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宏慧大和尚与广东尼众佛学院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宏慧大和尚与广东尼众佛学院
  作者:
  广东尼众佛学院座落在粤东陆丰市山青水秀的旅游风景胜地——清云山定光寺内,前身是1995年定光寺住持(现兼任佛学院院长)宏慧大师与闽南佛学院妙湛法师携手共创的定光寺僧保培训班,1996年9月更名为陆丰市定光寺佛学院。1998年经广东省宗教局批准为广东尼众佛学院。广东尼众佛学院规模宏大,建有法师楼、学生楼、教学大楼、电脑室、图书馆、可容纳近知人的法堂、斋堂等。有谁能相信它仅是在五年的时间内修建的呢?《法华经·化城品》中为了方便求宝人休息,在中途立刻变现出一座富丽堂煌的城市。《天方夜谈》中“阿拉丁与神灯”的故事讲述一夜之间便现出一座辉宏壮观的宫殿。这些神通变化,也许不足为奇,而广东尼众佛学院在这短暂的五年时间之内,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着实是一大奇迹。
  在清云山,是没有平坦的土地可供修建的,唯一的途径就是拿出愚分的精神,在所要修建的地方,搬走那满山的花草树木和遍布其中的硕大石块。面对这不是几部吊车就可以解决的土丘,而宏慧大师连眉头都没有皱一下,他在工地上亲扑克指挥。在吊车欢快的呼呼声中,诸座小山被夷为平地,建筑物便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天天都是“叮叮铛铛”的敲击石头声、“唰唰唰”的电锯声、工人们嘹亮的吆喝声、伴随着“叮叮咚咚”的泉水声、各式各样的鸟啼蝉鸣声、法师们淳淳教导的授课声、莘莘学子们朗朗的读书声……也许世界上最著名的音乐家也不曾谱写出这种旷世稀有的交响乐曲。一些宗教界的知名人士曾说:在一所大城市里,五年的光景也只能看到一点点的变化,而定光寺一年一个变化,一年一个翻新。经过五年多的时间,这所佛学院校诞生了,虽然起步较晚,然而却以它年轻的形象,跨入较有影响的佛学院之列。据说在中华大地上,除了那几年有名的大佛学院外,如:中国佛学院、闽南佛学院等。这里目前是国内规模最大、学员人数最多,教学设施比较完善的单一的尼众佛学院。与其它佛学院相比,又有这样一个特点:寺院(定光寺)的各项工作,包括基础建设等均以办学为中心,寺院收入全都用於办学。常住僧尼不到二十人,都在为佛学院做后勤保障服务工作,人人都以办好佛学院为己任,齐心协力要把广东尼众佛学院办成一个集尼众人才培养、佛教教学与研究一体的重要基地。并着力创造条件,争取早日申请报立为中国尼众佛学院。
  佛学院的办学目的在于培养爱国爱教、解行并重、正信具足、具有一定佛学水平和实践能力,立志从事佛教事业的二十一世纪的佛教青年尼众接班人。
  回眸往事,历历在目。1995年开始在清云山内办学。说到当初办学,面临着的重大困难:没有法师,没有学生宿舍,更没有教室、课桌、黑板等教学设施。看着厦门佛学院送来的近百名学生,宏慧大师悲心大发,决心哪怕是再大的困难,也要把这些学生留下来。而那时的定光寺正在建设中,要想办学,必须从“零”开始。宏慧大师当机立断,把客房权作学生宿舍,客厅改作教室。至于课黑板等教学设施,则以最快的速度配置。还从闽南佛学院请来法师传授佛学知识,在陆丰几所有影响的学校聘请了几位社会学科教师任谭。佛学院于是初具雏形。
  随着佛学院知名度的不断提高,学员人数迅猛地增加,法师也多了起来。见到这种情形,宏老把早就规划好的清云山定光寺的规划图彻底推翻,重新规划,建起法师楼、学生宿舍楼、教学楼、图书馆、大斋堂,就这样佛学院形成了,且具备了一定的规模。
  佛学院初办时,由于经验不足,在教学设备上,想到了什么就去配置什么。在教学管理上,没有什么规范化的管理体制,师资力量不足,不少法师教不安心,致使教学质量提高不了。学生不安心学习,人心动荡,有时一退就几十人。面对这些问题,宏老没有灰心,他想方设法,引进人才,完善教学设备,改善管理。
  人才方面,佛学院里聘请了圣权法师、宽忍法师、法中不师等。
  圣对法师为副院长,负责佛学院的全面工作。圣权法师重新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做到奖罚分明,管理有序。从教务长、法师么每个学生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法师则实行岗位责任制,要求德才兼备。每学期对法师进行考核与民意测验,不合格的法师下岗学习或另得安排。并且严格招生考试制度,杜绝招生的低质量与随意性,不合录取条件的,无论何人介绍一律不予录取,半途一个也不允许插班,流动学生清退回原来寺院。通过这些措施,使学院走上了规范化办学的轨道,法师都愿意在这里教书,有了责任心。学生们学习安心,几百人基本上没有一个退学。还理顺佛学院与常住的关系,使二者相处融洽。
