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医方明>>正文内容

疑难病症的ECT疗法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1日
来源:不详   作者:刚晓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内容提要:
  有一类疾病,其病因是心理的,所以按生理医学方法治疗,疗效不佳,成为疑难病症。ECT疗法,既是一种器械疗法,同时又是一种快速、安全、经济的心理疗法,它还有一个明显的优点,即普遍适用性,不用象其他心理疗法一样去探究引起心理问题的具体原因。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医学发展到今天,对一些开膛破颅的大手术已经得心应手,但对一些小疾仍束手无策,虽也曾有人宣称找到了“特效药”,但终于经不住时间的考验。一些慢性病仍然久治不愈,复发性病仍然照样复发。如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已有人宣称发明了治疗斑秃的“中华神水”,一时间享誉中外,十几年后的今天,人们仍然看到斑秃乃久治不愈之病。精细化工专家合成了某种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特效药”,写进了大学的教材里,但不久人们发现,停药后复发率很高。胃酸用碱性苏打中和,高血粘、高血脂用盐水稀释,哮喘扩张气管……显而易见,仅能一时见效。任凭当时疗效显著,碱反应完了,水排泄出体外了,药物代谢完毕,仍胃酸,仍高血粘、高血脂,仍哮喘……
  一些慢性病、复发性病终于成为疑难病或难治性病。
  为什么会这样呢?
  森田正马教授(1874-1938)说,因为“当今的医学观点,常很单纯地被局限在生物因素方面。一说到头痛或疲劳等情况,就立即专心致志去考虑脑部是否充血或血液是否中毒之类问题,对精神因素方面却不加考虑,对生活态度等动态情况更是置之不理。”“结果徒然迷妄于一说患病就只想到用药的机械思维模式之中。”以上这二段话你们可在《神经衰弱和强迫观念的根治法》一书第4页和第8页上找到(人民卫生出版社96年版本)。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在它重新提出的健康定义中说,一个人只有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才是完全健康的人。这是为了适应由纯生物医学模式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而提出的权威定义。
  有一些疾病,本身就不是或不纯粹是生物--躯体方面的问题,而你却用生物医学去治疗,如何不成为疑难病症呢?
  难道有些疾病还有生物--躯体以外的原因吗?是的,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说明这一问题。
  第二章 森田理论的启发
  基于森田理论而创立的森田疗法,现在世界上已普遍承认了,所以,我从这里入手讲起该不会引起什么抵触吧。
  森田疗法是日本森田正马教授于1920年前后创立的。作为心理治疗的一个学派,已达到了世界最高水平。1977年世界精神医学大会上举行了森田疗法的专题讨论,仅是一位美国人著的《森田疗法》就有英语、西班牙语版本,森田的一些原著在中国已经出版,中国、美国、加拿大、日本等都有实施森田疗法的医院,1990年召开了第一届森田疗法学术会议,世界上11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了会议,《国际森田疗法纪要(英文)》和《森田疗法学会杂志(日文)》已正式出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下设有森田疗法应用专业委员会,至2000年已召开了四届学术会议。
  森田认为,有一类人具有先天性疑病素质,他们内向,过分关注自己躯体状况,后来人们称其为森田神经质者。这种人得的一些躯体疾病实际上是心因性的,即心理原因的。
  1、病觉的固着
  森田先生认为,有些人患过一次躯体疾病之后,如流行性感冒,或是妇女生产之后,身体本来已经恢复,但是,某些不适的感觉却留在了病人的心里,久久不去,总是感到病还没有好。对这种情况,无论怎样用药都不过是暂时的精神安慰而已,甚至还由此强化不适的感觉:啊,我整天吃药,真是病人。
  我们也曾听说过,有中风后半身不遂者,实际上病已好了,应该扔掉拐杖自己走路了,可是,由于恐惧和过度注意、小心而使症状固着不去。此时若遇失火或其他紧急事情,他可能飞跑起来,甚至自己也惊讶不已。
  一般人在坐船时也有这样的体会,坐船下来之后很长一段时间,甚至躺到了自己的床上,还觉得身体在晃悠。春天戴帽子,把帽子摘掉,还有戴着帽子的感觉。骑摩托车戴平光防风眼镜,摘掉眼镜后还觉得耳朵上附有镜腿。
  这类病,就是所谓“带根”的病,如说什么时间或什么地方落下了胳膊疼或头疼或胃疼病等等的病根。
  这可是一大类病。试想,此类病本来从生物角度来看就已没病,生物医学让吃药、注射怎会凑效呢?
  2、精神交互作用
  中国俗语说,越是怕,狼来吓。老是怕失眠,平时搜集了不少治失眠的法子,如数数等,现在都用上了,晚上急着瞌睡,越急躁越瞌睡不着。
  心跳速度本来对心理反应就比较敏感,由于看到某人如亲人或朋友因心脏病痛苦地死去,当时由于恐惧,可能自己心跳也加快了,一数脉搏,真快了,达到每分钟一百多次,于是更加惊恐:莫非我的心脏也有毛病了?不时来数一数脉膊,晚上睡下再体会一会儿,在“期待性恐怖”心情下数脉膊,脉一定快,甚至感到全身随心跳而振动,终于成为心脏病、高血压患者。
  这就是森田精神交互作用的实例,关于它的定义,我从人民卫生出版社199 2年版的《神经质的实质与治疗》一书中摘来抄给你们:“神经质的所谓精神交互作用,是指因某种感觉偶尔引起的对它的注意集中和指向,那么,这种感觉会变得敏锐起来,而这一敏锐的感觉又会越来越吸引注意,进一步固定于它,这样一来,感觉与注意彼此促进,交互作用,该感觉越发强大。”
  如头痛,猛然站起时头晕,精神恍惚、心悸、注意力分散、失眠、胃胀、疼痛等这些症状,极易因精神交互作用而加重。
  这种集中和指向,甚至可以把感觉放大。如别人在跳舞,一对恋人坐下聊天,虽然舞曲音响很大,可他们二人的切切私语他们自己可以听得很清,你若问他们二人刚才放的什么舞曲,他们可能因没注意、没听清而不知道。他们把切切私语声因注意集中而放大到超过轰响着的舞曲。
  孩子有病,折腾了几天,病情稍有好转,精疲力尽的母亲抱着她的孩子就瞌睡了,天上响雷也没把她尺醒,她太累了,但她的病孩稍有动静,她马上就醒了。孩子轻微的动静被母亲放大到超过了雷声。
  “环辔之声,战士觉醒”。
  都是同样的道理。
  平常人都有过的不适体验,被神经质者精神交互作用放大为病觉、病症。森田教授记述了几个病例,胃疼发作、腹部阵痛发作、心悸急性发作,都被他识破而治愈。
  记住了,森田神经质的症状都是生理的。这是一类不是生理原因的生理症,识不透这一点,就会将这一类疾病无可奈何地划为疑难杂症、难治性疾病。
  3、森田疗法
  “归顺自然”是森田疗法的大原则,但也分几种情况。
  第一、急性发作性神经质症状,切断精神交互作用,取消预期恐怖,很快见效。如一些发作性阵痛,特别是规律性发作的,森田让患者取最易发作的姿势,“迎接”发作,而不是恐惧发作,反而不会发作。森田先生记述过一个病例:一位69岁的妇女,于十年前发病,开始因胃痛而被大学医院内科诊断为胃癌,第二年该医院又诊断为胆结石并建议手术治疗,但未接受,以后又经过十二位医生诊治无效,其中二木博士疑为神经质介绍给森田先生。当到森田先生那里时,每天早晚各发生一次剧烈胃痛,发作时需一到二小时。森田确诊为神经质发作,是胃痛的幻觉,类似于梦中胃痛而照样害怕而不知是梦。森田让患者住院。第一天,他借口说为了诊断和治疗,要求患者努力设法引起发作,症状暴露得越多越严重越早越好,这时患者不是恐惧而是迎接发作,但竟连续三天患者没能发作。后来稍有发作苗头,患者
  一高兴:终于发作让医生观察了!但此想法一产生立即又终止发作了,不久患者即痊愈出院。
  对重性失眠,森田也让患者取不舒服姿势,让医生“观察”失眠状况,而患者却很快入睡了。
  第二、对慢性神经质病患者,则需要改变患者的神经质式内向性格。它的治疗过程有几个步骤───
  第一步,让患者静卧,一下子一星期。你不要认为那有什么,睡就睡!其实不然,头一二天,你还觉得吃饱了睡觉没啥,到第三四天,心中必然着急,直到把你急得忍无可忍。从来剥夺活动自由就是一种惩罚,直到现在,关禁闭还是一种处罚人的方式。1998年5月13日《河南日报》发表了一篇批评报道:《辉县市公安局治的什么警》说该市一名民警酒后殴打出租车司机,事发后仅被关了七天禁闭。报纸认为处分太轻,该文说:“顶风违纪打人,只关禁闭了事。”
