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工巧明>> 绘画>>正文内容

噶玛噶孜唐卡画派与八邦寺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噶玛噶孜唐卡画派与八邦寺
  一、德格及八邦寺的历史和地位
  德格县位于四川省西部,与西藏自治区江达县隔金沙江相望。德格是康巴文化发祥地,拥有以德格印经院为代表的康巴文化中心和格萨尔王故里两大世界文化品牌。德格印经院是为藏区三大印经院之首,拥有藏区文化所有文化典籍的70%,木刻印板近30万块,享有“世界藏文化百科全书”之誉。《格萨尔王传》被誉为“东方的伊里亚特”,“世界上最长的史诗”,德格县是“格萨尔王的故乡,是《格萨尔王传》史诗的发祥地,是《格萨尔》的文化宝库”。
  八邦乡位于德格县城东南约54公里,海拔3720米,属牧区。该乡因八邦寺而得名。八邦寺位于八邦乡政府北300米处的山岗上,海拔3800米,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八邦寺历代活佛重虔心修道,著书立说,各种论著,无不涉猎,各有建树,许多著作及绘画,至今被视为珍宝。
  二、噶玛噶孜画派与八邦寺
  八邦寺规模宏大,环境幽静,其建筑沿山而上层层叠叠,取势巧妙,雄伟壮观。殿堂装饰富丽堂煌,泥塑和壁画刀笔细腻,姿态丰富,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称为康区寺庙建筑之最佳者,有“小布达拉宫”之称。两百多年来,该寺的绘画逐渐发展并成为康区的一个传习中心,这个中心影响的不仅是该寺的僧人,还扩大到八邦及周围地区的群众习画。
  以八邦为中心的“噶玛噶孜”画派影响深远,它以德格为中心,向康巴其他地区辐射,遍及甘孜州18个县。近代活跃在今甘孜州境内的普布次仁为代表的新门派绘画系统和霍尔地区以朗卡杰为代表的绘画系统,均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其影响。同时在今青海的玉树地区、西藏的昌都地区,都得到较为广泛的传播。
  同样,在改革开放后新崛起的“甘孜藏画”,也直接从德格的“噶玛噶孜”画派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1980年,藏族画家仁真朗加与汉族画家梅定开,组织了一批在甘孜州工作的中年藏、汉画家到德格地区深入生活,他们认真地考察了传统绘画艺术,反复学习了著名画师的作品, 同年他们集体创作出了新藏画《岭?格萨尔王》、《吉祥如意》和《一九三六年朱德会见格达活佛》,三件作品参加全国第一届少数民族美展并获奖。
  三、噶玛噶孜画派的形成与发展
  噶玛噶孜画派脱胎于“门孜”画派。公元16世纪后期,被称为第八世噶玛巴弥觉多吉的“化身”的南喀扎西师从门孜派画师贡却班德,后来,又得到第五世夏玛巴贡却银拉和四世杰曹活佛扎巴顿珠的指导,南喀扎西以“门孜”画派的技法为基础,将印度“利玛”响铜造像的造型特点与汉地的“丝唐”的艺术风格融为一体,创立了“噶玛噶孜”画派。南喀扎西之后,他的弟子生曲扎西、尕学噶玛扎巴、扎西扎巴、弥觉多吉等继承先师事业,特别是弥觉多吉的《线准太阳明镜》的专著,为该派的形成和发展打下了理论基础。公元17世纪后,该派又相继出现了爱巴古巴、霍尔?巴冲和却英多吉等,他们又将该派艺术推向更臻完善和成熟的境界。却英多吉的《噶鲁艺术注释》一书,更是这一时期理论研究的杰作。公元18世纪前的“噶孜”画派,人们习惯称为“旧噶孜”或“噶鲁派”。
  四、德格与“噶玛噶孜”画派的发展
  公元18世纪以来,德格家族历经元、明中央王朝的扶持和自身的发展,其势力和影响不断扩大,至清初,已成为金沙江畔最大的地方政治势力。德格家族在宗教上主张和谐共处,文化上兼收并蓄,德格成为藏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的中心地。
  德格印经院由42世却吉?登巴泽仁始建于1729年,经历代德格法王的扩建,成为全藏区规模最大、藏经板最多,以雕刻印制藏传佛教显密经典及藏族各类文化知识经典而为三大印经院之首。其中也收入了大量佛像、各教派主像和传统绘画刻板。同时,德格印经院,也集中了一大批包括画家、雕刻家在内的大师从事绘画、雕刻及印制等工作。培养了有影响的杰出人物,如著名画师南卡杰、司徒?曲吉迥乃、许钦楚臣仁钦、通拉泽翁、普布次仁等。他们创作的作品,如《释迦牟尼本生传》、《十六罗汉图》、《四大天王》等,成为藏区美术中的千古绝唱而广为流传,对藏传佛教美术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影响深远。德格印经院不仅是人才汇集的地方,也成了“噶玛噶孜”画派名师高徒人才培养和成长的基地和摇篮。
