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地区佛教>> 西藏佛教>>正文内容

善的践行者:常青 ——访山西五台山五爷庙住持常青喇嘛

       

发布时间:2009年05月31日
来源:不详   作者:高峰毅 焦瑾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善的践行者:常青 ——访山西五台山五爷庙住持常青喇嘛

  ·高峰毅 焦瑾琦

  一个人的一生如何度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多做善事! ——题记

  一

  这是一个暖冬的上午,又逢农历十五。一场薄薄的雪降在了华北屋脊——山西五台山。

  往日已经是坚冰覆盖的清水河依然流水潺潺,从东台余脉黛螺顶山脊上掠过来的第一道阳光正好洒在了这个佛国圣地的标志性建筑——大白塔的宝顶上,金碧辉煌,一片灿烂。

  塔下的一个占地面积不过千余平方米的小庙里,随着最后一声法器的余音,一位身披咖啡色袈裟年过古稀的老喇嘛在众多信众的簇拥下从大文殊殿里精神矍铄地走了出来。迎面一群群善男信女纷纷双手合十,向他顶礼。

  历史上的许多高僧大德之所以能受人尊敬,并不是因为他们拥有良田千顷,华屋万间,而是在于他们的甘于淡泊,他们不贪安逸,不务奢华,只是在淡泊之中,使僧格不断地升华、滋长。

  作为四人佛教名山之首的五台山,有史以来名僧辈出,如仅在明代就有妙峰、莲池等四大高僧,为五台山佛教的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及至近现代又有普济、能海、通愿等。进入21世纪,五台山又出现了一批为五台山佛教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成为五个山、中国乃至世界都确着深远影响的爱国爱教的高僧。

  佛教中高僧的含义,指德行崇高之僧伽,亦为对佛门比丘之尊称。禅苑清规卷八坐禅仪(卍续一一一·四六○上):“若得禅定,其力最胜,古有习定高僧,坐常开目。”

  我们并不知道这位被世人所尊敬的法师是否就是所谓的“高僧”,但是,在熟悉他的人们的心目中就是善的化身,一个用自己的善行实践自己善言的出家人。

  一个人的一生如何度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多做善事!这句话,对于尘世间每一个人来说,绝大多是空说大于真做。而一生能做几件善事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还要拥有一颗永恒的善心、一颗永久的爱心。事实上,我们的这个主人公就已经做到了。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都有这样一颗心,做善事也就是家常了。

  他就是五台山最小的寺庙,也是五台山香火极旺的寺庙——的五爷庙(万佛阁)的住持常青喇嘛,正是我们采访的对象。

  二

  坐在这个据说是五台山最灵寺院的客堂里,我们和常青喇嘛开始了聊叙。

  他,面容慈祥,尽管眼角布满了的鱼尾纹,一双眼睛依旧是那么有神。从他的谈吐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个老人不是很健谈,但思维很敏锐,浑厚而纯正的五台山方言让人倍感亲切。

  他,是一个很普通的藏传佛教出家人,但因为是在五台山,也因为他是汉族人,所以也成了世界仅有的汉喇嘛的代表之一。这是历史原因造成的。据记载,康熙年间某日,凭一道圣旨五台山一夜间便有十座青庙(传统中国大乘佛教)改成黄庙(藏传佛教),从此便有了汉人喇嘛一说。

  他,俗姓郭,名一海,祖籍灵丘县野屋窑村,生于上世纪30年代。如今,78岁高龄的他,可以说是五台山七十年来变迁的见证者,他的坎坷人生与五台山的兴衰紧密相连,也可以说是一位近现代中国佛教兴衰变迁的见证者,他个人的经历其实都与历史的变幻分不开的。