  森田疗法努力造成感觉自由被剥夺的环境:墙壁一片空白,十分安静,有的还加上伪装暗示,在头上放一冰块,使患者不能动弹,稍一动冰就掉下来了。开始你还注意于你的病觉,“我这里不舒服,那里不适”,在第三四天你睡得着急,忍无可忍,你就置病觉于度外,打破了对病觉的注意。然后慢慢放松你的活动余地,使你有庆幸感,进入第二步:轻工作期。稍微活动一下,做点漫不经心的工作;第三步重工作;第四步适应社会的锻炼。大约四十天左右即可痊愈。
  你仔细想一下,森田疗法是确有道理的,而且它在世界各国的实际疗效也是显著的。
  讲森田疗法不是这本小册子的目的,况且森田原著篇幅均不大,你们自可去读,我只想从森田疗法中抽出精华,因为我们已看到森田疗法疗程太长,一般得四十天左右,是现代人难以接受的。但它的理论很有启发性,有待于我们吸取他的理论而改进他的疗法。
  第三章 现代精神病学认定的
  生物医学疑难症
  精神病学起步并不晚,中国古代医书上就有论述,西方也早有提及。但是,精神病学真正步入符合现代科学要求的轨道则是很晚的。世界上第一种真正有效的抗精神病的药物氯丙嗪于1952年才合成,它开创了精神病学的新纪元。笨二氮卓类抗焦虑药则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才开发出来的。抗抑郁药物丙米嗪是1957年发现的。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血锂浓度测定技术的普及才算有了真正的抗躁狂药。
  况且,即使到了现在,二十世纪行将结束的时候,精神病知识的普及状况也不甚理想。九十年代出版了一本《行为医学》,杨德森教授在前言中说,在医学院校课程中,精神医学教学时数只有40个学时,对于五年学制医科学生来说,确实太少了。
  那么,精神病学揭示的躯体性症状的精神病就不大为人们所了解了,而因为它的精神病性本质,所以是传统生物医学难以医治的。
  以下根据中国工程院沈渔村院士在她获奖的《精神病学》一书中的论述,讲几种精神病的躯体表现。
  1、神经衰弱。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代码为56.2。我列出国家分类代码是为了说明这可不是我个人的杜撰,既有沈院士的权威,又有“国家标准”的根据。
  它的躯体症状:可以发生紧张性疼痛──头痛或肢体肌肉酸痛,还可以发生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包括心动过速、血压升高或降低、多汗、肢端发冷、厌食、便秘或腹泻、恶心(但无呕吐)、尿频、月经不调、遗精或滑精、早泄、阳萎等。
  这些症状,一般内科总以为自己可以治疗,但是,疗效必然不好,因是心理精神病,你让他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怎么行呢?
  2、疑病症。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代码为56.1。它的定义是:以疑病症状为主要临床相的神经症,患者对自身的健康状况或身体某一部位功能过分关注,怀疑患了某种躯体或精神疾病,但与实际健康状况不符,医生对疾病的解释或客观检查常不足以消除患者固有的成见。
  躯体症状可有:
  疼痛是本病最常见的症状,约有三分之二患者有疼痛症状。常见部位为头部、下腰部或右胳窝,有时甚至诉全身疼痛,但查无实据。患者常四处求医,奔波于内外各科,毫无结果。
  其他躯体症状,表现广泛而多样,涉及身体不同区域。如口内有特殊味道、恶心、吞咽因难、反酸、胀气、腹痛、心悸、左侧胸部疼痛、呼吸困难、担心血压升高、体臭或出汗等。
  3、焦虑症。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代码为55.0。
  躯体症状有:以植物神经功能亢进为主,如口干、上腹不适、恶心、胀气、腹泻、胸紧、呼吸迫促、心悸、胸痛、心动过速、尿急尿频、阳萎、月经不调、昏晕、出汗。
  运动症状:紧张性头痛;在顶、枕区有一种紧压感;肌肉紧张痛或强直,特别是肩、背部;手有颤抖;失眠。
  在急性焦虑即惊恐发作时,心悸、剧烈心跳、呼吸困难、胸闷胸痛、四肢发麻,甚至大呼救命。
  4、抑郁症。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代码为56.0。
  躯体症状有头痛、背痛、四肢痛、胃部不适、腹泻或便秘。甚至临床表现仅为躯体症状而没有精神症状,称为“隐匿性抑郁症”。
  5、癔症的躯体障碍。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代码为54.1。
  (1)感觉障碍。①视觉障碍:可突然失明或弱视、管视(视觉范围缩小,如同在管子中观物);②耳聋;③感觉麻木或感觉过敏,甚至出现疼痛。
  (2)运动障碍。抽搐,突然倒地,全身僵直,四肢抖动。
  瘫痪,以偏瘫或截瘫多见。
  失音或缄默,不能或不会说话。
  沈渔村院士还同时警告,“对癔症诊断时应十分慎重,因它可以模拟任何一种疾病的症状。”
  弗洛伊德博士曾发现一个名叫杜拉的少女,芳龄17岁,从现象上看,好象患的是阑尾炎,肚子疼,但经按阑尾炎治疗,毫无效果。弗洛伊德用他的精神分析法治疗,发现原来是杜拉曾被一个成年男人强行吻了一下,这对一个少女,产生了过度的心理反应:算来至今已十个月了。原来杜拉肚子疼是在模拟“临产”,而不是阑尾炎。治好了肚子疼,杜拉又开始跛脚,成了肚子疼的“后遗症”。事实上,无论是阑尾炎或妇女生产并不会落下这种后遗症的。又经分析,是被那男人亲吻一下造成心理自责:失足了。中国就有一句古话,叫做一失足成千古恨。
  上述森田正马教授诊治的那位69岁的妇女,也曾被正规大学的医院诊断为胃癌、胆结石。
  你看,癔症竟是这样复杂而难以捉摸。
  有些人按时犯病,有些人一遇到某种情景就犯病,被称为“病理性熟路反应”,他本无器质性疾病,你企图让他吃药、打针去消炎、催产、排石,即使动手术割口子也治不了的,终于成为疑难病。
  6、心身疾病。这在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标准中没有,但在沈渔村院士的《精神病学》中列有专门一章。
  心身疾病是一组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但以躯体症状表现为主的疾病。通俗地可以理解为心理因素引起的躯体、器质性病变。计有以下几类:
  (1)皮肤系统的心身疾病:神经性皮炎、瘙痒症、斑秃、牛皮癣、多汗症、慢性荨麻疹、湿疹等。
  (2)肌肉、骨骼系统的心身疾病:腰背疼、肌肉疼、痉挛性斜视、书写痉挛等。
  (3)呼吸系统的心身疾病:支气管哮喘、过度换气综合症、神经性咳嗽。
  (4)心血管系统的心身疾病: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阵发性心动过速、心律不齐、高血压、偏头痛、低血压、雷诺氏病。
  (5)消化系统的心身疾病: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神经性厌食、神经性呕吐、溃疡性结肠炎、幽门痉挛、过敏性结肠炎。
  (6)泌尿生殖系统的心身疾病:月经紊乱、经前期紧张症、功能性出血、性功能障碍、尿频、功能性不孕。
  (7)内分泌系统的心身疾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糖尿病、低血糖、阿迪森氏病。
  (8)神经系统的心身疾病:痉挛性疾病、紧张性头痛、睡眠障碍、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症。
  (9)耳鼻喉科的心身疾病:美尼尔氏综舍症、咽部异物感等。
  (10)眼科心身疾病:原发性青光眼、眼睑痉挛、弱视。
  (11)口腔科心身疾病:特发性舌痛症、口腔溃疡、咀嚼肌痉挛。
  (12)其他心身疾病:癌症及肥胖症。
  以上疾病均可在心理应激后起病,情绪影响下恶化,心理治疗有利于康复。有些疾病少不了对症治疗,但病因治疗更为根本,如胃溃疡的反酸,因抑郁而致,用抑郁药比制酸药当然更有效。
  我们在电影电视中也多次看到,儿子惹老爷子生气,老爷子血压一下子升高,倒在
  了沙发上,老婆子又是埋怨儿子,又是安慰老头,这里,高血压就是心因性的,属心身疾病。
  7、躯体化。
  躯体化是一种转换模式,一种心理机制,不愉快的内心体验改头换面转化为躯体症状,从另一渠道表现出来。
  躯体化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一个概念。
  根据Derogatis于1975年制订的《疾病症状程度测定量表》(又称SCL-90),躯体化有如下12种症状:
