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工巧明>> 历史传记>>正文内容

圆照寺佛教简史

       

发布时间:2009年05月19日
来源:不详   作者:郑林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圆照寺佛教简史
  郑林
  圆照寺,在五台山灵鹫中峰,座北面阳,居高临下,眼界十分开阔,是一处白日青天四望开,心明眼亮六根净的风水宝地。
  恢宏壮丽的华严道场
  圆照寺,古名普宁寺。在元代时,它是和释源宗主真觉国师的道场——万圣佑国寺齐名的华严道场。这是因为,早在北魏时期,五台山就成了我国研习《华严经》的圣地。太和元年(477),阉官刘谦之至五台山研习《华严经》,著《华严论》六百卷。神龟三年(520),清凉寺高僧灵辩法师,顶载《华严经》,行道于五顶间。勤学苦修,笔耕不辍,三年工夫,撰《华严论》一百卷。隋代时,比衡岳慧思还出名的解脱法师在佛光寺修习佛光观。唐初,李唐宗室的李通玄,住在大华严寺善住院,宴坐思维,修学《华严》,经过五年的辛勤耕耘,写出了《新华严经论》四十卷、《华严经决疑论》四卷、《华严经大意》一卷、《会释>>七卷、《解迷显智成悲十明论》一卷等等,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五台山华严学派。大历年间,清凉国师澄观在五台山大华严寺的善住阁院,研习《华严》,注疏《华严》,写出了《华严经疏》六十卷、《华严经随疏演义钞》九十卷,并在五台山、太原、长安等地,向僧俗人等、帝后大臣宣讲《华严》思想,从而使五台山这一华严圣地成了中国佛教的楷模,乃至与印度灵鹫山齐名的世界佛教圣地。从此,五台山就名闻四夷,成了世界佛教徒一心向往的人间净土。长庆四年(824),西藏就遣使求《五台山图》。五代宋初,于阗僧人还在敦煌莫高窟第六十一窟中,塑造了文殊骑狻猊的彩色圣像,又绘制了描述五台山佛教圣地寺观灵迹的大型《五台山图》。印度、尼泊尔、斯里兰卡、朝鲜、日本等国的僧人也源源不断地至五台山巡礼求法,遂使五台山成了东方各民族佛教徒的信仰中心。
  宋代时,大华严寺的妙济大师著《广清凉传》,系统地介绍了历代五台山佛教的发展状况。尤其是丞相张商英的<<续清凉传》,又详细地介绍了他三上五台山,朝拜文殊菩萨时,遇到佛光、圣灯、金桥、五色祥云等奇异的自然现象。这就大大地宣传了五台山的灵瑞感应,从而使五台山成了神秘的灵山圣地。《文殊经》亦云,若人闻五台山名,入五台山,取五台山石,踏五台山地,此人超四果圣人,为近无上菩提者。因此,崇尚释教、尤尊藏传佛教的元世祖忽必烈,就把五台山看成是“真佛境界”、“最上福田”。他的帝师帕思巴是西藏佛教萨迦派的第五代祖师。早在蒙宪宗七年(1257)夏天,就由上都开平府(今内蒙古多伦县西北)至五台山,住在普恩寺(亦名西天寺)。他在五台山期间,朝拜了五座台顶,观赏了五台山的自然景观,参观了五台大华严寺、菩萨顶、罗眼寺、寿宁寺、北山寺等十二座大寺,瞻礼了文殊大士的金容满月,奉祀给了五台山一尊干金佛像,还写下了《文殊菩萨名义赞》、《文殊菩萨坚固法轮赞》、《赞颂文殊菩萨——花朵之蔓》和《文殊菩萨五台山赞颂——珍宝之蔓》,又聆听了五台山僧人讲授的大威德、玛哈玛雅、金刚界、时轮等密法疏释,以及中观六论、赞颂、俱舍等经论,学习了五台山佛教的密法。他也向五台山僧人介绍了西藏佛教情况,弘扬了藏传佛教的密法,作了佛教文化交流,高度赞扬了五台山佛教。他在上述《赞颂文殊菩萨——花朵之蔓》中说:
