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生圆次第(1)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陈泉州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生圆次第
  陈泉州
  大圆满法认为众生本具如来藏,具足一切佛功德。本来心性之空性为法身之精藏,心性之光明为报身之自性,大悲任运为化身之源泉。法身如虚空透彻无碍,报身如日月光明显耀,化身如摩尼任运自成一切所愿,自己本来己具足佛的五身、五语、五智、五功德、五事业,即佛的二十五功德。
  然而众生由无明妄念迷乱,执着种种身体受用,沦落六道中未能出离,就是因为常执着庸常之相,不知自心宝藏,不明白自己本来是佛之理。
  因此,佛为对治众生迷乱,断除庸常之执,开启众生自心如来宝藏,认知一切显现均为佛身之坛城,一切声音为佛语之坛城,一切分别忆念为佛意之坛城,而宣说种种观修本尊和坛城的方法,这就是生起次第。这是成就报化佛之因,也是把行者的粗身逐渐转为细身的一种方便。圆满次第,则进而修细身的风、脉、明点,显出本具光明,证佛智身,成就报化二种色身之果。即观修显现形形色色之法都属生起次第,而生起自性就是圆满次第。
  一 生起次第
  一、什么是生起次第
  生起次第就是观想自己成为本尊,生起佛慢,并对众生也都视为本尊,所处环境皆为本尊坛城。生起次第的仪规包括前行、正行、结行三部分:
  前行:包括皈依、发心、遣魔、观空性,供养等。
  正行:包括修护轮,观修坛城,观修本尊,观情器为大坛城,诵本尊咒。
  结行:包括供养、诵百字明、收摄、人定、出定、回向几个方面。
  二、观自成本尊
  在生起次第,要求对自己和周围情器世界都保持“圣观”(视对象为本尊坛城)。为什么呢?为方便说法,可归纳出三方面原因:
  1.我和众生本来是佛。
  我们无法知道身边的众生是否开悟,因为他们可以化现为不同的身相。不仅如此,我们连自己本具的佛性也难以认知。那么,深切了解了自己的业障后,就不要去分别判断谁悟,谁又无悟。因此就要对由于我们自己的业障而无法见到的本尊恭敬顶礼,同时也要自重,视自己就是本尊坛城。
  在作观想供养时,通常我们要观想无数天女向诸佛菩萨行供养。其实,当我们的业障消尽时,会发现天女和诸佛菩萨是无所不在的。我们的究竟本质其实与佛无二分别,我们一切的内在气脉明点也就是诸佛本尊。这并非要增强我们的我执,而是要让我们深信:自己本具佛性,只是因业障所蔽而未能认知。
  由于我们本身就是本尊坛城,因此在修密法时,当把身边的众生当成凡夫时,在某方面而言,便已破了“圣观”的密乘戒。一切众生身内均有男女本尊,这个密乘见地我们要常记在心。“密法”代表用这个法门修行具非常大的效益,甚至可以即身成佛。为何称之为“秘密”,这是因为,由于无明,使我们无法认知我们自身及众生之内的圣尊坛城,那么这就成了凡夫无法知晓的“秘密”。由于无明,导致我执,而有自他之分,生起贪嗔等烦恼。当我们有了亲疏爱憎的分别心时,就是在染污障碍自己内在的本尊。
  2.通过圣观,与本尊三密相应,来净化行者的身口意。
  在圣观中,我们要将一切众生视为本尊。无论众生是好坏、美丑,都将他们视为佛身。当我们培养出圣观的能力时,便会悟到一切言语和音声都是佛语妙音,如咒音一样。因此,不论它是批评或赞美,佛语都不具好坏之分,那么我们便能对一切声音和言语平等视之,而不执于好坏的想法。然后我们也要视一切念头都是佛意,也就是法界。这样,便能消除我们对好坏、净垢的分别执着。简言之,通过专注地观想本尊,就可以净化妄念,并引导你产生佛慢。
  当我们证人一切事物本来清净,不著好坏相后,那时要将心住于无念之境时,就会十分自然而毫不费力了。自然无作之境即是不起任何念头,既不执好,亦不执坏,全然不起任何妄念的境界。
  生起次第有关自生本尊有许多不同的生起方法,也有不同的本尊呈现。所有这些法,最重要的是修行它的深义和广义,就是使本觉与佛慢合一。行者首先要训练见到清晰的本尊相,在此基础上产生出佛慢。
  修持到一定程度i可以清晰而鲜明的呈现整个坛城以及在坛城内的本尊,就好象以肉眼活生生的看到一样。这表示已经达到生起次第的第一个层次。再进一步修法,就会达到第二个层次,可以清楚的看到微细的本尊在你身体上出现,接着会达到无念。
  禅修的主要目的乃在于消除我们的念头,我们必须完全离于任何概念或念头。一般的初学者为达到无念,需要一些次第。首先,要将心由负面的念头转至正面的善念,并由万念摄为一念,然i后再进入无念,亦即五分别的概念。不论我们怀着“好”或“坏”的想法,这些都是一种概念。念头由所知的客体产生。而任何所知的客体都会造成许多念头的生起,而这些念头便是一种概念。因此,我们先要视一切诸法(客体)的神圣性,再由此消除概念。
  将心住于自然无念之中,这种境界是证悟的直接基础。因此住于自然无念,不生任何念头,就是一切密法的精髓。
  修习本尊法的观想主要是要断除我们的执着。因我们有种种不同的妄念执着,所以会有许多不同的本尊用以对治。每一位本尊都有不同的颜色、姿势和其它特征,而且围绕在他身边的眷属也不尽相同。尽管我们的妄念繁多,而其根源都是阿赖耶识,我们的习气都是贮藏在阿赖耶识中。因此若能有效地专修一位本尊,此本尊就已涵盖一切,而不需修太多的本尊。可能行者与某个本尊有缘,用这一个特别的本尊法便已足够断除他所有的分别执着,这是直人核心的解决办法。
  可能有人会问:尽管住于无念,却能以种种化现来利益众生,而利益众生也是概念,这种看似的矛盾该如何解释呢?
