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地区佛教>> 西藏佛教>>正文内容

擦擦的断代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擦擦的断代
  长期考察和研究的经睑证明,绝大多数擦擦纯属“三无一流”的文物,所谓“三无”:无纪年标记、无发愿文、无制作者姓名和印记。所谓“一流”,主要针对传世老擦擦而言,传世老擦擦极类流通之法物,随行脚僧的足迹和善信的弘传而流布于一切藏传佛教传播区域。故今日之收集地并非当年的制作地。
  无纪年标记就无法直截了当地判定出这件擦擦的制作年份。有纪年的珍品擦擦实属常例之外的变例。本书仅见几件纪年品,除一件本尊为大威德双身立体泥擦(如右图),背铭“××贞观年造”(西夏遗存,公元110l至1113年,与中原北宋徽宗建中靖国、崇宁、大观、政和年号相当)应属二期作品外,均集中在清乾隆、嘉庆、道光,即公元1736至1824这八十八年期间,应属四期作品。
  无发愿文。中原造像往往有发愿文,属常例。诸如: “太平真君四年,岁次辛巳年三月十日,某某敬造弥勒佛像一躯……”之类,于是便可知晓此像为北魏早期作品,而擦擦类者十分珍贵稀少。“民国十七年”款的莲花生大土瓷质珍品(如左图),却例外地注明了“川康祈祷大会”等施造款识,属变例。
  总之这些有纪年款和施造用场的擦擦无疑成了难得的断代标准品,因为可依此等类推其上下。
  法国藏学界泰斗,对中国人民充满友好感情的著名西方藏学家石泰安先生在其传世名著《西藏的文明》中,曾明确指出西藏宗教艺术品“从来(或者是几乎)都不附署名”。这当然也正是我们认识和把握擦擦的难度之所在。几乎所见到的擦擦全无制作者姓名或绝少有可以说明作者身份的印记,与本书相配合的展览中仅有极少数名擦通过印记痕蜕可以辨识出作者外,多数名擦的作者尚不可确认。
  东嘎教授的藏文序已明确告诉我们,鉴定擦擦的制作者是个十分棘手的问题,他曾经不止一次对我说过这个问题,足见其难度。此展中尚有一件钤有八思巴字方形印记的擦擦,仅依此印记,便可将此件擦擦的上限定为元代,然后再综合分析此件擦擦的其他情况,就会得出比较可靠的年代说法。
  但绝大多数擦擦却不可如此简单地定论,其重要原因与擦擦断代存在以上“三无一流”的先天不足有着必然的联系。
  除“三无”以外,按一般考古断代的规律去推测擦擦的年代,尚有五方面情况需要认真研究、综合分析。
  其一,藏人的习惯是先建塔後建寺,即塔先于寺,建塔时要有相当数量的擦擦等圣洁之物为新建之塔填充,故为此塔填藏的擦擦其制作年代不会晚于建塔年代,更不会晚于建寺年代,此规律在藏地可视为常例。但亦有变例,因为历经劫难,每每重修寺院佛塔之时,又会有一些佛塔重修年代新打制的擦擦与老擦擦一齐装填到塔内,这样便会使以後鉴定塔内擦擦的年代问题出现麻烦。因此,要从常例与变例两方面去考虑问题。
  其二,是针对传世擦擦而言的。同时供奉在一座古老殿堂内的许多传世老擦擦,仅仅由于供放位置的不同,受香火程度的不同,会造成每件擦擦表面所形成的包浆程度上的极大差异,因此往往会造成判断年份上的失误。凡深入考察过藏地寺院的有心人一定会有这样的体验:几百盏酥油灯一起点燃,其浓烟缭绕之壮观,绝非汉地禅院所见清烟袅袅、黄卷青灯那种点到而已的缕缕香火可及。藏传佛教善信为表虔诚,常向寺院尽心敬供酥油,点燃数目极为可观的佛灯,称为“点千灯”。