  如须弥山王的五台山,基座像黄金大地牢固,五峰突兀精心巧安排:中台如雄狮发怒逞威,山崖像白莲一般洁白;东台如象王的顶髻,草木像苍穹一样深邃;南台如骏马卧原,金色花朵放射出异彩;西台如孔雀翩翩起舞,向大地闪耀月莲之光::北台如大鹏展翅两翼,满布绿玉一般的大树。
  他把五台山比作印度的须弥山,中台比作雄狮逞威,东台比作大象顶髻,南台比作骏马卧原,西台比作孔雀起舞,北台比作大鹏展翅,形象生动地描述了五座台顶的形状特色,这就更增加了五台山不可冒犯的神圣地位。接着,他又说:
  为救护愚痴所苦之众生,大圆镜智之主大日如来,在中台示现佛部部主身,向你救护色蕴之尊顶礼!为救护嗔怒所苦之众生,法界体性智之主阿阀佛,在东台示现金刚部主身,向你救护识蕴之尊顶礼!为救护悭吝所苦之众生,平等性智之主宝生佛,在南台示观宝生部主身,向你救护受蕴之尊顶礼1为救护贪欲所苦之众生,妙观察智之主阿弥陀佛,在西台示现莲花部主身,向你救护想蕴之尊顶礼!为救护嫉妒所苦之众生,成所作智之主不空成就佛,在北台示现羯摩部主身,向你救护行蕴之尊顶礼!
  他也像唐代华严疏主澄观国师一样,把五台山的五座台顶看作是金刚乘五部佛主的示观,并把五智、五蕴、五浊、五乘等联系起来,这就更增加了五台山的权威性,把五台山看成了天生的密教道场。这就奠定了五台山为汉藏佛教圣地的理论基础,从理论上加强了汉、蒙、藏等各民族的团结,为祖国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作出了理论的阐述。这是他对中国人民作出的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因此,他在西天寺那座十余米高的衣钵塔,至今还受到五台山僧俗人等的精心护理而屹立于青峰之麓那碧绿的松树林中。它象征着汉藏人民的友谊万古长青!
  正因为元世祖和其帝师帕思巴对五台山佛教有浓郁的宗教感情,所以世祖之后的成宗、武宗、仁宗、英宗、晋宗、文宗等诸位皇帝都尊崇佛教,眷想灵峰,于此造塔建寺,赐田开矿,允许寺院开设当铺、旅馆,经营工商业,这就促进了五台山寺院经济的发展。他们为了求佛保佑,帝祚遐昌,成宗、英宗、太后、太子、大长公主和附马都至五台山朝山拜佛,布施钱财,大作佛事。这又促进了五台山佛教的恢复和发展。据初略统计,有元一代就在五台山修复、新建寺庙三十余座。噬大明高僧传》卷3{五台山普宁寺沙门释了性传》曰:
  至大间,太后创寺台山,曰普宁。延性居之。
  至大是元武宗的年号,太后就是他的母亲,昭献元圣皇后,名答己,弘吉刺氏。因她有历佐三朝之功。所以,武宗为其不吝耗费巨亿钱财,在五台福地建寺祈福。《元史》卷二十二《武宗纪一》载:至大元年(1308)二月甲辰,武宗令“发军干五百人修五台山佛寺。。同年十一月癸未,皇太后又“造寺于五台山,摘军六千五百人供其役。(同上)。残元史》卷一一六《后妃二》曰:至大二年(1309)正月,“太后幸五台山作佛事,诏高丽王璋从之”。是年,普宁寺已经建成,皇太后延请了性法师为该寺第一代住持;