  将心住于无念之境,没有一点善恶的念头生起,这是没错的。不过在住于无念之前,在修法的一开始,便已发起了利他的菩提心,然后再观本尊。最后以本尊的化光融人作为结行,接着再心住于无念境中。
  这是真正无念之境的利益功德。虽然不具任何好坏取舍的概念,但在修法一开始培养菩提心的结果,加上本尊的观想,使得行者能自然无作地化现各种身相,以利益度化众生。
  虽然化现许多不同的身形来帮助众生,但行者本身并没有要或不要化现,该或不该在哪里化现的想法。这种念头并不存在。就如同云化成雨,滋润大地万物,如同太阳遍照大地,温暖一切生灵,而它们本身并没有要帮助什么的想法,就是这样自自然然的发生。化度众生的功德力量就是住于无念之境中产生的。
  那么现在可知,本尊的观想可以让我们获得三个阶段的利益:
  首先,将我们不净的烦恼习气转为清净之念,并在心性上变得轻安、沉稳。
  然后,在把不净的念头转化为净观后,就有一个化光融人的阶段。此时可以将心住于无念之中,或者说“无客体”的状态中。
  最后,若我们能证悟空性,登上菩萨地后,借由观修本尊所累积的福德智慧,便可任运无念地作各种示现,度化利益众生。
  虽然佛没有像凡夫众生的这种觉受和概念,但由于过去观修所积累的资粮,使他们可以自然而然地度化众生。而这一点也是由于佛的我执已断除。而我执则是最根本的执着,当我们断除了我执时,才能理解上师和佛菩萨的佛行事业。当一位成就者圆寂后,经常会化身多位再转世。当心能够住于完全无执的无我之念时,化身无数就会易于被理解和接受。
  然而无执并非是让我们失去觉受能力,变得麻木迟钝。如第一世蒋贡康楚大师曾开示:“觉受本身并非是困扰众生的因素,真正困扰众生的是,他们对于觉受的东西所产生的执着。”若我们能根除这种执着,则不为觉受所困。“无执的觉受能力”才是整个密法的意义所在。
  3.佛三身之禅修。
  无上瑜伽的修行主要是针对由六大(地、水、火、风、空、识)所组成的有情众生,修法的次第也是以死亡、中阴、转生为基础。死亡是所有粗糙的意识和能量最后消解进入最微细的状态,此时他将经历死亡净光,净光的状态后接着会呈现微细身,此即中阴身。当中阴身再度呈现粗糙身变成形相时,就转化成另一个新的生命。
  行者可以利用死亡的过程而证道。一般人历经这些状态时无法控制,行者可以控制并加以运用以成就佛果三身——法身、报身、化身,这三身分别与死亡、中阴、转生有类似的特质,因此在无上瑜伽中死亡、中阴与转生称为三身的基础。
  所有生起次第的修行必须包括佛果三身的禅修。宁玛派将这三身的修行称作三禅定:真如等持、现位等持和因位等持。简言之,三身的禅修就是将死亡、中阴与转生的过程导人在生时修行。例如,可以把死亡作为修法身之道,在禅定的状态中观想整个死亡的过程,在观想时让粗心和粗气的作用一并消解退却,死亡的过程就是从身体元素的分解开始,有八个阶段,从四大分解开始,先是地大分解,然后是水大、火大、风大,紧接着会经历四个阶段:白景相心、红增上心、黑近成就心和死亡净光。
  在修生起次第时,这些分解过程的经验仅止于行者观想的层次。但在圆满次第时,行者在证悟上更进一层,他可以对这些过程进行更深的实证,最后在禅定中真正体验分解的过程,尤其是死亡净光的经验,就如同他们在真正死亡时会经历的过程一般。
  一个有证量的行者能够认知死亡的过程,并运用它来证道,在死亡时刻能够保持觉照不被业力淹没。这种能力就是靠平常修行的成果。普通人停留净光阶段顶多不过三天,但修行人可以停留几个礼拜。停留在净光状态的身体的外在现象(呼吸、心跳等),在医学临床上已判定为死亡,但是身体却没有腐烂。
  在修生起次第时,行者在观想层次经历净光时,要同时观空。这就是法身的修行,是净化死亡的要素。
  修生起次第禅观空以后,呈现一个微细身,但还是在观想层次,这就是报身的修法,这是净化中阴身的要素,如同普通人在经历死亡净光后进人中阴身的状态。
  接着,如同一般人从中阴身回到粗糙身准备转生,修生起次第要观想从报身中出现化身,这就是化身的修行,是净化转生的要素。 .
  因而,通过观修本尊,自身就能生起佛慢,所处环境就成为净土,最后可成就化身,并能在中阴身时得到解脱。
  三、修生起次第的功德
  1.通过把所处环境观为本尊坛域,从而断除对外境显现的执着;将有情观为男女本尊,从而断除对有情自相的实执与贪嗔;将自己观为本尊,因为本来即是本尊,而这样观想可将粗身逐渐转为细身,从而达到无念的禅定境界。
  2.通过观修本尊可成就化身.,圆满福德资粮,获息、增、怀、诛四种成就,以种种示现利益有情众生。修空性智慧是为断分别执着,为解脱因,能证法身。但法身不能利益有情,只有化身才能利益有情。
  3.通过观修生起次第,能在中阴身得解脱。
  二圆满次第
  一、什么是圆满次第
  在本尊相应法的生起次第修到更进一层时,行者会感到自己的身体有些明显的受用,当你开始体验这些变化时,譬如明点融化生起的大乐,气脉开始启动,这种受用代表你已经达到圆满次第的初阶。
  圆满次第主要是通过气、脉、明点的修法来转识成智。就是用意念力把明点引至不同的脉轮,在每个脉轮,都可将这个位置相对应的烦恼转为智慧,达到不同层次的证悟,而最终证人正等觉地。圆满次第修持成熟可成就佛的法身和报身。
  圆满次第的修法可分有相和无相两类:
  无相圆满次第:先以观修本尊为前行,正行是将本尊化空融人光明法界,于此光明法界中安住,即是无相圆满次第。此主要对治生起次第自相实执的分别念。
  有相圆满次第:先观修本尊为前行,然后正行修气、脉、明点,生起乐、明、无念之觉受,然后心无散乱,无散无收而安住,即是有相圆满次第。气脉明点修法,包括诸如宝瓶气、九节佛风、金刚念诵,六成就法、四喜瑜伽等。 .