  (1)头痛;(2)头昏眼花或眩晕;(3)心前区或胸部疼痛;(4)腰背酸胀疼;(5)恶心或胃口不好;(6)肌肉疼痛;(7)感到呼吸困难;(8)感到身体阵阵发热或发冷;(9)身体某部位感到麻木或刺痛;(10)喉头内有梗塞的感觉;(11)感到身体某部位软弱无力;(12)感到手臂和腿沉重。
  关于躯体化,我们可以举出二例。如和人争吵后因咽不下这口恶气,转化为喉内梗塞感(上述第十),或由于工作、生活、学习压力太大,心理不堪重负,而转化为肩背或腰部疼痛,以示承担不了压力了(上述第四)。
  以上说了精神病学上讲的一些疾病,这些疾病有心理精神原因,躯体的对症治疗疗效不显,成为疑难症,按精神病或心理症治疗有效。
  当然,由于精神医学、心理医学起步较晚,对此中一些疾病按精神病或心理症治疗也可能疗效不显,况且有一些病一旦发生就成为不可逆的,如癌症。
  这时,我们不得不重新想起森田疗法,切断精神交互作用,改造人生观,只可惜疗程太长。
  第四章 濒死体验的结论:
  磨难治病
  濒死体验,是由于某些遭受严重创伤或疾病,但意外地获得恢复的人,和处于潜在毁灭性境遇中预感到即将死亡而又侥幸脱险的人所叙述的他们在死亡威协下的主观体验。
  1982年,一位瑞士研究者根据登山坠落者的报告,首先对濒死体验作了现象学描述。尔后,有不少学者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濒死体验具有明显的一致性和普遍性,都有广泛的超常内容和对个体具有积极的转化作用。
  据有关文献报道,这些体验有三十项之多,我们只挑占比例最大的及对我们论题有关的三项。
  1、强烈的正性情感
  在预感到即将死亡时,非但没有任何恐惧,相反,却感到特别平静和宽慰,分别占濒死体验报告者的77%和64%。这种普遍的宽慰和平静通常是没有认识内容的。其作用在于庇荫处于濒死绝境中的恐慌,具有防卫和保持作用。个体为了抗衡当前危急的现象,代之以愉快的幻想和回忆,虽然这种抗衡过后仍然是对死亡的被动认可,但其内心世界却趋于平静了。从生物学角度讲,人在危险境遇中的精神状态可反映他的生存能力。平静和行为松驰有利于身处绝境的个体保存自己。相反,激越、惊慌失措或垂死的悲痛都会迅速剥夺体内的能量储备,加速死亡的来临。基于这种意义,濒死体验中的正性情感是一种适应功能。
  2、生活回顾或全景回忆
  在生命行将结束之际,回顾既往经历,类似于影视剧播放,一幕幕快速浮现于脑际,报告此体验者约占22-27%,内容多是令人愉快的、非责难性的情节。这是对现实恐怖的一种退避反应。这种过去的重现可提供无始无终之感,有助于回避面临的死亡。此外,濒临死亡的人缅怀往事可以起到重新评价过去,消除旧时矛盾,修正看法的作用,有利于减轻死亡威胁,保存能量,减少消耗,转危为安。某些人中欣快的回忆与情感反应还可能反映了对自己艰辛奋斗的一生行将结束的快慰感受。
  3、突然醒悟感
  上面二点我们偏重于说理,这一点我们可举出具体的例子。文艺家确有超人的直觉,他们的作品有时可以洞悉出世界的一些奥秘。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说,关羽被杀,阴魂不散,荡荡悠悠来到荆门当阳县的玉泉山,山中有一老僧普静和尚,每日坐禅修道。一日月白风清,三更过后,关羽阴魂到来,在空中高呼“还我头来”,和尚认得关羽,曰:“关羽安在?”关公英魂顿悟,即乘风落于庵前。普静和尚说:“昔非今是,一切休说,后果前因,彼此不爽,今将军被吕蒙所害,大呼‘还我头来’,然颜良文丑、五关六将等众人之头又将向谁索耶?”于是关公恍然大悟,稽首皈依而去,后往往于玉泉山显圣护民。
  据说人头割去,大脑不是立即死亡,但我们也不宜揣测关羽丧头多久遇普静和尚而顿悟,只是罗贯中揣测关羽濒死,心中开始时十分不平静、愤怒、但想起我头被吕蒙所杀,可我也曾杀过河北名将颜良、文丑,后又过五关斩六将,于是心境趋于平静,怒气也消了,悲愤没胡了,罗贯中用了顿悟、恍然大悟二个词。实际上,或许人濒临死亡时间不长,只能是顿悟、恍然大悟。关羽死了,但据说成神,往往于玉泉山显圣护民。假若关羽“侥幸”没死,这一濒死体验会促使关羽更加宽厚仁慈,人生观发生剧变,成为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是啊,人只要死过一回,捡回一条命来,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还有什么小事想不开而去斤斤计较呢?你对生活不满足吗?你心情闷闷不乐吗?你嫌身体不好、家境不好、工作环境不好吗?一切都不值得去计较,珍惜生命、热爱生活,过好每一天吧!中国有句古话:看罢五岳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都是这个意思。经过更大磨难,就不再纠缠于小苦小难,包括小灾小病。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那些老红军战士,反倒不去争名夺利,随遇而安,不少人还很长寿。如帅孟奇,她经历过大灾难,被灌过煤油,坐过老虎凳,腿骨被折断了,想必类似于濒死体验吧。后来,给高官,认真做好分配的工作,非常负责;不给官做,也罢,帮牺牲了的战友带孩子,也是尽心尽力。经她带过的孤儿可真不少,包括后来在中国做了十多年总理的李鹏。在帅孟奇百岁寿辰上,李鹏不是以总理身分,而是以儿子的身分去看望她,亲吻帅孟奇,叫帅孟奇“妈妈!”电视上播放这一镜头十分感人。帅孟奇在生活上、地位上从不奢求什么额外的东西,人品有口皆碑,高风亮节,活到一百多岁,八十多岁又做官。
  据此,天津市精神病防治院冯志颖、刘建勋二位先生曾提出,濒死体验导致人格积极改变的机理,可为某些类似的影响人格改变的心理治疗提供依据和设想。利用濒死体验可增进就诊者对生命价值的珍视和留恋,可减少或消除企图自杀者的轻生观念。对于伴有明显人格和态度改变的个体,濒死体验精神动力学推测还可导致某些具体矛盾的解决。
  从以上二氏1986年提出上述设想至今,濒死体验在临床心理上应用研究几无进展,却会想,医生难道可以把患者从悬崖上推下去认他尝一回死亡滋味,经历一次濒死体验吗?不过,古代有人这么做过,1998年11月13日《洛阳日报》载文说,3000多年前,古希腊僧侣对抑郁症患者进行治疗,方法之一就是从200米高的悬崖上出其不意地将病人推入海中,然后再把病人打捞上来,据说此法当时还行之有效。
  虽然原理上我们可以接受,但实行起来却不容易,一是太不人道,不符合伦理学原则;二是嫌不安全,失手救不活怎么办。
  况且,濒死体验,必须使患者十分十分接近死亡才能获得,因为人的死亡一般要经历几个阶段:①否认。不承认即将离开人世。②愤慨。为什么不幸降临到我头上?对亲人和医生意见很多,怨天尤人。③求索。存在幻想与侥幸心理,试图延长生命。④抑郁。伴随生物性衰竭,产生抑郁情绪。⑤顺受。结局将近,无可挽回,接受这一现实,平静地等待死亡。正性情感体验是在最后顺受阶段才产生的,如果不能把就诊者推到十分十分接近死亡的境地,他甚至还会愤慨、抑郁,加重原有病情。
  现在,我们可以把濒死体验与森田疗法作以比较。
  濒死体验是让人经历一次生死磨难,促成人格的积极改变,变得胸怀宽广,不再斤斤计较,热爱生活,珍惜生命价值。
  森田疗法设认人经历那么严重的磨难,但他认人静卧,在第三四天之后,患者忍无可忍,心中着争,也是一场心理磨难。前面已经说过,剥夺自由如关禁闭从来就是一种惩罚,只不过比濒死体验程度差一些,更人道一些。你卧得忍无可忍,自然就不再去无聊地体验身体什么部位小有不适了等等。用静卧的痛苦取代对小疾的痛苦感觉,但静卧的痛苦是医生可控制的,然后,又让患者慢慢开始活动,解除静卧,患者有一种庆幸感,感随后几士在从轻工作开始直到回归社会。森田先生自己就说,这是为了改变患者的人生态度。
  二者程度不同,实质都是一样的,都是用一场磨难,促成你人生态度的改变,使你不再去斤斤计较些微小疾(这小疾或者只是病觉而已,从生物角度看甚至没有一点病)。
  总之,二者的结论是:磨难可治病。
  当然,森田疗法中,就诊者心理变化也有几个阶段,不说轻工作、重工作、社会实践三期,仅静卧期也分三个阶段:①前一二天仍关注病觉而已甚至更加关注,我这儿不适,那儿不适;②然后在第三四天才对静卧感到忍无可忍地烦闷,无暇顾及“疾病”,切断对病觉的关注;③无聊。烦闷期过后,觉得静卧夫聊,想起来活动、工作,甚至成为一种渴望。至此,他的神经质病才有望痊愈,由对于身体不适的关注,转为对外界事物、生活、工作的关注。若把握不好,是不行的,正象濒死体验不到位不能促成人格的积极改变一样。
  第五章 古文化的证明
  上述“磨难治病”的结论还需证明。我先讲古文化学的证明,然后,往下再讲医学科学的证明。因为古文化学的证明比较有趣,在读了上面比较枯躁的文字后,松驰一下脑筋,但是,它的证明力也是不小的。当然,你要记住,再往后我还要讲医学的证明──对古文化(这里主要是宗教)有固有偏见的现代中国人更要记住这一点。
  1、基督教
  关于宗教,我们先不要一提它,就嗤之以鼻,跺之以脚。流传千年而不衰,全世界50亿人,信仰宗教有40亿,10亿不信,还基本集中于中国。至少不能轻视它。西方科学发达犹信宗教,不能简单说美国人愚顽不化,连总统、科学家也信宗教呢!