  了性法师,俗姓武,号大林。幼年聪睿,好学不怠。初依安和尚剃发受具,学习经律论三藏。后遇真觉国师,启迪诱导,心扉洞开。既游关、陕、河、洛、襄、汉,参谒柏林谭、关辅怀、南阳慈等贤首耆宿,钻研《华严经》。复归垅坻,再参真觉文才,方洞明《华严》奥义,领其玄旨。时当世祖降旨,命真觉国师住持洛阳白马寺,故谓其为释源宗主。大德元年(1297),成宗于五台山建万圣佑国寺成,又诏释源宗主真觉国师兼任佑国寺的第一代住持,了性法师又随师至五台山,同师一起弘扬五台山的华严学。大德六年(1302)九月,真觉国师圆寂,弟子幻堂继其法席,为佑国寺的第二代住持。时了性法师则北游燕蓟,晦迹魏阙,若与世相忘一样。后来,成宗又诏师居于万宁寺,当任住持,弘教传道,遂声价倍增,名闻遐迩。至大二年(1309),昭献元圣皇太后于五台山建成普宁寺时,又延师为该寺的开山祖师。该寺规模宏大,建筑华丽,山门禅房,殿堂楼阁,一应俱全:佛菩萨像,庄严相好;常住三百僧,赐田三百顷;香火旺盛,佛事不断;了性法师管理的如法如律,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是年正月,了性法师率领合寺僧人,为昭献元圣皇太后和高丽王璋举行了祈福延寿的佛事活动,深受太后满意,受到优厚赏赐。同年二月,又接待了至五台山朝山拜佛的皇太子,也为其举行了隆重法会。延佑二年(1313),仁宗的皇妹大长公主也至五台山,礼拜佛菩萨。她参观了普宁寺、佑国寺、华严寺、罗喉寺、菩萨顶、北山寺等寺院,还游礼了五座台顶,看到了佛光中的七级浮图,遂对五台山佛教产生了深深的敬仰之心,而了性法师又一次受到仁宗和大长公主的优渥厚礼。但他从不骄傲自满,“尝曰:‘予本以一介苾刍蒙天子处之以巨刹,惟乃夙夜弘法匪懈,图报国恩不暇,余复何求?”(《大明高僧传》卷3《五台山普宁寺释了性传》)谦虚谨慎,继师遗志,一心弘扬五台山的华严宗旨,遂使普宁寺成了元代时五台山的又一座著名的华严道场。
  了性法师,不仅是一位精通三藏,尤擅华严的贤首高僧,而且是一位。为人刚毅,颇负气节,不入城隍,不谒权贵,不会俯仰媚悦于人。(同上)的硕德耆宿。所以,在他于至治元年(1312)九月三日圆寂后,英宗还谥曰:“宏教”,表扬他为国为民弘法利生的精神。这就为普宁寺这一华严道场增加了不少光彩。
  五台山最早的黄教寺庙
  元代时,普宁寺是显教的华严道场。那么,它又如何变成五台山最早的黄教道场呢?首先,五台山的开山圣典是《华严经》和〈佛说文殊师利法宝藏陀罗尼经》,前者是显教的经典,后者是密教的经典。二《经〉共同的主人翁是文殊师利菩萨。文殊师利菩萨,不仅是大乘空宗的奠基人,又是密教的肇始者之一。在密教中,他不仅是金刚乘的祖师,又是真言宗的重要菩萨。在金刚界曼荼罗中,他叫金刚利菩萨,密号是般若金刚、除罪金刚。他的般若智慧,即中观思想是密宗思想的核心。在胎藏界曼荼罗中,他的密号叫吉祥金刚、般若金刚、五髻文殊。他的护摩法,又是密宗的重要法门。因此,密宗僧人都非常崇拜文殊菩萨及其道场五台山。所以,早在唐代时,就有师子国的僧人释迦密多罗和厨宾国僧人佛陀波利至五台山从事密教文化交流。大历间,密宗六祖不空三藏还着弟子含光、纯陀、行满至五台山,修建了金阁、玉华和六座供养院,作为密宗在五台山的道场。他们还组织队伍,建立宗派,大力推广文殊信仰,从而形成了以五台山为中心的文殊信仰网络,遂使五台山成了显密二教的共同道场。