  进入圆满次第的修行,行者首先要完全熟悉身体微细方面的特质,了解有关气脉明点的完整知识。就脉而言有三条主脉:中
  脉、左脉、右脉,和七个脉轮。三条主脉和许多支脉流布全身;密乘
  的论著中说有七万二千脉,《难陀人胎经》提到人体内有八万脉。
  有关流动气通常有十种主要的形态:五主气和五支气。明点
  则有红白明点,在《时轮密续》中提及四种明点:
  (一)在眉心轮的明点于清醒时显现;
  (二)在喉轮的明点于作梦时显现;
  (三)在心轮的明点于沉睡时显现;
  (四)在脐轮的明点于性高潮时显现。
  《时轮密续》对此有非常详细的说明。事实上行者整个身体的结构、气脉明点称做内在时轮。内在时轮是修特殊法门时净化的基础,《时轮密续》谈及三种时轮:内在时轮、外在时轮、中间时轮。
  以深入观察人体内的微细本质为基础,行者在禅修时正确地打通身体的轮脉,其结果是使得体内粗糙的心和能量的流动消解和退却,最后产生出净光的微细层次——死亡净光,而人空慧不二之道。获得这样的证悟就如同找到一把万能钥匙一样,有了这把钥匙,通过大圆满教法证得虹光身而得道。
  一旦行者能够主宰心并在清醒时运用它来修法,也就能在梦中用它来修法,这种修法称九行证三身,即醒时三行、睡时三行、死时三行。
  一般而言最上乘的无上瑜伽行者能够即身成就;中乘行者能在中阴阶段证果;下乘的行者只有等待来生证悟。
  二、气、脉、明点理论
  要知人体奥秘,首先要深入细身心层次的探索。特别是修持无上瑜伽部,更要明了构成细身的气、脉、明点的性相。
  (一)气
  藏密把人体之气分为两大类,根本气和支分气。下面介绍这些气的运行与人体最初发育时,即胎儿期的关系。
  1.五根本气:
  命气:命气乃生命之本,亦称火气、持命气,为其余一切气的能源,略相当于道家和中医所说的真气、元气。持命气主要产生于脐下三脉会合处,乃得之父母,先天形成,藏于命门、肾俞两穴,遍存各个细胞,既包罗万象,又周遍全身。
  胎儿形成时,当父母的红白明点结合时,它也结合了阿赖耶识与命气,胎儿才能慢慢形成,而在那一刻,我们也才有所谓的“生命”。当命气进入时,我们才有了生命的迹象,而当命气离开时,生命就终止了。因此我们最根本的气就是命气,藏文称为“搜龙”。命气的种子字是“阿”,代表不生不灭、无真实体性,也代表空性。它与空大相对应。 ’
  下行气:借着中脉和命气及许多组织的运作,又产生了下行气,当下行气在身体的下半部运行时,它在这些部位产生了更多的气脉和脉轮,这些是在胎儿第二个月中进行的。它掌管我们身体下半部的功能,起向下流通精血、大小便的作用,发生于会阴之上。
  上行气:第三个月时,上行气开始在身体上半部起作用,并在此处形成许多脉轮。它起推动气血上行的作用,发生于心之东南方。
  遍行气:第四个月时,遍行气开始遍行全身。由于此气作用,形成身体的四肢,也同时协助在此部位形成轮脉和神经组织。它掌管人的动作,发生于心之南方。
  平行气:在第五个月开始活动,它帮助胎儿形成更多的器官,如心、肝、肾,以及连接这些器官的神经和气脉组织。此气助益于消化饮食、输送营养,发生于心之东方。
  这五种根本气,都是在中脉里流动的,由于这些作用,身体便逐渐发育完整。
  2.五支分气:
  龙气:第六个月时,龙气形成,开始在中脉里流动。龙气可增进土大。它可形成眼睛及其开合的功能,但此时还不具视觉能力。
  龟气:第七个月,龟气开始在中脉里运行。它由命气而来,能增长水大,形成耳朵并打通其气道而生听觉。
  精气:第八个月,精气由命气形成。它可增进胎儿的火大,并打通鼻子的气道,使人能生呼吸、有嗅觉。
  天施气:第九个月,天施气从命气形成,它可增进胎儿的风大。可协助形成舌头及味觉。
  推行气:亦名胜宝气,第十个月时,此气将胎儿推离母亲的子宫。此气能生触觉,因而此时胎儿已能感到子宫内的挤压不适,因而急于离开那里。以这种意念和推行气的作用,胎儿就降生了。胎儿出生的困难或容易都由推行气的力道来决定,若母亲与胎儿都具备充沛的推行气,生产就很容易,否则就困难且拖延。
  胎儿在母亲的子宫时已形成了五万四千条脉。出生后的头三个月,胎儿的脉络组织继续长成,直到最后总数为七万二千条,而其末端均连接着中脉。由于与中脉相连,于是各脉间产生了种种不同的作用气,这些统称为业气。这些作用气均源自命气且与它相连。当气脉和气以及父母能量(红白明点)完全具足时,身体的组成才告一段落。人出生时,我们用“像一头狮子”来形容,这是因为当人出生时,感觉有一股强大的力量。
  人体中最重要的脉就是中脉,而最重要的气就是命气。命气若有错乱,则令人昏迷、疯癫乃至死亡。所以命气又名命根气,即指有持续生命的功能;而中脉即命根,命根即中脉。
  (二)脉
  脉是气所循行的轨道,略相当于中医所说的经络。从大脉来讲,藏密分为八脉:左、中、右、顶、轮、喉轮、心轮、脐轮、密轮。
  左中右三条脉是人的根本生命脉或称为命脉,其它气脉为分支事脉或工作脉。脉与气是相应的。气有根本气、支分气,或者说智慧气与事业气。脉也有根本脉与支分脉,或者说智慧脉与事业脉。藏密因派系、传承之不同,所说略有出入,总的来说大同小异。
  1.中脉
  中脉直立贯穿身体的正中央,上抵顶门,下至密处(密宗的海底轮,中医的会阴穴)。中脉整体为蓝色,其中充满命气。右脉与左脉等诸脉,上至头顶下及密处,结如铁锁,缠绕中脉而生。中脉在顶门的开口处由“弓”(杭)字所封闭,此字为非常明亮耀眼的白色,而在脐下则有红“gq”(阿)字将其阻隔,之后中脉继续延伸到密处。由于脐下的封隔,中脉在此上下的气并不一样。上面的是命气,脐下到密处的为生殖之气。
  中脉为人生命之中枢,但多扁缩不通。人之身中,只有此脉能常与佛相通,也就是与法界相通。密宗修持主要是“通中脉”,就是打通与佛相通的这一条智慧脉——胜义智脉。
  2.左右二脉
  左脉白色,右脉红色。左右二脉在脐下四指宽处连接中脉,距离中脉约二指宽,其上端经两耳后,分别开窍于左右鼻孔。此二脉同时连接着肾脏,往上走依次与心轮、喉轮相连。在喉轮,左右脉变得非常细,并再往上与顶轮相连。从顶轮,这两条同样的细脉在两眼之间相接。右脉从右向左盘旋,开窍于左鼻孔,左脉则反其道行之。左脉为红色,右脉为蓝色。因为气脉是交叉的,它的路线与神经有关,所以右边病时则左边痛,左边病时则右边痛。
