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三教之间的摩擦和冲突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三教之间的摩擦和冲突
  ——从《老子化胡经》到“三武一宗灭佛”
  三大宗教自形成之日起,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至中晚唐,中国除战乱频仍外,思想文化之冲突与磨合也十分剧烈从未间断,初时只是口舌之辩,发展到后来由于朝廷政权的介入,由喜好的不同常常会发生一些剧烈的“灭道”或者“灭佛”事件,而历史上互而崇道,互而崇佛的现象也间接地说明了此间的冲突与交锋:
  据载,晋惠帝时,即有道士王浮与沙门帛远争邪正,王浮附会襄楷上汉恒帝书中“或言老子入夷狄为浮屠”之说,造《老子化胡经》以起衅端。“老子尹喜欲化胡。成佛遂变身为释迦文殊。而后胡人受化也。”(《三教平心论》)
  道教是由佛教的传入而受启发创立的,而自从创立之日起,它就以本土宗教自居,极力排斥佛教的宣扬和扩散,此即陈寅恪氏所云:“道教对输入之思想,如佛教摩尼教等,无不尽量吸收,然仍不忘其本来民族之地位。既融成一家之说以後,则坚持夷夏之论,以排斥外来之教义。”(《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下册审查报告》)
  而佛教在进入东晋以后,大致已在中国初步站稳脚跟,便觉得不能一让再让,一忍再忍,于是开始抽出一部分力量来反击道教的挑战了:“佛家有破邪论。谓佛遣三弟子震旦教化。孔子乃儒童菩萨。颜回乃净光菩萨。老子乃摩诃迦叶也”(《三教平心论》)他们造作的不少经典多称佛——释迦牟尼为老子并且亦是孔子的老师,甚至更长辈。如东晋名僧支遁在《释迦文佛像赞序》中说:“昔周姬之末,有大圣号佛;……络聘周以曾玄。”这样一来,就不但把佛说成是老子的师父,而且还是他的“太爷”辈;老子和庄子则成了佛的“曾孙”和“玄孙”,连当弟子的资格都不够了。以后的《正诬论》则说老子闻道于竺乾古先生。古先生即是佛,所以“老子即佛弟子也。”《清净法行经》又说;“佛遣三弟子(到)震旦教化,儒童菩萨,彼称孔丘。净光菩萨,彼称颜回。摩诃迦叶,彼称老子。”(由这一点想到泰戈尔老先生访问中国的时候,结合中印文化,给自己起了一个中国名字,即叫做“震旦”,此处回映反思只觉恰当之极)
  《老子化胡经》在佛道冲突之间的特殊性在于它始终是佛道冲突的焦点,直到隋唐宋元时期仍在争论,武则天时期崇佛,便有一僧人上书请求销毁《老子化胡经》,当时武则天选派八名儒学之士就此事进行讨论,得出的结论是:“汉隋诸书所载,不当除削”。直至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年间(1264—1294年),朝廷还三次组织佛道辩论《化胡经》的真伪。
  佛教自魏晋南北朝席卷中土,“乘文士竞尚玄理之虚,挟‘五胡’入主中原之势”,称雄一时,其间也曾多遇挫折,其显著者为著名之“三武(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宇文邕及唐武宗李炎)一宗(周世宗柴荣)灭佛”,背後均有道教作祟,佛教史统称为四次“法难”。
  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灭佛。北魏太武帝本「归宗佛法、敬重沙门」,于沙门惠始尤甚敬重。然而「未存览经教,深求缘报之意」。及得道士寇谦之之清静仙化之道,遂行其术。又司徒崔浩亦奉谦之道,常以说帝,益坚帝王信道拒佛之意。 
