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拔一切苦得究竟乐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拔一切苦得究竟乐
  南充佛学社首成立于黄肃方先生尹嘉陵道时,十年来沉寂无声,实以外缘不顺为大原因。此次得刘亚休专员来此护持,晤一上人热心组织,今得重行成立,故望大家因此善缘努力进行以期久远而光大之。至专员与大家勖勉之辞,极为恳挚,尤应担当。至其称洋者,洋不敢当。勉洋者不敢不自勉。今且略谈佛法。
  古人云:拔一切苦得究竟乐是谓佛法。云一切苦者,如今天下大乱,人民受极重苦:饥寒苦、疾疫苦、劫夺苦、刀兵苦,因是种种苦,故有农工商业,故有科学制造,故有法律政治,乃至世间一切文明。尤以西洋近世所谓成就极其高远。返观佛法则觉其一无用处,以于利用厚生都无补故。然则佛法岂不同于人之赘疣?曰否。由佛法观察一切世间,一切皆苦,有情终日所为,无非为除苦者。但虽能解除一切饥寒等苦,然终不能解除老死之苦。夫人之所以求衣、求食、除饥、除寒者,为求不病不死耳。然终无救于死,则知世间所为皆不过暂时解救人生之苦,非真能究竟解除其苦者也。譬如囚人或已定十年斩监候之死刑,或已定五年八年二三十斩监候之死刑,虽则终日囚饭囚衣不缺,暂得维持其生命,然终结总不能脱一死。佛观众生,亦复如是。故不以每日能得囚衣囚饭为已足,而要以能脱此囚狱,免离生死,然后为足,故以解决生死为其唯一目的。故知佛法非退步的乃进步的,非暂时的苟免,乃在求究竟的解脱。世人苟不贪生,苟不畏死,则佛法于彼可不重要。但世人终日无时不求免死,乃对此究竟解决之佛法生起怀疑,则大不可。
  以上所言,乃谓世间学问文明行为事业,能解决人生暂时之苦,有利无害者言。况夫世间学问文明,并不如此有益无害。且如西洋物质文明,到今已极其进步。但其对人生有益者,实在太少。不为人生之用,多为杀人之用,所谓飞机、潜艇、大炮、炸弹、毒瓦斯等为人生之用乎?为杀人之用乎?故知西方文明,到今日十分之七,已不为人生之用,只为杀人之用。譬如囚饭,故可以暂续人之生命,亦可终藏毒药,速绝囚人之生命。此则今日世间之文明学术,久已反其与乐拔苦之用,更不能以非毁佛法慈悲智慧之教也。
  或谓佛法既为拔除老死大苦为志,岂不同于神仙长生之说。曰是又不然。对世人之怖死贪生而为人生努力者,则说其所为之非究竟。对求长生者言,则佛法又觉其迷谬。佛法非求长生者。何以故?有情生命有生必死,长生不能求故。生死相续本无穷尽,死亡亦无足畏故。佛观有情生命,刹那生死,随生随死决无常住。由少至老,由生至死,则有出生孩提童年成年壮年老年死亡之变转不常。而此老非突然以老,壮非突然以壮,童非突然成童,盖由年变月变积累以成,日变由时变以成,使时无变,则日终无变,日无变,则月无变,月无变,则年无变,年既无变,则出生、孩提、童年、成年、壮年、老年,乃至死亡,亦终无有变,则此生命为常,常者无变化也。然无变化之生命,世间未之有,有之唯顽石土块耳,非生命也。克实言之,顽石土块亦非无变化,既世间万法无时不在生灭变化中,故有生则必有死,生死相续乃成变化,故死不自死日死,实随生以俱死,既死俱生以死,乃怖死而求长生,其不但理所不可,抑为事所必无者也。故知贪生怖死者为非,故佛法非求长生之术。若然,佛法既不求长生,求速死而自杀可乎?曰是亦不可。所以者何?死亦不永绝故。云何应知死亦不永绝?以生灭相续,无穷尽故。吾人已知死随生以俱来,有生必死,随生随死,刹那生死,乃成变化,故二十年既死,即有童年之生以续之;童年既尽,则有壮年继之;壮年既尽,则有老年继之。故人之生命所以有其变化者,一面由其有生必死,一面又由其有死必生,前刹那既灭,后刹那复生,以此相续,生命乃能不随刹那以顿尽,人之现生既不随刹那以顿尽,则其既死,亦必不随死以俱尽,以佛法言,则谓人之生命此生既死,复随业力转趣余生,五趣轮回,终无止息,既无止息,而欲以自杀了事,不知虽能将现期生命与以破坏,其谓生命相续之因所谓业与烦恼未尽,则终不能无生也。故知求长生者既不可能,求永灭者更不容易。