  其次,藏传佛教是印度密教和西藏本教相结合的产物,这是中国佛教的重要组成部分。西藏传说,文殊曾化现为端美,至西藏弘法传道,普度众生。所以,文殊菩萨早就在藏传佛教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因此,早在北宋元佑至绍圣年间(1082—1097),就有西藏希解派祖师帕当巴桑结至五台山巡礼求法。据说他回藏后,还依照五台山宏伟的寺庙建筑在定日建了一座寺庙。入元之后,继有萨迦派四祖萨班在凉州时期(1246—1251),也曾到过五台山,礼谒文殊菩萨,还与一位叫坚波的证道者讨论过佛法,且由其弟子毕吉将他们的讨论整理成文。接着,萨迦五祖帕思巴于蒙宪宗七年(1257)夏天,也至五台山取经弘法。他的弟子意希仁钦还逝世于五台山。中统年间(1260—1263),胆巴被忽必烈。诏居五台寿宁”(《佛祖历代通载》卷第22)寺,“始于五台山建立道场,行秘密咒法,作诸佛事,祠祭摩诃伽利”(《胆巴碑》)。这是五台山有藏传佛教寺庙之始。仁宗时(1311—1319),妙善寺尼舍蓝蓝还在五台山建立了普明寺。元统二年(1334),噶玛噶举派三世活佛饶迥多吉在回藏途中,还朝拜了五台山。总之,元代时,五台山已有了藏传佛教的佛法僧和寺庙,五台山成了汉藏佛教圣地。
  入明之后,崇奉佛教的明太祖“惩唐世吐潘之乱。(《明史卷331《西域》3),欲借优礼番僧,“化愚俗,弥边患”(同上),安天下,遂诏谕番僧宋朝,敕授国师、大国师之号,赐予黄白金钞等物。从而使蒙藏和汉族建立了一种和睦友好的关系,终明一代也边陲宴然,社会安定。成祖绳武圣祖,也尊崇释氏,亲善番僧。永乐元年(1403),就遣司礼少监侯显和僧人智光赍书迎请哈立麻尚师。哈立麻,又名得银协巴。永乐四年(1406)十二月来到中国,觐见了明成祖。永乐五年(1407)二月,在灵谷寺为高帝后举行了荐福法会后,于三月受封为“万行具足十方最胜圆觉妙智慧善普应佑国演教如来大宝法王西天大善自在佛”,统领天下释教。同年四月至五台山,住在显通寺。七月,建大斋,资荐大行皇帝。六年(1408)四月辞归,成祖还命中官护送。同年,明成祖又遣使迎请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始人宗喀巴来京,但因他忙于筹备次年拉萨举行的大祈会而未来。永乐十二年(1414),成祖又遣使迎请宗喀巴进京,但他又是长期患病初愈,也未能应召至京,只好派了他的弟子释迦也失代他进京。释迦也失(1352—1435),又作释迦益西,西藏名为释迦智,甲卿曲吉、江卿曲吉、降青曲结、降全曲尔计等,西藏根塘人。他道行非凡,神通难测。。仰曼殊之踪,来游清凉。永乐十二年至显通寺。冬十二月,明帝遣太监侯显诏至京师,入大内,免拜,赐坐于大善殿,应对称旨,敕之能仁方丈。制书慰劳,赐予甚厚。({新续高僧传》卷第19《五台山显通寺沙门释迦也失传》)。永乐十三年(1415),修秘密集等成就供养,成祖赐予金印、宝诰等物。四月封。妙觉圆通慈慧普应辅国显教灌顶弘善西天佛子大国师”,并从师灌顶。事后,又入五台山,一面修行,一面弘扬黄教义理。同年六月,成祖又制书于五台山的妙觉圆通大国师释迦也失。十一年(1417)秋,成祖又制书于五台山妙觉圆通大国师释迦也失,且赐袈裟禅衣。永乐十六年(1418)返藏,建色拉寺,置大乘学院;永乐二十一年(1423),他二度来朝,遇上成祖驾崩,为修曼陀罗供养。宜德九年(1434),他三度入朝,宣宗留之京师,册封“万行妙明真如上胜清净般若弘照普慈辅国显教至善大慈法王西天正觉如来自在大圆通佛”。
