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工巧明>> 农工商业>>正文内容

活、甘、清、香——浅说武夷山岩茶与养生

       

发布时间:2009年05月20日
来源:不详   作者:茗溪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活、甘、清、香——浅说武夷山岩茶与养生

  □ 茗溪

  武夷岩茶是著名乌龙茶品种,产于福建北部“秀甲东南”的名山武夷山,因茶树大多生长在岩缝之中,故有是称。武夷岩茶兼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名列中国乌龙茶极品。

  武夷岩茶历史悠久,影响广泛。据史料记载,唐代民间就已将其作为馈赠佳品;宋、元时期则被列为“贡品”,朝廷还在武夷山设立了“焙局”、“御茶园”;清康熙年间,武夷岩茶开始远销西欧、北美和南洋诸国,深受大众喜爱,以至于当时的欧洲人都把它作为中国茶叶的总称,其影响之大可见一斑。

  活甘清香,百病之药

  武夷岩茶属“绿叶红镶边”的半发酵茶,清人梁章锯在《归田琐记》用“活、甘、清、香”四字加以概括,简练明了,可谓形神具备。武夷岩茶条形壮结、匀整,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茶汤呈深橙黄色,清澈艳丽;叶底匀亮,叶缘朱红,叶心淡绿带黄;兼有红茶的甘醇、绿茶的清香;茶性和而不寒,久藏不坏,香久益清,味久益醇。

  这种茶品质独特,最适宜泡工夫茶,泡饮时常用小壶小杯,因其香味浓郁,冲泡五六次后余韵犹存,故十分走俏。18世纪传入欧洲后,备受当地群众的喜爱,还曾有“百病之药”美誉。

  花香岩骨,宜于养生

  名山胜境,陶冶出岩茶的天然灵气。武夷岩茶驰名中外,与优异的自然环境是分不开的。前人题“武夷山水天下奇,三十六峰连逶迤,溪流九曲泻云液,山光倒浸清涟漪”,就很形象地概括了武夷山的轮廓。

  武夷山位于北纬27°35′-27°43′,东经117°55′-118°01′。方圆120华里,平均海拔650余米。四周遍布溪壑,环境相对独立,由三十六峰、九十九岩及九曲溪所组成,自成一体。岩峰耸立,秀拔奇伟,群峰连绵,翘首向东,势如万马奔腾,堪为奇观。萦绕其间的九曲溪澄碧清澈,折为九曲十八湾,真有“曲曲山回转,峰峰水抱流”之貌。而沿溪两岸,群峰倒影,尽收碧波之中,山光水色,交相辉映,实为“碧水丹山”人间仙境。

  “香含玉女峰头露,润滞珠帘洞口云”,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出岩茶独特的韵味。武夷岩茶区,气候温和,冬暖夏凉,年平均温度在18℃~18.5℃之间;雨量充沛,年雨量2000毫米左右,山间常年云雾弥漫,年平均相对湿度在80%左右。茶园大部分在岩壑幽涧之中,四周皆有山峦为屏障,日照较短,更无风害。

  “武夷山中土气宜茶”(明·徐火勃《茶考》)。武夷山之地质,属白垩纪武夷层,下部为石英班岩,中部为砾岩、红沙岩、页岩、凝灰岩及火山砾岩五者相间成层。茶园土壤之成土母岩,绝大部分为火山砾岩、红沙岩及页岩组成。这些特征,《茶经》称之为“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

  武夷岩茶又可分为岩茶与洲茶。在山者为岩茶,是上品;在麓者为洲茶,次之。从品种上分,它包括吕仙茶、洞宾茶、水仙、大红袍、武夷奇种、肉桂、白鸡冠、乌龙等,多随茶树产地、生态、形状或色香味特征取名,其中以“大红袍”最为名贵。

  关于大红袍名称的来历,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一是传说明代有一上京赶考的举人路过武夷山时突然得病,腹痛难忍,巧遇一和尚取所藏名茶泡与他喝,病痛即消。他考中状元之后,前来致谢和尚,问及茶叶出处,得知后脱下大红袍绕茶丛三圈,将其披在茶树上,故得“大红袍”之名。

  还有另一说法,传说每年朝廷派来的官吏身穿大红袍,解袍挂在贡茶的树上,因此被称为大红袍。流传更广的是每当采茶之时,要焚香祭天,然后让猴子穿上红色的坎肩,爬到绝壁的茶树之上采摘茶叶。所以广东话把这种猴采茶称为“马骝”(广东人管猴子叫马骝)。正由于数量稀少,采摘困难,这种茶在市场上是价格昂贵的珍品。

  武夷水仙是另一个岩茶品种,它由于叶片本身带有一股清香,可以被制成富有香味、极为珍贵的茶叶,因此叫水仙,是在日本销量最大的乌龙茶品种之一。

  适宜的土壤和气候,能够造就茶的优良品质。更何况是“碧水丹山,峭峰深壑,高山幽泉,烂石砾壤,迷雾沛雨,早阳多阴”的武夷山了。武夷岩茶独享大自然之惠泽,它奉献给人们以独特的“花香岩骨”,非常益于身心健康,是中老年人养生的上选之品。

  小常识

  武夷山岩茶的鉴别方法

  武夷岩茶外形条索肥壮、紧结、匀整,带扭曲条形,俗称“蜻蜓头”,叶背起蛙皮状砂粒;汤色橙黄,叶底匀亮,边缘朱红或红点,中央叶肉为黄绿色,叶脉为浅黄色,耐泡。假茶开始味淡,欠韵味,色泽枯暗。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