  右脉有十条支脉分叉出去,左脉则有十四条,总计二十四条。但这些不包括中脉的七轮。
  须要知道的是,凡夫的气脉和有成就者的气脉是截然不同的。凡夫的左右二脉是在脐下连接,在通肾脏,然后向上与心、喉、顶轮依次相连,再相接于眉心,最后开窍于两鼻孔。而具高深证量的行者则不同,其左右脉在脐下相连后,就直接往上,非常挺直,与心、喉轮并不相连。因此打坐时,上身挺直非常重要,身直则脉直,而气也自然顺畅,这对身体健康乃至证悟大有助益。
  气脉和呼吸有直接关系。从修行的观点看,我们吸人空气时,气中的净能量(又称净气、精气)都从鼻孔进人了二脉,而不净的气则进入肺部。进入二脉的净气也从脐下相连处进人中脉,从而转化成中脉的命气,使我们能健康长寿。而净化完成后所剩留的浊气便被呼出去。
  但是,如果左右二脉的净气功能失调,或者我们无法使气人中脉,或者虽可以使气如中脉,但有些命气却经由左右二脉从体内漏失的话,体内系统就会发生故障。甚至只漏失一点点命气,我们也会感到虚弱而致病。瑜伽行者之所以身体比寻常人健康,就是因为他们能将气运人中脉,且完全不让命气由体内流失。所谓“持气”的修行方法就是行者用以保住命气,使它不流失,从而长寿无病,并增长心性上的了悟。
  左右二脉在脐下与中脉和肾相连,与右肾相连的右脉关乎女性的月经周期,若右脉出现障碍,女性就会月事不顺。男女两性的右脉均与排泄有关,若此脉有障碍,就会出现便秘;而左脉则掌控肾脏功能,男女皆同。
  3.脉轮
  左、右、中脉在顶、眉心、喉、心、脐、密处、脊柱底端七处缠绕成结,称之为脉结。七脉结处以中脉为中心,分别辐射出八至六十四条支脉,有如车轮,故又称为脉轮。
  七个脉轮是修气的关键部位,于七轮打通脉结,使一切气进人中脉,是无上瑜伽修行的关要。有的讲四轮,是指顶、喉、心、脐四轮。
  (1)顶轮
  顶轮即大乐轮,又叫最高意识轮。此轮在人的头顶,具体说从额头发际开始,往后横拼约四指的距离处,就是顶轮的位置,也就是婴儿幼时头顶会跳动的部位按道家的说法,此处在封口以前为先天,那时婴儿不会说话,却表情丰富,好象是有说有笑的样子,因为婴儿还处在形而上的境界中,与以往的精神环境保持接触;等顶轮封口以后,婴儿会语,就开始进入后天的生命。道家称头部为诸阳之首,阳神即由此出入。通常它的作用是释放我们一切的情欲和执着。情欲和执着的念头由此轮跃出,然而通过修行,此轮也可让我们证悟到无尽的喜乐。不仅如此,我们一切心智上的成长、证悟也都由此轮的正确运作和由此所生起的大乐所生发开来。在修行中,运用顶轮可让我们进步神速,如同点火时,风会助燃一样。它会使我们迅速地迈向开悟。
  证量高深的瑜伽师去世时,通常是神识通过这个头顶穴位而离开躯体。通过人定打通此轮时,常腿麻脚酸,一旦打通此轮,则脑部气轮充满,其乐无比。
  顶轮有32根支脉,如伞状,由间脑向外分散,所以此轮的符号以千叶莲花为标志。
  (2)眉心轮
  此轮又称眉间轮、慧眼轮、第三眼气轮。此轮有2根支脉。正如脐轮是身体之气的中心那样,此眉心是视力和直觉的中心,因而也被称为智慧轮。它在人体的位置是在两眉之间的中点,即眉心后方。道家和佛教密宗认为此轮打通后,易得天眼通,所以印度女人在眉间点红化妆,不只是为美,而且表法,即具有第三眼——智慧眼。
  (3)喉轮(受用轮)
  喉轮又称“报身轮”,在人体的部位是喉核背的脊柱部位,放射出16根支脉,像倒转雨伞,接眉心轮诸脉,包括上胸部的食道及气管。通常此轮的作用在于恢复我们身体的健康,喉轮十六脉若不干净,身心就难以安宁。而认知与修证喉轮的目的在于了悟报身的清净。通过对报身喉轮的修证,我们可以认知自己正在作的梦,明白那只是个梦,并可让我们停止做梦,并依缘改变梦境。例如,我们想去佛土,在一刹那间,以对喉轮的修证,便可证人佛土;或者想去天道或地狱道,也可看到或体验到天道和地狱道。通过对报身喉轮的修证,可产生对梦境的控制能力。
  清洁此轮便得受用,故又名受用轮。
  (4)心轮
  心轮在人两乳之间的中央部位,有8根支脉,也如雨伞向下分散,转动时心光辐射四方。它又称“法身轮”,作用在于开展我们的智慧和知识。心轮对我们的助益非常大,我们人定的能力其实是来自心轮,而且在禅定中时,它还可增上悟境。心轮可让我们在睡眠中融人净光,将我们昏沉的睡境转为净光明。
  我们在入睡前可观想与我们的本尊或上师安住于心轮,这主要是为让我们认知净光,当我们的修行有了进步时,就会对上师和本尊的净光渐行熟悉。死亡时,五大渐次化光融人的过程就是在心轮发生的,这可引领我们自然地体验净光明性。由此可知心轮的重要性,及被称为法身轮的原因了。
  (5)脐轮
  此轮又称“化身轮”,位于肚脐部位。它向外分散64根支脉,中间分散达脚根,即通涌泉穴与踵。此轮是人体能量的中心,其主要功能是增强身体的能量。当这些能量增长后,就能唤起我们度化众生的巨大潜能。这力量可以扩展无限,因此它又称增盛轮或化身轮。
  (6)密轮(生殖轮)
  密轮位于脐下四指处,有6条支脉。此轮的符号是一个三角形,即是生法官,符号中心是一条睡眠中并盘成的一团蛇,周围是熊熊烈火,被称为灵蛇、军荼利蛇,实际上表示业气,就是末那识的俱生我执所在处。此蛇不动,业气不冲出,中脉就不能通。
  一旦中脉接通打开,汇集在丹田之穴的能量就像熟睡之蛇被唤醒,如熊熊之火势不可挡,沿中脉上冲,从眉心直抵百会穴,迅猛异常。故通中脉需用拙火燃烧此蛇,使之向上冲出,乃藏密大圆满法之关要。
  达到某种程度证悟的瑜伽士可将各种明点收摄于密轮中,再反向提起,同时运气发向全身,尤其通过许多气脉。这种层次的修证可增长开悟的证量。
  (7)海底轮
  此轮和生殖器官、排泄器官联系,位于会阴部位。此轮具有无穷的潜力,故称为力源轮,有时也叫“生命之气发源地”。
  此外,还有我们不很熟悉的顶髻轮。在佛像的头顶上都有个隆起的地方叫顶髻,这个位置就是顶髻轮,乃头顶光辐射之处,又名梵穴轮。它有9条支脉。由于我们还未净化自己,由于我们还未开悟,所以它毫无作用。红外线摄影,证明任何物体都可能发光。据实践证明,当我们离开坐过的地方3小时后,红外摄影仍可摄到我们残留在那里的光。