  1938年1月,日本军队占领并进驻五台山。当时,七八岁的常青还是在菩萨顶(五台山藏传寺院之首)出家的一名小喇嘛,天生敦厚朴实的他正接受佛家慈悲思想的沐浴。在那个时事纷乱、民不聊生的年代,他童稚的心灵中全部浸染了侵略者在世界闻名的佛教圣地所犯的滔滔罪行,更看到他的佛门同修们(这些僧人不仅仅是释迦牟尼佛祖的真正“痴迷者”,而且有许多更是乐善好施、情系祖国的爱国者,他们自发组织了“僧人自卫队”,进行保寺、护寺活动)在国家和民族危难之时,在毅然脱下袈裟,在聂荣臻司令员的领导下穿起军装抗击日寇,护寺护庙,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爱国之歌。在大善与大恶淋漓斗争的 “舞台”上,他自觉地加入了正义的行列。而他的童年就在那个险象环生的岁月中度过,同时,在机智地与敌人的不断周旋中,慈悲心与智慧心也逐渐成熟。

  他这段经历,聂力将军在回忆她的父亲的多处文章(如《聂荣臻在晋察冀》)中都有记载,:“圣忠法师(现五台山殊像寺大和尚,笔者注)和常青师父,还有几个小和尚,因为年龄小没有参加集训,但他们一直担负着为八路军送信、送情报的任务。

  1945年8月15日 ,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在全国人民群众欢庆抗战胜利的凯歌到处高唱的时候,长大的常青也与一部分参军的僧人一起随着大部队参加了解放战争。后来,常青还跨过鸭绿江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

  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常青光荣退伍。由于老家也没有亲人,便重新返回五台山。但接踵而来的“肃反”、“四清”和“文化大革命”运动使得五台山绝大多僧人被遣送回乡,他只好在附近的村庄安家落户,劳动生产,娶妻生子……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开始恢复保护信仰自由的宗教政策,国家先后拨出近3000万元重修寺庙,五台山又能重闻朗朗诵经声,重见袅袅香火了。

  1987年, 已有一儿一女的58岁的常青再次出家。在今年8月面对新华社记者的采访,他对当年的选择作了这样解释:“我从小就是五台山的一个小喇嘛,我觉得寺庙生活更适合我。”。

  后来,常青来到大白塔下的小庙——五爷庙当起了住持。

  三

  五台山以源远流长的佛教文化、精美绝伦的古建筑艺术、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饮誉海内外。在1985年五台山正式对外开放以来,五台山除了云集海内外的香客信众外,每年的旅游爱好者也成倍增长。

  从五台山的导游书上我们了解到:五爷庙,也叫万佛阁,原属塔院寺下院,因庙内供奉当地人极为遵奉的五龙王而得名。(五龙王即龙王五太子,是五台山佛教众菩萨中智慧第一的文殊菩萨的化身。)但是,无论从历史文化价值还是从建筑雕塑价值,尽管也在台怀中心区的五爷庙远远不能和显通寺、菩萨顶、塔院寺、黛螺顶等寺院景点相比。

  国家的宗教政策是以教养教。那具体到佛教寺院中就是以庙养庙了。售门票是大多数寺院(即旅游景点)获取生活保障的重要渠道,及至现在中国仍有很多寺院在执行中,有的还随行就市地涨价,从几毛钱一直到几十甚至上百元。

  然而,常青到了五爷庙,却从没有卖过一张门票。“这个庙是本地人供养起来的庙,那个时候这里的人还很穷。县物价局的人都把门票给庙里印好了,一张一毛五,可我没有卖。”他的话很是实在。这里的人养着这个庙,这里的水土养育着自己。

  可以看出,常青是个很重感情的出家人。他痴情于佛菩萨,更感恩于国家和社会,没有这些前提,自己和佛门同修们怎么能平心静气地坐在佛堂诵经念佛?也正因为他曾亲身参与过,所以他更珍惜所拥有的一切。饭菜粗淡,衣服单薄,都没有阻挡他在青灯黄卷下为当地人、为天下百姓祈福的信念。在信众们的施舍和帮助下,常青将所有的香火积蓄都用来补塑圣象、重修殿堂,逐渐恢复了五爷庙昔日的容颜。

  改革开放,在中国大地上结出了丰盛的果实。五台山,大多数寺庙已经从修葺阶段转入到改善生活修行条件阶段。五爷庙里的香火也逐渐旺了起来,尤其是每逢农历初一、十五,前往敬香祈福的外地游客络绎不绝。

