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工巧明>> 地理>>正文内容

北回归线上「佛迹」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北回归线上「佛迹」
  云南省景谷一个县有二十六处「佛迹」,全国罕见。《景谷县》记载,在景谷县境内的坝子周围,山谷中的一些溶洞或者山上的一些大石头上,有手足印迹。这些印迹,被傣族先民认为是佛陀巡游各地时住过的山洞或留下的遗迹。这些印迹分布于锺山乡吊脚坡、芒洪、芒旭、铜厂、训岗、香盐,威远镇大寨,永平镇大仙人脚、小仙人脚、迁岗、迁糯,动班乡的白塔、富动、动良、永海、芒乃、,半坡乡的芒洛仙人洞,正兴乡的动乃仙人洞等处。
  离景谷县城威远镇十多分钟路程,一个凤尾竹掩映下的傣族村寨。村小学前两棵八百年的大榕树如华盖般擎天挺立,数十孩童嬉戏其下,初冬无风,尚闻蝉鸣,艳阳高照,树影迷离。
  沿小路而下,沿途古树参天,菩提和芒果树下有当地居民祭祀树神、祈福禳灾留下的仪式痕迹。若干树枝环树排列,并用白色丝线绕束于榕树上。在傣族信奉佛教前,自然崇拜是其主要的原始宗教形式。他们后来虽已信奉佛教,但至今有原始宗教遗存。傣族祭祀屋神,祭祀寨神。“披动”是最大的地方神,是全动共奉的寨神。最大的祭祀是祭树神,每个村寨附近都有一片古树林,并以其中最大的一株为树神,每年农历二月或五月,各寨按规定时间举行祭祀。这也是为何傣族村寨边常有大榕树、菩提树、芒果树或其它古树连片成荫了。
  「芒朵佛迹」位于一小河环绕的坡地上,分别为足印一、手印二。两个手掌印中的一个长○.六五米,宽○.五三米,另一个长○.八四米,宽○.四一米,深陷于巨石中,似佛陀持无畏印。两米外的另一块巨石上则有一个长一.五二米、宽○.七五米的脚印。现在为保护佛迹,正在其上面建盖缅寺。据当地传说,此地原称动卧坝,乃产盐之地,十分富庶,但河中有恶龙作孽,危害人间。佛陀见此,留下手印、脚印镇住恶龙,把坝子和富饶物产还与斯民。同时,在佛迹出土时其旁还有一以古傣文铭刻的石碑,存放于芒朵缅寺。石碑石质为红砂石。由于年代久远,碑面已现斑驳,出土后为辨认字迹,碑文被以墨水重新描出。在当地「缅先生」(对懂傣文的人的尊称)周冠华等人的帮助下初步译出碑文。此发现可能对南传佛教流传史的研究有所佐证之用。
  景谷地处滇西南要冲,北上临沧、景东、大理,南下思茅、版纳,早在汉代就纳入中华版图。由于地理位置重要,「茶马古道」纵贯全境,景谷成为南传佛教在我国流传的重地。南传上座部佛教传入景谷的时间,可能在公元十三、十四世纪以后,但不能排除其它佛教教派更早以至于在南诏大理国时期传入景谷的可能性。)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着《云南宗教史》说∶「思茅地区景谷县的南传佛教是从西双版纳传入。南传佛教传入云南的时间,应在元代,确切地说,为十三至十四世纪,而且,这仅仅是早期传入,并没有形成大的规模。直到十五世纪以后,南传上座部佛教才大规模传入云南,并开始对傣族等边疆民族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有了大的影响。」在景谷,南传佛教的传入时间,与佛教的传入时间并不等同。
  从目前发现的资料来看,能表明佛教最早传入景谷的材料就是锺山乡公榔村芒朵小组这个建佛迹寺的碑了。在有关部门帮助下,既懂德宏傣文,又懂西双版纳傣文,以研究古傣文为专长的耿马县佛教协会秘书长安明和龚爱保两位先生对碑文作了一次再翻译。碑文说明,此碑立于傣历一一九四年,相当于公元一八三二年,已有一百七十三年历史。而据此碑正文说,一八三二年建佛迹寺,是对此处旧寺的重建;旧寺建于傣历二一七年,相当于公元八五五年。如果这个碑文说的是事实,那么,芒朵佛迹寺的建寺历史起码有一千一百五十年了,因为从碑文无法推断二一七年这一次建寺是不是第一次。而对于二一七年这一个建寺时间,还需要进行考证。毕竟第二次重建的时间与第一次相隔近一千年,没有佐证,难以确认。
  另外,尽管目前无可靠证据佐证南传上座部佛教在关于公元八五五年芒朵佛迹寺建盖时已经传入景谷,但当时已有佛教传入景谷的可能性并非不存在。西双版纳傣文佛经《帕萨坦》关于佛陀在世时曾亲自来西双版纳一带传教的传说是否具有可靠性,关于动海几座佛寺发现的银片和佛寺的柱子上关于大佛寺等建于公元七世纪的记载等还需要考证。但是,关于九世纪中叶,景谷已经是南诏国的政治管辖范围,而在当时的南诏国,佛教已经走向兴盛阶段,难道对景谷的居民就没有一点影响?显然说不过去。其次,当时从南亚到整个东南亚也已形成佛教文化圈,其中有上座部佛教,也有大乘佛教在传播,它们传入到各民族部落交错居住的云南傣族地区应该是很自然的事。不管景谷傣族的早期居民是从德宏猛卯迁徙而来,还是原居于此,他们都生活在这个文化圈内,都有可能接受佛教传播。
