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教师节献厚礼 光和热无穷际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1985年9月10日,是全国人民特别是教育界人士倍感欢欣鼓舞的日子,人们以无比喜悦的心情迎来了第一届教师节。

在教师节到来之际,身为中国佛学院院长的赵朴老格外兴奋,对教师节的到来特别重视。是年9月2日的下午,我向朴老汇报完工作后他对我说:“今年9月10日是我国第一届教师节,这不仅在教育界乃至在全国也是一件大喜事,这说明我们国家重视教育、重视培养人才、重视教师的劳动,提高教师的地位,广大教师会更加受到社会各界的尊重,这对提高我国的教育质量、培养各方面建设人才将起到重要作用。中国佛学院是为我国佛教界培养高级佛学管理人才、教学人才、研究人才和海外联谊人才的最高学府。这些年来各位法师、老师和行政后勤工作人员,在困难的情况下,他们奋发图强,做了大量工作,为我国佛教界培养了不少人才,成绩是很大的,也是很辛苦的。所以佛学院对教师节也要很好地组织庆祝,到时我也要参加。”我说:“根据朴老的指示,我们专门开会研究一下,一定把庆祝教师节的活动搞得隆重、热烈,从而进一步调动教师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把佛学院的工作搞得更好。”赵朴老高兴地说:“很好,很好!我们要通过庆祝活动使大家明确教师节的意义,调动教师们的工作积极性,使其有一种光荣感、责任感,在学院树立一个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朴老还说:“庆祝活动要搞得热烈一些,会场要布置得庄严一些,会后要写篇报道,在会刊《法音》上刊登,从而推动全国其他佛教院校尊师重教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搞好全国的佛教教育工作。”

一直重视教育工作的赵朴老,在教师节的前夕,更是心潮澎湃,思绪万千。他在思索,教师节为教师们做点什么?经过反复思考,想起六年前为赞颂教师曾填过一首《金缕曲》的词,于是又重新工工整整地书写出来,作为礼物献给中国佛学院的老师们。

9月7日下午,中国佛学院为了欢庆第一个教师节,举行了隆重而热烈的庆祝大会。会场布置得庄严肃穆,主席台正中央供奉一尊释迦牟尼佛像,上方悬挂着赵朴老书写的飘着墨香的《金缕曲》词。主席台前方和两侧摆放着数十盆鲜花,整个会场显得庄严和谐,体现了佛家慈悲、祥和的氛围。佛前点燃的缕缕檀香伴随着淡淡花香和墨香,弥漫着整个会场,让人们似乎置身于佛国乐园中,超脱了世俗的烦嚣。会场内外上空,悬挂着数十面鲜艳的七色佛教佛旗,不住地在微风中频频点头,仿佛在向前来的领导和教师们表示教师节的祝贺!

当赵朴初院长、正果副会长、明真副院长陪同中央统战部、国家宗教事务局的领导以及观空法师、黄念祖老师、郭元兴老师、传印法师、明哲法师、白光法师等满面笑容地来到会场时,全体学生起立长时间热烈鼓掌,对教师们的辛勤劳动和所取得的丰硕成果表示了深深的谢意。

庆祝大会首先高唱《国歌》和《三宝歌》。在庄严、宏亮的歌声之后,大会主持人宣布请赵朴初院长讲话。朴老说:“再过两天教师节就要到了,首先向各位老师表示热烈的祝贺!各位老师为了培养佛教人才,不怕苦不怕累,多年来一直辛勤地耕耘着,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在教师节到来之际,向各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不是老师,但我是教师们的服务者!”朴老说:“为了表示对所有教师的敬意,我把过去填写的一首《金缕曲》重新写出来,作为礼物献给老师们,其中包括已经离开我们的法尊法师、周叔迦居士等过去的法师、老师们和未来要做法师、老师的同学们!”说着,朴老把悬挂的飘着墨香的条幅高高举起,全场顿时爆发出热烈掌声。这时赵朴老怀着对教师的敬佩和赞叹之情朗读了这首词:

“不用天边觅,论英雄,教师队里,眼前便是。历尽艰难曾不悔,只是许身孺子。堪回首,十年往事,无怨无尤吞折齿。捧丹心,默向红旗祭。忠与爱,无伦比。

幼苗茁壮园丁喜。几人知,平时辛苦,晚眠早起。燥温寒温荣与悴,都在心头眼底,费尽了千方百计。他日良材承大厦,赖今朝血汗番番滴。光和热,无穷际。”