  进入新世纪,五台山风景区政府在以往一年一度的国际旅游月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年(佛俗民情年)、一会(五爷庙会),形成了三大节庆活动助推旅游发展的格局。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一至六月初一,五爷庙里里外外,人山人海,香火不绝。这里已经成为来五台山旅游朝拜的必到之处。

  2007年8月24日,中国评论新闻网以《五台山旺盛香火映照中国自由开放宗教政策》为题报道:五爷庙被公认为是五台山“香火”最为兴旺的寺庙。这座只有二十余僧众的喇嘛庙,每天接待的游客人数超过3000人次。在五爷像前,人们络绎不绝地向五爷上香、长跪、磕头,祈福、许愿、还愿。

  对此,常青说:“经济发展才有佛教的发展。经济不发展,人们生活艰难,哪还有人来寺庙朝拜呢?” 而正因为如此,中国的佛教才进入了黄金发展时期,成为建设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民间组织。

  四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五台山因有文殊菩萨而闻名世界。

  2007年8月1日至2日,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叶小文在山西省副省长宋北杉等领导的陪同下,深入五台山视察,并邀请著名僧人座谈并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殷切希望五台山成为全中国佛教楷模。作为五台山佛教协会副会长的常青喇嘛和会长妙江和尚等都有幸和叶局长进行了交流。

  现代媒体的高速发展,使得很多刚发生的事情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就传遍世界。打开电脑,我们无论进入哪个搜索引擎,键入五台山,都不难查出某个名星、某个企业老总到五台山祁福的报道。

  事实上,有很多人在工作或生活等方面遇到不顺心的时候,就想找个人或者地方予以倾诉,以求得精神寄托。尤其是很多人想到了五台山,有的甚至不远千万里专程到五台山,一心想找个高人求签问卦。对此,常青经常不厌其烦地向他们解释,让大家真正认识佛教。

  常青跟我们说:“佛教里没有算卦这一说。佛讲命自我立,意思就是自己的命运自己掌握,假如是命里有,自己不努力,到头来甚也都是白的。”他把佛家深奥的教义通俗地告诉俗人,犹如洪钟大吕,让大家都大彻大悟,从而找回自己的价值,用百倍的信心和勇气去创造新的业绩。

  我们听得饶有兴致,但又不得不稍事停止。说话中间,已经有人按照预约请师傅到大殿里做佛事了。到这里跟常青见面的善男信女一拨又一拨的,实在是太多了,而他见了他们的第一句话就是“你来了?多会儿来的?”,很关切的问候语,让我们心里很热乎,看来几乎所有来庙里看他的都和他熟识。此时此刻,我们亲身感受到了佛教众生平等的真实。

  为了不打扰师傅的正常工作,我们站起身,向老人家道别言谢。与常青互道“阿弥陀佛”的祝福声中,我们走出客堂,漫步五爷庙。

  在五爷大殿后面的大文殊殿前,有一通新石碑上记载了他为社会捐资助教、修桥补路等事迹。用他的话说,这是广大善男信女节衣缩食供养菩萨的香火钱,用在为社会做点事情上,也就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佛教素以慈悲济世。常青不仅以佛理渡人,更以实际行动来完成佛主交付的重任。

  事实上,碑上所记载的仅仅是他代表庙里所做善事的一些皮毛。从五爷庙出来,我们遇见了家住台怀街(离五爷庙不到200米)的王大爷。谈起常青师傅的善举,他跟记者说:“常青师傅每年都资助很多贫困的学生上学。‘非典’来的时候,他头一个就捐了30万块钱。那年印度洋海啸,五台山一共捐了48万块,五爷庙就捐了30万。”

  我们不能仅仅用统计的数字大小来衡量一个人或一个组织团体对社会的贡献大小,难能可贵的是这个人是否能一辈子为整个国家整个社会不求取舍地奉献。我们也不能因为他是一个宗教信仰者而认为慈善就是他和他们应该做的事情。谁该做什么?做好了什么?坚持做什么?这是我们应该深思的问题。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