  北周武帝宇文邕灭佛抑道,也完全是从当时的政治、经济利益出发,最初未必想焚经毁像,最初决定:“以儒教为先,道教为次,佛教为后。”(《周书》卷5《武帝纪》。)只不过是想排出儒先、道次、释最后的次序,以证明自己不是五胡,有资格统治汉族罢了。周武帝为此多次召集百官、儒生、道士上殿,让三教充分发表意见。北周武帝时慧远法师甚至敢於向皇帝叫板,“抗声曰:“陛下今恃王力自然,破灭三宝,是邪见人。阿鼻地狱,不简贵贱,陛下何得不怖!”(周武)帝勃然作色,大怒,直视於远曰:“但令百姓得乐,朕亦不辞地果狱诸苦。””(《广弘明集》卷十《周祖平齐召僧叙废立抗诏事十一》)话既已说到这一步,周武帝的灭佛便不可避免了。他一下子毁掉了4万所以上的寺庙,让300万和尚还俗作平民。周齐境内的和尚们这才追悔莫及。
  唐武宗李炎灭佛,实始于会昌初年,而至会昌末年达到高潮。早在会昌二年(842),武宗已令僧尼中的犯罪者和违戒者还俗,并没收其全部财产,“充入两税徭役”(《武宗本纪》,《旧唐书》卷十八)。会昌四年七月,敕令毁拆天下凡房屋不满二百间,没有敕额的一切寺院、兰若、佛堂等,命其僧尼全部还俗。 会昌五年三月,敕令不许天下寺院建置庄园,又令勘检所有寺院及其所属僧尼、奴婢、财产之数,为彻底灭佛作好准备。同年四月,即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全面毁佛运动。僧尼不论有牒或无牒,皆令还俗;一切寺庙全部摧毁;所有废寺的铜像、钟磬悉交盐铁使销熔铸钱,铁交本州铸为农具。八月,下诏宣布灭佛结果:“天下所拆寺四千六百余所,还俗僧尼二十六万五百人,收充两税户;拆招提、兰若四万余所,收膏腴上田数千万顷,收奴婢为两税户十五万人。”(《武宗本纪》,《旧唐书》卷十八)同时还“勒大秦穆护、祆三千余人还俗”,以使“不杂中华之风”。
  会昌灭佛给佛教以沉重打击。据日僧圆仁目击记述,山东、河北一带的寺院,到处是“僧房破落,佛像露坐”,“寺舍破落,不多净吃;圣迹陵迟,无人修治”(《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四)的景象。在江南地区,也是“刹宇颓废,积有年所”(《修龙宫寺碑》,《金石萃编》卷一○八)的状况。
  五代时期后周世宗柴荣于955年,周世宗下令严禁私度僧尼;鼓励僧尼还俗;载汰寺院;把寺里供的铜佛融化了去铸铜钱。经他整顿后全国的寺院和僧众人数都控制在一个很低的水平上,不再对世俗生活产生更大影响。,尽管世宗抑佛的手段比前几次灭佛“温柔”很多,只求将佛教的影响降低到他能够容忍的最低限度,然而,元气大伤的中国佛教已经是再也经受不起这番折腾了。至两宋年间又遇到宋儒的强力挑战,宋、明大儒们吸收了禅宗的一些哲学思想开创了理学,而佛教并无可以称道的理论创新,内外交困的佛教从此无可挽回地走上了“关河冷落,残照当楼”的衰败。
  总的说来,虽然道教在这一过程中也偶有此等打击(如祟佛的齐文帝宣布灭道教),但是相对于佛教来说,要缓和的多。道教在借鉴和吸取佛教的宗教经验的基础上(道教吸收了许多佛教的名相和观念(如 “轮回”等),同时又保留了作为原始萨满文化的许多形态特征。)编撰了大量道教典籍,完善了宗教制度和宗教神化,逐渐发展成为比较完整的宗教系统。在隋唐时期,又因为政权的推崇,慢慢与儒、佛成鼎立之势。
  道教是中国唯一的本土宗教。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另外佛道两家在思想上都有一定程度的出世思想,于是玄学促进道、佛融和,两者互为援引用作解释,更有僧徒创立格义,以佛经之说比拟道家学说,为沟通玄佛义理开辟新路,促进二教的传播。而道教受佛教剌激,遂仿佛经而大造经典,先后有葛洪的<<枹朴子>>、陶弘景的<<道德太平经>>及寇谦之的<<图录真经>>等,使道教蜕变,渐与佛教成分庭抗礼之势。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