  荣格博士经过仔细研究指出:“宗教是什么?宗教就是精神治疗体系。我们这些精神疗法医生在干些什么呢?在尽心治愈心灵的创痛,即人在精神上的不幸,宗教对付的也正是这个问题。因此我们的上帝就是一个治愈人病患的医生,他医治我们的疾病,消除我们心灵的痛苦,这不正是我们称作精神疗法的东西吗?就宗教是精神治疗体系,这并非玩弄文字游戏。宗教是最精致的一种精神疗法,其中包含有伟大、真实的哲理。”而且,对于揭示人的心灵、促进人类自我认识都很有价值。能够容得下宗教,去研究它,才有资格评论它的是非。把宗教迷信化另当别论。应从其中提出合理的东西。荣格博士就是从宗教中提出深层心理结构这种有用的东西。我们今天准备提取医疗价值。
  好,下面开始讲。
  耶酥生活在对应于我国汉朝时期,他本不是上帝,他是他所在教会中出色的信徒,继承和发展了旧约圣经的教义。他的《新约》可否列为圣经还不一定,或许是修正主义呢。到十六世纪,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树立了耶酥的旗帜,宣布接受耶酥理论。在全世界范围内,至今仍有只信旧约,不信新约的宗教。看来,耶酥存在不成问题。
  据马太福音记载,耶酥诞生后逃到埃及,后来受洗,受洗后耶酥受试探。马太福音第4章说,圣灵把耶酥带到旷野,受魔鬼试探。他禁食40天──我想,或许禁食不禁饮吧──那魔鬼就来了,给耶酥提了三个古怪的问题,耶酥都引用旧约圣经一一作了回答,那魔鬼就走了。此后耶酥“得道”,开始招收信徒传道,兼为人治病。据新约记载,至少治愈了七个病例。现在看来,他治俞的可能都是神经质或癔症或心身疾病之类。如癔症性瘫痪、失明,不仅耶酥,现在也有心理医生可认瘫痪马上站立行走、失明者马上复明。中国苏州医学院马维祥教授用摧眠术可以做到,湖南医学院杨德森教授甚至可以认你立即瘫倒、失明、疼痛发作,也就是把病引到你身上,然后再把病送走,重新认你站立、复明、停止疼痛。我这不是在故弄玄虚,我甚至可以把这二位教授住宅的电话号码告诉你们,只是不必要了。是杨德森教授主持制订了《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确有其人,确有其事。
  看来,耶酥40昼夜禁食,即令饮水也会濒临死亡之边缘,比森田静卧可能还要难受,魔鬼就是饿昏了时的幻觉。
  马太福音第六章第四节记述耶酥开始招徒传道时“论禁食”:你们禁食的时候,不可象那假冒伪善的人,脸上带着愁容,因为他们把脸弄得难看,故意叫人看出他们在禁食……“这说明,按基督教当时的要求,一般信徒也要禁食的,但我们猜想,不一定象耶酥那样禁食40天。传到现代已不听说基督教徒禁食的事了,这至少说明,古代基督教徒都要禁食的,耶酥禁食40天而始得道,之后他开始传教。
  禁食,是基督教对其信徒的磨炼,有利于信徒的心身健康。当然,圣经没讲其”科学“道理,只说了些无神论者看来有些玄虚的字眼,其实质是心理健康,进而实现身体健康。
  根据《旧约》记载,人类早期领袖摩西为他的百姓立下了十条戒命,如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作伪证陷害人等,刻在石板上。后来一次摩西因暴怒而把石板摔粹了。此后摩西称,这是神耶和华的石板,还要重刻,他在山上住了四十昼夜,”没有吃饭,也没有喝水,耶和华把那二块石板交给我,是神用指头写的。“摩西如果真的禁食四十天,也算一场濒死体验或说生死磨难,怪不得他成了人类早期领袖,想必胸怀宽广不斤斤计较,为了群众利益完全可以置生死于度外了。这段故事记在申命记第9中。
  2、佛教
  中国国务院宗教局长叶小文曾于1996年到尼泊尔,祝贺阿育王石柱发现一百周年纪念活动,承认石术为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诞生地标记,这可视为中国政府对释迦牟尼其人的认可。事实上,1996年此事远不是中国政府的”最早“认可。
  据记载,二千五百多年前的释迦牟尼,原为古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太子,19岁时舍弃太子位,出家学道。在尼连禅河西岸的优楼频罗村外的苦行林中,静坐思维,六年之久,最后身形清瘦得不成样子仍无所得,于是不再做这种修炼。后来他独自到尼连禅河外十里之遥的一棵菩提树下,在一块大石头上结跏趺坐,并发誓说:”不成正道,誓不起坐“。与耶酥类似,他坐了四十八天,在第四十八天夜──那年的十二月初七日夜,诸魔──也就是内心各种妄念化身横来侵扰,太子现大威力,降服诸魔,然后即便入定,思维真谛,得大解脱,观见三世实相,洞见三世因果,于第四十九日──十二月初八日晨,豁然大悟,证得一切种智。
  我们推想,释迦牟尼坐四十八天,断食,即令他仍饭水,也是一场磨难,不亚于濒死体验,置自己于死亡线上,然后豁然大悟,把世界上的一切看透了。”看破红尘“即为佛家语言。
  后来,静坐乃至断食却被佛教保留为一种修炼方法。
  相传达摩西来,曾在少林寺面壁九年,成为中国禅宗之初祖。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九华山佛学院院长仁德大和尚,也曾打过禅七:静坐七天(但吃饭),随后他又打饿七,即不吃不喝静坐七天。据记载──不,不能说记载,那样好象过去的传说,因为仁德大和尚尚健在,且仁德大和尚饿七时的知情人也仍在健在──仁德在终南山莲花洞断食静坐七天,其间,他也曾见过毒蛇猛兽,不知是饿极时的幻觉还是真实的,即合十说:若是我前生欠你一条命债,你尽可把我吃了,让我下世再修,若不欠你命债,我只借这方宝地修炼七天,七天一过,定即奉还。那蛇便悠悠地自己走了。即使不是幻觉,也不会是仁德感动了那蛇,只不过那蛇怕人罢了。
  禅七、饿七(加上断饮)也是一场身心磨难,也是把自己置之于死亡线上。
  3、伊斯兰教
  关于伊斯兰教教祖穆罕默德,我手头尚缺资料,是否与耶酥、释迦牟尼等一样断食过四十天左右,我不清楚,但是,引述霍达女士的名著《穆斯林的葬礼》是很有趣的。该书描写有伊斯兰教徒保留宗教遗风,仍有断食之斋戒──只是不太严厉了。断食一个月,称斋月,白天断食断饮,晚上可以吃喝,孕妇、病人等可不持戒。并且教徒还宜到麦加朝观,那可能是一场艰难的长征。
  《穆斯林的葬礼》介绍男主人公韩子奇,他小时候经名叫易卜拉欣,俗名叫小奇子,是个孤儿,跟随着吐罗耶定从福建泉州出发,一路参拜伊斯兰教古寺,来到北京,见着回民梁亦清,回民族的感情,使梁亦清问吐罗耶定还要回福建吗?吐罗耶定说:”不,泉州无家无室,我的方向是克尔白!“”克尔白,您要去克尔白?“梁亦清着着实实吃了一大惊,克尔白是穆斯林尊贵的天房,远在阿拉伯的圣地麦加,每个穆斯森一生之中如果条件许可应该前往朝观一次。每年的伊斯兰历十二月上旬,来自世界各地的穆斯林,远离家乡,成群结队,有的步行,有的骑乘,有的沿途经商,有的一路乞讨,奔向日夜思慕的麦加,虔诚爱诫。