  然则当如何乃能将此生死苦恼毕竟解脱耶?曰求不灭当求不生,欲求不生,当先将此所以生者根本拔除乃得。依佛法言未生之因者为业。业者,事业行为也。随业善恶,得果以异。业善则生人天富贵,业不善则生地狱饿鬼畜生。然此五趣虽苦乐有殊,然在佛法则谓其皆是无常,皆是苦,皆非究竟。 《法华经》所谓三界无安,有如火宅者是也。既称五趣皆苦,故所谓生彼之业,佛法均云是有漏,漏谓过失,不究竟故。如何乃发此五趣之业?佛法则谓其由无明爱取乃发是业,无明即痴,爱取即贪,即是烦恼。由此烦恼起业,由业得苦,佛法谓之为三杂染,欲拔其苦,当拔其业,欲除其业,当断烦恼,欲断烦恼,当修圣道,由圣道断烦恼,故业既尽,新业不生,生死苦恼乃得寂静,得此果证,是为涅架。一切声闻证得如是不生不灭涅架境界,是为拔苦必由之道,然在大乘又不同此,彼以如斯果证,但能自度,不能度他。小果虽成,无大功德。故当更求殊胜果报,清净转依。何谓转依?谓转舍有漏得无漏故,转舍杂染得清净故。无上净土,极乐庄严,金刚不坏,常住法身,大慈大悲,大智威德,度济有情,穷未来际,如此殊胜果德不可备言。故知佛法非暂时苟且的维持生存,又非盲目无知的妄求长生,又非冥行妄作的自杀求死,乃能实际观察生死因缘,得其实际,断除烦恼,永弃诸业,苦因既尽,苦果乃尽。由能不生故以不灭,不生不灭寂静涅槃。而大乘人,又不以此自了自度之小果涅架为足,更乃希求大智大悲法身净土无量功德清净转依,度济有情,穷未来际,此其殊特为何如也。
  如是吾人已说佛法之能拔除一切苦,所谓得究竟乐者,何谓究竟乐?曰有求有待于外者皆非究竟之乐。如吾人生于世间必有衣食之须,求对此衣之暖,食之饱,皆所谓快乐也。然在佛法,则以此等皆非究竟之乐。何以故?食之过饱,衣之过暖,则皆是为病,而及生苦恼故。其他一切无不如是,具如拙作人生学中说。既世间一切为乐之具皆非究竟,则以何为究竟乐?曰如能不待于外而能自足于己者乃究竟乐也。如儒家之素位而行无人而不自得,孔颜之贫困不改其乐,致中和天地位万物育皆无待于外者,其在佛则有法苑之乐,则有涅架解脱之乐,则有菩提功德,具如经中广说其相一切凡夫所谓乐,佛法皆以为如梦幻耳。或生贪染及为生苦之具焉故不爱也。
  吾人又复当知,佛法虽不以世间苦恼杂染之牢狱生活为满足,而不求清净功德之转依,佛法乃可谓能根本改造究竟革命者。但佛对于维持世间暂时生活之文明学问,亦全不反对。因人既尚未出离牢狱,则彼牢饭牢衣亦不可离故持虽不反对其利厚生之用,但对其足以为害此世间者则必严格的加以抉择而施其去取。当今西洋文化最极昌明,乃其杀人害人之势力亦与日并进。迷信崇奉之者,真如利刃有蜜,小儿舔之,得蜜无多,转割其舌,利少害多,至足哀愍!如能方便善巧,以余物取蜜,勿以舌取,则舌既不伤,蜜亦不失,乃为计之得也。故今当运佛法之智慧慈悲以驾御西洋物质文明,乃可以得其利用厚生之效,而去其割舌杀人之害,故知佛法之在今日,为求人生究竟解决者所必不可离,即为维持世间之安宁和平,亦当以佛法驾御世间文明,乃得其利而远其害也。
  今日已将佛法宗旨功用略略说明。至其如何可能,如何修证,则下次再讲,大家当知佛法乃超然于世间一切学问文明者,乃求人生之究竟解决者,故不可以世俗之见解批评之,尤不可以世俗之志欲奉行之,佛法之所以衰而不振者,皆由一般学佛者以佛法为生活利养之道,所谓倚佛逃生,稗贩如来者是也。因地不真,果遭行屈,故吾人今日学佛,当以一念真净纯洁始,望同人共勉之!
  已讲拔一切苦得究竟乐是为佛法,同时即发生二大问题:一,何能拔一切苦?二,如何拔一切苦?拔苦得乐是价值论,何能拔苦则涉及于宇宙论者,如何拔苦,则行为论也。今且讲何能拔苦,设主张唯物论者,则必以涅架解脱为必不可能。何者人生既不过宇宙物质之集聚变化,人生必不能超越此宇宙之变化而不生灭故。顾佛法观察宇宙实不能离人生独存,凡人耳目之见闻,鼻舌之所嗅尝,及身意之所触知,无不随有情之心意而变其形状,如近视人与远视人所见之色殊,如病人与常人所尝之味别,如人狗所食之物异,盖细察之,每人所接所得之宇宙,无不是各人自识之所变现者也。虽佛法不拨外质,带外质亦不离第八阿赖耶识之所自变,故得神通者,可以转变四大,异趣有情,宇宙各殊,正如二人同卧一榻,梦境各异,皆互遍而不相碍,人与人之所谓同见同闻之法界,特其大略相似耳。故知宇宙者,各人自心所变之宇宙,宇宙既由人心所变,自可随自心而转,此就横的方面而言者也。再自有情之生死相续言,已如作日所说,一生之中,刹那生死以成流。一生之后,相续流转而无尽。而所相续者,则由惑业而招苦,于五趣而轮回,是亦不出于此心,如是苟断其惑,苟尽其业,则五趣轮回之苦亦断矣。如是现境之变现,业果之相续皆不离心,则心清净故土即清净,大乘修得无量功德自可得无上转依,庄严净土矣。如是已略说拔一切苦,得究竟乐之可能。 (讲拔苦得乐之行,取《解行论》中七圣财详释之。此不重述。)
  1937年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