  由上看来,释迦也失断断续续地在五台山住了四年。在这期间,他一方面参观学习了五台山的佛法,一方面也弘扬了黄教密法。他虽然皴成祖安置于显通寺居住,但据章嘉若必多吉的《圣地清凉山志》卷2《寺庙概况》中普宁寺条说:他“也曾于夏季多次来该寺居住。、修行,“一定七日乃起。(《新续高僧传》卷第19《明五台山显通寺沙门释迦也失传》)。又据藏文史料说,他还在五台山修建了五座黄庙。因此说,释迦也失是将黄教传入五台山、汉地乃至内蒙等地的鼻祖,他在五台山所建的寿宁、普明、塔院、普宁、普恩等五座寺庙,是五台山最早的一批黄教道场。

  在释迦也失于五台山等汉地弘扬密法期间,又有尼泊尔的密宗高僧五明板的达实哩沙哩卜得罗,怀着对文殊菩萨及其圣地五台山的崇敬之心,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于永乐十二年(1414)抵达京师,在奉天殿觐见了明成祖,应对称旨,受到成祖赞扬,且诏居海印寺。永乐十五年(1415),他奉成祖之命,巡礼五台山,住在释迦也失修禅入定的普宁寺。在五台山期间,他参观了规模宏大的显通古刹、文殊菩萨的祖庭殊祥寺、帕思巴的驻锡之地西天寺、胆巴国师的安居地寿宁寺、真觉国师的华严道场佑国寺和形胜之地菩萨顶等寺庙,瞻谒了诸佛菩萨和文殊大士的金容满月,朝拜了风景优美、各具特色的五座台顶和星罗棋布的文殊灵迹,观看了五台山寺庙的法事活动,聆听了五台山僧人的宣道弘法,也向五台山僧人介绍了尼泊尔佛教的情况,进行了中尼文化交流。后来返回北京,在武英殿拜谒了明成祖,作了一一汇报。成祖。天语温慰,宠赍隆厚,授‘僧录阐教’,命居能能仁寺”(《补续高僧传》卷25《大善国师传》)。永乐二十二年(1424)七月,成祖逝世,仁宗即位,举行资荐大典,师予掌行。会后,仁宗授师“圆觉妙应慈慧普济辅圆光范弘教灌顶大善国师”(同上)之号,又赐金、银、宝冠等物,宠遇优渥。次年,改元洪熙。六月,仁宗驾崩,宣宗即位,又举行资荐大典,还是由师掌行,深得宣宗满意。会后,宣宗诏师上殿,命译《诸佛坛仪》。译毕出版,流行于世。不久,大善国师请求辞归五台山,息心静养。但宣宗虑其年事已高,五台又寒,生活也苦,而没有及时答复。然而,大善国师盛到自己世缘已尽,遂谓其弟子罗加实哩曰:。吾自西天行化至此,今缘已周,行将逝矣。汝等当善护如来大法,毋少懈总。。(同上)并把成祖、仁宗、英宗所赐之衣钵财物,付予短竹国师及僧众苗裔。宣德元年(1426)正月十三日,突然逝世。宜宗闻之,即命内府二十四衙门等官修斋荐悼,具仪安葬,将火化后的舍利一分为三,一塔于京西香山,建寺曰“真觉”;一遗内监同山西太原府布政使造塔复祭;—一命饮差太监杨英造塔于五台山普宁寺基,建寺曰“圆照。。从此,实哩沙哩这座金刚宝座式的舍利塔,就成了中尼友谊的象征和中尼文化交流的标志;从此,圆照寺也就成了皇帝敕建的黄教道场。
