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八大山人与苦瓜和尚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钟鼎鼐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八大山人与苦瓜和尚
  钟鼎鼐
  我国国画最主要的特色,是要表现情意和神韵,画家必需具有深厚的文学素养,和丰富的诗情哲思,从而聚成高洁的情操和正确的志行,以注入画中,才能使画中意境,有热烈的情感与蓬勃的生机,也就是情的蕴发,塑造境的优美,因此,我国画家都有探索人生真义的毅力,进而以画来诠释人生的途径,宁可因探索而有错失,绝不因避免错失而不探索,一幅丛山孤僧,看似平静,却象徽僧者在寻思禅境,一页鲜艳仕女,画面豪华,内在却隐藏春之将去,笔法画意,都精深耐久,皆画家经由探索而领晤才发舒的作品,这种优越的画风,承传已久,到了明末清初,一般作昼的人士,习性因循,不敢创发,因而以临摹为绘画的目标,临摹只能仿绘外表,这种画,因为内质空虚贫乏,当然无价值可言,当时,幸好有两位大画家挺身而出,毅然决然的扬弃颓废的昼风,为艺术再亮起辉煌的灯火,也为国画优良的传统,发挥了承先启梭的光辉作用,这两位大画家,就是朱夺和朱极。
  朱耷是明末宁献王的后裔,明朝末年,大汉好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明朝崇祯皇帝殉国,当时,朱耷是一个二十岁的王子,为避清兵杀害,到深山野谷,削发为僧,随后,他在江西南昌附近的寺观习静修真,号八大山人。次年,大明临桂王朱亨嘉,在广西桂林以监国的身分,号召反清复明,不聿遇害,他的儿子朱极,当时是一个十五岁的小王子,得内官保护,也逃入深山寺庙做小沙弥陀,号石涛,又号苦瓜和尚,这两位王子在避难期间,有明朝遗老协助,联络志士,待机复国,已与屯兵台湾的郑成功取得联系,声势渐强,终因客观因素不利,壮志空抛,只好在静静的深山,潜心学问,他们经由哲思禅悟,孕育了浩然的正气和高洁的至情,继而以这种俊逸的素养作画,所以不拘俗法,落笔雄伟,虽一笔一抹,也豪情万千,成为名震天下的国画大师。
  八大山人的昼,风格天真,叉富野趣,没有躁性,更无霸气,读他的昼,就不得不对他崇高的人格而肃然起敬了。他作昼的方法,是以笔简形具为原则,臻于昼尽意在的境界,往往以形的简单化,表现物的完整性,又能运用抽象的气氛,衬托出浓郁的神韵,也能以有限的意象,暗示无穷的想像,笔逸神飞,充分表达了心霓的语言和生命的活力。不过,八大山人不是为娱情而消极的作画,例如,他一幅昼鱼的画,游在水中的鱼,眼内充满了烈烈的怒火,表示国破家亡,鱼也愤怒,鱼尚如此,人何以堪!他在另一幅画自题的诗;有“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无多泪点多”之句,他作画千千幅,而提笔挥毫,泪比墨多,可知他作画寄怀,内心凄楚!
  八大山人与苦瓜和尚,一在江西,一在广西,然而,他两人对绘画都主张以自我为表达的核心,不必盲目师承古人,可知人与人间,只要精诚如一,纵然天涯海角,又无片言只字相通,也能松觉交流,后来,苦瓜和尚函请八大山人赠画,历十年来获回音,苦瓜和尚信心不息,十年之后,他收到八大山人的画,情不自禁的拥昼而泣,并在该画题了一首长诗,堪称慷慨悲歌,令人感动!
  苦瓜和尚作画,以山水画为主,他以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透过想像,以作成画,例如画山,不是描绘山的原形,而是依照自己对山所发生的理解或领悟来画山,他说:“山川与子神通而归化也”,他解释这种方法是有两个要点,一是“受”,一是“识”,受就是对外物所感触而得的印象,也就是外师造化,识就是依据“受”所得的印象而衍成的画意,也就是内法心源,而受与识,不是两个程序,乃是相互为用,所以他说:“籍其识而发其所受,知其受而发其识”。此外,在苦瓜和尚以前,我国有关绘画的著作虽多,但论点都集中于绘事的技巧,唯有苦瓜和尚著的“画语录”,是第一本绘画哲学,因此,他在我国绘画史上,被誉为绘画革命的领袖,他后一辈的杰出画家如郑板桥等人,都承受他的绘画哲学,而有非常优异的表现,据吕佛庭教授的研究说:法国后期印象主义和野兽主义学派的画家,受到苦瓜和尚绘画哲学影响,也开创新昼风而为欧洲现代画奠定了基础。目前,英、法、意、日等国研究苦瓜和尚的著作相继刊行,搜集苦瓜和尚和八大山人遗画与著作的工作,也很积极,本文笔者认为:各工业先进国家积极研究八大山人和苦瓜和尚学术思想的原因,是因为八大山人与苦瓜和尚所提倡的变革与创新的主张,实开近代科学文明的先河,所谓近代科学文明精神,不外“开发”、“创新”、“进步”而已,我们中国人如果在绘画方面仍以临摹为能事,在人际关系上又用老化僵化的观点来排拒新的人文精神,就大错特错了,我们如果真有志要将我们的国家从现在推向未来,就先扬弃模仿的、残旧的、僵硬的作为吧,八大山人能,苦瓜和尚能,我们也能!
  在艺术领域中,文学、戏剧、音乐、绘画等等。虽然表现的形式不一,目的则是相同的,所以,学习文学或戏剧与音乐的人,不一定都精于绘画,但不能说不知或不喜欢读画,况且,一幅既不是临摹的画,又不是画匠所画的画,更不是低级趣味的画,纵然出自幼稚园小宝宝的手,也必然是一幅充满时代节奏的昼,所呈现给我们的,必然像春天的生机,具有无比丰富的活力,请细味“画中有诗”这句名言,就知道不是画家也应该多读名画了。(转载大华晚报)
  《海潮音月刊》第65卷第11期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