  教务长宽忍法师,重新编排教学课程,使课程设置合理规范。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组织法师互相听课,让每位法师取长补短,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政治觉悟和应世能力,定期聘请院外的教授、学者、法师来院讲学,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拓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树立正信正见,使学生将来能胜任佛法的教学、研究、交流与弘扬工作。
  教导长法中法师,制定了学生管理细则与行为规范,各班采用值日生责任制,提高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法中法师自己从衣食住行到言行举止方面都给学生们起了良好的表率作用,引导学生无论是在殿堂、课堂、还是斋堂都端正自己的人生观与世界观,明确一个佛教徒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做到学有目标、修有方向、行有规范。
  管理方面,宏老召开常住职事会议,让常住不参予佛学院的具体管理,防止政出多门、意见不统一,彼此产生矛盾。让教务处、教导处独立工作,相互协调,大胆管理。
  教务处、教导处,负责学院的教学与管理工作。按照“学修一体化,学院生活丛林化”的精神,制定了《法师、老师守则》、《监学、班主任守则》、《学生守则》、《课堂规约》、《殿堂规约》、《斋堂规约》、《日常生活规约》等制度。同时在师生中大力提倡信仰教育与道德教育,让学生上殿、过堂、布萨、佛事都如法如律,在管理体制上责任明确,层次清楚,基本实现了规范化管理。
  学院课程的开设是六年制,分预科班二年和本科四年二个级别。课程有佛学基础、成佛之道、劝发菩提心文、遗教三经、俱舍论、唯识、天台四教仪、中国佛教史、印度佛教史、法华、楞严、解深密经、丛林仪规、梵呗、以及戒定慧三学为纲的佛教各派代表经论、重要典籍和著述。引导学生树立正信正见,认识和把握佛教整体思想原貌,继承传统,适应时代,既能自行化他,又能作深一层研修。社会文化课则开设有:中专语文、大学语文、古代汉语、中国通史、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宗教学概论、中国文化概论、逻辑、英语、写作、电脑、时政、法律、书法等,旨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政治觉悟和应世能力。
  教学设备上,由于学院的教室原是由客厅改作的,而后来随着学院知名度的提高,学员逐渐的增多,祖师堂和斋堂都用做了教室。面对这一情况,为了让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宏老暂停止了寺院的修建。在近一年的时间内,优先建起了教学大楼和学生宿舍楼。为了顺了应社会发展趋势,利用高新科技手段传播佛法,又想方设法购置了47台电脑,使学生熟练操作电脑,灵活掌握网络知识,并有计划地组建自己的宣传网站,开拓视野,增进内外交流,提高学院知名度,扩大影响力。
  如今,学院内人心安定,秩序谨严,全体师生爱校如家,一个讲修持、讲学习、争创先进个人、先进班级的优良学风与校风蔚然形成。走进学院内,呈现出一片如法如律、兴旺向上的祥和气氛。
  有一天,我从天王民前经过时,听到几位游客在说:真没有想到,两年的时间没有来清云山,怎么就冒出了这么多的殿守楼阁和这么多年轻的“小和尚”……。初来讲学的济群法师和湛如法师则说:原本以为清云山地处偏僻,最多也不过只有几十个人而已,不会有什么特色。来了一看,没想到,原来以为的偏僻山沟沟里,竟藏着这么几百个莘莘求法者。这里教学设施如此先进,修学环境十分优雅,学院管理这么规范,真是出乎其料。广东尼众佛学院由最初的几十人发展到今天的二十多位法师和二百多名学生。学生来自全国各省市的寺院,学院每年对外公开招生一次,凡是出家,有一年以上寺院生活体验的尼众,年岁在十八至三十岁间,符合条件者,都可前来报考就学。
