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僧伽安住之我见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法珍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僧伽安住之我见
  法珍
  在佛陀时代,约有三种行者:1常随佛陀生活的大众僧。2修苦行、头陀行,冢间、树下的修持。3住阿兰若的行者。时经两千多年,佛法由印度传播到世界各地,受到各地域文化,民情风俗的影响,再加上各人根机不同,虽也维持了丛林制的僧团形式,但也不乏住茅棚的独修者。虽然,修行是为了调伏烦恼,在日常生活的起心动念中调伏自己,如果能做到这点,那么独居、群居就不成问题了。但是,末法时代众生为无明所蔽,虽也有大根器者,然而大部分人总在独居或群居的修行方式上,困扰下已,实有必要针对这两种方式的利弊加以探讨。
  一、群居的优点
  (一)成就忍辱行:在团体生活中,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师兄弟,各人的社会、教育背景都下同,晃下了个人都有己见,有时会非常苛求、讥笑、侮辱,甚至冤枉,这时就是对我们的考验,是生起了嗔心,堕入烦恼当中:或是当下能生起悲心,突破我慢,求改变自己,让自己道业提升。在六度万行中,以“忍辱”为最难,最殊胜,修行要能成就,最重要的是从忍辱中修行。
  (二)借重团体之力:实行群居时,如果能找到一个有规律的道场,那么共修的力量下可忽视。
  (三)破除我执、法执:群居有助于破除我见、我慢、我贪、我嗔、我爱等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可以磨除掉法执,境界现前,无论是利、衰、毁、誉、称、讥、苦、乐,都无所谓,时日一久,心性自然被磨圆了,在团体中,大家互相磨,磨久了,彼此都成就了,大丛林有大冶洪炉的好处。
  二、群居的缺点
  (一)缺乏相续作功夫的时问:失去专心自修的自由,因共住不自由,有杂事,功夫不能成片,有时候正好佛号相续的时候,突然事情来了,以致佛号中断。
  (二)临终时可能处理不当:当住众临终时,是否注意他的安危是升是沈,有时住众虽已写妥遗书,交待临终时千万不要送医院,要八个小时下动助念,但在病危时,其他住众难免紧张得赶快送医院,如果临终之人修持很好,在临命终时能把握,情形还好,万一修持不到家,就下行了。
  三、独居的优点
  (一)专修自利:喜欢修念佛法门的,尽管去念佛,喜欢参禅的,尽管去参禅,如此,功夫就能相续。
  (二)进步快速:知见正确已找到下手处者,能藉著独居的专修,比较有快的进展。
  四、独居的缺点
  (一)缺乏善知识:住茅棚独修者,如果没有大善知识引导,建立正知见,在自己盲修瞎练之下,常会产生问题,譬如精神分裂,这是很严重的情况。
  (二)梵行难:住茅棚时,容易碰到意外,有时无法应付,女众更易产生这类问题,因此戒律上规定尼众不能闭关。
  (三)容易懈怠:起初住茅棚时,满腔的抱负,是一鼓作气,起先三餐正常,后来变成馒头或包子,慢慢变成一星期买一次菜,由此可知,如果自制力不够,独居是相当危险的。
  五、群居的条件
  僧团的定义,是大家有共同理想目标,大家一起生活,如佛陀时代所制定的六和合。因此,在团体生活上要有基本的认识,对团体生活要有共识,要发心,对团体要付出,不要虽参加团体,却表现出“你是你,我是我”的态度,这样对自己是一种修行上的障碍。僧团是由个人组成的,每个人就好像螺丝钉一样,如果螺钉生了或是松掉了,都是下行的,就会影响团体,所以,僧团中的每个人都要在自己的岗位上,作好自己的工作,也就是,个人要配合常住,才能转法轮。
  六、独居的条件
  (一)福德因缘具足,福报大,因此,护法龙天能够护持。
  (二)具足戒相、戒行、戒法,戒体都具足圆满在心中,有戒的威德力加持,能排除很多困难。
  (三)正见圆满如理、如量、如法次第三事,即是法次、法相、法次第三事要注意。
  (四)要好好把握善知识的指导,善知识并不是一定要朝暮相处,而是要确实去实践从中得到想要得到的,应该得到的,才能获得真正的受用。
  七、结论
  从以上分析,我们知道,无论群居或独居,都必须具足一定的条件,群居者必须有“常住第一,个人第二”的心态,而非只为了衣食无缺:独居者更需具足正知见及善知识的指导,而非只图个消遥自在。为取两者之利,可能要采用群居中的独修,在大众中把份内的事处理好后,如何自我修持,而且在工作中,时时刻刻的起心动念,也可以把它当作一面镜子,来反照自己。而且,工作也是一种修福的方法,我们不能希望别人平白无故地给我们一个好环境,而是要靠自己的福德因缘具足,才能成就一个好环境,如此,共修与自修间没有冲突,反能相辅相成了。
  摘自《僧伽》创刊号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