朴老满怀深情地吟诵、解释了这首词,然后强调指出:“我们佛教界最重要的工作是培养人才。要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就要靠我们担负教学工作的法师、老师们。所以希望我们佛学院的法师、老师,要立大志、发大心,要有培养高素质、高水平人才的雄心和抱负,要有坚韧不拔、一丝不苟、不怕任何困难的工作精神,要有敢为天下先、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气魄和毅力。我相信我们有了这个态度和精神,加上勤奋地学习、努力地工作,我们中国佛学院肯定会越办越好,一定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爱国爱教的优秀人才。我希望通过教师节的庆祝活动,把佛学院的教学和管理工作推向一个新阶段,把各方面工作做得更好。”朴老还说:“从中国佛学院现在的条件看还不那么好,法师、老师的待遇偏低,今后我们要为大家创造条件,让大家更好地为佛教事业贡献自己的才华。我们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只有在培养人才上花大力气,才能够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他还希望佛学院全体同学“努力学习、认真修持、尊敬师长、严格要求、使自己努力成为新中国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讲文明的僧人,为四化建设作出贡献!”赵朴老的讲话简明扼要、要求明确,对中国佛学院全体师生提出了热切希望。讲话振奋精神,鼓舞人心,进一步坚定了广大师生搞好佛学院的信心和决心。

朴老这首《金缕曲》内容深刻,文字优美,对教师的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赞扬与评价。这首词在佛教界影响很大,深深地感动着佛教界的法师和老师们。有位老法师激动地说:“赵朴老太了解我们了,这首词字字句句都讲到了我们心坎上,我们听了倍感亲切,倍受鼓舞,心里觉得特别温暖。有了赵院长这样了解、关心、体谅和正确评价我们教师的领导,我们再苦不叫苦,再累不言累,我们决心把一生奉献给教育事业!”这首词也深深地感动了社会上的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我爱人是北京景山学校的教师,朴老的词在其学校的老师中普遍地传抄着、传诵着,不少人还把朴老的词原稿缩印,作为不断学习的材料和珍贵的纪念品保存起来。广大教师们深深感到词中的每一句话都是教师们要说的心里话,感情真挚,感人至深。

“历尽艰难曾不悔,只是许身孺子。”“无怨无尤吞折齿,捧丹心,默向红旗祭。忠与爱,无伦比。”不论是佛教界的法师、老师们,还是社会上的其他教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是每一位教师的崇高信念。他们不为名、不为利、为了培养人才,几十年如一日地默默地耕耘着,他们对党无限忠诚,对学生充满了真情挚爱,看到赵朴老如此热情的赞扬、歌颂与肯定,怎能不心潮澎湃、倍受鼓舞呢!

“幼苗茁壮园丁喜”。教师们看到学生健康茁壮地成长,是最高兴的了,学生们的每一点滴的进步都蕴含着教师的艰辛劳动。为了教好每一个学生,为了搞好一个班集体,每个教师都是“晚眠早起”,承受着千辛万苦,“费尽了千方百计”。他们绞尽脑汁,以至呕心沥血,也无怨无悔,他们甘愿做铺路的石子、甘为人梯,为了照亮别人,像蜡烛一样不惜燃烧自己。当他们看到自己的学生长大成材时,他们感到无比自豪,那种幸福感只有费尽了艰辛、曾经“赖今朝血汗番番滴”的老师们才能感到无比欣慰。因为他们的劳动得到了回报。赵朴老正是如此真诚地评价了教师们的人生价值,写得又这么深刻、感人,对广大教师是极大的激励。

教育直接关系着我国未来一代新人的成长,直接关系着“四化”的成败,民族的兴衰、祖国的前途。特别是在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科教兴国”的今天,尊师重教更显得重要。古人云:“国将兴,必贵师而重传。”“尊师重教”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发达的重要标志。赵朴老就是尊师重教的典范,他的热情赞扬教师的词就是具体体现。他时刻关注着教育事业,并尽最大努力为佛教教育和教师解忧排难。就是在赵朴老的努力下,为解决佛学院教职员工及佛协工作人员的住房困难,在80年代他给中央有关领导写信,请其给中佛协解决了一笔款,在海淀区塔院购置了一批住房、解决了教师和干部职工的住房困难。在90年代初,又是在赵朴老的积极努力倡导下,中国佛教协会建立了“中国佛教协会佛教文化教育基金”,共筹款1000余万元(只动息不动本)。解决了中国佛学院、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以及其他佛教文化教育单位部分资金的困难问题。在90年代,还是我们的赵朴老,为解决中国佛学院教室和办公用房紧张的问题,在他的积极努力和争取下,通过向香港的杨钊大居士、宏勋法师以及上海、广东、浙江、江苏、福建、湖南、河南、安徽等地佛协和寺院与海内外的四众弟子,共筹划资金1000余万元,于1998年7月建成了中国佛学院教学大楼,为学生创造了宽敞优雅的学习环境,为教师改善了工作条件,这一切成果无一不浸透着朴老的滴滴心血。90多岁的赵朴老,为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了培养更多的人才,他真是竭尽全力忘我地工作,他是吐丝的春蚕,他是燃烧的蜡烛,他正象词中所写的那样“光和热,无穷际。”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