  为了培养品学兼优的跨世纪尼众人才,学院将在今年九月开设研究生教育,招收学员十六名,学制三年。决心造就一支德才兼备的比较稳固的师资队伍,以提高学院整体的教学与研究水平,现有的二十多名法师,也将统一参加研究班进修学习。同时还在社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聘请了30多名讲师、教授、学者分别担任学院的研究生课,以及本科班的社会文化课。想方设法,开拓渠道、充实师资力量,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努力把广东尼众佛学院办成一所具有一定特色与相当水平的中国尼众佛教院校。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们,饱饮着甘露法雨的浇灌。沉寂的清云山定光寺自从平添了这么多年轻的尼众后,显得生机勃勃。老和尚从学生们的身影里,仿佛看到了佛教的希望之光正从粤东冉冉升起,也看到了自己的夙愿将要完成。
  目前,遐尔闻名的广东尼众佛学院,已具备了一定的规模,走上了规范化管理的办学道路,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所有这一切是与宏慧大和尚的贡献密不可分的。
  宏慧大师,一九一八年出生,原藉广东省陆丰市碣石镇。俗姓陈,名吾寿,他兄弟五人,排行老大。九岁时进碣石大帝公私塾读书,因为家境贫寒,只读了四个月书,此后跟随父亲学做生意。但他聪明好学,自练书法,善于行书。他自幼不喜荤腥,青年时信佛,时常诵经拜佛,恭敬维护三宝。在诵读《金刚经》时,略有所悟,顿感人生无常,诸事皆空,遂生出家之念。二十二岁时离开家乡,独自前往潮洲开元寺出家,时值抗日战争时期,故未能圆其出家之梦。随后又前往海丰捷胜得道庵要求出家,而因缘又未成熟。二十三岁时在清云山罗堂庵遇山僧宽鉴上人,志笃行坚,苦心向道,归依门下,取法名惠纯,遂圆出家之梦。从此在山中砍柴、采茶、种地、礼佛诵经,多年以来都过着苦行僧的清贫生活。
  “文革”期间,寺院遭毁,僧人流散,山田改为林场,庵寺变为平地。宏慧失去了修行的栖身之地,只好回乡务农。然而身处动乱年代,他念念未忘佛祖道场,不甘宝刹没落。虽然过着风餐露宿、朝离夜归的生活,仍不忘自己佛子的身分,洁身自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宗教政策得到了贯彻落实,全国各大名山古刹,逐步得到重建和开放。宏慧大师重返清去山,礼正传曹洞宗五十七代嗣法和尚、定持日光禅师为师,取法名为宏慧,字自纯,并为其衣钵传人,法号祥智。遂将原名为罗堂庵的庵寺改名为定光寺。
  定光寺始建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原名清云寺(又叫罗堂庵),清道光十年秋(1830年)高僧宽鉴重修。道光中夏(1853年)南沃叠石岩黄檗宗传人仁智大师渡海参学时,见该寺是一处不可多得的佛门胜地,再三叮嘱门下,务必使宝刹生辉。1928年寺院被国民党诬为匿共党而焚毁。1941年,宏慧大师几经辗转,复入该寺居住。面对破烂不堪的残址,他结庐躬耕,垦荒山林,与之谛结下荣辱浮沉、废兴与共的不解不缘。1944年,偕弟子披荆斩棘,衔泥苦筑、修成一座五间式的庵寺。清云山地势偏僻,远离闹市,那时人们并未对佛教建立起信仰,经济生活来源都是很困难的。宏慧大师便在这块土地上,领着弟子们种稻种菜,自食其力。1958年时他遭受了囚禁。1963年寺院又被毁,直到1979年终于劫波历尽,苦尽甘来,赢得了有关部门的认可,正式批准开放。自此宏慧大师菩提心大发,融雄心壮志于实施,一步一个脚印,力排万难。十多年的光景,定光寺由原先的几间房子发展到如今的宏大规模,主体由牌楼、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教学大楼、观音阁组成,两侧配建有钟楼、鼓楼、功德堂、祖师堂、宿舍楼、斋堂等,二层建筑共有二十四幢。寺宇依山势坡度而筑,层层升高,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引人入胜。而殿内所供奉的佛、菩萨、罗汉等诸圣像,皆是用大青石雕刻而成,古朴大方,妙相庄严,栩栩如生,独具一格,为国内寺院所少见的,享有“岭南一枝独秀”的美誉。且殿外两侧圆门外,各有清澈的泉水,由山顶潺潺而下,沁人心脾。尤其在梵音沉宏,泉水弄弦,清风伴奏的氛围中,欣赏这既有北方的质朴与豪放,又具有南方的清幽与秀雅,更不失禅寺的简洁与淳朴的古建筑群,实在令人心旷神怡,尘劳顿消,流连忘返。