  总之,南传上座部佛教传入景谷的时间可能在十三、十四世纪以后,但不能排除其它佛教部派更早以至于在南诏大理国时期已经传入景谷的可能性。
  在景谷,举凡大一点的傣族村寨都建有缅寺,其中位于威远镇大寨的动卧总佛寺最为辉煌壮观,寺前有两座佛塔——「塔包树」和「树包塔」。塔基上浮雕有十二生肖和莲花座图案栩栩如生,塔上绿盖如茵,与金碧辉煌的佛寺相映,透出徐徐清凉谧意。砖塔与菩提树相互纠结、相互包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菩提树是佛教中的圣物,释迦牟尼在树下成佛,而塔则为佛陀圆寂后供奉其遗体的圣所。天造地设何其神妙!长久以来,佛教对傣族人的生活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
  每年从傣历年过后,有成千上万来自傣族地区和东南亚信众前来朝拜景谷佛迹、念经滴水、赕钱赕物、赕糯米饭,祈求佛祖保吉祥安康,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场面宏大,万人空巷。傣族男子满七、八岁后,都要进佛寺过一段僧人的生活,有的长达十多年。
  在云南省南传佛教传播区,目前共发现佛「足印」二十八处,其中一处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一处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其馀二十六处都集中在景谷一个县地域内。景谷是古代中国交通东南亚、南亚国家的重要通道要冲。因为有「茶马古道」,景谷县旅游局副局长张雷认为,佛祖抑或是其它的印度高僧大德早在一千多年前就云游到景谷一带并留下手足印,也不是不可能的。在一部用笋叶片写成的傣族经书《二十六脚果大麻》中,也有关于这些手足印的记载,这部经书残存的部分分别保存在县档案馆和一个村子的佛寺里。
  南传上座部佛教,由印度向南传入斯里兰卡,然后再传到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寮国)等东南亚国家和中国云南西双版纳、德宏、临沧、思茅等地。公元五世纪佛音按照斯里兰卡大寺派思想对巴利三藏进行校订译着后,南传上座部佛教逐步成为兴盛于东南亚和云南西南部从德宏到西双版纳一带的佛教派别。佛教首先在印度次大陆向南传播,「足迹」崇拜也随之南传。从阿马拉瓦蒂出土的《妇女礼佛》石灰石嵌板浮雕(见《印度美术史话》83页),可以看到公元2世纪贵霜时代南印度佛教信徒朝拜佛陀「足迹」的情景。在斯里兰卡,一样有崇拜佛陀「足迹」的传统。在那里,还有一座山被命名为「佛足山」。《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南传佛教史》作者净海绘制的斯里兰卡地图南部,明显地标出了「佛足山」的位置。泰国也有一座「佛足山」。关于这座「佛足山」的来历,还有一段传说∶颂昙王在位时,一位从斯里兰卡回国的僧人向国王禀报,曾有斯里兰卡僧人告诉他,佛陀生前踏过的足印,在泰国的苏盘那山(汉语翻译意为金山)也有一个。颂昙王命人寻找,终于在色拉武里寻获。国王下令在该地建佛寺,供人朝拜。此山后来被人们称为「佛足山」。又有一种传说,佛足印是佛在世时亲自到泰国传教留下的印迹;还有传说,此足印本是佛陀生前在斯里兰卡踏过的足迹,斯里兰卡予以模仿塑造,作为朝拜对象。素可泰王朝奉佛,斯里兰卡把这足印送给了泰国。再有一种说法是,这佛足印由早期泰国境内的佛教徒自己塑造,藉以纪念佛陀。此足印长约一.六六米,宽约○.六六米,与景谷芒旭仙人山的佛足大小差不多。在云南省南传佛教主要传播区,德宏和西双版纳至今各发现一个。其中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曼飞龙寨后山上的佛足印很有名气。相传,佛陀巡游世界时,曾在曼飞龙寨后山顶了望动龙坝子,因而留下足迹。傣族佛教善男信女为供后人朝拜此佛足印,集资在足印旁修建了曼飞龙大塔。此塔为笋塔,据西双版纳傣文古籍《贝叶经》记载,建于傣历五六六年(公元一二○四年),已有八百零一年历史。
  在景洪曼飞龙寨后山笋塔旁,不仅有佛足印,而且还有一眼井,井里溢满水。传说此井也是佛陀用禅杖戳出来的。善男信女们朝拜曼飞龙圣迹,总要在这眼井里舀一壶「圣水」带回去,他们认为「圣水」能治疗聋哑盲患者,并能解除愚昧,增长智慧。在景谷县雷光寺最近的重修过程中,也发现佛足印旁有一眼泉水,水清味冽,泉眼上不知何故居然有一苹八爪玲珑、生趣盎然的石螃蟹。
  地址∶云南省景谷县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