  顶、喉、心、脐是我们修行常会用到的四个脉轮,顶髻轮和密轮则修证高超的瑜伽士才可以用到它们。我们可以发现,这四脉轮均有着净和不净的两个层面。如脐轮,不净时,它会使人造作恶业,而产生无明;但清净后,便能开发出利益众生的无尽能量。心轮,于不净时,会使我们进入仿佛无明状态的睡眠;而在清净状态,它就是净光明性的根源。喉轮,在不净状时,它是身心不安宁的来源;但当认知它时,便能转化梦境,使心灵趋向圆熟之道。顶轮在凡夫的不净状态中时,是通向贪欲、执着之门;若能净化它,则可将贪著转为喜乐和智慧。
  在密续的教法中,我们自身的脉和脉轮都是本尊坛城。如喉轮中有十六支脉,其中有十六位宝部空行;心轮中八支脉,和八位莲花部空行;脐轮有六十四支脉和六十四位羯磨部空行。中脉代表法身,左脉代表报身,右脉代表化身。我们要通过修行的力量净除无明、习气和障碍,才能圆满证悟三大气脉的法、报、化三身的本质。
  若深入讨论气脉,可知外在的佛菩萨的二十四个净土均与我们自身的二十四条气脉相对应,它们是合二不分的,而这二十四个净土,其实就在我们的气脉里面。我们要谈当它们平常带业时,以及业消尽后的作用。
  4.左脉的支脉
  左脉有十四条支脉。第一条“米切玛”是所谓的“无量金刚”,连接头顶。当婴儿出生时,顶上有一处摸下去软软的地方就是了。此脉清净时,可成就金刚身、金刚语、金刚意,以及三者的合一。
  第二条脉称为“查苏玛”,“查”意为微细,“苏”是身体,而“玛”则代表阴性或女性化的东西。此脉与后脑勺的上半部相连。由于它连接着脑部,与身体的一切毛发,甚至毛孑L等都有关系。此种关连性能让心产生非常微细的念头,因此被称为“查苏玛一细色脉”。
  第三条脉是“杰哇玛”。“杰哇”意为爱,而“玛”则是使人慈爱。此脉与右耳根连,它让我们能自爱爱人。爱意的产生由此脉而来,因此它也被称为爱之脉。
  第四条脉称为“答巴玛”,意为突起或耸起。它与脑勺的下半部相连,与肌肉生长有关。
  第五条脉是“通乌玛”。“通”意为短,整句是短脉之意。它与左耳相连,因为它盘旋弯曲,并非直行,因此不长。
  第六条脉是“如贝尔玛”,意为乌龟。此脉的形状似乌龟,连接两眼之间。
  第七条脉是“拱巴莫”,意思是熟悉或变得密切。我们因为某些原因对轮回有种熟悉而密切的感觉,而产生执着,很难放下。此脉与睫毛相连。
  第八条脉是“汪沽玛”。“汪”是活力,而“沽玛”则是有力量或强壮。此脉本身有极大的力量压制其它气脉。它与双肩相连。
  第九条脉是“均玛”。当我们认知自己的烦恼业障时,此脉可助我们生出忏悔心。因此,此名有过错或缺失的意思在。它与两个腋离相连。
  第十条脉称为“纠玛”。“纠玛”意为源头或来源。此脉可维持并增强身体的完整性,以保护它的健康。它与乳房相连。
  第十一条脉称为“妈嫫”。“妈”是母亲,“嫫”则也是女性的代名词。因此整句是“母亲夫人”的意思。此脉对我们身体的照顾和保护极大,如母亲照顾小孩一般。它的功能在于强壮我们的身体,帮助它成长。它与肚脐相连。
  第十二条脉是“卡莫”,意为个性或特性。它与鼻尖相连,作用在于净化全身细微的气。
  第十三条脉是“西尔今玛”。“西尔”意为柔和清凉,“今”意为给予,因此,此脉在于制造安静、柔和的感觉。它与唇相连。
  第十四条脉是“察哇玛”,意为温暖。此脉使人感受到温暖或热气,它与喉咙相连。
  以上十四气脉的本质是智慧,但其内在的作用则是智慧与善巧的合一,以腊月和弦月为此象征(清净上半月)。
  5.右脉之支脉
  右脉有十条支脉,右脉乃属善巧。这十条脉的名字,有些取自它们的功能,有些则取自它们的外形。
  右脉的第一条支脉称为“休玛”,名称反映了气脉稍白的颜色。它与双乳之间的中心点相连。
  第二条脉是“嚷玛”,名称说明了气脉本身有点带黑的颜色。它与膀胱相连。
  第三条脉称为“数间玛”,字面上的意思是指一有形体的东西,因为此脉较大,我们可以看得出它的样子。它与会阴相连。
  第四条脉称为“基玛”,意为平衡的东西。此脉可助平均或平衡四大元素的气。与肛门相连。
  第五条脉是“纠今玛”。“今”意为给,而“纠”是动作,因此整意为带动它。得此名是因它能帮助四肢的活动。它与大腿股相连。
  第六条脉是“久扎玛”,简译为无作用。“扎”代表分离或分开。当我们修行时,此脉的作用是最基本的,而平时则无用。与小腿相连。
  第七条脉是“独沽玛”,译为喜悦脉。它可让我们感受到幸福和快乐,而这也是此名的由来。它与十个脚趾甲相连。
  第八条脉是“注玛”,意为成就。此脉的力量是当我们做正确的修行时,它能满足我们一切欲望,因此取成就之名。此脉与踝骨相连。
  第九条脉是“切玛”,意为燃烧,指能烧毁诸烦恼障。它与大脚趾之第一趾关节上的汗毛相连。
  第十条脉称为“宜桑玛”,意为善心。它可助我们了悟俱生智,同时产生智慧的能量。由于此种功德,它被称为善心。它与膝盖相连。
  此十脉的本质代表善巧,而其作用的力量则代表智慧。
  需要知道的是,气脉本身单独并没有气存在,只有在结合脉络、气和明点时,它才有可能产生气能和力量。气脉是一个让气在里面运行的通道,此气也并非我们平常吸人的空气。借由气、气脉和明点合一的实修实证,我们才能体会到它整个的力量。
  舅父与空行的坛城实际上是存在于这些气脉内。我们的身体里面有二十四条脉,每一条脉都是勇父与空行的世界(净上、坛城)所在,因此总共有二十四个勇父和空行的世界。当业消,心净时,我们便能看清舅父与空行实际上就在我们的气脉内。
  6.五支分气之脉
  第一条是“森阔尔玛”,意为三轮。它盘绕三圈,婉蜒而上,由中脉出,与眼睛相连,管视觉。
  第二条为“堆玛”,意为贪欲。此脉促使人产生欲望。此脉与其他四脉一样,由心轮出,与耳朵相连,管听觉。
  第三条是“亲玛”,意指家庭主妇。此脉的作用在于照顾全身。它与鼻子相连,主管嗅觉。
  第四条是“吞莫”,意指嗔怒。当气与明点在此脉中运行时,它会让我们产生嗔怒。此脉与舌根相连,管味觉。
  第五条隐脉叫“堆礼”。“堆”意思是魔,而“札”则是摧毁或分离。因此它便指摧毁魔阵。而之所以取这个名称乃是因为它与两个地方相连,其中一条支脉与我们的舌下相连,那儿有一个小洞。有时我们可以透过此脉证悟到白明点,而感受到一种非常深沉的喜悦感。许多大瑜咖行者就是用这种方式来运修明点的。另一条支脉则与我们全身相连,让我们有触觉。