  当梁亦清问小易卜拉欣是否也同去时,吐罗耶定说:”没有他做伴,我也许跨不过那千山万水,就倒葬在途另了,求真主慈悯,让我们平安到达天房,如果我寿数不够,有易卜拉欣总不会半途而废,他还年轻,一定会到。“但后来易卜拉欣因故留在了梁亦清处,吐罗耶定毅然走向麦加方向。这个小易卜拉欣后来就成了小说的主人公韩子奇。
  十几年后,韩子奇经商来到阿拉伯海,书中又有一段动人的描写:”他又想起了另一个人,身无分文走天下的吐罗耶定爸爸。十八年前,他追随着祖先的踪迹走去了,朝着圣地麦加!他那老迈的身躯,穿着草鞋的双脚,将怎样走完这茫茫征途,他现在又在哪里啊?“这是一场宗教的身心磨炼,比万里长征还长。
  关于伊斯兰教的戒斋──断食,书中写道:”陈淑彦流着眼泪在厨房里做好晚饭,老姑妈生前未竟的这项使命现在传给她了,在最后的日子里,老姑妈自己把着斋,仍然尽心尽力伺候着全家的吃喝,现在她去了,感知主,让她死在神圣的斋月里,功德圆满地见真主去了。“
  ”尽管家中遭了不幸,韩太太在为姑妈的丧事操劳的时候,还严守着戒斋的主命。她忍着饥渴,滴水不沾,粒米不进,连一口唾沫都不吞咽……一心敬主,完成善功。“
  ”天黑下来了,下雪天看不见太阳降落下,但清真寺的上空有一盏高挂的红灯向附近的穆斯林报告精确的开斋时间,一直等到红灯亮了,韩太太才和儿媳妇一起吃饭。“
  伊斯兰教也让教徒经历断食的心身磨炼。
  4、道教、巫术
  道教有所为僻谷、坐关的修炼方法。僻谷,即断食,不食谷物之义;坐关,即将自己关起来与人隔绝静坐修炼。
  张三丰是历史上确实有过的一个人,武当派代表人物,太极拳创始者。根据著名的科学家、英国人李约瑟博士考证,明太祖于1430年遣使寻找张三丰,1459年还给了张三丰”通徽显化真人“的称号。前几年武打片热时,上演过好几部有关张三丰的电影,如《少年张三丰》等,那里面多次出现张三丰僻谷或坐关的镜头。
  僻谷、坐关都不好受,都是身心磨炼。
  关于巫术。
  巫术也算源远流长,可追及上古时代,多数已经失传,仅存一些,也好象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但千万年流传下来,研究研究总不犯法,各种致病细菌还允许研究呢?
  巫术驱鬼治病,首先认定疾病是鬼怪造成的,把患者蒙在被子里,后住,又用桃木棍殴打,致死者亦有报道。把患者蒙在被子里后严,易造成窒息,患者心中必然烦躁着急,正如森田疗法对静卧忍无可忍那种体验,切断对病觉的过分关注,然后再揭开被子,与森田疗法机理一样。遗憾的是施术者很多不诊断是否神经质,把不属于神经质的病也盲目地施用此疗法,况且掌握不好火候失手将患者窒息致死也是很有可能的。治好了,报纸,电台不报道,治死了,新闻界要作为反面教材炒一炒。
  又如,在地里挖个坑,里面放一百只烂鞋,坑上置一块板让患者躺好,点燃烂鞋,将患者连同坑口捂严、熏蒸,据说也可治病。这也不过是让患者经受一场磨难,挺难受的,心中烦躁着急,切断对病觉的过分关注,只是枉自加了一些神秘色彩,其实质与森田疗法一样,有心理学道理。
  看来,有披着羊皮的狼,也有披着狼皮的羊;有披着科学外衣的迷信,也有披着迷信外衣的科学。一方面披上神秘外衣,借助神秘感可以吸引病号,另一方面也可招致非议。关键的是施术者要认清是不是适应症,能不能把握好火候,该揭去被子时应迅速揭去。
  以上讲了四种宗教和巫术,都是让人经历一场身心磨难,其中经历了大磨难者成为教主:摩西、耶酥、释迦牟尼等,对一般信徒的要求降低了,如断食时间短了或不那么严厉了。
  各种宗教都不约而同地采用断食磨炼,恐不偶然,各宗教之间相互攻讦,但在这一点上竟能不约而同,更引起我们的注意,那就是,它们有共同原则:通过身心,以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可我要说明的是,宗教本不是迷信,但其下层信徒确与迷信分不开。一个农村老太太理解的上帝与牛顿、康德理解的上帝有十万八千里之遥,赵朴初理解的释迦牟尼与农村老太太理解的老佛爷又有多大距离?
  宗教、巫术疗法在中国看来难以公然实施,我在这里只是把它当作通向科学的垫脚石,正如炼丹术通向现代科学一样,从更大的时空范围上论证现代医学的心理──社会──生物医学模式。
  第六章 医学科学的证明
  1、胰岛素昏迷疗法
  该疗法是给患者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导致血糖降低而进入昏迷,一定次数昏迷后达到对精神病的治疗目的。
  1922年胰岛素提炼成功不久,就有人设想将其应用于对精神病的治疗。1928年M。sakel进一步研究发现,给患者注射较大剂量的胰岛素,引起较深的低血糖昏迷状态对精神病有较好疗效,并于1933年在维也那首次报告了他所观察的大组精神分裂症获益于本疗法的资料,并命名为”胰岛素昏迷疗法“,这一疗法很快为各国学者所接受,列为精神病的一项主要治疗方法。
  二十世纪三十和四十年代,中国有些地区已开展了这一疗法,但广泛应用是在五十年代以后。
  该疗法的主要适应症:原则上适应于种类精神病,但对不同病种,疗效不一,因而,适当选择是必要的。
  精神分裂症。
  情感性精神病,包括躁狂症和抑郁症。
  反应性精神病。
  神经衰弱。
  神经性厌食。
  偏执性精神病。
  后两种病甚至一般低血糖不致昏迷即可取得疗效。
  具体实施技术这里就不讲了。
  使用抗精神病药后,此疗法已经少用。主要问题是费用大,要求高。但是,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或不能耐受抗精神病药副作用者,仍用胰岛素昏迷疗法。
  所以,我手边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出版的几本精神病学方面的书籍都写有该疗法,如前已引述的沈渔村院士的《精神病学》,何伋、张习远的《精神病防治学》。
  胰岛素昏迷疗法是让患者昏死过去几回。这类似于”濒死“,重于森田静卧,也是经历一场生死的身心磨难,醒转后精神状态好转,依附于精神病的躯体症状也随之好转或消失。如依附于抑郁症的便秘或肩背痛,依附于焦虑症的慢性腹泄或口腔溃疡。
  2、人工冬眠疗法
  该疗法是利用抑制体温调节中枢的药物,人体处于类似于变温动物的冬眠状态以产生保护性抑制和降低基础代谢的治疗方法。
  人工冬眠疗法是最早始于1862年,Walther首先使用人工降温,使动物麻木而进行外科手术。1940年,Fay和Smith利用该疗法治疗一些恶性病(下列适应症中列有)、麻醉药物成瘾,取得良好效果。此后,人工冬眠疗法在各科临床进行了广泛应用。
  沈渔村院士五十年代曾在中国推广人工冬眠疗法。上述何伋、张习远的《精神病防治学》一书中,所列人工冬眠疗法适应症并不仅仅是精神病方面的,计有:
