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怀念杨惠华老师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邱敏捷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怀念杨惠华老师
  台南师院语教系助理教授 邱敏捷
  我们求学的过程,总有值得怀念的老师,有的教学认真,有的善于鼓励学生,有的很用心在学生身上,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台南师专毕业后,将近二十年未再谋面的老师杨惠华,是我永恒难忘的一位恩师。记忆中,杨老师一点也不虚矫,待人接物总是那么热情、坦诚。  
  每当我拿起河洛、里仁出版的《明儒学案》、《宋元学案》与《陈寅恪全集》等书时,往往想起杨老师。这些书的背后有著杨老师的恩泽与教范。
  有一次(大概是民国六十八年),学校(台南师专)办了书展,琳琅满目的书看了令人喜爱,但是对师专生而言,实在拿不出多一点的钱来买,杨老师知道我们这些爱书的学生没有钱,竟然倾曩相助。我乐得买下一万五千元的书,当然也欠了老师这笔钱。事过两年有余,这笔钱才在我毕业后十月份一口气领的三个月共三万多元的薪水时,还给老师。我不知道老师慷慨地帮助过多少人,但是老师这种助人的行谊,当我自己出来传道、授业、解惑时,对她更加怀念与感谢。由于境迁时移,这种怀念都是当下的,也没有想到何时能再见到乔迁台北的杨老师。
  今年四月二十五日傍晚,我甫从文藻国际会议厅开完会,回到办公室拿资料,赫然发现一张留言──杨老师的电话号码,惊喜之下,马上拨了大哥大,二十年前熟悉、慈蔼的声音再度扬起。
  杨老师的声音仍旧清脆、宏亮,虽然没能看到老师的脸庞,但是依然可以想像老师的笑容。老师说从报纸看到我参加“印顺导师人间佛教思想与实践学术讨论会”(主题:比丘尼废除佛门不平等)的消息,一路追踪,与弘誓学院联络,才得知我的电话。老师一向非常关心“两性议题”,早年即参加天主教罗马朝圣团、教授访问团,并为我国国民外交协会会员、国际性学会会员,遍访世界各国,积极投入社会。近年更数度受邀到大陆参加各地研讨会、国际性学会议,并著有《女学生性教育辅导丛书》等。杨老师大部分生涯都献身在性教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上,同时对许多相关团体与社区,提供了协助和指导。毫无疑问的,在国内性教育与家庭生活领域内,她是很受尊敬的一位教育家。
  老师说她从政大退休近三年了,教了四十年的书与学生在一起是她这辈子最快乐的事,她追随师丈南北调动,换了不少的学校,也因此教过不少的学生,学生跟她感情都非常好。她说还要继续做研究,这辈子没什么遗憾。
  从电话中我发现老师的热情不减当年,我内心有了惭愧。教书这份工作,自己也许多了一分理性,但是那种豪气与热情,我真的要向老师学习,她是我遇过的老师中,最热情者之一。和老师聊了好久,她约我在台北见面。当时我想我会找时间上去看老师。这分惊喜,也让我快乐了好几天。当时实在感受不到老师生病了,老师在向我道别!
  就在这学期结束(七月初一),我满心欢喜的再跟老师联络时,听到的却是老师已在六月二十六日清晨“蒙主宠召”的消息。我的眼泪扑簌而下,哽咽得难于言语。虽然“生命无常”,但是著实让我难于接受。这两个月来,我曾犹豫要不要写个信或先再打个电话给老师,但是想说的实在太多了,不晓得如何写、如何说才是,总想等见面再聊个够,再多向老师请教,谁知道这个因缘错过了。师丈说:“老师的病来得凶、来得急,让人意外,最后一个月都在进出医院。老师很坚强,一点也见不到她的苦,还是笑容满面,要家人安心。又说自己这辈子实在没什么遗憾。”师丈又说:“前两个月只见她都在打电话,现在想起来才知道她在跟这些学生道别。”但当时我听不出老师的言谈里有何异样。
  师丈寄来了老师简单的“讣告”,上面写著:“一位具有高贵情操和慈爱心怀的杨惠华副教授,在将无尽的爱留在人间以及周边的至亲好友同学同事之后,荣耀的升天了。……她服务教育界四十余年,历职高雄女师、高雄女中、文藻语专……台南师专……师大附中、政治大学等十余个学府,受教学生逾万人,期间视学生如子女,受惠者众多,遗爱人间应获肯定。”杨老师四十余年的教育生涯中,受教者不下数万人。其中最值得称道的是急难救助,她几乎把所得的三分之一用来帮助清寒、孤苦之学生,并发挥她的学术专长辅导遭受性骚扰、性侵害的女学生。她对公益、教会、社会毫不吝啬,自己则刻苦耐劳,省吃俭用。
  我不知道老师一辈子随时随地帮了多少人,也不知道老师是个虔诚的天主教徒,我只知道老师曾大力帮了我们这些学生。此外,同事有难,她也很热心的居间协助,我亲身听到的就有数件,例如某位老师年轻丧偶,杨老师很关心,极力帮忙她。老师的婚姻美满,家庭生活快乐幸福。她曾说:“师丈很帅,一直支持我做的事。”老师把“助人”、“为善”当成她终身的事业,并乐此不疲。
  杨老师在台南师专教授护理课程,在那保守的年代,老师就很前卫、进步,总是教给我们最新、最正确的观念,尤其是“性知识”。记得当时有些同学不太能理解老师实物的教法,总是很害羞地听这门课,而老师总是很认真又热情的讲授。虽然老师也只暂代我们一学期的导师,但是却让人印象深刻。我毕业后,分发到高雄服务,老师还愿意提供宿舍让我们居住(后来我婉谢了老师的好意),关心学生之无微不至可见一斑。
  二十年来,因为我住在高雄,一向都没有打电话、写信、写贺卡向她问候的习惯。但我始终知道老师虽然身躯娇小,但爱心无限。她犹如人间的“菩萨”,永远都在奉献自己。
  今天,杨老师神游天国,挥手告别人间,诚所谓“绛帐风凄”、“文坛失仰”,惟“教泽长存”,杨老师的“教育爱”将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摘自《妙心法雨》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