  黄教,就是藏传佛教中的格鲁派。据土观《宗教源流》说,在西藏佛教的后弘期时,前藏僧人卢梅慧戒,于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前往西康,从著名律师拉钦巩巴惹浦塞受戒学法。当他学业成就,即将回藏弘法传戒时,他的师父拉钦巩巴惹浦塞就把自己所戴的黄帽子给了他,并说:“汝载此帽,可忆念我!”因此,在十五世纪初期,当宗喀巴出世弘化,对西藏佛教进行整顿改革,创立格鲁派时,他就征对西藏佛教各派戒律松驰,丧失民心等弊病,提出僧人要严守戒律,崇尚苦行,禁止娶妻的主张,并根据持律古德拉钦巩巴惹浦塞向卢梅慧戒赠帽的密意规定,他所创立的格鲁派僧人一律都载黄帽,故格鲁派也称黄帽派或黄教。在黄教寺庙中,一般都供奉着它的祖师宗喀巴及其两大弟子嘉曹杰盛宝和克主杰善吉祥贤的尊像,人们尊称其为“师徒三尊”。在圆照寺都纲殿中,就供奉着。宗喀巴三父子”相好庄严的三尊彩色塑像,以示对他们的尊崇和其教义的继承弘扬。那么,该教有哪些教义呢?该教认为如来的一代正法,不外“教”、“证”两种,“教”的正法在经律论三藏之中,“证”的正法在戒定慧三学之中。因此,它主张三藏不可偏废,三学都要修习,见、修、行三种离垢都要实践,对于密宗四部(事部、行部、瑜伽部、无上瑜伽部),一切道次,都要融会贯通等等。总之,该派教义兼容并包了藏传佛教各派之长,内容极其丰富。所以,它的特点是显密均修,次第升进,即身成佛。其显密教法的中心思想,是“缘起性空”的见地。该派认为,世间的一切烦恼都是由无明产生的,只要悟通了“缘起性空”的道理,就可以从无明到明,故曰:“缘起性空”就是佛法的“核心”。那么,何谓“缘起性空”呢?缘起,就是待缘(条件)而起。性空,就是自性空。自性空,就是说一切事物都没有实体,所以说是空的。可见,缘起之有和性空之空是相对的,并不是矛盾的。诚为《中论·观四谛品》所说:“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
  人才辈出的僧纲宝地
  普宁寺,自元武宗至大二年(1309)昭献元圣皇太后建成之后,经贤首高僧宏教了性法师的精心管理,到至治二年(1322),元英宗巡幸五台山,“召诸名德,论宗乘,复兴是山”(明穆宗朱载至《重修圆照寺碑记》)佛教以来,这一华严道场也就得到了很大发展。入明之后,以大慈法王释迦也失在此修定;宣德元年(1426),实哩沙哩舍利塔的建立和重建寺宇,宣宗赐名。圆照寺”,而改成了一座黄教道场。天顺二年(1458),英宗又予修建,且颁旨护持:。朕惟如来之教,清净圆明,慈悲利济,所以阴翊皇度,觉悟群迷者也。自昔有国家者,皆尊崇其教。矧五台山乃名胜之地,古刹所在。我朝尝于兹山建立寺宇,俾僧徒居住,以为祈祝之所。今仍令尔班麻孤麻罗代忙葛罗不辣加为都纲,住持圆照寺,与僧录司右觉义从铃澄存,同率所在汉番僧徒自在修行。上为国家祝厘,下为生民祈福。凡本山寺法家,遇有损坏者,俱听尔等自行提督修理。一应官员军民人等,不许生事欺扰,沮坏其教,违者罪之。”(朱祁镇《皇帝敕谕护持山西五台山圆照寺碑》)从此,圆照寺就成了五台山僧纲司的驻地。成化七年(1417)、成化十七年(1418),宪宗又两次敕谕五台山都纲司,要以职焚修,丕振宗风,广宣慈化。对于一些不法之徒,要依律依法处治。也毋得挟官虐众,侵扰陵掊,以负朕意。否则,严加治罪。从而,大大护持了圆照寺乃至五台山的佛教。武宗正德年间(1506—1521),还封圆照寺住持。张坚参为法王,赐银印,兼有都纲印”(同上,卷二)。张坚参为黄教高僧、圆照寺的第三代住持、五台山僧纲司的第三任都纲。