  如今定光寺面貌一新,殿堂宏伟,廊阁扶疏,绿荫掩映,瀑布笙歌,实建总面积为二万五千多平方米。如此偏僻的地方,却屹立着庄严古朴,规模庞大的建筑群,不是亲眼目睹,有谁会相信呢?可以说是宏慧大师的威德所感,若大的定光寺,每一个地方乃至每一个角落,都遍布着他的足迹。从山上到山下,每天不知要走上几回,他忽略了自己不太健康的身体,总是拄着拐杖,戴着斗笠,整日地往来奔走于工地之间。曾经,由于过度的疲劳,心力交瘁,积劳成疾,宏老病倒了。有好几天,我们没有看到他那亲切而熟悉的身影,每个人的心头都被阴云笼罩着。然后学僧们都虔诚的为他诵经祈祷,求佛菩萨的慈悲加被。又过了好几天,奇迹终于出现了,宏老又在我们无比期盼与倍感焦虑的时刻出现了。他依旧是拄着拐杖,戴着斗笠出现在定光寺的每一个地方,他不时地用拳头轻轻地捶着腰,他更加瘦弱了。有时他不无感慨地说:“假如我再后退二十年那就好了。”是啊,看着尚在修建中的定光寺,他怎么能放得下呢?虽已是八十多岁的高龄,但他的人生路走得是那样的脚踏实地,那样的充实。他还觉得有很多很多心愿未了,觉得时间的短促、紧迫与不够用。
  宏老虽身兼多职,但生活却是非常的俭朴,他从不讲究吃喝穿戴。我们来此清云山都六年了,看着他那一身灰蓝色的衣服,不知穿了多少年,颜色洗得发白了。徒弟们给他做的新衣服,他全都送给了别人。他亦不讲究排场,身为方丈、佛学院的院长,所居方丈室,简陋得一目了然。寺内接待客人的宾馆时全是高级的席梦思床,而他依然使用那些用了几十年的旧床、旧蚊帐。会客厅里挂了几幅字画、供了一尊释迦牟尼佛像,再就是几张办公桌、椅子,别无他物了。南方的夏天酷热无比,且又漫长难熬,宏老给法师、学生、常住的每一个房间都装上电扇,但他自己则常年摇着一把蒲扇。后来徒弟们心疼他,硬是为他装上空调,然而他给空调放长假,依旧摇着他的蒲扇。宏老生活虽然节俭,但对法师、学生们却关心倍至,毫不吝啬。常常指导厨房改善饮食,令学生们摄取足够的营养。他希望每个人身体健康,好好用功学习。偶尔在饭后,遇见了宏老,他总是慈祥、微笑又亲切的问我们吃饱饭了吗,要多吃一些。这其中的涵意我们是深深明白的。
  宏老他自己没有一分的私房钱,他将所有的精力、物力、财力都用在了修建定光寺、办佛学院上。清云山地处偏僻,经济不发达,常常是工资都发不出来,但是宏老从来都不说没有钱。每每这种时候,他就独自徘徊着,常常是夜已过半,而方丈室里依然一盏孤灯。然而即使是这样,宏老他仍不忘发扬着佛陀的慈悲救世精神:他救济贫困、兴修水利、修桥补路,对五保户、困难户赠衣送药,资助乡村学校,兴办教育事业等社会福利事业,得到当地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赞扬。他常说:要深知众生的苦,时时刻刻勉励自己,发大菩提心,勤行精进。要宏扬佛法,普度众生,要为佛教、为社会奉献自己的心力。他自己这样做了,也以这样的言行来勉励后学。“佛教要兴盛,人才是关键,所以培育僧才,是我清云山的头等大事,我自己没有文化,且已是古稀之年,所以佛教的前途和命运都寄托在你们年轻的僧侣身上……”他希望学生们能在这山不高而花木高秀、地不低而怪石争奇,峰峦叠翠,清幽静谧,远离闹市的环境中好好学习,一个个都成为弘法利生、燃续佛灯的佛门龙象。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风霜雪雨搏激流,历经艰难志心不改。定光寺和广东尼众佛学院能有今天这样的成就,我们不能不折服於宏老那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坚毅不拔的精神。在这庞大的事业中,为法为教,使他忘记了自己的年龄与身体的衰弱。他自行设计、自己规划、亲自监工管理,充分发挥着他的智慧才能。虽是耄耋之人,依然神采奕奕,清风道骨,依然为弘法度生呕心沥血。“此身愿作杨枝水,点点滴滴在人间”,这是名人赠他的两句诗。看到这日新月异的一切,我们在为宏老那只知创造、奉献,不贪图享受的大无畏精神所折服的同时,也由衷地相信:佛菩萨的慈光加被,借此清云山的灵气和宏慧大和尚的愿力及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广东尼众佛学院将更加兴旺发达,新的一代僧才将会源源不断,二十一世纪的佛教将再度振兴!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