  原西藏类乌齐的噶玛丹萨主寺活佛系列的第八世司徒活佛——司徒?曲吉迥乃重建八邦寺,并留驻八邦寺,使八邦寺成为噶举派在藏区东部的一个中心,同样八邦寺也成了“噶孜画派”的重镇,并由司徒?曲吉迥乃将其引到更高更新的层次。
  八邦寺重建后,“噶孜画派”名师世出,除司徒?曲吉迥乃外,批空占夏、呷朱、司徒?白马旺秋、当代著名画师通拉泽翁、四郎尼玛等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代表画师
  司徒?曲吉迥乃:(公元1700—1774),造诣深厚,技艺精湛,驰名藏、汉、蒙、尼泊尔等地,人称大司徒、大学者。绘画成就卓越。最著名的有《本生如意藤》组画唐卡告示。其最大的成就是将内地绘画中优秀技巧和藏族传统绘画统一,创造了姿态特殊的“噶尔新派“。其特点是所绘神佛较小,画面场景大,空间清晰,能够表现很远的景物,画面颜色以绿色为主调。神佛的眼睛和面部较小,衣饰袈裟飘逸生动,绘风景则半山布满云雾。他的活动对康区噶玛噶孜画派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通拉泽翁:1901年出生于德格白垭乡窝泽村,10岁开始学画,14岁在八邦寺出家,先后师从画师扎绕、降央色当为师。后终身在八邦寺从事绘画及佛学事业。他在绘画上以扬了藏东噶玛噶孜画派的风格,有神奇画师的美称,尖在画理上有所建树,著有《藏族绘画史》、《十二天宫动物图形》、《天体日月星辰运行图》等著作,代表作有与斯朗尼玛合作的《噶举色称》,八邦寺大经堂壁画《千尊金刚萨陀》、大殿顶楼壁画《金刚大持》、大门廊壁画《四大天王》、《生死轮回图》、组画《释迦牟尼神变图》15幅,《噶举派大师传记》等系列组画唐卡,为德格印经院绘制《十六罗汉》、《四大天王》、《格萨尔骑征图》、《释迦牟尼师徒三尊像》等四十余幅佛画刻版画稿等。在绘画之余,晚年还担任四川省藏文学校的传统绘画教学工作,一生培养传人逾千人,其中包括在苏格兰桑耶林中心的卓越画师喜铙坚赞和在锡金去世的噶派大师扎杰。
  五、噶玛噶孜画派的特点
  “噶玛噶孜“画派的特点体现为:在画面布局上,中心突出,讲求对称;造型上,以线描为造型骨架,多采用铁线描,高古游丝描;在着色上,设色浓重,对比度强,大胆使用金、银两色;细腻的写实手法,时空处理较为灵活,采用散点透视;细部图案繁密精巧。此外,该画派还有用笔和色调上吸收了内地工笔画的风格,在时空布局上采纳了印度画风,在总体格调上继承了“门孜”和“钦孜”画派,特别是“门孜”画派的传统,兼收并蓄了三派的优点和长处。
  六、传承
  传统的传承方式有寺院传承、民间的师徒传承和家族传承三种方式。新的时代下,又增加了学校传承的新方式。
  政府和八邦寺对于唐卡的传承与保护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八邦寺作为噶玛噶孜画派的中心,在保护唐卡艺术技艺,历代画师留下的作艺术精品上,居功至伟。由于八邦寺的中心地位,在此学习噶玛噶孜画派的人,一直没有中断。而对于唐卡珍品,该寺将其锁在一箱柜内,每一箱柜上均有三把锁,而其钥匙由寺中的三位管家持有。要取出唐卡,同时要三人在场,才能打开装有唐卡的箱子。而存在放唐卡的地方更是密不示人。而唐卡的展示,与一年中的佛事活动内容有关,方才取出展示。
  政府在1991年将八邦寺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德格印经院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同样对于噶玛噶孜画派的保护与传承,。宏观上讲,党的民族文化政策地藏族艺术事业的保护扶持,社会文化观念,包括宗教文化观望念对藏族艺术的保护尊重,学术界对其的保护和鼓励。教育界、文化界的关心培养。
  政府也作了大量具体的工作,一是在八邦乡,开办噶玛噶孜画的培训班;二是在甘孜州内的各级学校教育中,纳入噶玛噶孜画派的教育内容。比如在四川省藏文学校、康定民族师专等学校。三、政府与企业的合作的框架下,民间艺人在传统的继承与宏扬,比如甘孜州政府正在组织实施的“格萨尔千幅唐卡”的绘制工程。
  同样,在新的时代又有了新的变化。如寺院传承上,由德格县宗萨寺的洛热彭措主办的“德格宗萨五明佛学院工巧明班”里,专门设了唐卡班,以招收培训附近的在家俗人。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