所谓住持,就是能够讲经说法,代佛扬化,续佛慧命,安众清修,建寺造塔,掌管寺庙全面工作,具有领导能力、管理能力和较高佛学水平的一寺之主。所谓法王,就是能够教化众生,位极尊胜的法门之王。这里的法王,是皇帝对藏传佛教首领的封号。这一封号始于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封萨迦派五祖帕思巴“大宝法王”。入明之后,又有。大乘法王”、“大慈法王”等等封号。正德年间,武宗封了不少“法王、佛子、禅师、国师”之号,而圆照寺住持张坚参就占了这四个封号中的第一位“法王”之号,且兼任了五台山佛教的都纲。“都纲”,是掌理合府僧尼名籍与僧官任免等事的一种僧职。明太祖洪武十五年(1382),置在京僧录司和在外僧录司。在京僧录司中,设正六品的左善世;右善世,从六品的左阐教、右阐教,正八品的左讲经、右讲经,从八品的左觉义、右觉义等职。在外僧录司下,设有府级僧纲司,内置都纲、副都纲各一名,州级僧正司,内置僧正一名;县级僧会司,内置僧会一名。而五台山的僧纲司,就是一方府级单位,其都纲相当于现在省佛教协会的会长。其具体职责是管理五台山番汉僧众的户籍,任免寺院住持,颁发度谍,监督指导僧尼行事。后到清康熙三十七年(1772)时,这一职务由菩萨顶大喇嘛清修禅师接任后,五台山僧纲司的驻锡之地才移到菩萨顶。因此说,在明代时,圆照寺是五台山僧才辈出的黄教道场,也是五台山僧纲司的驻锡之地。
  护国佑民的黄教道场
  清代是满清贵族统治中国时期,满族也信奉藏传佛教,而且清代诸帝还为了绥柔蒙古诸部,缓和民族矛盾,巩固清王朝的统治,遂尊崇佛教,倾仰五台山。因此,早在顺治十二年(1655)四月和十四年(1657)十月,清世祖福临就派大臣和大喇嘛到五台山率领圆照寺乃至全山诸寺的番汉僧人分别举行了为期四十天和一百天的两次祝国佑民道场,圆照寺和合山诸寺的僧人、喇嘛也都受到了世祖皇帝的赏赐。圣祖、世宗、高宗、仁宗诸帝,绳武祖法,更加倾仰五台山,崇拜文殊菩萨,曾多次至山拈香拜佛,祈福护佑。康熙十二年(1673)十二月,圣祖曾着一等侍卫瓢子同、御前侍卫吴什哈、白京、朱黑德和莫罗四人到山拈香礼佛,圆照寺也沾法喜。康熙二十二年(1683)二月,他亲临五台山,到圆照寺等较大寺庙瞻仰寺容,礼拜诸佛菩萨,且令合山寺庙为皇太后举行了为期三天的万寿无疆道场。九月,他又至五台山,于菩萨顶举行了虔修道场三天,且为圆照寺挂了“胜幡西震”的御匾,其它诸寺也挂匾扬幡。同时,合山各寺都得到圣祖恩赐的香烛、哈达、茶果和二百两银子。康熙二十六年(1761)十二月,圣祖第三次巡幸五台山,令圆照诸寺为太皇太后举行了万寿无疆道场。康熙二十九年(1764)八月,皇太后还令圆照诸寺为圣祖举行了四十九天的万寿无疆道场。康熙三十二年(1767)六月,他第四次巡幸五台山,令圆照诸寺为自己举行了万寿无疆道场。康熙三十七年(1772)二月,他第五次幸台,举行了护国佑民道场三,且封菩萨顶清修禅师,提督五台山番汉事务。从此,菩萨顶就成了五台山品级最高的寺庙。圣祖五次幸台,次次都要恩赐寺庙钱财。高宗也不逊色,比圣祖多幸台一次。第一次是在乾隆十一年(1746)九月下旬,第二次是在乾隆十五年(1750)二月,第三次是乾隆二十六年(1761)二月,三次都是奉皇太后去做万寿无疆道场。另外,乾隆四十六年(1778)二月、五十一年(1786)二月、五十七年(1792)二月,又是三次幸台。