事极为重视。为迎接六世班禅的到来,做了大量的周密准备。参照顺治皇帝在北京德胜门外修建西黄寺供达赖居住的先例,在狮子沟北山坡上仿班禅居所——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形制,兴建须弥福寿之庙。仅用一年时间即建成,并配造了仪仗72对。乾隆先后发出六道渝旨,催促驻藏大臣留保柱专程前往扎什伦布与六世班禅商议入觐事宜,并征询章嘉国师意见,确定迎接等事项。已70岁高龄的乾隆还特意学习了一般常用藏语,研习了藏史,还考虑到六世班掸长途跋涉,一路劳累,渝令为他准备轿 。

  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六月十七日至乾隆四十五年(1780 年)七月二十一日,历时一年,六世班禅率领甘丹、哲蚌、色拉三大寺堪布及高僧百余人,随从僧俗官代表约2000多人,浩浩荡荡,从后藏扎什伦布寺出发,途经青海、宁夏、归化(呼和浩特)、多伦诺尔,到达承德。途中每到一处都受到清朝政府官员和当地憎俗的热情款待,百姓也争相迎送。

  六世班禅到承德后,受到清朝政府的隆重接待。乾隆在避暑山庄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并破例允许六世班禅乘大黄轿进入避暑山庄门。到澹泊敬城殿,六世班禅敬献了象征幸福吉祥的哈达、金佛像、法器等,并欲行叩拜礼。乾隆下座相扶,令其免拜,用藏语亲切问候。并游览了山庄,后回须弥福寿之庙休息。第二天,乾隆到须弥福寿之庙看望六世班禅,六世班禅向乾隆呈献物品40件和途中日记一册,记录了他在途中每至一站,必祈皇帝万寿的诚意。乾隆将自己身着架缓的画像送予班禅,并在妙高庄严殿举行盛大法会,由班禅讲经,由章嘉国师翻译。

  乾隆对六世班掸来承德给予了盛大款待和多次特殊恩惠。一是途中三次下圣喻,表关怀之情;二是派皇六子和章嘉国师、尚书永贵等人,远到多伦诺尔迎接;三是在澹泊敬诚殿,抚六世班禅免行跪拜之礼;四是允许六世班禅进四知书屋并设茶果款待,还参拜烟波致爽殿的佛堂;五是赏六世班禅乘坐黄盖肩舆与乾隆一道游览山庄;六是三次到须弥福寿之庙拈香;七是对话多数使用藏语;八是特意请六世班禅为其小女儿和孝公主赐法名,六世班禅赐其“四朗白吉卓玛”(福祥的度母);九是下令停止了每年照例的“木兰秋猕”活动。

  八月十三日,为乾隆七旬寿辰,前来祝贺的厄鲁特、喀尔喀、杜尔伯待及内蒙古、青海各部王公贵族,以及朝鲜使节等齐聚一堂。乐队高奏宫廷音乐,澹泊敬诚殿香烟缭绕,六世班禅及诸高僧,向乾隆皇帝祝诵无量寿经,并敬献七珍八宝及长寿画卷,亲自给乾隆施无量寿佛大灌顶,以示洗涤尘世,进入佛境。这时,君臣和乐,七旬寿典达到高潮。在庆典之后的盛宴上,乾隆皇帝向班禅颁发了金册金印,并称班禅为“圣僧”。意思是班禅给所有来的人都带来了神的祝福。宴会后到东宫的清音阁听戏,在蒙古包表演马技、摔跤、观火戏,在湖面赛龙舟;设热河法船等,并在永佑寺和普宁寺表演了跳步踏,班禅亲自扮演文殊菩萨。九月二日,六世班禅由热河到北京,住在五世达赖喇嘛居住过的西黄寺。乾隆还为他修建了与须弥福寿之庙相同的香山昭庙,供其居住。还特地把雍和宫内||||||殿东侧的三间药师殿,改建为30间重檐大楼,取名“班禅楼”,作为居所,楼内长期悬挂班禅画像。十月二十九日,班禅染痘(天花),十一月二日病情恶化,圆寂于西黄寺。乾隆痛哭流涕,命理藩院尚书博清格护送其灵枢安 置于青海塔尔寺,把台利金龛送回后藏扎什伦布寺。为纪念六世 班禅,乾隆四十七年,在西黄寺后楼前建白石砌成的佛陀加耶式 的清净化城塔,安葬其经、衣、履,俗称“班禅塔”。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