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地区佛教>> 泰国佛教>>正文内容

泰国的佛教教育问题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卡比辛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泰国的佛教教育问题
  卡比辛
  前 言
  佛教在泰国,已有长久历史,早在十三世纪,苏可泰时代(Sukhuthai period),已将上座佛教尊为国教,并且沿袭至今,一直未曾改变。
  佛教的中央组织一直环绕在佛教徒社区的周围,也就是僧侣。在过去,不论是曼谷或乡下地区,佛寺总是扮演积极的角色。过去,教育系统都以佛寺为中心,;僧侣也就扮演教育与社会福科的重要角色,人民每天的生活几乎离不开佛教。而且僧侣又多为博学之士,举凡语文学、佛学、天文学、各种吠陀的知识等等,无不精通,所以备受尊敬。过去,王孙贵胄子弟都是从僧侣受教。在阿育雅时代,正当吠陀文学风靡全泰国,拿莱马哈拉拉国王郎以僧侣为其私人教师,教授佛学、吠陀,以及大象论。
  当今查哥利王朝的拉玛五世决定将教育普及全国,并且将此重任授予普拉马沙马拿。因为拉玛五世相信当时的教育部无法膺此重任,所以才动员僧侣完成此一伟大的使命。
  教育革命发生于拉玛五世统治的时候,并且由姆佳继续执行。经五年的努力,将现代教育奠定巩固的基础之后厂僧伽佳于是将它交给教育部,由教育部负责全国教育事宜。
  伹是正当政府接管人民教育的时候,僧侣教育以及寺庙教学却被忽晷,使得问题丛生,这点将于第三部分中讨论。
  泰国的社会直到拉玛四世国王统洽时,才向西方开放。当时,西方传教士来到泰国,于是发生文化交流,而大多数的皇家成员也开始接受英语教育,更有甚者,拉玛五世国王的所有儿子都在国外受教育。
  二次大战之后,佛教寺庙丧失其为教育中心的重要角色地位。小学教育由中央政府接办,而且更多的家庭将其子女送到国外接受更高的教育。于是僧侣团体与泰国社会更形隔阂。
  泰国社会中,特别是在曼谷,任职于政府机构者,其职位愈高者,通常是受西方教育,并且曾长时间在国外接受教育。他们因为受西方之影响,思考的方法也逐渐西化,而且以西方的思考方法来观察问题、解决问题。
  但是泰国的僧侣依然固步自封,仍然囿于旧有的思想架构,不思改革,只求自保,因此,他们既看不到改变,也感觉不到这种改变的重要性。
  僧侣仍然以陈旧的教材,老方式,继续其教学生涯,这种方式也许可以满足老一辈的人,但对新一代的青年却枯燥乏味。受过教育的年轻一代普遍具有更广阔的世界观,更深受西方思想架构的影响,他们对于僧侣所传授的佛学觉得不能切题,也不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这些佛教徒主要分成两类:一类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佛教徒,他们仍然相信佛教教学的重要性,而各别地从自己的阅读与研究中,尝试找出佛教的意义。有一些则追随出世的僧侣沉思修行。
  另一类,也是绝大多数人,却拒绝佛教教学,认为它是一种落伍的教学方法。对他们来说,佛教只是一种必需的宗教仪式而已,只是一种他们必须认同的社会价值而已。
  这些是由于佛教教育没落所产生的历史与社会问题。
  l、涅槃概念之了解
  任何宗教,其宗教目标必须在理论层次以及实行层次两方面都很清楚地叙述。只要心里有清晰的宗教目标,修行者就能根据该目标,定其生活方式。
  “佛教,不管是大乘佛教或小乘佛教,都接受涅槃为终极目标。泰国老一辈的人仍然以涅槃为其精神目标,并且根据此一目标安排其生活方式。当他们贡献功德时,他们希望愿此功德能引导他们升入涅槃。但是当西方文明浸染愈深时,西方的价值观念,也愈来愈影响泰国人民的日常生活。佛教的价值观似乎已被西方影响轻易取代。
  关于大多数泰国人所了解的涅槃概念,本人愿意在此讨论。在上座佛教的国度里,特别是在泰国,此一概念正在丧失其重要性与影响力,许多泰国人根本不知道把这种概念当成是他们的宗教目标,有些人甚至否定它,有些人则把它当做遥远以后的事情,不合目前生活的需要。