  严重创伤,如颅脑、胸腔、腹腔大手术或者耐受力差者;严重烧伤、烫伤;严重感染,如感染性休克、中毒性脑炎、流行性脑脊髓炎、小儿重症肺炎、破伤风、中毒性痢疾、高热惊厥等;癫痫连续状态,子痫、甲状腺危象顽固性疼痛、中暑、日射病;精神障碍;精神运动性兴奋;急性心因性反应;严重的恐惧、焦虑、惊恐发作;危机干预,如自杀、凶杀、暴力、激越、冲动行为;幻觉、妄想;澹妄状态;分离性障碍;高热等均为人工冬眠疗法的适应症。
  人工冬眠疗法也是让人体温度降到意识丧失的严重程度,小死一回,也是一场濒死磨难,可以治疗许多病症。
  3、中医药
  作为中国人,你们耳濡目染关于阴阳失衡、七情致病,总有知晓,不必再多叙述。
  但需说明的是中医药对精神病的治疗,毒副作用很大,一改”中药副作用小“的状况,且并发症很多,甚至危及生命。
  洋金花用于治疗躁狂症和精神分裂症有一定疗效,其主要成份是莨菪碱、阿托品、东莨菪碱,其治疗机制与阿托品昏迷疗法相似可致病人昏迷。但洋金花治疗操作复杂、护理量大,而且可产生高热等恶性并发症。
  马钱子和马桑寄生是造成抽搐发作的中草药,”其治疗机理与休克疗法颇似。
  这里又引出了一种西医疗法:阿托品昏迷疗法。此不详述。
  4、针灸
  据说针灸有科学道理,但那所谓道理,无非是阴阳学说、经络学说。与现代生理解剖并不一致,但由于它在实践中确实有效,姑且戴上了科学的帽子。其实,有不少情况仅是心理暗示或类似于森田疗法转移对病觉的注意。如灸,你关节痛或肌肉痛,符合森田神经质的诊断,实为感觉的固着、嗾大、过敏,查无器质性病变,吃药除安慰剂效应外无更好疗效,那就用火去灸好了,直到在关节皮夫处灸烧出水泡,烫伤为止,你把注意转移到这水泡实际病变的疼痛,切断对关节或肌肉痛觉的关注。而这一水泡是会痊愈消失的,三五大、六七天,你看着它一天天痊愈了,等到变成一个干痂掉落,你满心庆幸,“好了!病好了!”早已把关节疼、骨肉痛忘掉了。
  5、饿疗。
  1998年7月21日,发行量很大的《光明日报》发表有一篇文章《断食疗法》,可算作科普文章,而不是宗教或迷信了。该文指出,现代文明病的祸根在于环境污染,农药、化肥、抗生素、添加剂、铅等形形色色的毒素,通过一日三餐进入人体,天长日久积蓄起来,威协人体健康。美国毕勒医生总结他55年行医经验得出结论:“一切疾病的根本原因不是细菌,而是食物中毒形成的毒素,造成细胞组织破坏并引起细菌的侵袭。”
  断食的主要作用是排毒。断食期间,大小肠蠕动量减少,但肠壁间摩擦增多,迫使折迭处长年积累的“宿便”脱落,排出体外。“宿便”乃肠内腐败的有毒物质,如阿摩尼亚、硫化氢、硫磺和氢的化合物等,毒性很大,其中部分毒素被肠壁吸收进入肝脏,使肝功能降低,不利于肝的解毒。故“宿便”有万病之源的说法。
  这算是本章科学症明与上章古文化二种证明的联系纽带吧,原来摩西、耶酥、释迦牟尼,或许还有穆罕默德断食还有科学道理呢!当然,这只是幽默话而已,是科学和宗教都不一定能接受的。
  第七章 ECT疗法
  上述疗法都有较多的弊端。
  森田疗法是根本性疗法,适应症状广泛,但疗程太长,一般得住院四十天左右或者更长;
  宗教更不行,中国人先要嗤之以鼻、跺之以脚,我写了那一章,说不定要让人攻击一番;
  胰岛素昏迷疗法费用大、操作复杂;
  人工冬眠疗法危险性高;
  中医药疗法疗效不确切,毒副作用又大。
  这不仅有碍于精神病的治疗,而且有碍于依附于精神病的躯体症状的治疗。
  我们真想找一种快捷、安全、便宜的疗法。
  那么,相比之下,ECT疗法比较符合这三项要求。
  所以,ECT疗法虽属于上章科学疗法,但单列出来,作为一章。
  ECT疗法,又称电休克或电抽搐疗法,系用短暂的、适量的电流通过大脑,引起患者意识丧失和抽搐发作,以治疗精神疾患的方法。
  现在,任何一家精神病院都缺少不了ECT机这一器械,任何一本精神病学著作都会讲及此疗法。但是,电与休克二个词让人望而生畏。医院在采用这种疗法时严格控制人员,不让其他病员或其家属看到。
  其实,这是以讹传讹的误会,电休克疗法是相当安全的,甚至比服用抗精神病药更安全,为了消除这一误会,我把它的安全性提到前面来讲。
  美国精神病学会专门小组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对四千名会员进行调查,结果72%认为ECT安全、经济、有效,仅7%主张废除ECT;对患者的调查结果是,30%的患者厌恶ECT,78%认为有帮助。后来又有人对精神科医生、护士、心理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分四级对ECT进行调查,结果是这样的:不同专业人员对ECT的认识有显著不同,精神科医生认识最高,以下依次是护士、心理工作者、社会工作者。随着经验的增加,对ECT认识量表得分越高。心理工作者则不然,他们认为ECT属于一种器械疗法,不属于他们的心理治疗的手段,持怀疑态度。随着心理治疗经验的丰富,心理治疗技术越高,越倾向于心理疗法而逾不主张采用ECT疗法。
  这个结论就够了,它说明,人们对ECT了解、经验越少才否定它,越有经验越相信它。我们对ECT的担心是我们对它了解太少而已。
  电休克的死亡率大概为1/70000,相当于小外科手术,如扁桃体切除。死因多为心脏病,但还很难说是治疗引起的。1959年有人统计死亡率大经为3 ̄4/10万人次,丹麦有人统计了22210次,仅死一例。另有人称他统计的死亡率为0.2/10000,他报告了18627次ECT中,连骨折的也没有。我国上海精神症防治中心1958年到1986年施术数十万次,仅死3例。山东济宁精神病院1952年到1990年施术约20万次,无一例死亡的。这已经比服用安乃近治感冒的危险性不大了。
  ECT安全。
  它的电量、通电时间是人为设计、掌握的,完全可以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关于ECT疗法的生物学机理,也有不少人研究,我这里主要是讲心理学机理。上面已提出并论证了濒死、磨难治病,ECT让人在倾刻间完成了“死一遭”的磨难,通过这一磨难,达到治病效果,包括精神心理疾病和依附于精神心理病的多种躯体性疾病,已如上述第三章所揭示的。
  比起森田疗法四十多天的住院,快捷多了,每次只是瞬间通电,让人在倾刻之间休克一次,“濒死”一次;比起宗教的终生修炼更快;比起巫术更文明、进步了;比起一些药物疗法,更经济──它消耗的电费以分钱计,而一些药物则是很昂贵的。
  如果正视全世界约有4/5的人信仰宗教,发达国家的人民也在信教这一事实,认为宗教修炼有益于身心健康(包括提高社会适应能力),那么即使人没有病(狭义的躯体症状)也应做几次ECT,等于修炼,自己先达到“死过一遭”,心胸宽广,善待生命、热爱生活,人生观更趋合理,也无不可。ECT是一种生物疗法、器械疗法,同时它也是一种心理疗法,是一场磨难,兼有生物疗法和心理疗法二种效果。既有4/5的人用宗教法修炼终生,何不提倡4/5的人施用ECT?至少不信仰宗教,没进行宗教修炼的那1/5的人何不用ECT弥补一下自己缺少了的身心修炼?