他每次幸台,也都给圆照诸寺敕赐钱物,为番汉僧人熬茶念经之用和供奉诸佛菩萨,以及修建寺庙、补塑圣像等用。另外,他还予一些寺庙赐诗题匾撰牌。其中,赐予圆照寺御匾两块:“震那金界”和。宏范三界”,以示对它的优遇。嘉庆十六年(1811)三月,仁宗也至五台山,观赏五台风光,礼拜文殊菩萨。至于世宗皇帝,则是在他为皇子时,随着圣祖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二月至五台山的。总之,清代这四位皇帝,计十三次幸台,除他们向寺、僧敕赐钱物、田庄、土地外,圣祖为五台山作诗十六首,制匾三十六块,泐碑二十通;世宗也为五台山吟诗十六首;高宗还为五台山撰诗八十七首,制匾二十九块,镌碑十一通;仁宗也为五台山吟诗五首,制碑二通。天章光贲,赞颂五台。怀柔蒙藏,“以示中外一家之心”(嘉庆皇帝《御制清凉山碑记》)。从而,促进了五台山佛教的发展,形成了汉地佛教和藏传佛教比肩发展的格局,而圆照寺成了藏传佛教中十大黄庙之一。
  民国年间,由于军阀混战,社会动乱,人民生活不得安宁。作为方外之地五台山,也不能平静地安心办道。因此,寺庙冷落,香火萧条,寺院经济危机,僧人生活困难,五台山佛教也趋于衰微。同样,圆照寺这所黄庙的命运亦然。“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为人民闹革命,他为人民求解放。1948年3月9日,毛泽东和周恩来、任弼时等党的领导同志来到了五台山,参观了附近的塔院、显通,罗眼、广宗、圆照、菩萨顶等寺庙和其文物古迹。毛主席从佛教是一种文化现象、寺像是文物古迹的角度出发,劝蒙、藏、汉僧人要“保护好文物”。因此,在解放之后,就落实了党的宗教政策,开始对五台山这一著名的佛教圣地进行了保护和维修,从而圆照寺佛教得到了恢复和发展。“文化大革命”中,那些不懂事的红卫兵小将们,把佛教误当成一种迷信,而归之于“破四旧”之列,遂使圆照寺的佛法僧三宝受到一定的冲击损坏,又出现了一种衰败景象。1979年,三中全会之后,五台山管理局认真落实了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又请回了“文革”中被遣送原籍进行劳动改造的僧人,开了庙门,清洁了殿堂,让佛菩萨重见了天日,开始了正常的宗教活动。1984年,清海法师(1922—1991)这位虔诚的黄教高僧,被五台山佛教协会从广宗寺调来圆照寺。他触景生情,下定决心,维修殿堂,补塑圣像。传戒收徒,代佛扬化,启建了这座黄教的金刚道场。他生活俭朴,爱寺如家,有“吃苦头陀”之誉;他持戒精严,将寺庙管理的如法如律,使圆照寺成了五台山的一个戒风纯正的道场;他钻研佛法,显密双修,解行并重,勇猛精进。深得密教奥义,著有《五台山灵鹫中峰大圆照寺树碑记汇集》等书,遂成了五台山黄教时—位金刚上师;他代佛扬化,经常向弟子们讲经说法,从而培养了一批能够续佛慧命的僧才,著名的高足有海照、海信等僧。其中,海信法师能够继其遗志,承其遗风,继续庄严道场,严格管理寺庙,讲经说法,严持戒律,显密皆修,注重见行,领导法侣们从圆照寺这座金刚道场出发,一步一个台阶地向菩萨的顶位攀登!
  (摘自《五台山佛教》1997.1)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