  我们现在知道五根依气脉而产生作用,但若没有结合气和明点的运行,气脉也会失去作用。
  7.五根本气之脉
  另外五根本气之脉的名称分别是:命气之脉称“宜桑玛”,下行气之脉为“东干玛”,上行气之脉为“朗千切玛”,遍行气之脉为“歇尔嘉”,平住气之脉为“那尔玛”。
  五根本气与五支分气的脉加起来共十个,然后左右二脉的十四和十支脉,加上三主脉(左、中、右)共三十七,这些是一切气脉的根本。在这些气脉之上共衍生出七万二千条脉。在一切业障清净后,就能了悟三十七脉就是菩萨的三十七道品。菩萨道共有三十七法,在成就了这三十七法后,就开悟成佛了。
  所有这些气的根本都是命气,而命气就在中脉中运行。中脉是所有一切气脉的根本,因此命气也是一切气的根源。
  命气再透过不同的气脉运行到全身各处。在气进入不同的气脉后,它的作用也有些改变。由于功能不同,名称也就不同。不管身体如何,只要命气还保住,便不会死亡。人只有在失去命气或命气停止作用时,才会死掉。命气可以产生各种不同的气,维持身体的健康、气色和组织。命气是一切的根源。
  8.肉身的坏灭
  人体的内气和能量是如何流失的呢?人的寿长以目前一般来说约一百年,通常依个人的善恶业而稍有不同。在一百年中,人身体里面的气逐渐耗弱消失的方式是件非常有趣的事。人在十岁结束时,第十气,也就是胜宝气会融人第九的天施气,而前者的作用也就在此时停止。胜宝气的消失使得天施气必须同时担负起它本身以及胜宝气的功能。人在二十岁时,第九的天施气会融人精气,而精气也同时取代了天施气的功能。到这时,我们已经流失掉了胜宝和天施两种主要的气。同样在人进入三十岁时,精气会融人龟气,而在四十岁时,龟气会融人龙气——这是五支气中最后的一个。然后人在五十岁时,龙气会融人遍行气。到这时候,五支气的功能全部停止而融人根本气。然后到六十岁时,遍行气融人平住气;七十岁时,平住气融人上行气;八十岁时,上行气融人下行气。到了九十岁,下行气便融人了命气,而到一百岁时,命气停止,人也就死亡了。
  这是一般我们内气散失的过程。但由于业力不同,有人寿长超过一百,而在现代社会中,也有很多人无法自然死亡,有些短命,有些则发生意外。若死于意外,死亡几乎是瞬间发生的,便没有这些融人的过程。元素无法正常的融人不是一种自然健康的方式,因此在许多佛教的法本经典中,都有这样的祈愿文,祈求我们不会遭遇非时之死。
  9.气的功能与其得失利益
  命气的本质是智慧,但当我们未能认识它时,它会变成我执。若能持住命气,便可精神充沛,健康长寿,心性健全。但若命气由中脉漏失而进入其它气脉时,就会产生精神异常的现象。当命气由中脉流失时,人可能会失去知觉——这是一种命气分离的征兆。
  下行气存在于我们的脐下到密处之间的中脉。中脉在脐下部位有一种子字封隔,而在此处之下的部位是中空的,这地方便是下行气的所在位置。若能正确的利用它来修行的话,便可快速增进我们的了悟和成就。由于下行气有此种能量,因此它的本质便称为“大乐智慧”。但它若流失进人错误的气脉时,便会产生泌尿、便秘,阳萎等问题。我们所有下半身的毛病都是此气行不顺,导致功能失调引起的。
  平住气位于心轮部位,借着“那玛”支脉与胃相连。这条将平住气与胃相连的脉有助消化食物,吸收营养,并排出有害之物。这是它诸多功能的一部分。当平住气运行不顺时,就会引起与胃有关的疾病。
  上行气也是源自心轮,以朗千切玛脉与喉轮相连。它助于我们吞咽食物,和判别音质的好坏,同时也让四肢具有弹性和活力。例如,当我们跳舞时,它能让人动力十足,能快速地转动;但若此气运行不顺,就会感到眩晕,呕吐或腰背酸痛。此气的不顺畅还会引起许多与上半身有关的疾病。
  遍行气顺着“歇尔嘉脉”源自心轮。此气若于中脉运行顺畅,可使全身关节润滑富有弹性;若不顺,身体就无法运动,尤其是关节,手脚也会跟着变形。与骨头或关节有关的毛病都是遍行气运行不顺引起的。
  (三)明点
  明点,“明”为智慧义,“点”为精华义。明点指能产生生命、智慧的精华。主要分为三种:离戏明点、不坏明点、物明点。
  离戏明点,即不可言说、不可思议的精神精华。其来自父精者,名白菩提,主要位于顶轮;其来自母血者,名红菩提,主要位于脐下。
  不坏明点,常住中脉,为人生命之本,常住不坏,它依心理活动变化而在中脉内上下移动,于睡眠时称心真水,做梦时称软真水,觉醒时称盼真水,性欲炽盛时称智慧真水。
  物明点,就是内分泌物,可分为十六种:净四种,浊四种,净中浊四种,浊中净四种。净者为饮食精华转化而成的精血津液,浊者为汗涕尿等排泄物。
  脉、气、明点集成细身,互不能离。脉为气之轨道,其中中脉为不坏明点所在之部位。不坏明点则为产生气的基础。
  明点的本质是究竟的智慧,因此它被称为“究竟智慧明点”。
  属于离戏明点的白明点存于顶部,大小如芝麻,非常明亮。它的颜色与其称之为白,不如说像是钻石或水晶,非常明亮,它的本质代表方便。我们可以暂时将它视为一种具体性的东西。
  若能正确运用明点的话,初步的受益是身心都会感到喜乐,而究竟的利益则是能证悟胜乐金刚本尊。在净相中,明点、善巧与胜乐本尊是无二分别的。
  由于无明,我们生起强烈的我执,因而产生许多贪嗔的烦恼。在此情况下,对明点本质的了解与否,便成为能否解脱的关键所在。轮回的持续是因不悟此点而产生我执所致,而了解了此本质,并知道无一实“我”后,我们便能了悟明点即本尊了。
  脐下的气形成一个三角形(即生法宫),并有“啊”字。它的颜色亮红,有暖热感,这是属于母能量的红明点。在修行中,瑜伽行者将白明点由顶部下降至心轮,而红明点由脐下往上提升也至心轮。我们的五识有五根以及五大,合起来共十个。将五大元素、五根和红白明点的气结合为一便是密乘最殊胜的法要,而这也是所谓的“刹那生起普贤王如来的证悟”。若我们能将这些气导引至心轮的时,刹那便能证悟法身。这十二个点(五大,五根,以及红白明点)与我们内在的气脉组织息息相关。
  在把气导入正确的位置,了悟一切证觉的净相后,我们便能马上获得无尽的度众能力——只要清净这些气脉,佛行便能无作任运而行。行者的证量证明,我们这个坚实的身体,若透过正确的修行确可转化为智慧。如穿墙人壁的能力,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他们不需要经历死亡的过程,在死亡到来之前,便已证得虹光身。他们之所以能穿墙、能化为虹光身、能度化广大众生,其根本的力量在何处?在如法修持这个法门时,他们知道如何引入善巧与智慧之气,以导人大乐。在心轮观修这个法时,行者要将红白明点和五大元素以及五根之气结合起来,才能获此了悟。