  藏人深信佛灯点燃得越多,求佛之心就越发清明,意念中的污垢就除去得越发干净。因之,供奉在烟熏油浸处和避开油烟处的两件同一年代的擦擦,其表面包浆的视觉感受会有难以预料的差异。经验表明,仅凭包浆给传世的老擦擦断代会入误区,必须多因素比较,进行综合分析。
  其三,传世的老模具,只要不损坏,还有使用价值,始终可以继续打出新的擦擦。因此,同一式样,甚至是同一模具打制出的擦擦,不一定年份都相同,往往年代跨度会很大。
  其四,不能以一般品评或鉴赏中原佛、菩萨造像的定论去对待擦擦的断代问题。试以菩萨造像为例:唐代的中原菩萨无论从造像总体风格还是每一细微处,都洋溢着一种朝气蓬勃的生命律动感,给人以活脱脱的审美享受,在创作手法上也无一不是大胆、开朗、热情、奔放,又极具创造性的。我们不去重复那些老生常谈的例举,试以天龙山石窟盛唐时期十一面观音石雕造像作论据,这躯石造像所雕塑出的十一束发髻竟是十一种不同的发型,非亲临目睹否则难以置信。
  如此至真、至善、至美、至大、至上的艺术,叹为观止。相比而言,宋代的菩萨往往较为呆板、僵滞、消沉、少具生气,造像手法上也是一种收敛、拘谨、小器的感觉,似乎受到了当朝“三教合一”等观念的影响,佛教艺术的真、善、美在不同程度上被禁锢了许多。这是唐宋造像相比较得出的大印象。
  回到擦擦,则全然不可以机械地套用以上评析中原佛像艺术的一般观点。以二期(相当于中原宋代)西藏阿里地区托林寺息静观音白垩土泥擦为例(如右图),显然是唐代中原的艺术创造性和生命力,成功融会古印度菩萨那种婀娜多姿体态的艺术上品,同时又将东土大唐和古印度各自所特有的艺术特旨表现得何等地道,甚至会给人一种审美第一、神性第二的强烈感受,哪里可见宋代的呆板,何处有半点的消沉和僵滞!
  通观擦擦艺术史长河可以这样认为,与唐、宋、元明、清各代相对应的一、二、三、四期擦擦都有其独到的时代风貌、地域风格、艺术特征,于擦擦艺术史中占据自己的一席之地。以各领一代风骚的使命推进着藏佛艺术的不断发展。万万不可按照一般鉴评中原佛像之定论去套用于擦擦的断代问题。
  其五,对于那些出土地或传世地点不明的擦擦,姑且可以分成雪域高原、草原牧区、深山峡谷、中原腹地四大类型。以雪域高原为例,再区分到底是阿里地区,还是卫藏地区,或是……阿里地区的擦擦几乎是白灰色的白垩土质(如左图),而卫藏地区的擦擦多是棕红色阿嘎土打制的(如右图)。经验引导我们依照土质、制作工艺、背纹等要素,不妨先弄清待定擦擦的归属地域,即“块块”。
  然后将属于同一“块块”的若干擦擦,依照以下顺序去排队。工艺:素泥——彩绘——描金;内容:三皈依——四皈依;经咒:古梵文——藏文——多种文字;艺术风格:自由随意——程式化;制作:不修整——修整——精整;空间:二度(平面)模印——三度(立体)模制等等。以上若干规律性的“条条”,实际已将这些擦擦由远古向近代的时间顺序大致排列出来了,再借助已知制作年代的擦擦作为标准品,并多次比较对照,多角度综合分析,将会对每一件擦擦逐个提出断代的可靠意见。
  实践表明,上述横(块块)竖(条条)比较法,是将迷茫的擦擦断代问题,逐步搞清的经验之法。
  总之,擦擦的断代问题始终是研究和鉴藏上的一大难题,但非不解之题。可以综合包括以上“三无一流”的难点和“五种情况”在内的规律性经验及文物鉴定的共性手段,多见实物,尤其是标准品和有确认的擦擦,多深入考察,多请教藏学家和有相关学养的专门人才,不断丰富和修正我们的看法,断代问题是可以逐步得到解决的。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