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工巧明>> 农工商业>>正文内容

佛教与中国茶文化浅见、浅谈园林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中峰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佛教与中国茶文化浅见、浅谈园林
  作者:中峰法师
  《佛教与中国茶文化浅见》
  中国茶文化总的思想趋向是热爱人生和乐感的而佛教精神强调是苦寂。佛教作为外来文化,自汉代穿如中国,当时被宫廷用来祈福、祈求、求多子多孙或保国家安宁,佛教徒饮茶最早是在晋朝,南北朝时,佛教获得较快发展,并出现不同学派体系。
  佛教禅宗主张圆通,能与其他传统文化协调,从而使唐朝茶文化得以发展,并使饮茶之风在全国流行至今。
  1、 佛教与茶文化传播
  中国茶文化与佛教的历史源远流长,茶文化的发展推动着佛教的传播,佛教促进了茶文化 的发展,两者密切相关,互为因果,互相促进。佛教在茶中溶进“清静”思想,茶客希望通过饮茶把自己与山水,自然溶为一体,以求环境与心境的宁静、安谧。叁禅要澄心静虑地体味,讲究专注精进,直指心性,以求清逸冲和、幽寂。品茶是叁禅的前奏,叁茶是品茶的目的,二位一体,水乳交融,茶禅共同追求的是精神境界的提纯与升华,从而开辟茶文化的新途径。
  2、 佛教与饮茶
  饮茶与佛教的结合极大地推动了茶文化的传播据古书记载,唐宋时代的个刹古寺教设有“茶堂”、“茶寥”禅僧们在这里讨论佛理禅道要谈佛经,赋诗,把佛教清规饮茶谈经与佛教人生观念都融为一体。寺院茶也有不少名目,如供奉佛祖、菩萨、祖师的“奠茶”,按照受戒年限先后啜饮的“戒腊茶”,全寺上下众僧共饮的“普茶”。祥僧早起的第一件事,从林还立下规矩,每天需在佛前、祖前、灵前供茶、新任主持晋山时举行点茶、点汤仪式。供茶、点茶、点汤后来均纳入佛教仪轨。
  结语:在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佛教与中国茶文化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带提高民族素质,推进两个文明建设,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浅谈园林》
  园林是建筑艺术的重要类型之一,通过山、石、水、建筑、植物以及道路,室内布置等的有机结构,组成一个富有情趣的饱含艺术意境美的环境。中国园林在世界上享有崇高的地位。早在唐宋时就已传到日本,对日本园林产生过直接影响。中国的园林发展的甚早,自周初建灵台至晚清有近3000年的历史。且历代都有各自的园林特色。
  1、 园林风格
  园林大多从山川地形着眼,园林的远景被推到很远的山川,欲在一个极有限的空间中创造既有丰富深邃的意象,又要守规矩整,句更需要创意匠心。园林风格中蕴涵着一种“理趣”。首先是“天人和一”的宇宙观下,人、园林、自然、山、水、环境,被纳入一套既定的生态伦理秩序。园林的内部布置中,亭、台、楼、阁、榭、池常常按照某一预定秩序支配。布局极精炼紧凑,对建筑物的尺度和园林植被都有所控制,浓缩景观,既节省了用地,也使精巧的建筑雕刻细观甚合。通过构思,在有限的范围内运用含蓄抑扬曲折,暗示等手法来启动人们主观再创造能力造成一种似胜意的境界,以求小中见大,尺幅万里,扩大人们对实际空间的感受。在政善生态造园中进行科学合理地搭配,从而营造了生态功能,结构多层合,园林景观优美的植物群落。包括观花、观果、观叶、观树形等四个植物区域,在植物的配置上将乔木、灌木、草木、滕本等有机的结合。创造一个生态平衡的园林景域。
  2、园林的布局、构景极特色
  (1) 园林的布局,大多被安放在区域山川形胜的观照中,以大观小,小巧,洗练,园内布局建筑构造,相石,植物配置,精细收拾一丝不苟。
  (2) 相形度势,得景随形。风景点,大都是以自然山水为主。自然山水经心灵的组织,点化,感恩、省悟即成为景。得意随形。
  (3) 守静虚动,以间治繁。在园林布局和构景中,静概指、直、间、停顿、稳定、动指曲、繁、变化迁移、动静相宜,特别继承环境空间处理手法和传统建筑艺术特色上注重形(生态景观、生态经济)神(生态文化)并重,园林之“意”表达是人与园林或人与自然的内在哲理。“意”比“神”有更高的境界。此时的园林不仅是大自然的艺术再现,更是在人与自然的深层关系上或者人的自我价值上进行演绎。
  3、寺庙园林特色规划
  寺庙园林是一种特殊的园林形态,它与寺院结合在一起,既表现出园林的形态,又反映出宗教的特征。大范围地寺庙园林,中国传统建筑不但尽意于所院落,同时也精心于更大范围的宏观规划,也就是在山林胜境中建造寺观亭阁,并不是把它作为此寺观的僧从道徒静修之所,作为一个孤立所,静止的对象来看待,而是放眼全山,把山中所有寺观亭阁都当成是纵游全山的动态过程中的一些有机环节,互相照应,有抑扬、有起伏、有铺垫、有高潮、有收束,从而使看起来似乎散漫无状的“点“串成严密的整体,山水建筑、花木盆景,匾额楹联是构成寺庙园林景观的要素。
  结语:重视自然美,追求曲折多边变,崇高意境,打造以人为本,弘扬生态文化、生态历史文化提示建设与发展心思路。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