  于此法门,我们也最熟悉的便是大成就者密勒日巴,他能穿墙人壁、在空中飞行并非虚幻。“成就”,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善控地、火、水、风四种外在元素,使它无法伤害到我们。
  三、修气法
  (一)九节佛风
  观想自身通体透明,净如玻璃,身内有三脉管直立并行,历历分明,皆起自脐下四指许,中脉直抵顶轮,如喇叭,左右二脉与中脉并行,至眉心轮则折而向前,达于鼻腔。
  以左手无名指按住左鼻孔,观诸佛功德智慧化为白光自右鼻孔吸人,待气吸满,以右无名指按右鼻孔观此光气循环右脉降至脐下四指总汇处,贯入左脉,升至左鼻孔,即放左无名指,凡身内一切业障、疾病、烦恼皆化为黑气呼出。如此做三次。
  再以右无明指按鼻右孔使白光自左孔吸人,贯人右脉。人息已满,在以左无名指按左鼻孔,放下右指,自右孔呼出黑气。这样也做三次。
  再以两鼻吸白光自左右脉人至脐下总汇处,合成为一气,其趋中脉上升至顶无路可出,乃折回至脐下仍分第二,由左右脉上升自两鼻孔放出黑气,这样也三次。
  行此法时当观诸佛菩萨所有功德、智慧、神通、威力,均如白光自鼻孔人我全身,使身中诸脉之断者得续,壅者得通,垢气得清,浊点得净,无始以来罪业均被佛风扫荡,化为黑气尽数呼出,散于空中。所谓佛风,指吸人白光而言;三三为九,故名九节佛风。
  (二)金刚诵(柔和气)
  1.概述
  (1)所谓金刚诵,即金刚三字明嗡、啊、畔,是普贤如来根本咒。密宗修持讲究持咒,口诵真言。所谓真言是没有语言的语言。一般来说,念诵法要有三点:即心气合一、声气合一、身心合一,如果三项统一,音气自然不同。念诵得法,至为重要,它能震开身体内部的气脉,打通海底轮、脐轮、心轮、喉轮和顶轮,立断染相续念,便能进入音声海三昧中。
  金刚诵三字明是藏密主教金刚总持,它通括一切咒,代表佛的三密,即“嗡”字代表佛的身密,“啊”字代表佛的口密,“畔”字代表佛的意密。普贤如来即是普现,普遍现前,意译妙密,普贤就是普遍而贤善地充满一切处所,无时无处而不在之意。金刚诵三字明正是充满人类宇宙的根本法音。
  “嗡”字是宇宙原始生命能量之根本音,是形而上天部的声音,它有无穷无尽的功能。在人体而言,它是头顶内部即脑部之声音,是修定功时体中之气转向脑部所发之声音。内闻时,它的声音与自己所听到的心脉与血脉流动的声音相近。修持时,如果懂得“嗡”字发声的机括妙用,其最低效果也可以使头脑清醒,精神振奋。伤风感冒时如果连续念诵“嗡”字可使头部发热,不药而愈。可以说,嗡字是中脉音,是梵穴轮音,是天部音,表示佛的身密。
  “啊”字是宇宙开辟、万有生命生发之根本音,是人与动物生命之间的开口音。“啊”字具有无边无际的功能,是世界上一切生命开始散发之声音。人出母胎哇哇坠地,开口第一声就是“啊”音。小儿说话时,最初就呼父母为阿爹、阿妈,世界各国小儿都是以啊音开口,古今中外都是如此。唐密以“啊字本不生”概括金、胎不二两部大法,包括全部曼荼罗,它的重要性可知。盖“啊字本不生,如实知自心,自心为息,啊息为本声”。就人体而言,它是心脏内部即心部的声音,是体中之血转向心部化而为气所发之声,也是气转而至喉所发之声,内闻时为无声之声,开口即声。修持时若懂得“啊”部音之妙用就可以打开身体五脉轮结,同时也可以清理脏腑内的各种宿疾,修习日久可以体会到内脏气脉振动之效果。可以说“啊”字是心音,是喉轮音,是人部音,表示佛的口密。
  “畔”字是万有生命潜藏生发的根本音,是物理世界地部之声音,它具有无限无量的生发功能。天上打雷,地下地震都是“畔”音,因畔音通一切音,它表示五方佛之心。观想“畔”字,可转五烦恼成光明五智。在人体而言,它是肚脐内部即丹田的声音,是修持定功时丹田脐轮所发之音,内闻时为雷鸣或地震之声。懂得以“畔”部音念诵可以振开脉结,促进新陈代谢,启发新的生机,最少也可以达到健康长寿的效果。可以说“畔”字是丹田音,是脐轮音,是地部音,表示佛的意密。
  (2)念诵方法
  大概有四种:开口念诵、莲花念诵、金刚念诵、瑜伽念诵,可以说这是四个层次,但各有其独立的特殊功用,不要执着。
  ①开口念诵
  首先调气,调气就是调心。身体坐稳,慢慢双鼻吸气,然后慢慢地呼出,呼与呼都要深、细、匀、长。调气一吸一呼以15秒钟合度,要自然、正确。调气动作很重要,念诵必须把调气动作做到正确,才能声气合一。从喉轮到顶轮这部分气脉很难通,要一口气一口气心气合一地出声念诵,等于在修气脉。一开口念诵,没有妄想,自然声气合一,身心皆空,与法界同体。开殷念诵宜睁眼,外界自然之光融成一片光明,化为无相光,身心俱忘。开口念要尽量舌在拌动,而唇齿不动,念时要回听自己的声音,不是听别人的,念到速度相当快时,便自然由开口念诵转为金刚念诵,心气慢慢由内合一,嘴巴自然不动,唇齿微动或不动,只由舌根弹动了。
  ②莲花念诵
  莲花念诵是自心月轮上或自己舌上有莲花,莲花上有螺贝,从螺贝上中发出妙音,产生念诵。莲花念诵一般是开口,唱赞也同样可用莲花观想唱赞,深入一步,闭口念诵也可以莲花念诵。
  ③金刚念诵
  金刚念诵是唇齿不动,而以舌根弹动。舌根,就是心苗,心气合一,心平如静,念得很慢,但不能太慢,太慢又多成唱诵了。唱诵也是开口念诵之一种,唱诵每句最后拉长,调子是固定的,但腔可因人而异。人声的气是往内部下沉,吸进体内,不往外散。念得如法,喉轮自开,因耳根通气海,耳根自然向内反闻自性,不往外求,心气合一,自然而得,得止得观,并不太难。
  ④瑜伽念诵
  瑜伽念诵就是心念,也是默念。意要观想,统摄六根,耳根回转来内闻,眼根回转来内视,身心念头与观想合配为一,才能得止。瑜伽念诵是声自内发,心闻在念。气脉在身体里震动,发生动摇现象,可以让它动一下,不让它动也可以,应收放自如,恰到好处。
  (三)宝瓶气
  1.宝瓶气的修法