  现在许多佛教徒与僧侣都只就涅槃消极的一面来阐释。比如说,涅槃是受苦受难的结束,是生命的尽头,是无欲的境界,是完全息灭等等。这些解释只看到涅槃消极的一面。其实涅槃既非此亦非彼,那么是什么?涅槃实在不能经由语言肯定地阐释,因为语言本身只是一种世俗的工具,解释世俗的事务。甚至在解释世俗事务的时候,语言也会有时而穷,因为涅槃是属于超世俗层面,所以不能用语言予以阐释,这也是为什么禅宗一直强调心悟而不主张以语言来解释教义的道理。
  问题是既然不能用语言正面解释涅槃,佛教教师与倌侣只好强调其消极的一面。这种消极解释的方法竟将涅槃的理念世俗化,并使人误解涅槃只是一种空(世俗的层次)。如果涅槃只是无,它对大家来说,就没有意义。如果它只是空(世俗的层次),它又如何能成为佛教的精神目标。
  虽然涅槃积极的一面不能用语言阐释,但并不表示它根本就没有积极的一面。这一点往往为泰国的小乘佛教所忽暑。他们所强调以及专心的只是消极的一面,而后来人们也一直以为涅槃只是一种消极的态度。这对整个佛教结构来说是一个致命伤,因为如果涅槃只有消极的一面,那么佛教徒就很难了解涅槃对他们目前的存在,到底有何关连又有何意义,于是就会否定它。
  对涅槃最通常的解释而为许多泰人所熟悉的是“涅槃乃完全的空”。这种解释不但不能引导众生走向涅槃,反而会误导他们。事实上,这种对“空”的错误概念只会使他们偏离正道。“空”应以超世俗层面来阐释与了解,如果以世俗眼光来看它,就会误解,因此涅槃的概念才会受到误解与拒绝。
  负责将正确的佛教知识传授给居士的僧侣往往对这种失败一无所知卜而最严重的是自认为佛教徒的人竟然没有清楚与正确的精神目标。
  二、佛教大学
  泰国有两所佛教大学:马古大学与朱拉隆功大学。乃奉拉玛五世之旨,分别创立于一八九三年与一八九六年。但直到一九四六与一九四七年,才发挥大学的功能。经由长老委员会之命令,它们于一九六九年五月十六日成为僧侣的教育机构⑥。
  这两所大学只对僧侣提供佛学教育,僧侣必须最少修满四年的巴利文才得申请入学,然后在大学修满七年以上,才能取得学士学位,截至一九六九年,共有五百十六位僧侣从这两所大学毕业。
  这两所大学所面临的问题,可以归纳三类:
  (一)教育计划: 当朱拉隆功国王为全国订立教育制度时,僧侣是推动它成功的主要功臣。后来政府接管教育计划与组织,并且将一般人民教育与僧侣教育分开来,政府并且不再过问僧倡教育,因此佛教大学的教育计画就缺乏全国性的指导,并且不再属于全国教育计画的一部分。毕业生的素质也日益低落,这也是与上文所说的了解佛教之问题有直接的关系。如果不将这一问题认真考虑,长期来看,必成为国家的严重损失。
  (二)预算: 因为政府似乎并不很重视僧侣的佛学教育,所以分配给大学的预算就很有限。一九六九年,两所佛教大学所分配到的只有一百五十四万泰币,而该年的全国中央教育预算却高达十五亿六千四百三十万元,完全不成比率。有限的预算使得这两所佛教大学只能以微薄待遇延揽教授师资,结果是学习的素质也深受有限预算的影响。
  (三)地位: 佛教大学的地位,多年来备受争议,两所大学已经由长老委员会承认为僧侣的教育机构,但是却未能得到政府的承认。也就是说,佛教大学毕业的学生不得申请入泰国其他大学进修,如果他们卸下僧袍,也不能以佛教大学文凭申请工作。他们只好到国外去接受更高的教育。这种教育瓶颈造成不少不必要的外汇损失。
  政府之所以不愿承认佛教大学的学籍,部分原因乃是耽心如此一来可能鼓励毕业的僧侣返俗,但是从另一角度来说,佛教大学可能是乡村穷人子弟接受高等教育的唯一机会。因此政府应直接介入,负责支持与提升这两所佛教大学的教育水准。
  僧侣,特别是这两所大学的学生与毕业生,对于政府面对他们的问题所持的消极态度,颇感失望,政府似乎无意就此问题予以认真讽查。多年来,各界都在推动,希望政府承认佛教大学的地位,但是到现在仍无进展。
  从另外一个立场来看,僧侣认为在佛教大学受教育的学生,百分之九十以上来自农家,而泰国农民占有绝大多数人口,所以重视佛教大学的教育,也是解决多数人民就学受教育的一个途径。