  当然ECT没有森田疗法显得人道,毕竟人休克过去了,“死过一遭”,但需说明的是,被施术者不觉得痛苦,他一下子休克过去了,对此过程并不知道。
  ECT副作用小,主要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意识模糊。表现为急性器质性症状群,伴有定向障碍及行为紊乱。一般不超过半小时。暂停或停止治疗,能自行恢复。
  第二,记忆障碍。其特点是短程记忆能力减退(顺行性遗忘)以及近事遗忘。临床上常诉说不能记忆某些名字。这种记忆障碍是可逆的,大约于3~6周恢复,治疗次数越多,恢复所需时间越长。恢复后记忆功能比治疗前差。
  第三,癫痫。少数病人,电休克可诱发癫痫发作,但也可能癫痫与电休克无因果联系,如无器质性基础,这类癫痫在终止电休克后一年内自行消失。
  这些副作用一般都不严重。实际上,任何一种治疗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副反应,我想举出二种最常用药物,看看它有什么副反应。既然这种药物如此常用,还有这些副反应,那么ECT这点副作用也算不了什么。
  青毒素钾的不良反应(引自《新编常用药物手册》,1992年金盾版):
  (1)、过敏反应。发生率约5~10%,其中最严重的是过敏性休克,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其次是皮肤过敏反应、器官的过敏反应,对神经系统也有一定毒性。肾功能减退或老年病人,大剂量注射时亦可出现幻觉、肌肉阵挛、癫痫样大发作等。
  (2)、治疗过程中可发生二重感染。大剂量应用钠盐有可能产生低血钾、代谢性碱中毒和高血钠症,大剂量静滴钾盐,则可发用高血钾症,甚至有心脏停搏的危险。
  够了,不用再引述,仅这二点,对于不是医生的人来说,也吓一跳。再举最常用的解热止痛药安乃近,它还(1)、可引起虚脱;(2)、过敏性皮疹和药物热可引起死亡;(3)、注射部位肿痛,有的出现全身性毒血症状;(4)、较长期应用可引起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亦有导致死亡;(5)、偶有过敏休克而产生呼吸循环衰竭。
  是药三分毒。任何一种治疗方法均有副作用。ECT的副作用并不是很大的。
  ECT的适应症:
  1、抑郁症。严重抑郁症是ECT的首要适应症。对于反复发作的单相抑郁症、变相情感性精神病的抑郁、更年期抑郁症、产后抑郁和严重晚发性抑郁等皆有效。对于激动性抑郁可选用ECT,对于有强烈自杀观念、自杀行为者尤其有效,对于抑郁性神经症疗效稍逊。
  2、躁狂症。ECT对控制或改善极度兴奋躁动和激动性行为有效。因此,在锂盐显效前,可先用ECT治疗是有好处的。
  3、精神分裂症。有明显自罪自责、拒食、护理困难以及紧张性木僵的病人,ECT疗效良好,伴抑的精神分裂症、抑型分裂情感性精神病ECT治疗亦有效。
  4、反应性精神病。伴有抑郁、自罪、拒食或自杀企图的反应性精神病。
  5、癔症。对癔症性精神发作。
  6、其他。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恶性症状群,匹克氏综合症、迟发性运动障碍、以及具有躯体病的精神病患者,如抑郁症合并心血管病。
  ECT可改善某些非精神疾患和精神疾患的体征。如癞皮病的少动症,麻痹性痴呆的精神症状,剧烈的三叉神经痛、丘脑性疼痛。
  我们已经知道,依附于上述各类精神病的躯体症状有许许多多,如仅抑郁症就有众多躯体症状,甚至仅表现为躯体症状而无精神病的表现(隐匿性抑郁症)。
  当然,ECT也有它的禁忌症,主要是心血管疾病。
  ECT机有二种类型,一类是使用正弦交流电压,多在70~120V,通电时间0.5~0.6秒;另一类是脉冲电,一般电流在40mA,通电时间为1~2秒。
  操作可由专门医生进行,这里就不多讲了。
  疗程:6~12次为一疗程。开始每日一次,以后减至间日一次或每周2~3次,疗程结束时可达每周一次。
  改良ECT治疗:无抽搐发作的ECT。
  常规ECT由于抽搐,外观上“残酷”,引起患者及家属恐惧。Bennett于1940开始在术前注射肌肉松驰剂,不引起抽搐,以后,由于肌肉松驰剂的发展,已有了十分有效的肌松药物。但由于不发生抽搐,施术者以什么为休克的标志呢?一般以瞳孔散大、竖毛、眼鼻周围肌肉轻微颤抖表示有效发作,对应于改良前的抽搐。
  在具体实施ECT过程中,由于术者过份担心,也由于个体耐受性,1~2%的患者在一般治疗电量下难下发作,如电流不足,电压不足或通电时间过短,未达抽搐阀值,影响了疗效。此时应加大电量。
  需要注意的一点时,无抽搐ECT过程中,抗生素与肌肉松驰剂有协同作用,术前应询问是否使用抗生素如卡那霉素不久,不要因过度松驰肌肉,已达抽搐阀值而不觉,如不能竖毛、眼鼻周围肌肉不能颤抖。
  这本小册子到这里可以告以段落,概括一下我阐述的观点,就是,对于生物医学来说,由于一些疾病反复发作或成为慢性难治疑难症,有可能是由于非生物的原因(心理──社会)造成的,适度的身心磨难的各种疗法有效,其中最优者为ECT。
  第八章 弗洛伊德主义的医学观
  1、什么是潜意识
  以往我们总认为,人的行为都受意识支配的,比如,我考虑到该买什么衣服,于是就去买。心理学是研究意识的。后来,弗洛伊德博士认为,这是不对的。人的行为不仅受意识支配,还受潜意识的支配;心理学不仅要研究意识,还要研究潜意识。
  那么,什么是潜意识呢?
  我在这里不引述潜意识的定义,只对潜意识的一些重要特征、作用作以描述,你们就会大致体会到什么是潜意识了,因为其定义虽然准确,但较抽象,较难理解。
  人的心理,至少包括意识和潜意识,二者好象大海中的冰山,潜意识在海平面以下,意识在海平面以上,以下的部分不为人所知,但它要大得多。潜意识一般不为人所认识,但它却有着巨大的力量,在影响着人的行为。潜意识的内容主要是本能性的,它可以是不道德的,而意识则是社会性的,要考虑道德的要求,潜意识要求快乐原则,意识要求道德原则。一般情况下,人的意识可以压抑住潜意识,不让它那可能是丑陋的面目露出来,以使人的行为符合社会道德的要求。全部教育、文化的功能就在于增加意识对潜意识的压抑力量。但是,社会道德在一定程度上也要跟潜意识让步,达成一定程度的妥协,在一定限度内满足潜意识本能的要求,如在婚姻范围内不算奸淫。潜意识的内容主要是从黑暗中自己生长出来的,但有一部分潜意识本能则是外界掉到潜意识的黑暗之中成为它的组成部分的,比如一些创伤性
  或令人不快的经历被遗忘了,即被扔到潜意识黑暗中深渊中去了。
  对应地,弗洛伊德把人格分为三部分:超我、自我、本我。本我是潜意识的,它可以包括人的自私的方面,小人品格;超我是意识的,是理想人格,君子品格。而实际上,人既不是小人,也不是君子,既不是纯粹本我,也是是纯粹超我,而是自我的,是二者的妥协,有小人的表现,也有君子的表现,做过好事,也做过不想让人知道的事,有过高尚的想法,也有过羞于启齿的想法。
  为什么做出这些不想让人知道的事?为什么有过羞于启齿的想法?潜意识使然,本我使然。有人说:人,一半是野兽,一半是天使,就是这个意思。
  2、潜意识的存在性
  潜意识这东西究竟存在不存在?存在的。弗洛伊德举出大量令人信服的现实事例证明潜意识是存在的。常人中都有过失误和做梦的经历,所以弗洛伊德有专著从失误和梦中寻找潜意识存在的证据。因是常人,必不奇特地引人注目,但肯定是大量的。我们最好举出极端的例子:不正常的人,病态的人。虽不是大量的,却是典型的。
  强迫症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代码55.1。
  定义:以强迫症状为主要临床相的神经症。强迫症的特点是有意识的自我强迫与有意识的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二者的冲突导致病人的紧张不安,十分痛苦。病人知道强迫症状是异常的,但无法摆脱。病程迁延的强迫症可表现为以仪式动作为主而精神痛苦显著缓解,但此时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可有①强迫观念:包括强迫回忆和形象的强迫表象;
  ②强迫情绪:表现为十分害怕丧失自我控制力而发病或有违法犯罪行为;
  ③强迫意向:表现为经常感到有立即行动的冲动感或强烈的内在驱使,但并不表现为行动,病人因此感到非常痛苦。如害怕自己会把婴儿从窗口扔出去;
  ④强迫动作:表现为屈从强迫观念的反复洗手,反复核对检查,反复询问等,或者表现为对抗强迫症的仪式动作。
  人的意识明明知道不该这样想,不该这样做,但他“神经”了,他的意识控制不住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这就是潜意识的力量太强大了,它要浮出海平面了,已经让人可以看到它的一解了。是潜意识让人这样想,这样做的,意识管不住它了,压抑不住它了。
  弗洛伊德引用过的一则病例是这样的:
  一个十九岁的姑娘,为了求得睡眠起见,宣称她在夜间需要环境安静,必须排除一切声音的喧扰,她因此做几件事──将房间内的大时钟停止不走,并将其他一切小时钟移出室外,就连床边桌子上的手表也不例外,所有花盆、花瓶之类都要慎重地放在写字台上,务使它们在夜间不致跌落发声。她也知道这些理由未必成立,因为纵使小手表放在桌上,那声音也一定听不见,况且,即使听见,时钟有规律的声音反而能引人瞌睡,她也承认花盆花瓶放在原处也必不致堕落,这种惧怕是多余的。至于就仪式中的其他动作,却又不符合求静的动机,硬要自己的卧房和父母的卧房之间的那扇门半开着。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而置种种障碍于门口,这样似乎又招来了声音。然而最重要的仪式都和床有关。床头长枕必须不和木床架接触,小枕必须迭跨长枕之上成一菱形,她则将头恰恰放在菱形一角上。盖鸭绒被之前,必须抖动鸭毛,使羽毛下降,但又必须重新摊平。细节很多,这里不再赘述。你们不要以为这些锁事都进行得顺利,她每做一步,总担心没有做好,势必试而又试,演而又演,先怀疑这一点,又怀疑那一点,结果总需几个小时,才能使自己和父母休息。
  这就是潜意识作崇,它在使病人这样做,这样想,意识不同意也不行。杨德森教授在为《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强迫症写的案例中,病人被无聊的想法折磨得死去活来。
  另外,在一些精神分裂症中,邪恶战胜了正义──潜意识竟把意识压下去了,人完全被潜意识控制,意识力量(社会道德人格)竟象消失一般,我们看不到这种人的理智了,他甚至可以听到命令性语言(幻听)而去杀人或砍断了自己手腕,并说听到有人命令他这样干。谁命令?潜意识。
  情感情精神病人中,潜意识恶魔向意识发起暴动,力量不相上下,一忽儿潜意识胜利了,病人表现为喜气洋洋、多说多动,情感高涨,甚至妄自尊大。一会儿潜意识被战败了,病人垂头丧气,无所作为,甚至认为不如死掉。
  实际上,意识和潜意识的斗争一直在进行着。在正常人,意识处于能够控制潜意识的有利地位。一旦控制不住,好象笼中的老虎跑出来了,就要作恶,它操纵、控制人,人就要发疯了。
  这样看来,潜意识是存在的。
  3、潜意识与疾病
  潜意识想要表现出自己,可是意识不一定允许它出来。有时,潜意识就化装逃过检查员的检查,歪曲地表现出来,这在癔症中表现得较明显。
  还是前面提到的杜拉,潜意识中,她倾慕着仪表堂堂,已有成就,有着男子成熟美、且爱着自己的K先生;意识中又知道这不允话,年龄差距大,K先生是有妇之夫,是爸爸的朋友。所以K先生带她出去玩,她欣然而去,且玩得愉快,这是潜意识的力量使然。但K先生吻她一下时,她又打了K先生一耳光,后来她自己竟被折磨得生了病,这是潜意识的力量使然。
  神经性咳嗽:为了避孕,可与他口淫,可那总有点恶心,于是成为咳嗽;
  肚子疼:若让K先生得手,现在已该分娩了,于是肚子疼。
  跛脚:若让K先生得手,我便失足了,于是跛脚。
  在意识中,疾病总是令人不快的,但潜意识中不一定。潜意识可能认为生病还有好处,于是产生了潜意识生病动机。对这种病,即使看来是药到病除的小疾,医生却难以治愈。原来,生病有好处。某人当厂长,财务混乱,自知自己说不清,这时他可能病人,甚至百病缠身,如哑了、瘫了、或无名高热,医生对症治疗,疗效可能不好。荣格博士甚至认为,对有些疾病,医生本来就不该治愈,而让患者藏在病中,以逃避他承担不了的责任──社会的、经济的或法律的。弗洛伊德说,这类病人虽四处求医,但治愈疾病的动机并没有他认为的那么强烈。小孩子为了讨妈妈的特殊关照,可以哭,哭得大口呕吐,或者发烧。成人也一样,借病逃避责任,引起有关人员关注,都是行之有效的,这种病是病人的杰作。高考没把握但又无法向父母交待的考生最易得病。K先生与夫人关系不和,K先生出差,夫人就愈痊了,
  充满生命活力,K先生回家,夫人就恹恹的,特别易得妇科病,原来是不愿尽妻子之责。生活、工作不堪重负,便会肩背痛,负担减轻了,肩背痛才会痊愈。
  这些道理说给病人听,做他的思想工作,不行,还不至于达到治疗目的,因思想工作往往只达于意识。正象我们劝某人不要为失去爱子而悲痛一样无效。你鼓励抑郁病人振作起来,他都振作不起来,附着于抑郁症的躯体症也不会痊愈。只有病人在心灵深处,潜意识的层次上真的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算了,不那么认真了”病人才可能轻松起来,振作起来,消除疾病。
  至于痊愈,需情况有变。政治运动过去了,财务审计过去了但问题没被审出来,那些在政治运动中处于不利地位的病人,财务混乱的负责人,病会痊愈,稍一用药,即使过去用过而无效的药,这时显效了,这便要成全了医生妙手回春的美名。实际上,不用药也会好的。
  心理医学上有“病理性熟路反应”一说,一个病症发生了,这一病症被潜意识生病动机所利用,今后该人又遇不顺心的事,该逃入病中了,逃入什么病中呢?最容易的是逃入原来已生过的病中,这样,一个病,在不同时间,被不同的心理原因所利用。因此,弗洛伊德认为,癔症在身体那方面的因素比较稳定,然而心理方面的因素是多变的,这就是带根的病。
  这样看来,潜意识是一类疾病形成的原因。
  关于这一结论,还需要说明的是,不仅指癔症而言,包括机体性疾病。因为正如弗洛伊德所说:“他们若一有病态的机体状况──也许是一种发炎或一种损伤──即常足以使症候从此形成,于是实际上的症候,立即被采用而为那些正想有所表现的潜意识幻想的工具。”看来还包括发炎、损伤之类机体疾病。
  4、怎样影响潜意识
  前面说过,潜意识处于黑暗之中,意识的阳光一般是不易照射进去的。但是,在一些情况下,意识的内容也可进入潜意识,如遗忘,就是意识的内容掉到潜意识黑暗之中而成为潜意识的组成部分。杜拉在某一天十分烦燥而自己也不知为什么,经过弗洛伊德的分析治疗,原来这一天是K先生的生日。往年的这一天,K先生会邀她去愉快地玩耍、庆祝,自从打了K先生一耳光,失去了这个机会,K先生不再邀她,她也把K先生生日忘到潜意识中去了。但也只是忘到潜意识中去了,而不消失了,它还存在,还在发挥作用,当受不到邀请时,同样烦恼,象在现实中等待情人,久等不见一样烦恼。
  其中,人为影响潜意识最著名的例子是后催眠效应。
  1889年,著名催眠术专家伯恩海姆做了一个实验。一位太太在催眠状态下,接受了在醒后一定时间打开放在房间一角的雨伞的指令。这位太太在催眠苏醒后,十分准确地完成了指令。开始,她也不清楚自己为什么突然要打开雨伞,别人询问,她回答说,她似乎想弄清楚这把雨伞是否是自己的。这一动机显然与现实不符,因不用打开,放到房间正中足可认定跟自己的雨伞不同,显然是事后想出来的。她真诚地为自己的行为做出解释,确认她的行为是自愿的。尔后伯恩海姆反复询问和提示,终于使病人想起了行为的真实原因:她想起来曾有人让她做出在一定时间打开雨伞放到房间正中这一怪异动作。
  这就是催眠师作为外力对潜意识动机的影响。
  前面说过,弗洛伊德还指出,创伤性经历也可以进入潜意识。
  为了治病目的,有时需要人为影响潜意识,改变潜意识,使它向积极方面转化。精神分析就是对潜意识有所作用并可将其引入意识的技术,只可惜疗程太长。
  休克,可看作一次创伤,可进入潜意识,可对潜意识以作用,发生影响。只要把握好火候,把休克这一创伤、磨难进行到位,让病人死过一遭,就把“我还有什么可计较的,好好活吧”这一观念送到潜意识中去了,并开始以潜意识动机形式影响人的行为方式。
  我这里说要把握好火候很重要。如前述濒死体验,先是恐惧、愤怒,最后才产生正性情感,若停止在恐惧阶段就遭了。磨难到一定程度再解除可治病,但磨难不到位或磨难太长时间又会致病。磨难最好快些来,快些去,ECT较符合这一要求,且磨难程度到位。
  参考文献:
  1、《精神病学》沈渔村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三版。
  2、《行为医学》杨德森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第一版。
  3、《神经质的实质与治疗》森田正马(日本)著,臧修智译,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一版。
  4、《精神分析引论》弗洛伊德(奥地利)著,高觉敷译,商务印书馆第一版。
  5、《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荣格(瑞士)著,成穷译,三联书店第一版。
  6、《精神病防治学》何伋、张习远著,天津科技出版社第一版。
  7、《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与案例》杨德森,湖南大学出版社第一版。
  8、《濒死体验的研究状态》冯志颖、刘建勋,《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目》1986年第2期。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