  宝瓶气,就是上气下压,下气上提,吸满消射,气藏下腹中,如宝瓶一样,所以称宝瓶气。也称壶形气功、三口气。宝瓶气有心门宝瓶气,脐间宝瓶气,全身以气遍满之宝瓶气多种,此处所述,为脐间宝瓶气。修宝瓶气,能令业气都进人中脉,且因鼻孔呼吸停灭,则各种妄念也会停止。
  行者先观自成本尊此法的传承不同,所以观想也有差异,那么这里就不讲该如何观想,只介绍通常所用的方法。观清后,行九节佛风或出浊气法清净自身。然后行吸满消射四法。
  吸,即将寂静精华之气,长而缓地尽量吸人,渐渐压至脐下四指处,再肛门收提,下压上提,如函盖相扣,气藏其中如空瓶。
  满,即持气(屏住息)。将气吸人,将它导人正确的位置后,尽量长时间地持住气。持气的时间,以三十六弹指为标准,右手于左右膝及额各按而后,加一弹指,以三十六弹指的时间,为持气娴熟的标准。中等能持至七十二弹指,如能持至一百零八弹指时间,才为达到要求的持气,但不可过劳,根据自己的情况而修。
  消,分外消、内消两种。内消,就是观想左右两脉,先满人脉如从沟引水,以至于心间而消失已,中脉空莹,如是业气,即变为光明智慧所,此名内消,为最殊胜之消散也。外消,是观想气充满四轮,再遍满于全身,及所有毛孔。
  射,当觉得气不能再持住时,把它像射箭一样快速呼出,要完整干净,体内不留一点空气。
  深深而完全地吸人一口气时,我们便将气吸进并带人了左右二脉。接着它再由脐下的连接点进入中脉。当气进人中脉与红明点(我们本具的母能量,密法上所谓的“太阳”)结合时,它便产生了一种像火的热能。气进人中脉后,为了不让此净气在中脉内向上行走,就要将它向下压;同时也不要让它由下门漏出,就提肛。这样,便把气持住在密处以上,脐部以下的小腹中。修行中,注意要保持正确的七支坐姿。
  母能量,就是红明点,以“太阳”来表征,代表智慧。当智慧与我们吸人的气结合而放射扩散时,便会产生像火般的热能。而父能量则在我们的顶部(又称“月亮”,代表善巧),即白明点。就像冰遇到热时会溶化一样,当顶部的父能量溶化时,这些白明点便会与智慧的红明点在心间结合,这时便会证到瑜伽气,就是了悟。这种证悟可净除我们的贪、嗔、痴三毒,当三毒净除时,我们便成佛了,这就是佛与众生之间最根本的不同。
  2.修持宝瓶气的功德利益
  此法的功德利益,在我们身体存储五大的利益上来看,风导人地大的能量(地气),可让身体更加坚实硬朗,五脏的功能也更调和;保存水大可助身体保持在良好的状况中,尤其水大的能量(水气)可助皮肤湿润;存储风大可让身体非常轻盈;当体内保有空大时,Jb才会变得清明,也才会产生智慧。所有的内气加上空大可让五官更敏锐。
  不仅如此,饱储五大之气还可使我们证得五智。五智的根本就是法界体性智。在一切都清净后,我们才能悟得此根本智。在圆满证悟时,行者对于一切众生的因缘、需要和痛苦等都了了分明,这就是大圆镜智。证悟此智时,行者的利他心不再有任何分别,完全是无偏私的,这正是平等性智。此时的佛行自然广大无边,力量无限。他能应一切众生的机缘行度化,准确地知晓众生的需求,这就是妙观察智的表现。这样的佛行事业能自然任运圆成,因此就是成所作智。
  四、六成就法
  “那洛六法”是印度大师那洛巴从噶举传承中萃取精华的集成,是噶举派尤重之法。格鲁派也强调那洛六法,萨迦派有关道果的修行也可以发现那洛六法,宁玛派也有六法的精髓。
  相对于噶举派,宁玛派不太重视六法在内的圆满次第。因为六成就法是将粗身转成最微细身,证得报化二色身之果的法门。修噶举大手印而见性仅成就佛的法身,即身难成佛的报、化身,所以须修六法中的幻身才能成就报、化身。而宁玛大圆满次第之彻却、妥嘎就能即身成就法报化三身,所以不是必须修六成就法。
  六法中除主修“拙火”、“光明”外,其余都是修幻身的方便。修幻身的根据就是微细风的“意身”,与此同类的还有凡夫梦中之身,临终中阴之身也是同一性质,所以“梦观”和“中阴”,“迁识”等法都属于修幻身。
  若即生未证三身可修习掌握意身,以便在临终时转意身为报化,若转不成还可自在“迁识”,往生他方净土,迁识也是迁此意身。所以“幻身”等修法也是即生虽成不了佛,却可以在生有,死有,中有三者成就的方便法门。其它方法,修“光明”可以彻见本性,修“拙火”可以证色心不二之大乐身,是身心兼修的法门。
  (一)拙火(灵热成就法)
  拙火的要义在于能引生乐空俱生智,修持圆满,还能引生空性,获得究意解脱,这是方便道而兼解脱道之法。
  拙火的修法,是修风、脉、拙火的瑜伽。观三脉四轮,在脐轮燃拙火,以宝瓶气助气,溶化顶门之白菩提,菩提液下降,引生四喜O四智,打开脉结,使业气从左右二脉纳人中脉,生起乐空俱生智,证悟空性。
  拙火的效应,首先身体被净化,生起暖乐,暖打开脉道,各轮脉一时开张。进而引生四喜四智,出现四空①开显法身光明,最后引生大乐成报化身。当灵热已在体内产生效能时,则可祛除疾病及生理上的衰损,且得证有漏的五神通等无量功德。修拙火可现证法、报、化三身获得解脱。
  (二)幻身
  幻身的要义在于引生空有不二的俱生智。依最微细的气心“本元身”,而证佛的报化身。幻身有多种,这里指的不是一般所说幻化不实之身躯为幻身,而是隐秘讲述的最微细风心之幻身。
  隐秘的幻身修法,是先用“三远离”②和修金刚诵强迫出现临终时的死有光明。由大光明所乘之本元细风起现不净幻身。在运用特殊静虑方法在光明中清净不净幻身,使由业气转为智气,意身则成为本元身。不然,无色界天和乾达婆也有意身,他们为什么成不了佛,因为他们的意身是带业识的风心,业报满后仍堕轮回,成不了佛。清净的幻身就是圆满的报身。
  幻身的基础是本元身,本元身实质是清澄的微细的气分,在凡夫粗身阶段时它隐藏得很深不易见到,它是生命的任持者。本元身既为本具,当然不能完全隐秘,必有显露的时机,抓着显露之时来认识光明幻身这是“六法”的中心思想。时机分为四时机,或五时机。一、睡眠时梦中;二、临终时四空最后出现之身为中阴身;三、人无色定,住三摩地,不现身根,但有潜伏的微细身,这是带业识之身,业报完后,仍沦入他趣,不能超出轮回;四、在修拙火时用远离瑜伽的强制办法出现四空心,由微细气而起现报化身,这就是幻身。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生圆次第
下一篇:生圆次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