  有些人也许注意到佛教大学所提供的教育不单是接受标准的问题,所以不能像其他大学一样受到同样的承认。其实,这是一种连锁问题,由教育计画牵涉到财政支持的问题。只要教育计画的问题得到认可,财政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佛教大学最迫切的问题是要求政府将佛教大学的地位予以合法化。认为佛教大学不够大学资格的人,实在应予以斟酌,这种主张应有事实依据,是不是佛教大学毕业生不能取得国外著名大学的入学许可?的确有这种情形,但是也有许许多多的佛教大学毕业生顺利地进入美国以及其他国家深造。
  (持较保守想法的入认为高等教育会使僧侣俗化。有这种看法是因为我们把僧侣与人民分开来、;,把他们看作隔离的一群,但是僧侣其实也是人,大多数的僧侣更是农家子弟,他们也有受教育的权利。我们必须提醒的是佛教大学只是僧侣接受更高教育的踏脚石。它也在帮助国家改善人民的索质,特别是广大的乡村入口。
  泰国社会并不禁止僧侣还俗,但是以为不承认其学位十就可以防止他们还俗,这种策署可以说是浅薄之至,与任何良好原则相违背,也与全国人力发展政策背道而驰。而且更叫人困惑的是,允许佛教大学教学,却不承认其学位。
  政府虽然关心乡村人口的教育,但却忽暑了佛教大学基本上是服务农民人口的这一事实。佛教大学提供农村人口的教育需求。所以政府应认真并立即考虑这些问题。
  只要提高这些毕业生的素质,政府就会获得一群学养俱佳的僧侣,来帮助政府解决日益恶化的社会问题与道德伦理。他们也许不是最好的人力资源,但却是政府目前所能得到的最便宜以及最有利的资源。
  三、大举程度的佛毕课程
  中学以俊的佛学教育可以分为两部分,郎大学程度的佛学教育以及师范学院。
  此处应再提醒各位一点,泰国是一个佛教国家,人口中百分之九十四是佛教徒,佛教早巳被定为国教,一般的小学与中学课程中,也必须传授佛学教育。但到目前为止,佛学教育也只是一种学术性而已,却无法深入实际层次的日常生活。
  此一层次的主要问题必须仰赖负责传授佛学教育的教师们。他们却往往对佛学真谛缺乏基本认识,所以对他们来说,要把佛学教育运用于实际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一)大学程度的佛学课程: 各主要大学都提供佛学教育的选修科目,但选修的学生通常都很少。曼谷著名的沙马沙大学将佛学与佛教哲学都列为必修课程。大乘佛学则为哲学系主要科目的选修课程,但是这些课程的学生都很少。学生较多的一班是一年级选修的宗教基本知识,其中关于佛教部分占了四分之一。每年的学生约有四百名,东方文明也是一年级必修课,其中涉及的佛教知识也比较多,因为佛教是东方文明的重要影响因素。上课的学生,每年约有二千—一百名。
  大学程度的佛学课程也是完全学术性。传授的方法是科学的,接受的态度也是科学的。这些课程的目的在于传授学生正确的佛教知识,以便使学生可以更有效地运用于实际层次。伹到目前为止,这种课程仍然很肤浅,距离目标的实现仍很遥远。
  (二)师范学院的佛学课程: 关于这一层次灼佛学教育就此较实际,也较少学术性,因为这些学生不久就会为人师表,并且在各级中小学传授佛学教育。
  师范学院的佛学课程通常是佛学伦理,重要的佛学观念,以及泰国的佛教仪式,另外如世界各宗教以及泰国佛教则为选修学分。
  这一层次的问题主要还在于传授佛学教育的师资。最近一次会议的报告指出,这些教师通常是基于个人兴趣,但是没有学历资格。这一点在运用于实际层面时,就成为一项缺点,教师只有在具备实际与理论两方面的佛学素养时,才能有效地将教学运用于实际层面。
  结 论
  在为本文做结论时,本人想指出一点:泰国地理环境特殊,使它能免除西方的殖民,而保存它本身的自由。此一事实对泰国来说是一件幸事,但就宗教观点来看,这种持续的自由对宗教本身的进步与活力来说却有负面的作用。因为泰国的佛教从未被威胁也末被挑战过,因此就被人民视为当然地接受。对他们来说,实在没有理由对它深入探讨,也没有必要认真传授。
  目前只有少数人真正了解到泰国佛学教育的危机,在此能够讨论到一点题,本人极感欣慰。本人相信它必为加强国际佛学教育的重要力量。
  第四届国际佛教教育研讨会论文
  摘自《内明》第152期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